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拿马回来的古文源先生

                                陈贤庆

    2013113日晚,笔者到五桂山海逸酒店,参加五桂山侨联主任陈锡伦先生的荣休暨《心迹》一书首发式酒会。酒会筵开十八席,隆重热闹温馨。席间,笔者与邻座的一位五十来岁的先生主动交谈,并递上自己的名片。先生接过后,面对我名片中密密麻麻的“头衔”,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看不懂中文。”这话让我惊愕,大惑不解,陈锡伦主任请来的客人,怎会连中文字也不认得?不过,先生还是能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古文源。交谈下去,我发现大有收获……

                          老一辈巴拿马华人的经历

    古文源先生祖籍五桂山镇,客家人。但是,他的先辈一百多年前即出洋到巴拿马生活。他于1956年在巴拿马出生。在此,先谈谈早期香山人尤其是五桂山人移居巴拿马的情况。

    国人知道巴拿马,恐怕是因“巴拿马大运河”。巴拿马国远在南美洲,怎么和万里之外的香山有联系?原来,早在1850年,巴拿马政府因要开挖运河、开发矿山、修筑铁路,需要大量工人,于是,便以契约的形式,招收华工。当时,国内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战乱不断,香山人为了生计,便最先踏上赴南美之途。早年的华工,在旅途中病死者,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累死者,以及最后客死异乡者,不计其数。能活下来,并有一点积蓄者,便回乡娶妻,再带上一批乡亲出洋……1926年,巴拿马华人成立同乡会,华人互相有个照应。在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以及中国进行抗日战争期间,巴拿马华侨都积极筹款捐物,全力支持。

    抗战胜利后到六十年代,通过亲友关系,去巴拿马的华人越来越多,普遍经营杂货店和餐馆,并渐渐融入了当地上流社会。国内改革开放后,又有不少中山人被批准到巴拿马与亲人团聚。现在,旅居巴拿马的中山籍乡亲就有三万多人。1985年,陈昆庆先生被推举为中山同乡会会长。同乡会在巴拿马首都中心建有一幢600平方米的会所,还开办了一所千多人的中山小学。后任同乡会会长古华康先生,便是古文源的父亲。2005年,在巴拿马中山同乡会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座谈会上,中国驻巴拿马办事处表扬了四位在抗日期间有杰出表现之侨胞,其中包括中山同乡会两位永久名誉主席陈昆庆先生及古华康先生,并颁发了纪念牌。 十多年来,古华康先生多次组织乡亲回祖国观光旅游,组织庞大队伍参加历届中山同乡恳亲大会,多次回五桂山镇和三乡镇捐款做善事,为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四十年前的一件有趣往事

    在与古文源先生交谈中,我联想到一件有趣的往事。

    上了年纪的国人或许还记得,在文革期间,我国的对外体育交往几乎全部中断。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只有从我们的体育强项——乒乓球运动入手。于是,便有了“乒乓外交”这回事。又为了争取亚非拉国家对我国的支持,1973825日,在北京举行了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来自86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13天的比赛。这是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比赛。

    这项赛事和古文源先生有关联吗?原来,还真有。当年,巴拿马就派了五名运动员参赛。五者中,有三者为华人;而三位华人,全都是祖籍中山;而三人中,有两位就是古华康的两位儿子、古文源的两位哥哥——古文海和古文深!另一人是祖籍三乡镇的林康源。想不到,中山人喜欢并擅长乒乓球运动,还扬威巴拿马呢。
    最后,顺便来看看比赛结果:中国乒乓球队获得这次邀请赛的男、女团体冠军。获单项冠军的分别是:男子单打今野裕二郎(日本);女子单打朴英玉(朝鲜);男子双打田孤登纪夫、今野裕二郎(日本);女子双打金昌爱、朴英顺(朝鲜)、混合双打郗恩庭、张立(中国);少年男子单打金昌岩(朝鲜);少年女子单打玛金温(缅甸)。这可以说是中国乒乓球队单项冠军失落最多的一次比赛。但是,人们都知道,为了“第三世界”的革命友谊,我们是如何“自然、合理、得体”地分配那些单项桂冠的!

                   中巴联络的纽带——巴拿马中文广播电台

    最为我感兴趣的,还是古文源先生自己所做的事。

    1956年,古文源先生出生于巴拿马城。父母说中山话,所以他能听能说;外婆说客家话,所以他也能听懂客家话,并且也能听懂普通话。但是,并不会阅读和书写中文。与外界沟通,使用的是西班牙语。在巴拿马读完小学和中学后,他到阿根廷留学四年,学习广告传媒专业。1979年大学毕业后,回巴拿马,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并与一位哥伦比亚籍的女士结婚。一年多之后,他便自己开办了一家广告公司。1987年,31岁、正值青壮有为的古文源第一次踏足故乡的土地。第一次感受到故乡人的亲切,以及中山市的蓬勃发展势态。其后,他又多次回故乡参加各种活动。

    在感受到中国日益强盛的同时,他有了一种想法,他希望生活在巴拿马的华人,能更多地了解故国家乡的情况。于是,1996年,他通过向政府申请,自办了一家电台——巴拿马中文广播电台。自己担任台长,女儿古嘉敏任总经理。这是巴拿马唯一的一家中文广播电台,发射功率为十千瓦,波段为中波AM1180,接收范围为巴拿马城和巴拿马省、科隆省等,全天候24小时用广州话和普通话播放节目,以播放广告的收入维持运作。

    我很感兴趣地询问请教古先生,得知每天24小时的节目是如此安排和制作的: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签合约,10小时转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租借2小时给当地基督教会使用;4小时,全部播放音乐和歌曲;余下还有8小时,需要自己制作4小时的节目,分两个时段播出。

    关键就在于那4个小时的自办节目。这部分节目,主要的对象是当地的广东籍、中山籍的华人听众,通过广播,尽可能地将广东、珠三角、中山的最新信息,如建设成果、乡镇近况、山川景物、旅游资讯、节日氛围、亲人问候等传送给巴拿马的乡亲。为此,古文源先生专程回到中山,物色和指导几位编辑员和播音员,由他们将节目编辑和录制好,再通过互联网发送到巴拿马,再由巴拿马中文广播电台播出。这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广播节目是可以这样制作和传送的!

    巴拿马国还没有和中国建交,自从有了古先生这一家私人广播电台,巴拿马的华人可以了解到更多来自祖国家乡的正面的信息。广大华人听众还自发组织了“巴拿马中文广播电台听众联谊会”,定期聚会交流。2001年,古文源先生还自办了一家中文报纸,叫“侨声日报”。2003年卖与他人,但还保留着股份。

                        巴拿马华人的年轻一代

    古文源先生为何办报不久,又卖与他人?原来,古先生办中文电台和中文报纸,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他懂得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英语、意大利语等,但是就是不懂中文!作为总经理的女儿古嘉敏也不懂!于是,古先生决心改变这一现状。他将大儿子古嘉诚送回国内学中文,准备学成之后回巴拿马接管自己的企业。大儿子在广州暨南大学毕业后,却爱上了中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受聘于中央电视台,在CCTV17频道担任西班牙语新闻主播。三年后,他又回到广州,帮忙管理一家外国的物流公司。二儿子古嘉荣也被送回国内,现在暨南大学华文学校读书,古先生透露,二儿子也希望学成之后留在国内发展。

    两位儿子回到中国,都爱上中国,都想留在中国发展。这有违古先生的初衷,但是,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新一代海外华人,意识到中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回来读书、工作、生活,就不是奇怪的事。即使古文源先生,自己也在中山三乡镇购房居住,过上舒适休闲的生活。古先生说,巴拿马以及南美诸国,还有许多贫困的人,他们远没有中国人生活得那么好。

    离开古文源先生,离开海逸酒店,我驾驶着摩托车沿着宽阔平坦的城桂路回家。路灯明亮,凉风拂面,感到很舒服。想不到,今晚参加酒会,会有此意外收获,值得啊!

连接:
    巴拿马中山学校隶属于中巴文化中心,有学生近2000人,其中2/3为当地华侨华人子弟,该学校被誉为巴拿马一流学校和中南美洲最为完善的中文学校,由已故巴拿马著名侨领、前中华总会会长、中山籍乡彦陈奉天先生创办。陈先生为传播民族文化,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杰出人才,为中巴友好而贡献毕生心血。该校设备先进,师资队伍精良,教学质量优异,学校注重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并开设了西班牙语、英语、汉语三语课程。   20077月,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常委副会长吕伟雄出访巴拿马,参观了中巴文化中心,后经吕伟雄和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中山市侨务局的牵线搭桥,提议中山纪念中学与隶属于中巴文化中心的巴拿马中山学校结成姐妹学校。同年1126日下午,自万里之外的巴拿马中山学校与纪念中学结为姐妹学校的签约仪式在中山纪念中学礼堂举行。

   (本文刊登2013年1月20日《中山日报》“文化周末”头版,编辑有调整和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