2010春澳门游

      陈贤庆

     

自从开放了澳门自由行,我已去过澳门几次,有自由行的,也有跟旅行团的。但是,从来没有在澳门住过,原因嘛,多是澳门地方较小,一天参观下来,也差不多了,可以当天即回家。但是,这毕竟有遗憾,一是没有领略到澳门这座很有特色的小城的夜景以及夜生活;二是以前去的地方,都是容易到的,或者是游客必到的,如大三巴、妈祖庙、葡京酒店等,澳门其实还有不少地方,不容易去到,也很有意思的。

20103月,这两个遗憾可以弥补了。友人高行请我到澳门一行,晚上就住在他澳门的家。

                                      

325日,周四,晴朗,稍凉。上午,老高开车,带上老朋友黎池荣到石岐接我。车子沿着广珠高速公路,很快到达珠海的拱北。在拱北放好车,用了半小时左右,我们即过了关。老高、老黎二友边过关边回忆,80年代,去一趟澳门是何等的艰难,尤其是在澳门买了诸如电视机、电冰箱等,推着过关回拱北,更是何等的艰难。现在,这种情景看不到了,反而是澳门人过关到珠海和内地去购物或工作的更多。

过关后,老高的妹夫黄牟信已在等待,驾车带我们到圣约瑟修道院。老黄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驾着车,熟练地在澳门窄小的街道中行驶。至于为何到圣约瑟修道院?原来,老高的叔叔在这修道院中当神父;老高的父亲也在那修道院服务多年,现在正在那里等候我们。这就引起我的兴趣,因为我还没有正式接触过神职人员,也还没有正式参观一所修道院。

到了圣约瑟修道院大教堂的门口,我见到了鹤发童颜的两位老者,就是高伯高仁山和高天予神父。

澳门被称为“天主圣名之城”,有许多大小教堂和修道院,圣若瑟修院是重要的一处,建于1728年,是仅次于圣保禄学院的澳门最古老的教育机构,又被喻为东方传教士的摇篮。修院内之圣堂于1746年兴建,1758年落成,规模仅次于圣保禄教堂(大三巴)。圣堂现存圣方济各·沙勿略的手肘骨。沙勿略是第一位到远东传教的天主教教士,1552年逝世于澳门附近的上川岛,被教会封为传教主保。

高天予神父,生于1925年。原名勇谋,又名声显,学名寿山(石岐有寿山里)。童年少年时,高天予在父亲高介石创办的植秀学校读小学至毕业。因父亲是天主教徒,受其影响,高天予少年时即憧憬当一位神父。19388月,日军入侵广东,时局动荡。13岁的高天予随着教堂神父到了澳门,进入圣若瑟修院修道。这也意味着,这位13岁的少年,今后就是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天主。

高天予在圣若瑟修院先后完成了中学及大修院神哲学的课程,获得大修院神哲学学士学位。1950年,被派回石岐天主堂实习一年。1950年底,高天予神父重回澳门,等候分配工作。不久,澳门关闸封锁,内地人不能随便进出澳门。高天予神父说,这是神的指示,让他回到澳门,如果留在石岐,是很难想象会有什么遭遇的。如邓以明,香港人,解放前任广州天主教教区主教,解放后坐牢22年,文革结束后才被释放。

于是,高天予留在澳门,1951113日,高天予晋铎,正式升任神父。晋铎后的16年内,高天予神父出任修院修生督学,宝血会初学院牧灵工作,兼任教于山顶仁伯爵医院附设之圣辣菲护士学校,专授护士伦理。

1966年初秋,奉故戴维理主教之命,牧养路环传教区,并掌管圣方济各寄宿学校。1967年,任真原小学校长,并奉委为花地玛堂区主任。上任之初,即筹建新堂,1968127日落成,即今美轮美奂的花地玛圣母堂。19671988年在花地玛堂区服务期间,高天予神父还在该区创建了天主教殡仪馆和逾越园,为澳门教友提供了最佳的丧葬服务场所。这期间,高天予升为红衣神父,任澳门教区参议。

1988年冬,奉林家骏主教令,63岁高龄的高天予神父出任圣若瑟教区中学校长。澳门圣若瑟教区中学创办于1931年,是教会办的中学,学生恐怕多是天主教徒,但毕业后不一定从事宗教工作。从1988年到2000年,高天予神父当了12年校长,多少毕业生啊!高天予神父所栽培的桃李,也应是遍及全世界的。1996年,率圣若瑟教区中学校教育考察团到江浙考察。1996年,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率团视察了圣若瑟教区中学,高天予以校长身份接待了叶局长一行。高天予在澳门当神父60多年,可以说一生服务于圣若瑟修院及圣堂,直至今天,仍生活和服务于修院内。

如今的圣约瑟修道院,已经是一个天主教的博物馆。高神父和高伯高仁山带着我们,细细参观修道院内的展览馆。馆内有不少保存了几个世纪的文物,如旧照片、《圣经》、圣诗唱本、历任主教的画像等。尤其令我惊讶的是,墙壁上有不少表现宗教故事内容的油画,都是出自高仁山先生之手。原来,高仁山先生也是天主教徒,原为中学教师,1980年移居到澳门后,仍从事宗教和教育事业。先在高天予神父主持的花地玛教堂任文书十年,后又在高天予任校长的圣若瑟教区中学当行政中心助理十年,直到2000年,高先生才正式退休。高先生除了是教育工作者,还是一位美术爱好者,擅长油画与人物素描。在这二十多年间,他画了大量以天主教圣经内容为题的油画作品以及历史人物素描画。我们在修院参观时,看到挂在墙上许多的油画和素描作品,都是出于他的画笔。他的画都没有落款印章等,我曾问其故,他说,为教会服务,可不必留名啊。兄弟俩为充实圣若瑟修院及圣堂的设施,的确贡献良多。

圣若瑟修院及圣堂规模很大,我们在高家兄弟的带领下,参观了各展览室、大型的管风琴、主堂、钟楼、唱经楼、花园等。接近中午之时,高天予神父忽说要离开,到小礼堂去为教友主持弥撒。我感兴趣,亦跟随前往。到了小礼堂,见到里面有十余位教友,正在听一位年轻的神父在讲圣经故事。高天予神父则坐在一边。令我感到吃惊的是,年轻的神父说着标准的普通话,而且口齿非常准确伶俐,语气又是十分和蔼可亲!而那位年轻的神父,更是一位标准的美男子,加入演艺界也会很轻易获得“男一号”的,然而,他却是一位终生要过独身生活的神父!事后打听,更让我惊讶,这位丁神父来自内地的重庆,是神学院的学生,现在来圣若瑟修院进修,如同别的大学生留洋读硕士、博士一样。八十多岁的高天予神父,显然起着以老带新的作用。从眼前的丁神父,我可以想象到1950年在石岐天主堂实习的高天予神父;又从丁神父,想到数十年后,莫非他也变成现在的高神父一样?

       

参观完圣若瑟修道院,已是中午。老黄将高伯、高神父、妻子即老高的妹妹等接到凯旋门酒店餐厅吃午饭。这是一家高级酒店、高级餐厅,装潢与内地的四星五星酒店的餐厅差不多,食物也相同,不过时精致些,价格肯定也昂贵。

午饭后,高妹与妹父带我们到附近的永利酒店。因何?原来,那酒店大堂内有一棵“发财树”,值得一看。我纳闷,树怎么能长在酒店的大堂内?到了那里,才知道那是一棵很奇特的“树”,我甚至难以用文墨去描绘它!原来,这酒店由美国人投资兴建,也称永利澳门赌场,在圆形大厅内,设有发财树表演节目。大厅的穹顶雕塑着中国十二生肖图案,随着音乐响起,和地面凸起的半球同时打开,巨型水晶灯缓缓落下,黄金打造的发财树冉冉升起,逐渐对接。在变幻绚丽的灯光闪烁下,发财树亦以四季之态旋转,变换着色彩,与水晶灯相映成趣,其富丽堂皇之景象,令人目不暇接。是谁有这样的创意和想象啊,我真服了他了!就因为有了这棵树,令游客络绎不绝到来参观。而这些游客,也是潜在的赌客,这一招,也是“够阴”的!

之后,老黄开车载着我们到西洋坟场去。此坟场就在城市的中央,坟场的四周就是民居,这在内地的城市不可多见。不过,这坟场并无阴深恐怖的感觉,只有庄严肃穆的气氛。老高在他的祖父的墓前献上一束鲜花。

在此,顺便也写写他的祖父高介石先生。

中山沙溪豪吐,是著名的侨乡。乡民为高姓。1890年,高介石出生。高介石原名赞元,又名玉鼐,字伟才,号耿夫。幼时,高介石在乡间隆都学堂读书,清宣统二年奏奖第二名廪生,后到广州求学,在广府旧制中学毕业。上世纪初,在沙溪豪吐村设私塾授徒。民国成立后,尤其是新文化运动期间,他在乡间开设养正学校,任校长;后又任亨里学校校长。此时的高介石,接受新文化的影响,所主持的亨里学校,与旧私塾已完全不同。

1918年后,高介石移居石岐镇西区罋菜塘,后迁太平路高家基附近,并接受天主教洗礼,租借附近的何家祠堂创办新型学校植秀学校。妻子刘展坤,沙溪溪角人,生于1893年,与高介石育有二子五女。1923年,儿子高仁山出生;1925年,次子高天予出生。刘氏有文化,亦在该校任教。1935年,植秀学校迁到龙母庙街。学校的围墙对面,就是当时的启发学校。植秀学校虽然是私立学校,但办学规模日渐扩大,有10个班,教师15名,鼎盛时期,曾在蒌园杨家祠开办分校。植秀学校有自己的校歌,歌曰:“秀士翩翩把袂来,校名植秀育英才。时雨春风赖培植,教坛钟动讲堂开。挹西山,览胜景,波扬锦海净尘埃。学海无涯勤是岸,鹏摶九万奋春雷。”看来,植秀学校培养的,并非“秀才”,而是胸怀大志、心忧社稷的英才。

1938年,高介石先生在东门街深巷协助安普灵神父开办普灵小学。普灵小学的创办,和一位葡萄牙传教士安普灵神父有关。

安普灵神父约1906年出生于葡萄牙亚速尔群岛。年轻时到澳门天主教神学院学习,成为一名神父。1936年,安普灵神父被派到中山石岐传教。通过广泛与当地教友及社会人士接触,很快便克服了语言上的障碍,因而交游甚广,人际关系良好。1938年,安普灵神父联络当地教育界人士,而主要的就是高介石、李式九等,在石岐深巷旧教堂创办了一所教会学校普灵小学,从幼儿班到小学六年级八个班,教师12人,教学设备齐全。从一张拍摄于1940年安普灵神父与教师合影的照片中,我看到了高介石、高仁山父子,以及刘一心神父、李式九、高棣康等。

不久,安普灵神父又在孙文中路小德堂旁空地,筹建一间颇具规模的圣堂,并恭请澳门主教高若瑟莅临举行奠基典礼。当时教友云集,盛况空前。高介石亦参与协助筹建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建造,圣堂完工,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石岐天主教堂。此后,每逢瞻礼节日,这教堂便成为中山县天主教徒主要活动之地。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普灵小学以及石岐天主教堂,是在中国国难当头创办和建造的,在其后日伪统治石岐的年代,它们都曾以宗教的形式,救济和庇护了不少战争中的难民,尤其是妇婴。

1938年,日军入侵广东,石岐虽未沦陷,但局势非常动荡。8月,高介石让13岁的次子高天予随教堂的神父到澳门,进入圣若瑟修院学习。10月,石岐民众开始大疏散,植秀学校被迫停办,高介石带着儿子高仁山等疏散到小榄,在小榄躲避多天后,高介石与亲属返回到豪吐。

1939年秋,中山沦陷。某日早晨,住在豪吐乡间的高介石被突如其来的日军拉走,家人以为他回不来,幸而当日傍晚突然回来。原来,他被拉去叠石乡做了一天苦工。后来,高介石和一些乡亲步行避难到澳门,因儿子高天予在圣若瑟修院读书,他们得以在那暂住。约十多天后,再回到中山豪吐。在岐亨村普灵分校教书。后来,迁回石岐居住。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山九区(黄圃)新地小学开办,需要一位懂教育的主管,高介石被邀担任,成为事实上的新地小学首任校长。高介石在新地小学工作到1948年后才离开。其后,高介石在石岐一家律师事务所帮忙,及协助别人管理一家古玩店。高夫人1951年移居澳门。高介石也于1957年申请到了澳门,曾任教于公进小学、望德小学等。1967年逝世,下葬澳门西洋坟场,与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的墓为邻。

早在1963年,高介石的夫人刘展坤就已去世;1967年,高介石在澳门逝世时,儿子高仁山正在黄圃受批斗;双亲辞世,高仁山均未能赴澳门奔丧。1973年春,高仁山收到弟弟高天予寄来的先父母合墓照片,“凝视久久,思绪万千,唏嘘不已,仰望南天,赋诗以寄哀思”,诗云:“心穨风树,痛失椿庭。茔影凭吊,忆其生平。献身教育,甘为园丁。创办植秀,惨淡经营。国难当头,筹建普灵。艰难岁月,新地传经。澳门执教,七十高龄。作育英才,桃李满庭。五十寒暑,劳苦弗轻。鞠躬尽瘁,两袖风清。綴词告慰,在天之灵。息止安所,愿其永宁。”诗中充满真挚感情,也是对高介石先生的准确评价。

高介石先生曾在沙溪、石岐、黄圃任教,凡四十余年,并当过多所学校的校长,中山的教育史,是应该记上一笔的。

    

离开西洋坟场,我们来到一家叫威尼斯人的酒店(The Venetian Macao-Resort-Hotel)参观。为何来此酒店?这酒店有何特色?没有来过,真还不知道世上有这样的酒店,此番也算大开眼界了!

酒店位于澳门路氹城填地区金光大道地段,酒店楼高39层。是由美国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投资的威尼斯人度假村,投资约200亿元。拥有世界一流的设施,其规模更超越美国拉斯维加斯。

我们进去后,便见到一个拥有七百多张赌台的博彩大厅,这是其它赌场包括葡京亦难及的优势。赌场内人头涌涌,男女老青皆有,都沉迷于各张赌桌上。老高也玩了几手,但很快,那些筹码就落入赌场东家的囊中。之后,我们上到楼上,但见头顶是蔚蓝色的天幕,四周灯光璀璨,分明已是夜晚得景象。原来,这是一处近十万平方米的大运河购物区,这里的商店汇集了世界名牌,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俨然购物天堂,价钱肯定不菲。由于我们的目的不是购物,重在参观,所注视的,是这里的氛围。这里“街道”曲折迂回,到处可见威尼斯特色的拱桥、小运河及石板路。小运河上有彩船撑过,船上有意大利男女歌手在引吭高歌,充满着威尼斯人浪漫狂放享受生活之异国风情,让人恍如身处欧洲之威尼斯水城中。走累了,我们在一处“街”中的桌子休憩,四周是各种食店,香气四溢,使你难以紧捂钱包而坚决不消费。我们亦吃了一些小食,边吃边欣赏四周的景物与风情。

事后,我从有关资料中获悉,这家奉行多元经营理念的度假村设有三千间豪华客房及大规模的博彩、会展、购物、体育、综艺及休闲设施等,其中占地十一万平方米的会展场地、超过六十平方米的豪华客房、近十万平方米并汇集世界名牌的大运河购物区、水疗中心,以及太阳马戏团等,都使得它成为当今澳门酒店业的魁首。

离开威尼斯酒店之后,我们再到驱车到路环岛的黑沙海滩。我以前应该也到过路环岛,但肯定没有到过黑沙海滩。黑沙海滩,顾名思义,海沙是黑色的吧。到了那里,果然有此特色。此海滩宽约1千米,呈半月形,坡度平缓,沙粒均匀光滑、闪闪发亮。这个海滩原名大环,现名叫黑沙滩。这里的沙子全呈黑色,每当海浪掀起一层层白色的浪花,冲击黑色沙滩时,黑白分明,很少见。

如果说,沙子全呈黑色,那也不算奇特,黑沙滩的奇特之处还在于它左边不远处海滩上的沙子并不是黑色的,右边不远的沙也不是黑色的,惟有这一块半月形海滩的沙子是黑色的。任凭海浪年复一年地冲刷,也冲不走这一带发亮了黑沙子。为什么黑沙滩的沙子是黑色的呢?有人说是黑色次生矿海缘石受海流影响被冲到这里,形成黑沙滩,也有人说是这里有黑云母矿所致。

据说,黑沙滩附近曾发现不少古文物,其中有一个四五千年前的彩陶片和制造陶器的作坊遗址,还有清代的钱币。可见早在石器时代,这里就有我们祖先的活动。近年,在珠海也出土了类似的文物,这更表明了澳门与珠海原本一脉相承。

我们此行,并非搞地质研究和考古,也没有这能力和必要,只是游览风光而已。当时,已近黄昏,天色微暗,海风很大,照相时,人人均怒发冲冠。

在归途中,经过一家咸鱼商店,老高喊停车,下去选购了若干条。澳门的生晒咸鱼很有名气,制作业独特,回家后蒸着吃,吾妻大叫“精品”!

回到氹仔后,我们在一家叫“木偶”的葡国餐厅,与高伯一起吃晚餐。一边吃,我一边想起澳门的历史:真是奇怪啊,葡萄牙国远在西欧,何以中国南方边陲的澳门地区,与葡国人有了几百年的联系?

西洋人什么时候开始到中国来的?汉唐时代,有没有西洋人来过中国?估计也会有,但大家最知道的,莫过于马可·波罗。马可·波罗,1254年出生于意大利商业城市威尼斯,16岁时便随家人离开威尼斯,前往中国元朝。20岁时,抵达上都,觐见忽必烈,成为忽必烈之臣下,在中国居住长达17年之久,《马可·波罗游记》便是根据他在中国的见闻所著。《马可·波罗游记》使西方人对东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出现了探寻东方世界的狂热。

     明朝后期,天主教耶稣会教士、西班牙人方济格·沙勿略来亚洲传教。嘉靖三十年即1551年,他乘葡萄牙船只进入中国珠江口的上川岛,次年死去。又次年即1553年,几艘葡萄牙商船组成的船队在澳门附近海域遇到风涛。他们避难澳门,借地晾晒,明朝广东海道副使汪柏收受了葡商的贿赂后,准许将澳门作为葡萄牙商船的停泊港口。《澳门纪略》中有记载:“葡人初入中国,寄碇澳门,是处有大庙宇,名曰妈阁,葡人误此庙之名为地名,故以初到者以名其地,各国历史中称中国澳门为马交,其名当起于此。”

      1557年,当时被明朝政府获准在广东口岸从事贸易活动的葡萄牙人,不顾东南亚南海各国和中国贸易的惯例,在进行贸易之后并没有将船舶撤出,而是擅自在澳门修筑房屋并居住。为了能够在澳门长期立足,葡萄牙商人绞尽脑汁贿赂明朝守澳的官员,使得明朝的官员对此不法行为不予干涉,从而使葡商能够造成暂居澳门的既定事实。明朝政府对此边陲之地也照顾不到,对此事实也有所忽略。此后,有越来越多的葡萄牙人移居澳门,并成为西方人进入中国的第一站。而仍为广东香山县管辖的澳门,也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中国人尤其是香山人了解西方世界的一扇窗口。

自己的领土被外国侵占,总不是好事。但辩证法认为,凡事都有两面性,试想,如果澳门不是被葡国人占据数百年,何来此中西合璧之特色之城?就是眼前这顿葡国餐,亦可算是中葡交流之结晶吧。至于遍布澳门的大小赌场,为害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无数暴富起来的官员和老板,则是另外一码事了。

         四

晚饭后,我们步行到不远处的高家。高家在什么路,我已忘记,只记得离赛马场不远。高家在一高楼之某层,有电梯直上。澳门的楼价如何,我缺乏研究,但肯定比内地高出一两倍,不然,澳门人也不会到珠海和中山的坦洲镇、三乡镇买房子了。

是夜在高家,我主要是与高伯聊天。这里要解释的是,在中山,高家旧居原来就与吾妻的娘家对面;后来我们自盖了三层小楼,就在高家的新居旁边,他家的芒果树的枝叶,伸到我家二三楼的阳台,那香甜的芒果常是我们的囊中之物。只是,高伯多居住澳门,我们见面的时间并不多。

高伯的精神、身体以及生活状况,可引用高行先生的描述:“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老伴相随,形影弗离。儿孙绕膝,四代同堂。朝怡雀局,夜娱荧屏。阅报刊,览书典,赋诗填词,挥毫泼墨,妙笔点丹青……优哉悠哉,舒也乐也。”然而,高伯毕竟在人世间生活了88年,本身就是很有故事的人。与高伯谈话的内容,主要就是他的历史。说得准确一些,就是“抢救历史”。

高伯高仁山为高介石之大儿子,出生于1923年。原名勇为,字声寰,学名仁山(石岐有仁山广场)。 然而,青壮年时代的高仁山,则是受过不少苦的。

高仁山出生在中山县石岐镇,曾居住在甕菜塘及中枢第(今集贤坊),后迁花王巷,即今太平路及龙母庙街、梅基街、永安坊等地。高仁山自幼聪颖,四岁能背诵孙总理遗嘱;五岁入学,就读于太平路父亲创办的植秀小学,后就读于拱辰路的县立第二高小,1933年毕业。因年纪小再在植秀小学附读。1935年考入位于寿山里的中山县立中学,1938年毕业。在校期间,参加该校之抗日宣传队,写标语,画图画,街头演讲,下乡演剧。

然而,1938年,日军入侵广东,时局动荡,高仁山年仅15岁即失学,父亲的植秀学校亦被迫停办,家庭经济也陷入困境。是年暑假,广州形势紧张,广州大中中学迁借中山龙母庙街植秀校址,15岁的高仁山便在该校任教务员,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10月,中山亦大疏散,该校迁往澳门,连高介石所办的植秀小学的校具亦一并搬清,后已无法追回。此时,高仁山跟随其父亲避难到小榄,而小榄亦人心惶惶。于是,数日,冒敌机轰炸之险,他们乘小艇再返石岐,抵达市区之孙文西路,但见路上颓垣败瓦,尸横遍地,原来刚遭日机空袭。不得已,高仁山随家姐到澳门避难。待局面稍安定,高仁山则跟随家人回家乡豪吐。某日,听说日本兵又进村拉伕,高仁山躲避不及,其二叔婆即叫他躺在床上装病,她在床前洒些猪食,类似呕吐物。不久,一日本军官进屋,用指挥长刀拨开蚊帐,见一十五六岁的“生病”少年躺在床上呻吟,便悻悻地离开。如此,高仁山逃过一劫。之后,高仁山在二区中学(今龙山中学)任教务员。不久,中山第二次沦陷敌手,学校随之停课,不得已,高仁山又随乡亲及家人步行再至澳门避难,在圣若瑟旧礼堂暂住,到局面稍安定再回豪吐。

1940年,17岁的高仁山到一区龙塘小学当教师,未及两周,转到天主教会办的二区岐亨普灵小学分校任教。半年后,又调到石岐普灵小学任教。1941年秋至1944年冬,则在中山县立第一小学任教。高仁山先生与我谈及,其时是日伪统治石岐的时候,教师的生活很苦,每月说是有55元(日伪币)工资,有的两个人合当一名教师,每人只得275角,而且还经常欠薪。到发工资时,每次每人只发5元,根本难以生活,只能忍气吞声。

1944年末,因不满日伪政权的欺压,高仁山辞职,受黄圃谢渔初神父介绍及同事高棣康之邀,到了当时的中山九区即大黄圃工作。高棣康也是沙溪豪吐人,也曾在石岐普灵小学任教,与高仁山既是同乡同学又是同事。当时的大黄圃,属于“游击区”,日伪势力不能完全控制,政权反而掌握在当地富豪及乡贤手中,国民政府及共产党的游击武装也常在此地区活动,因而,大黄圃又成为抗战时期珠三角的一处避难所,石岐、沙溪等地的知识分子,包括高介石、高棣康、高棣铨、高佩贞兄妹等,有不少都先后来到黄圃,促使黄圃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不断壮大。

高仁山到大黄圃后,先在大滘小学任教。1945年,转到黄圃镇立中心小学任教,曾参与镇小、岗东、大滘三校教师联合宣传队,欢庆抗日胜利,到对甫、陈十顷、民众等地演出。1945年夏,中山县九区中学在黄圃的尖峰山下落成开办。1946年春,因高仁山在美术方面表现的才华,应九区中学首任校长叶国尧先生之邀,到该校任教务员及搞美术工作。其时,他不过22岁。在九区中学工作期间,高仁山曾为该校设计校徽图案,及为学校在戏院放电影、演粤剧的筹款活动绘画广告海报等。我看到高仁山先生1946年摄于九区中学鹅岗山麓的一张照片,以及1946年为纪念建校周年举行的首届全区 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大会时高仁山先生站在运动场中的一张照片,除了赞叹他当年的勃发英姿外,也感慨沧桑之变幻,现在的中山二中,就是在当年九区中学的校址扩建的,而笔者则在该校工作了二十多年,我们其实也是踏着高仁山等前辈的足迹走过来的。

也就在1946年,高仁山与高佩贞结婚。高佩贞也是沙溪豪吐人,生于1925年。兄长高棣康,弟弟高棣铨。其父高汉辉早年旅居南美洲的秘鲁,后回乡娶妻生儿育女后,再到秘鲁经商。高家三兄妹,主要是靠父亲从秘鲁汇钱回乡维持生计。高佩贞少年时代在豪吐村生活并接受教育,曾就读于肇庆海星女中(教会学校)、中山纪念中学。日伪统治中山时期,外汇断绝,为了生存,十五、六岁的高佩贞,与村中的几位姑娘,经常步行到澳门,买些小货物,再步行回三乡卖。小小年纪已锻炼出坚强的意志。1945年,高介石担任黄圃新地小学校长时,黄圃地区的学校需要教师,高介石便邀高棣铨、高佩贞、高楠、方有元、方逸昕、蔡庆权、胡惠娟、蔡惠薇等沙溪籍且有些文化的青年人前来任教。其时,高佩贞只是一位20岁的姑娘。

高仁山与高佩贞在石岐天主堂结婚,证婚人是天主教中山教区主教李磐石神父。有意思的是,事隔56年后,即2002年,高仁山、高佩贞夫妇的孙子扬扬与琪琪姑娘也在石岐天主堂结婚,证婚人也是李磐石神父!

1949年末,中山县解放,高仁山和广大师生一样,感到无比兴奋。他参加了学校的师生文工队在学校演出,到过潭洲、大岗、阜沙、横档等地,演出三幕十七场的话剧《血泪仇》,为筹款购爱国公债支援国家建设出了一分力。

1950年,叶国尧校长调南方大学学习,九区中学由军代表梁泰猷、指导员陆冠珠〔代理校长〕接管,高仁山被派赴参加位于中山濠头的珠江专区教师训练班学习。于19511952年,高仁山曾任九区中学代理校长,1953年学校改名为中山七中,校长先为张鎏,后为黄敏坚,高仁山曾任总务主任,并任地理、生物、美术科教师。1956年,中山七中迁到三社,1958年改名为黄圃中学,高仁山一直在该校工作,曾任学校工会主席,并当选为县工会积极分子出席县会议。1959年,高仁山被提拔为该校教导主任,兼任教地理、语文、美术等科。曾获五好教师及先进工作者称号。下乡扫盲、支援农业劳动及教学改革,均获一等奖及跃进奖金。曾当选为黄圃镇人民代表。19591961年,在三年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期间,高仁山以顽强的毅力,参加华南师范学院地理系函授课程,并顺利毕业。这段时期,高仁山还经常被派到石岐为中山县专题展览馆绘制展览图片,参加县美术展览会。其时,高仁山不足40岁,正是风华正茂的人生时期。高佩贞则于1948年到黄圃吴烂小学、大滘小学任教。1950年后,调到九区中学〔后为中山七中、黄圃中学〕任职员。算至1966年,高仁山夫妇俩在黄圃教育界服务了22年。

还有一事,亦应记载。1962年,高佩贞获准带着一儿一女到澳门探望父母及家翁家婆。其时,她们拿的是双程证,即去后要返回内地。此双程证,是经黄圃中学校长黄敏坚作担保才能拿到。当年,内地生活非常困难,高佩贞父母坚持要她及儿女留下,但她不希望家庭分隔,更恪守与黄敏坚校长的承诺,不肯留下;她父母及家翁家婆四位老人均表示:“你自己回去可以,两个孙儿要留下。”但是,高佩贞也不答应,最终毅然带着儿女返回黄圃。当时如果不回来,四年后的文革,她们母子三人,可以不必遭受苦难了,但却可能令一个完整的家庭破碎。

1966年夏天,文革爆发,高仁山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罪名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历史反革命”“天主教徒”,遭批斗、游街、关押、强迫劳动等。1968年底,所谓“清理阶级队伍”,高仁山无辜被押送回原籍沙溪豪吐,被监督劳动,倍受歧视、折磨,达四年零八个月。夫人高佩贞又调到新地小学任教,儿女也分散几个地方,流离失所。为照顾家庭及身处逆境的丈夫,高佩贞老师经常在周六晚步行回沙溪,周一凌晨四点钟再步行回黄圃上班。19738月,高仁山才获得政治上的平反,被调到阜沙中学任语文教师(阜沙乡曾属黄圃公社,后分出自成一公社),1979年才恢复教导主任职。1973年,高佩贞也调到该校任职员。1979年,高佩贞申请赴澳门获得批准;1980年,高仁山因冠心病在家休养近一年,同年11月,申请退职获准,离开工作了36年的黄圃地区,移居至澳门。

1938年算起,除去文革一段,高仁山先生在中山教育界工作了近40年,中山的教育史,也是很应该留下一笔的。1994年,高仁山忽然接到寄自美国洛杉矶的一封信。原来,寄信者是1943年高仁山在中山县立一小时的学生黄绍雄,信中谈及五十年来,一直在寻觅老师的踪迹去向,现在终于找到了,之后,通讯从未间断。一位能让学生五十年不忘的教师,是很幸福的啊!

高仁山夫妇虽然移居澳门,但是,他们并没有忘记付出过青春和精力的故土,十分关注中山改革开放的成就,常在澳门接待过去的同事和朋友;而黄圃镇的领导和教育界同仁以及过去的学生,更没有忘记他们,每有重要庆典和聚会,必邀两老回来参加;2005年及2006年,两老都已80多岁,仍回黄圃镇参加九区中学建校60周年和61周年的庆祝活动,缅怀过去的难忘的岁月。

     

26日早上,我们都很早起床。我看到老高的母亲高佩贞老太太挽着一只手袋,与我们告别出门。高仁山先生说,她到社区老人中心去活动呢。言语中充满着对老妻的赞美之情。高仁山与高佩贞能结为连理,也有故事,与高佩贞的兄长高棣康、高棣铨兄弟有很大关系,使我忍不住也要另开一节来写。

高棣康也是沙溪豪吐人,生于1919年。父亲高汉辉于清末随祖父到南美洲秘鲁,后回乡建一大屋,并娶妻生育儿女后,再到秘鲁经商。高棣康与妹高佩贞,弟高棣铨随母亲黄兆麟一起在豪吐乡间生活。少年时代,高棣康在石岐求学。1938年,高棣康不足20岁,在普灵小学任教。1943年,因不满日伪的统治,高棣康来到了大黄圃的大滘小学任教。黄圃的大滘乡接近顺德县的桂洲容奇,天主教的传教士很早就进入大滘乡,因而该乡有不少天主教徒,作为天主教徒的高棣康到此任教,就不奇怪。

1944年,高棣康将高仁山邀来大滘小学任教。1945年,黄圃新地小学创办,他们又将高介石、高佩贞、高棣铨等邀来加盟。1946年,高棣康离开黄圃,再回到石岐的普灵小学任教。1949年后,高棣康夫妇与母亲黄兆麟移居澳门,后夫妇俩再赴南美洲秘鲁,继承父亲的事业,把母亲和二个女儿留在澳门。

高棣铨,生于1927年。少年时,在乡间小学读书。读小学时,对体育尤其是篮球运动已表现出天赋。其后,到澳门鲍斯高学校继续学习三年。1944年,高棣铨17岁,随兄长到了黄圃的新地乡。1945年在新地小学当教师。当时,在黄圃对甫小学当教师的谭国堃,篮球打得很好,高棣铨拜他为启蒙老师,每天晚饭后,便到对甫小学球场打篮球。不久,高棣铨与一班篮球爱好者,组织繁星体育会以及群力篮球队,经常外出参加篮球比赛,认识了另一篮球好手余铁军。余铁军的乡下是叠石,当时已移居石岐,在县立中学读书,他也参加了群力队。

1946年夏天,中山县运动会在石岐镇举行。这次运动会也为了选拔运动员代表中山县出席广东省运动会。结果,群力队获得冠军,高棣铨、余铁军等也被选中入中山县的篮球代表队。1947年,中山县篮球队参加省运会,第一场赢了某队,第二场输给茂名队,最终名次多少,高棣铨自己也忘记了。不过,参加过省运会,增长了见识,他对体育事业有了更大的追求。

省运会结束后,高棣铨仍回新地小学执教。19478月,他从报上得知广东省体育专科学校招生的新闻,在得到兄长高棣康的支持后,高棣铨考取了该校,离开黄圃新地小学,到广州读书。19485月,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江湾体育场举行。高棣铨没有通过篮球的选拔,却通过田径的选拔,获得400公尺中栏的亚军。在广州大学读书的余铁军,则通过撑杆跳的录取标准。于是,两人一同北上上海,参加全运会。比赛结果,高棣铨的400公尺中栏第一圈即被淘汰;参加1600公尺接力赛,得了第5名。

19495月,高棣铨毕业。在校的两年中,他的篮球技术进步很大,他所在的省体专队,1948年底获得广州市的冠军,还到香港等地参加比赛。毕业后,高棣铨希望能到篮球运动开展得很蓬勃的香港发展,但是未有机会;只得回到中山县,并在二区中学即现在的龙山中学谋得一个教师职位。还未正式上班,兄长高棣康通过普灵小学的校长邓以明神父得知,香港德贞女子中学需要一位体育教师。于是,高棣康请邓以明神父帮忙,将高棣铨介绍到香港德贞女校。就这样,在19499月间,高棣铨离开了故乡中山县,到香港发展,在教学之余,主要是从事篮球运动。

高棣铨到香港后,参加了南华篮球队;1950年,同乡余铁军也到了香港,参加了钟声篮球队。1951年,两人一同参加力克队。在两年间,他们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比赛,渐成为香港篮球界的明星。1952年,高棣铨随南华体育会篮球队访问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后,与妻子便留在了新加坡,二个女儿仍在澳门由母亲照顾。1954年和1958年,高棣铨代表新加坡出席第二届和第三届亚洲运动会篮球赛;1956年,作为新加坡篮球队的一员,参加了墨尔本奥运会的篮球赛;1964年,作为马来西亚篮球队教练,参加了东京奥运会篮球外围赛。在体育领域能做出这样成绩的海外中山人,是不多的。

1978年,高棣铨回国,专门到中山探望高仁山,以及他的篮球启蒙老师谭国堃。1985年,高棣康、高棣铨兄弟一起从海外归来,他们先到澳门,探望高佩贞和高仁山及其他亲人。高汉辉于1960年从秘鲁告老回归澳门居住,1971年逝世,与夫人合葬于澳门孝思坟场。高佩贞陪兄弟俩在父母坟前作拜祭悼念。及后,兄弟俩又联袂回到豪吐村,拜祭祖坟。除此之外,高棣铨还积极参与新加坡中山同乡会及海外中中同学会的活动,以及回石岐参与中山慈善万人行。

上世纪九十年代,高棣康在秘鲁的利马因车祸遇难。19997月,高棣铨亦因病在新加坡逝世。

        

还是回到26日的早上吧。大概8点钟,老高带我和老黎到外面吃早餐,早餐为粥品与肠粉,品质与内地无异,只是价钱稍贵些。早餐后,我们步行到不远处,参观一座四面佛。泰国有四面佛,想不到澳门也有。澳门那四面佛就在马路中央,佛身也很小,金黄色。至于为何弄成“四面”,则不得而知。不过,据说,四位佛各司其职,正面顺时针数过去,第一面代表健康,第二面代表事业,第三面代表爱情,第四面代表财运。由于我们都不是佛教中人,并没有对四位顶礼膜拜,只是围着他们走了一圈。

离开四面佛,步行不远,便是澳门赛马场。澳门赛马会建于凼仔填海区,也称凼仔赛马场,早在17世纪,澳门已有赛马活动,在黑沙环区很普遍。到19763月,澳门再次正式举办赛马活动,澳门赛马获批专营权。澳门赛马会前身为澳门马车会,1989年赛马会易手并发展成为举办平地赛马之澳门赛马会,于该年910日举行第一次平地赛事。1991年由何鸿博士领导之集团出资收购。董事局委任一位行政总裁负责日常行政管理;而由董事局成员组成之管理委员会则决定主要政策。现在,澳门赛马场是亚洲最大的马场之一。马房有千余匹赛马,赛道占地45万平方米。场内可容近3万名观众。澳门赛马会设备先进,管理人员来自世界各地,具有国际水平。场内设有空调看台和会员专用厢房,环境舒适。此外还可通过大屏幕或电视机观看赛事。场内设有中、西餐厅。

  澳门赛马会全年编跑赛事,赛季由每年九月份开始,至翌年八月底。一般在夜间举行,投注分为三重彩、子子Q、独赢、连赢、位置等形式。赛马已成为澳门重要的博彩形式之一. 赛马是澳门人的娱乐活动之一,所以澳门的赛马会也相当吸引人,成为到澳门必去的一个地方。

澳门赛马会的设备先进,管理人员、骑师和出赛马匹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符合国际标准。赛场内有空调看台和会员专用厢房。无论是否会员都可舒适地欣赏每场赛事。此外,还可以通过大荧幕或电视机观看赛事。赛马会内还设有有中、西餐厅,在观看赛马之余还可以随意就餐。

我们所到是上午,并无赛事,只能在内里参观一下,照个相,叫做“到此一游”。

回到高家后,尚有时间,我们到了大楼的顶层参观。澳门也是弹丸之地,土地十分宝贵,所以,住宅大楼都要充分利用。此大楼的底层,全部是停车场,而顶层,则是住户休闲、娱乐、运动的场所。那里不仅有会所,还有小公园、网球场、篮球场、运动器械场、儿童游乐场、游泳池等,做到充分利用空间。我们看到,一些住客在那里或休憩,或运动,我们也在那里悠闲漫步,感到很舒服。

     七

10点半钟后,老黄驾车来,带我们到澳门观光塔。

不少城市都有“观光塔”之类的建筑物。中山城区,便有国际酒店和富华酒店旋转餐厅,可边用餐边欣赏岐江及城区景色,可算“观光塔”一类。上海之东方明珠塔,更是闻名,2004年,我曾登临顶上,俯瞰大上海。据说广州在建之电视塔,塔高居世界第一,将来也可作观光塔用。至于登上澳门的观光塔,又开了一次眼界!

澳门观光塔,本名叫澳门旅游塔,人们习惯称其为观光塔。位于南湾新填海区D区域1号地段,占地面积达13363平方米、338的澳门观光塔是澳门特别行政区著名的大型旅游设施,亦是澳门新的标志性建筑。观光塔总耗资10亿元澳门币,经过3年的建设,于20011219日竣工揭幕,并正式接待游客。澳门观光塔集观光、会议、娱乐于一体,是全球十大观光塔之一,而作为观光塔,则为东南亚最高观光钢塔、全球第8高塔,超越著名的巴黎埃菲尔铁塔。

澳门观光塔的建造还有一段故事: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何鸿燊在九十年代曾到新西兰前首都奥克兰游览,并对市内的天空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澳门后决定要在澳门建设一座类似的高塔,故他邀请新西兰之著名建筑师Gordon Moller来设计。该塔动工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澳门经济之时,但何鸿燊却应对超前,看好回归后的澳门市场,毅然投资兴建这座观光塔。澳门旅游塔的建设工程于1998年展开,于20011219日正式开幕。

该塔有展览及会议设施、主题餐厅、高级购物中心和剧场、露天广场和海滨长廊等。最吸引我们的,当然是60楼观光层,我们买的参观票,还包括在观光层的自助餐。我们登上高速电梯,几分钟就到达观光层。上面有旋转餐厅,食物众多而精致,只恨自己的肚量太少!我们边吃自助餐,边透过明亮的玻璃窗,俯瞰到整个澳门——青翠的山岭、蔚蓝的海水、高耸的楼宇、宏伟的长桥……珠海的湾仔等地,亦尽收眼底。那天天气很好,香港的大屿山亦依稀可见。

除了第60层的旋转餐厅,原来,此塔还有57楼的空中漫步 58楼的观光主层、59楼的180°空中酒吧,以及61楼的室外观光廊。吃饱自助餐,离开旋转餐厅,我们下到57楼,先后看了“空中漫步”和“空中飞人”。

所谓“空中漫步”,是很够刺激的。游客置身于233米高的塔顶外围,并在只有1.8米宽、全程不设扶手的露天钢架上步行绕圈而行。看那些青年男女,个个都战战兢兢,可知恐怖。我们都没有去试(当然要买票),估计应该受不了。而“空中飞人”,更是刺激:游客穿上特制服装,在233米高,通过两条钢丝牵引,以自由落体形式到地下,时间仅为20秒左右。我们在塔上,只看到他们跳下去,即不见踪影。后来到了地面,则可仰望到“飞人”的全过程。“飞人”们都是在几经挣扎之后,随着一声大叫,张开双臂,作铁达尼号的经典动作——大鹏展翅状,毅然跳下的。但数米之后,那动作已经惨不忍睹,变得手舞足蹈;不过,20秒后,已到最底,再反弹上去。此时,估计他们已度过最恐怖期,已不那么惧怕,可以悠然享受悬在半空的乐趣了。后来才知道,游玩澳门观光塔,除了可以选择一跃而下,也可以选择像攀登艾菲尔铁塔那样,攀爬上去,即游客可以徒手攀上338米高的独立式旅游塔尖。这是世界上唯一让游客攀上塔端的建筑物。

下午两点钟,老黄送我们到关闸,过关后,仍由老高驾车回中山。4点多钟回到家。

                                  后记

本文,既写了两日澳门游的行程、景点和观感,还详细记叙了高家几位人物,使这篇文章的体裁显得不规范了。不过不要紧,文章是给自己和朋友看的,清楚明白就行。最后,以一阕《南浦·庚寅春澳门两日游》结束全文。词中的记述顺序,因技巧上的需要,与实际不符,看过上述的文字,读者该知道所写的是什么景点和事情吧。

词云:“春日到濠江,趁爽风,观光塔上欢绪。碧水绕长堤,三桥外,氹仔路环楼聚。黑沙踏浪,白帆星点知何去?残云欲暮,犹啸唱流连,搜章寻句。    辉煌酒店徐行,叹宝树摇钱,影光无数。歌咏运河中,如幽梦,仰首蔚蓝天幕。闻经听道,教堂修院森严处。高台眺夜,记今是昨非,老翁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