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都

   9月20日,从九寨黄龙回到成都已是下午四时多。车子直送我们到西北桥。这是和赵忠文在电话中约定碰面的地方,但我们下车时他还在广汉至成都的汽车上。我们四人初踏上成都的土地,不知东南西北。正在和赵电话联系的时候,街对面走来一位女士远远向我们招手。我们一看就认出是余琳。毕业21年未见面,她风采依然!这次来四川旅游,想到最可能会见的人,首先是广汉的赵忠文夫妇,到了成都则是余琳,因为在电话里,已和他们联系过了。他们早已盼望着我们的到来。说来也巧,我们万万没想到他们竟是属于一个大单位的,原先就比较熟悉,工作中常有联系,可是谁都不知道相互是相隔十年的校友。当我们说到在成都要会见一位叫余琳的校友时,赵忠文说:“我们单位也有个叫余琳的女同志。”一讲年龄特征,就确定原来是一个人。经过他们的沟通,余琳就在单位附近的雪山大酒店给我们订好了房间。并当即带我们入住。赵忠文随后专程从广汉赶到,不久孟宪顺也来到。余琳又约了同班的米葵。这样,我们一到成都就有了多位多年未见的校友来相聚。晚上,他们就在酒店的餐厅设宴为我们洗尘,余琳全家出席作陪。余琳和米葵都是绘图班的同班同学,说来也怪,因为毕业后各忙各的工作和家务,同在成都的两位同学自从1985年离校后竟然未曾见过一面。和相隔仅几十公里的德阳的钱春丽也从未谋面。这次班主任来到四川,岂可失去欢聚的良机?!因此,在成都的这些日子里,有了许多师生欢聚的活动。

  当晚,米葵还特意送我们每家一盒月饼,我们才意识起快到中秋节了,难得在遥远的异乡也感受着团圆节日的氛围。

DSC02966.JPG (553286 字节) DSC02967.JPG (600645 字节) DSC02970.JPG (603772 字节)

  还有更巧的事。我们此次来成都有个计划去拜访90高龄的老校长周道同志。他是1953年南京地校建校至1956年时的党委书记兼校长,1956年调成都筹备创建成都地院,后在这里离休。现地院改为理工大学。没想到米葵就在这个学校武装部工作,当然也熟悉周校长。因此他当即决定明天开车来接我们去见周校长。

  次日(9月21日),米葵如约接我们到了理工大学校园,穿过美丽整洁的教学区到达宿舍区,车子直开到周校长楼下。两位老领导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在宽敞的客厅里,我们高兴地看到周校长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语如洪钟。韩淑娟同志身体也很好,这是他们平时很注意锻炼身体的结果。

DSC02975.JPG (241388 字节)

  1955年1月我们从测绘学院转业分配到地校任教,就是他们两位(韩淑娟时任人事科长)接待我们,给我们定级,叫我们先回家看望父母(我们在部队近三年未曾回家),时隔50多年,现在还记忆犹新。(见我的《教坛四十年》)周校长在地校时间不长,但深得当时师生的爱戴。在这里回忆起许多地校的老人和往事。回到南京后,我把拜访周校长的事和照片发到学校网站校友论坛网页上,许多当年的师生跟帖,祝愿老校长健康长寿。

  离开周校长家时,韩淑娟执意要打电话向学校要了小车送我们回酒店。趁这机会我们车游成都,观光市容。成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一位名人说的: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有点同感,这里物产丰富,物价便宜,气候宜人。这里的人们特别会享受生活。提到川茶、茶楼、川菜、龙抄手、川剧变脸、麻将、麻辣、火锅以及熊猫都使我们联想到这里。成都位于四川平原的腹地,她的美丽是天造地设的,锦江水环绕全城,以杜甫的话说:“锦江春色来天地”。她不愧为西南最大的现代化名城,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更有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的熏陶。历史上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元稹等大文人都流离至此,留下了丰富的人文遗迹。现代文化名人巴金、郭沫若、张大千等也出生于此,形成了独特魅力的巴蜀文化。

  当天下午,赵忠文、孟宪顺陪同我们游览著名的杜甫草堂。座落在城西的杜甫草堂是中国文学的一块圣地,是唐代大诗人避乱流离成都的故居。公元759年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第二年便在此盖起了茅屋,也就是他在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杜甫草堂。杜甫在此住了四年,留下诗歌240多首。其中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发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呼号。我们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住这样的茅草屋了,想想一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就是在这里写作传世的诗篇,居茅屋而思广厦,念着天下的寒士,真是感慨万千!1961年,此地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杜诗而名闻天下。近年来又逐步扩建,面积达300多亩,园内草木葱郁,有着古朴的野趣,成为一座颇具规模的公园。成了成都游览必到之处。

游览杜甫草堂

DSC02978.jpg (82729 字节)

大门

DSC02980.jpg (107203 字节)

好香的桂花啊

DSC02981.jpg (79763 字节)

茅屋

诗圣故居

诗歌圣地

 

DSC03003.jpg (130886 字节)
DSC03005.jpg (40165 字节) DSC03014.jpg (61484 字节)

影壁

DSC03019.jpg (70736 字节)

浣花祠

DSC03023.jpg (70612 字节) DSC02985.jpg (120926 字节)

杜甫塑像前

DSC02999.jpg (74986 字节)

文物展览大厅

  出了杜甫草堂,他们要带我们观光春熙路步行街,在那里龙抄手店吃晚饭,但正值下班时间,等了十多二十分钟竟打不到车。后来发现就在附近就有一家颇具规模的龙抄手店,便改变计划在此就餐。这里吃的品种真多,价格也便宜,我们又一次品尝成都美食。

  9月22日,我们游览都江堰、青城山。(见下文四)

  9月23日,周六,这天余琳约了德阳的同班同学钱春丽,我约了在龙泉驿的张寿仑来相聚。余琳和钱春丽毕业二十一年从未见面。张寿仑是59届大地测量班的校友,我教他们大地测量课兼后两年的班主任。他们毕业至今已47年,我们从未见过面。这一届同学大多分配到大西北。张就是其中之一,年轻时跑遍青藏高原。虽然时光飞逝,但他们每个人在我脑海里仍有很深的印象。窗外下着小雨,我们在酒店闲聊到中午,然后一起打的到春熙路龙抄手店吃午饭。店堂大厅早已客满,我们只好上二楼吃套餐,每位58元。服务员陆续送上各式糕点面食,品种不计其数,最后还打包。

DSC03088.jpg (59419 字节)  师生久别重逢 DSC03091.jpg (53518 字节)

  下午,张寿仑有事告辞,余、钱两位陪我们游览春熙路步行街。然后游览武侯祠景点,我们四人进入观光,她们两人在茶馆聊天等候。她们有二十一年的话啊,怎么说得完?

  武侯祠位于城南,始建于公元223年,占地210亩,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也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另一个成都游览必到之处。它以纪念三国时蜀汉承相诸葛亮而得名。祠内有相传是刘备的墓,有刘备殿、孔明殿、三义庙、结义楼和三国名将的塑像,有三国时期出土文物展,有一块“三绝碑”,相传由唐代名相裴度撰文、名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雕刻家鲁建刻石,极为宝贵。有一个大门与公园相通,围墙边紧靠著名的锦里民俗一条街。

难忘瞬间

DSC03093.jpg (92605 字节)

在龙抄手店

DSC03095.jpg (71319 字节) DSC03098.jpg (89663 字节)

春熙路步行街

DSC03099.jpg (100715 字节) DSC03100.jpg (34719 字节)

成都街景、建筑

DSC03108.jpg (82351 字节)

锦里民俗一条街

DSC03112.jpg (92112 字节) DSC03114.jpg (103010 字节)

武侯祠

DSC03116.JPG (112756 字节) DSC03118.jpg (109786 字节)

  出了武侯祠,她们又带我们参观锦里民俗一条街。这里类似南京的夫子庙,成都小吃、名特产品和旅游小商品应有尽有。长长的一条街形成都市的亮丽风景线,观光人流络绎不绝。

  晚上,余琳、钱春丽又约了米葵和同届不同班的张萍一起在胖妈火锅店品尝四川火锅。他们说,不品尝成都的火锅不能算到过成都。那满座的店堂、火锅热辣的气氛和师生相聚的欢乐令人久久难忘。

   9月24、25两天,浏览乐山、峨眉山。(见本文五)

  9月26日,这是我们离开成都的前一天。按原先打算,还要约见一位在简阳的朋友宋康宁。他是荷英在浙江测绘队时的同事。1964年荷英初到队上时,他是测量组的组长。因夫妻两地分居,后来1970年调离回到家乡四川。共事六年中,一起爬山涉水,在浙江无数山野留下过他们的足迹。又共同经历了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前几年,他曾来电话,约我们适当时候一起回到浙江测绘队旧地重游,但终并未能如愿。前些年他们远赴美国和儿子在一起。这次我们到了成都,试着按原来的电话打过去,很顺利找到他们。大约十点钟,宋康宁夫妇从七十多公里外的简阳赶到我们的酒店。岁月无情,分别36年,当年30岁的青年,如今都变成老头老太了。但是谈起当年的人和事,谈到我们儿女,大家还记忆犹新。他们还带摄像机记录了难得的镜头。中午,赵忠文、杨莹从广汉来了,余琳也来陪同,我们在酒店餐厅设宴,又是一番热闹。                           

       skn000.jpg (63059 字节)和浙江测绘队老同事宋康宁、李克莉夫妇阔别36年后在成都相聚

  下午3时多送走宋康宁夫妇。原先计划到北郊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参观,据说那里有几十只国宝熊猫,设有大熊猫博物馆,也是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四川是熊猫之乡,这是孟宪顺极力推荐的地方。后来听说因这两天阴雨天气较冷,熊猫一般是不会出来见客的。因此打消了这个念头。改为逛街,顺便买些明天火车上要吃的食品。我们漫无目的地在附近转了一圈,夜色降临,晚饭后又沿锦江河畔,流连于小公园中,欣赏蓉城美丽的夜景。联想到十多天四川之行,游览了这么多名山古迹,会见了这么多校友和同事,品尝了这么多名点美食,心情十分愉悦,十分留恋。又想起那位名人说的话:成都是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感到不无道理。

  9月27日,是我们离开成都的日子,上午整理行李、退房。中午赵忠文杨莹孟宪顺余琳先后来酒店。为了答谢校友们的热情接待,我们邀请他们在酒店餐厅又一次相聚,师生济济一堂。不久,米葵也开车赶到。席间,听说正巧今天是赵忠文的生日,荷英立刻去订了一个大蛋糕,为他祝寿。许愿、唱生日歌、吹蜡烛、切蛋糕,气氛很温馨热烈。我相信他一定不会忘记这难得的和远方来到的老师在一起的生日聚会。这也为我们这次旅游增添了难忘的美好回忆!

DSC03279.jpg (86761 字节)

 

DSC03277.jpg (74573 字节)

生日快乐!

 

DSC03281.jpg (70567 字节) DSC03283.jpg (72325 字节) DSC03285.jpg (91348 字节)

后会有期!

DSC03286.jpg (88484 字节)

再见了!

DSC03287.jpg (63479 字节) DSC03288.jpg (65418 字节) DSC03289.jpg (69972 字节)

  离别的时间到了,我们在酒店门前留影,赵忠文、杨莹、孟宪顺直送我们到车站。下午3时15分列车准时开出。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四、都江堰 青城山

  这里,我要倒过来简要回忆游览几个景点的经历。  

  9月22日,我们游览著名的都江堰青城山。这天,天公不作美,沥沥不停下着小雨,浓雾笼罩,能见度只有几百米。但是订了旅游合同不可能改变。一早,车到酒店接我们。未到景点导游就带我们先到了一个养鹿场购物。到达50多公里外的都江堰大门时,只见中外游客风雨无阻,门口人山人海。我们打着伞一个跟一个排着队进入参观这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遍布江畔山坡的各色雨伞,也成了一道风景线。

   都江堰被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闻天下,是个四川旅游热点,可以说是四川旅游必到之处。都江堰自建成至今2500年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防洪与灌溉作用,受益面积达5300多平方公里,包括40多个县、市。有人说没有它就不会有今天的成都。

    只有亲身去实地观光,才会赞叹古人的伟大、古代的科学成就,盛赞李冰父子的功绩。其科学性和古人的才智令今人叹服。  岷江水从几百公里外的岷山九寨沟那边汇流至此被一分为二,既防洪又灌溉,工程浩大,又经漫长历史不断修建改进,成为世界水利史上的一个杰作。整个景区依山傍水,古木参天,景色很美。可惜这天浓雾过大,远景朦胧。

DSC03024.jpg (76368 字节) DSC03025.jpg (55825 字节) DSC03028.jpg (75224 字节)
DSC03031.jpg (49016 字节) DSC03033.jpg (48145 字节) DSC03037.jpg (60352 字节)

  出了都江堰,午餐后,转向不远处的青城山景区。到达青城山时,雨已停,雾也稍散。我们沿着湿滑的单梯石径拾级而上。林涛阵阵,群鸟幽鸣,仙人灵趣顿时融入心境。周围古木参天,林荫敝道,果然风景这边独好!路转峰回,正疑无路时,忽然在半山上现出平湖,湖水明净澄澈。原来这就是月城湖景点。这里有渡船到对面的索道口,考虑到远景都隐掩在浓雾之中,照像也没有好景色,我们没跟大队人马摆渡,就在这湖边休息观景。只见对面层层山峰在云雾中,果真如水墨画一般,我们照了多张照片:

DSC03051.jpg (55733 字节) DSC03053.jpg (51908 字节)

青城山风光如画

DSC03056.jpg (38062 字节) DSC03069.jpg (103428 字节)
DSC03049.jpg (58982 字节)   DSC03047.jpg (38985 字节) DSC03079.jpg (98677 字节)   DSC03073.jpg (73914 字节)

  青城山距成都63公里,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林水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又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著名爱国诗人于右任1941年游览时为其美景感染,大叹道:“这简直是一幅绝妙的泼墨写意画,愿与青山共白头。”而他晚年梦游青山,弥留之际留下哀婉动人的诗章:“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国画大师张大千自号“青山客”,晚年犹感“看山还是故乡青”。

  这一天,虽然天公不作美,但并没有削减我们的游兴,两个景点给我们增添了知识,愉悦了身心!

五、乐山、峨眉山

  9月24日,我们参加了乐山峨眉山两日游。这天一早暂时退房寄存了行李。天刚亮就出发,130公里路程到达乐山。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很快登上大佛所在的山顶。乐山大佛名闻遐迩,这次亲历其境近看远眺,总算看清了其真面目。

  据介绍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高71米,头高14.7米、宽10米、耳长7米。大家排着队照相,只要对好透视的角度,就能有手摸到大佛的头耳鼻等效果。经营照相者早已占了好位置,而我们在另一面也勉强能照出同样的效果。下山后,我们又每人50元自费乘船到江中观佛照相。这里是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的地方。

  从船上观看,大佛雍容大度,气魄雄伟,十分壮观!同时在远处(对岸江边)看过来,整个岸边4000米山形,更似一个大卧佛,而乐山大佛恰好在其心脏部位。形成“心即是佛,心中有佛”的奇观。

DSC03127.jpg (105731 字节) DSC03137.jpg (107042 字节) DSC03139.jpg (66550 字节) DSC03145.jpg (85625 字节)景区
DSC03162.jpg (41849 字节)乐山大佛全貌 DSC03167.jpg (74825 字节) DSC03168.jpg (41793 字节) DSC03174.jpg (39204 字节)大卧佛全长4000余米

“心即是佛,心中有佛”

   离开乐山,我们又转向峨眉山,途经乌木博物馆,导游带大家购物,我们不感兴趣,就在附近闲逛等候。这是旅游过程最为讨厌的事情。为此,我们还和导游发生不愉快的争论。直到天黑后才上峨眉山,11点吃的中饭,等安排住宿吃晚饭时已8时多了,大家只好忍气吞声。所幸山中酒店倒还不错。

  次日,一早在酒店寄存了行李,车子送我们到索道口,我们乘缆车直上到约1000米高的万年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很多人进寺观光,接受所谓开光,(昨天在乐山导游带大家去买玉或镀金佛像,就是为了到此开光),我们四人则选择自己游山。经白龙洞下到700多米处的清音阁。清音阁东有白龙江,西有黑龙江,两江汇合于此,水声如琴,山谷回响,有“双桥清音”之称。后又经一线天转上1000多米高的自然生态猴区观看美猴群。一路上绿树浓荫,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在美猴区几十只大小猴子散布在峡谷中,在游人手中争食物。不少工作人员手拿棍棒,如临大敌,防止野猴攻击游客。

峨眉天下秀

DSC03189.jpg (87036 字节)

万年寺

DSC03204.jpg (114059 字节)

清音阁

DSC03216.jpg (73359 字节)
DSC03182.jpg (55764 字节)

风光如画

DSC03184.jpg (40649 字节) DSC03227.jpg (131707 字节)

美  猴  区

DSC03233.jpg (93479 字节)
DSC03254.jpg (70748 字节)

DSC03183.jpg (42561 字节)

DSC03253.jpg (81877 字节) DSC03235.jpg (142266 字节)

上山栈道

DSC03241.jpg (135013 字节)

DSC03252.jpg (87806 字节)游客如云

  峨眉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身份。同时也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势巍峨,雄伟壮观,春荣、夏丽、秋幽、冬静,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景点很多,这次我们仅游览其中的一小部分。著名的报国寺、最高的金顶寺都没有时间去观光。不过也大概领略了“峨眉天下秀”。历史上不知多少文人墨客流连于此,与峨眉山有关的诗句很多,如李白的登峨眉山:“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岑参的“峨眉烟翠新,昨夜风雨洗。分明风头树,倒插秋江底。”杜甫有峨眉山题咏:“长啸峨眉北,潜行至垒东。”

  从美猴区回到清音阁,在此等候导游和同车游客聚齐,然后下山吃中饭。但在下山途中,导游还带大家到一处推销茶叶的地方喝茶,这时已经近两点钟还不安排吃中饭。因此我们又和导游发生矛盾。后来我们四人先到了停车场等候他们。大约到下午2时半才吃上中饭。饭后,取了行李转入回程。归途中导游又带大家去购土特产。旅游的商业化令人哭笑不得。

  四川之行结束了。我们此行游览了七八个四川主要的景点。四川值得游览之处还有很多,如海螺沟、四姑娘山、剑门、贡嘎山、蜀南竹海、西昌卫星基地等。无法一一游览,此次我们已经十分满足了。

  我想,美好、甜蜜的旅程只放在记忆中是不够的。所以我不厌其烦地写出来,和亲朋好友交流、分享,对于去过或未曾去过四川旅游的亲友们也许会有些许启迪,增加一些了解吧。

   同时,谨以本文再一次表达对热情的校友们的感谢之意,祝他们工作顺利,家庭安康!

(全文完)

返回<四川之行>之一

返回<贤杰主页


 读后:

 陈、王老师: 炳文、炳英:你们好!
一口气读完了陈老师发表的四川之行, 图、文、诗并茂,精美、动人,文笔独到,不看完不
愿放下鼠标,我把每一张相片都打开放大,体味着你们当时的情景,真是也好象和你们一
起走过了这十六天的行程!这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 让我们未到那里去的人, 也象去过了一
样, 尤其那几十年未见的学生和同事, 那种热情的接待, 真象四川的辣椒一样火红, 多么
向往啊! 当老师真好!桃李满天下啊!
我们已将这下载, 再慢慢细品! 谢谢陈老师!

                季梦丹2006.11.26


陈老师:
  “好酒不怕巷子深”,您四川之行的“报道”真是精彩啊,怪不得过了二个月才刊登,要说叫我二年也弄不出如此图文并茂的好文章啊,陈老师的精神真令人敬佩,我们这些当学生的真应该好好学习才是!
                   高可畏2006.11.27


    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描述细腻,情谊感人……,新的佳作又与大家见面了,陈老师辛苦了,谢谢!
陈老师,荷英,炳文,炳英:亲家结伴,到美丽的四川游玩,度过愉快美好的时光,真是太好、太美了,为你们高兴!祝愿你们健康顺利,幸福愉快!
                               眭 金 文 2006.11. 29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