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陈天觉墓

                                                 陈贤庆

    20121118日的《中山日报》发表了首席记者苏小红的《开县先贤陈天觉》一文,该文详细介绍了陈天觉为香山开县建县以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教化民众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此文对中山的读者、尤其是中山新移民了解中山市的历史帮助极大。

   读罢此文,笔者还有些感慨。

    2011年的最后一天,笔者与市诗词楹联学会同仁为寻找古楹联,而到了城区库充后山,访谒了陈天觉墓。归家后,写了一首小诗,诗云:“闹市街中觅野原,孤坟寂寂隐丘巅。香山立县功劳著,此地因何不建园?” 这首诗的关键,显然在最后一句——“此地因何不建园”。

   笔者也算孤陋寡闻,在中山生活了二十多年,也算文化教育工作者,竟然也不知道陈天觉的墓,就在城区的中央!踏足此地,我首先是惊讶。惊讶历经800多年,多番浩劫,陈天觉的坟墓得以保存。继而,我感到哀伤,陈天觉的墓,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四周杂树乱草丛生,还被工场食肆包围,从马路上,根本不会知道那小山丘上有一古迹。最终,我感到不解。陈天觉是香山的开县先贤,掌理香山政事26年,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而不是孙悟空、梁山伯、西门庆之流,他的坟墓保存完好,且处在城区中央(以前是郊外),尚未被蚕食殆尽,政府为何不在此山丘建设一个陈天觉纪念公园?中山不是要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吗?怎样体现它的“历史文化”?怎样证明它具有860年历史?陈天觉墓本身就是一个最好最直接的回答。

   在库充后山建设陈天觉纪念公园,或许没有建设“全球华人精神家园”那么重要,但是,它的意义很大,它有古迹的依托,而不是生造景点;在他的墓园纪念先贤,比在孙文纪念公园立一座雕像更起纪念作用。此公园投资也不会很多,四周加以美化净化,种花木、砌石阶、建闲亭,立一座陈天觉的雕像,竖几面反映香山开县的浮雕,再建设一个可让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小广场,如是,陈天觉墓得以保护,四周群众有了一个休闲公园,我市也因此增添了一处游览景点。

    1183年,93岁的陈天觉逝世;5年后,夫人也逝世,夫妇合葬于后山。如果公园能建成,又如果陈天觉泉下有知,他会看到800多年后的中山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过上和谐幸福的生活,会感到很安慰的。但如果,若干年,因房地产建设的需要,陈天觉墓被湮没甚至被铲除,则我们就成了历史的罪人了。

    拙作可以看成是《开县先贤陈天觉》一文的“读者回应”吧。

            (此文刊登2012年12月2日《中山日报》“文化”版)

   补记:2022年5月3日上午,笔者参加了中山市文联组织的“东区库充村采风行”的活动,同行者有中山市诗词楹联学会和中山市诗歌学会的同仁。我们参观了库充村村史馆、古街碉楼、吴氏大宗祠、陈天觉墓、陈氏大宗祠;午间品尝了百年民俗如茶以及当地大妗姐美食……

   十年前,笔者对陈天觉墓未能得到保护,而发出了“此地因何不建园”的感慨和呼吁,此次参观,发现库充村即有道路可通达陈天觉墓。陈天觉墓已经过当地有关部门的修整加工,十分醒目。

   经过修整的陈天觉夫妇墓,坐东向西,平面呈半月形,宽16米,长28.3米,面积约453平方米。该墓为抄手墓,由一级护岭、垄环、山手、挂榜、踢靴、拜台、月池、后土等组成,均为水泥构筑。护岭、垄环间覆盖水泥砂浆。垄环正中镶嵌花岗岩墓碑,高1.52米,宽0,62米,阴刻“宋进士敕授朝政大夫功配乡贤二世祖考天觉陈公妣罗氏夫人墓”。墓碑碑额上刻祥云拱月图案,两侧置有一对石联,上联“英魂留库岭”,下联“伟绩镇香城”。墓前有一大片空地,背后是草坪和树林,周围的环境也十分可观,虽未能称之为“纪念公园”,但已形成了一处肃穆整洁的墓园。

   墓园中有碑石介绍,陈天觉夫妇墓始建于南宋淳熙十年,即公元1183年,陈天觉夫妇墓经历了清乾隆年间、民国时的1924年以及新中国时期的1990年三次重修,并于1990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笔者上次参观,是在2011年年末,距第三次重修又11年,并非如今的规模。如今的规模和环境,应该是最近“第四次重修”的效果吧? 

   不管怎样,陈天觉夫妇墓得到真正的保护和扩建,形成如今的规模,感到欣慰;与陈天觉墓相距不远,便是陈氏大宗祠,同时,也是陈天觉历史文化广场,这就非常好,中山市的库充村及后山,形成了一处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景观带,更是值得称赞。

                      2022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