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朝拜岭!

                                 蒋晓辉

 


    朝拜岭是我的家乡,我的老家在朝拜岭脚下。朝拜岭在湘西南丘陵中只是很不起眼的一座山岭,但由于它处于郦家坪、下花桥、五峰铺三镇交界之地,熟悉它的人也就不在少数。因为海拔高于周围各山,登上主峰俯瞰,其余诸峰便形似朝拜,故取名朝拜岭。

  离主峰50米处有块平地,平地上建了一座寺院,名隆兴寺。解放前这里香火很盛,据说是求子求雨,有求必应,方圆几十里的善男信女常带了香火蜡烛,来此朝拜。因此后来也有人说,朝拜岭的名字来源于此。

  岭上住过和尚,也住过土匪。住和尚时,林静风寂;住土匪时,阴森怕人。解放后,土匪被镇压了,和尚被遣散了,寺里的菩萨在过了几年清静日子后,文革时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没有了菩萨,寺院失去了往日的庄严,于是,山脚下的农人、牧童,就常常很随意地来此生火烧茶,支灶做饭。也有姑娘小伙子将这里选为谈恋爱说情话的去处。

  朝拜岭虽归属山脚下蒋姓人家,但东山唐家、老屋向家、山脚周家、矮山胡家、猴子铺刘家……似乎都有份,大人小孩都喜欢爬上山来,打草砍柴,牧羊放牛……


  纵横交错的砂石路是朝拜岭的特色,无论你从哪个方向上山,都有一条褐红色的砂石路弯弯曲曲躺在山间,等着你。那石砂是褐红色的、铁黑色的;鸡蛋大的、鸽蛋大的,小到蚕豆大的、绿豆大的。各色各样,都是由风化水洗而成。因为都是砂石,路上少有灰尘。如果是雨水过后,那路就显得更为令人觉得清爽。不沾一丁点泥土,干净得令你不忍心去踩。走在这样的路上,最好是穿家乡的老布鞋,踩在上面只发出轻轻的“嚓嚓”声,给人一种“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窈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感觉。本是登山,却“胜似闲庭信步”!若穿上城里妹子的高跟铁钉皮鞋,踩在砂石上走,你一定会不时地发出尖叫,滑哩。

  砂石路旁是高大的乔木和丛生的灌木。即使是农历七八月天气,路面上也是凉浸浸的。这时候,最舒服的是赤脚走在这砂石路上,砂石硌着脚板底儿,麻麻痒痒的。你边这样走着,边眯起眼睛从树叶缝里看太阳。如果有草帽在手,很随意地扇扇,就更有趣味儿。

  青松,翠竹,一片片,一丛丛,青得流油,翠得滴水。争妍斗艳的映山红,玲珑剔透的草莓,黄鹂鸟、画眉鸟甜美的鸣叫,招引着你,挽留着你。你迷了,你醉了,你迈不开步!

  爬上山腰时,再回首望去,山脚下,一位老农掮着把锄头走在绿绿油油的田间,雪白的衣服扎在腰际,油黑的脊背在阳光下反射着亮光。离他不远处,一位头扎红绸的小姑娘,一蹦一跳地走着,袅袅婷婷,那头上的红绸,仿佛两只蝶儿在飞。

  冬天,你到山上放牛,爬上那高高的怪模怪样的石头,扯开喉咙高喊一声:“飞来飞去飞过人群飞上云霄看我多逍遥!”余音萦绕,经久不息。牛儿停了吃草,侧耳倾听。岭上的石头挨挨挤挤,你可以从这块石头跳上那块石头,然后再跳到另一块石头上,孙猴子,岩鹰王,模仿电影电视的镜头,做各式各样的动作。嗨!那神气劲,你体味过吗?要是来一场小雨,更带劲。你站在石头上正昂首高歌,突然,白纱似的雾从山脚一涌就卷上山来,连同早停留在山巅的那灰白的云,混和着,翻滚着,很快变换了颜色,笼罩住山巅,笼罩着正逍遥的你,吓得你赶快跳下石头,紧跟在牛身后……云走了,雾散了,雨停了,太阳湿漉漉的悬在天空中。

  别以为朝拜岭只是一个休闲的去处,在那“世无前例”、“如火如荼”的年月,它还救过我们好多人的命呢。在本来就没有多少的稻谷交了公粮之后,山脚下的人们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岭上那些红薯地里,红薯半年粮呢。吃了红薯还不能接新米怎么办?朝拜岭上有的是树,生产大队的干部在带领社员“狠斗私字一闪念”之后,到山上去分给大家一些树。各家各户便将树砍了,或挑或扛,拿到墟场上变卖了,买回些粮食回来接肠子啊。

  现在的朝拜岭自然是又郁郁葱葱了,不过山岭上很少有种红薯的了。那些救过我们命的土地,或者栽上桃啊梨啊、板栗啊枇杷啊,或者种上花生黄豆、白术百合。春天一到,满山花开;秋天一到,满岭果香呢。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湖南老家,来到广东中山,然而朝拜岭的影子总是在我的脑海里萦回。什么时候再回去看看我的朝拜岭呢?

  啊!朝拜岭,您是我的老家!


                                       2004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