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乔先生谈美国(之一)

黎康乔发回的第一封邮件 在美国当陪审员
康乔先生解释美国的司法制度 在美国看中国电影:《一个也不能少》
康乔先生谈美国的教育制度 世贸大楼爆炸记实
我是美国人——发生在世贸大楼爆炸当天 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大选
双城记 -探望三帆市和温哥华侨中校友   (new) 看姚明在NBA打篮球 (new)
用電腦好還是用人手;人腦好?

接 二

   

                双城记 ——探望三帆市和温哥华侨中校友 

                            上篇  三帆市     

        7月初,我趁着美国国庆假期,由美国东岸飞到西岸去旅游兼探望美西的侨中校友,特记以下。

       虽然纽约和三帆市都是美国的大城市,但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三帆市是100多年前中国人最早登陆的美国口岸,也称旧金山(新金山是那里?),三帆市居住着大量的华侨。我们侨中也有众多的校友。最多一次校友聚会曾有80多人。

       刚下飞机,在机场候机区,就感觉和纽约大不一样。来机场接人的小汽车,可以缓慢地在接人的地方行驶。司机可以逐一看清在路边每个人的面孔,然后施施然停下接人,这在纽约是绝对不可能的。正在张望之际,一辆绿色的7人座停在面前,蔡丽嫦校友在车上向我们招手。真不敢相信眼前这充满自信的商界女强人。就是当年和我同在中山三角公社插队那个稚气未脱大姑娘。三十多年没见,一路上往事讲不完,另一边蔡丽嫦的手机也响不停。美容院和餐馆的伙计来电,蔡丽嫦一边下指示,一边无奈地对我说:“没办法,小生意,事事得亲力亲为。” 讲起往事,我不禁问起一件几十年不解的问题。同学都知道,我们侨中上山下乡,跟学校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三水插队,一个是到徐闻的军垦农场。只有个别是投亲靠友。我到中山三角插队是跟着黄大同一起靠友才来到那相对较富饶的水乡的。我问蔡丽嫦她又是怎么去到三角的,蔡丽嫦大笑,她说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原来当68年上山下乡高潮的某一天,她和同班的关卫卿同学在街上闲逛。碰上两个农村干部在街上问路。问她们广州15中怎样走,指明路向後,互相聊起来,蔡丽嫦问那干部,到15中有何事,原来他们是中山三角公社来广州接收知青的干部,蔡丽嫦接着又问那干部,三角公社在哪?干部说:从中山石歧走三小时就到。蔡丽嫦一听就马上就要求到三角插队。那干部公社当然支持她们热烈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啦,很快就就答应。一心想去洋插队的蔡丽嫦到了三角,她们才知道自己搞错了方向。原来三角是离石歧北面三小时路程,离澳门还远着呢。还好,那里也是水乡,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年多後她再一次插队(洋插队)也成功了,可怜同伴关卫卿三返四次跑不出来。一次偶然无意的问答,改变了人一生的命运。想起36年前的往事,当年彼此住在隔壁的大队也不知道,是在公社开知青大会时才相遇,今朝重聚三帆市,几十年的谜团到今才揭开,不禁相视大笑。

      大概20分钟,车子缓缓开进胡念祖校友公司的停车场。祖的公司就在大名鼎鼎的硅谷隔邻,他带领我参观公司,一路上用各种语言和员工打招呼。我说:“祖,你真行!”祖说:“是呀,我们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既有来自中国广州、南京,也有来自香港、台湾的,两岸三地讲什么话的都有。大家合作无间,公司内部广东话,普通话并行,对外业务用英语。”参观了公司的办公楼,仓库。我意外发现祖的公司有一个为员工而设的图书馆。他向我解释:以前打工,工余时间没事时员工会聚赌,打麻将等,有时连老板都参加。不但对身心无益,还因钱银瓜葛影响互相的关系。刚开始他把自己的书放出来,希望员工有空无聊时读,发现这些书很受大家欢迎,后来干脆买些书给大家阅读,公司反正有地方,就专门开辟这里为图书馆,这样所费不多,开卷有益。对自己对员工对生意有百利而无一害。想不到做生意,不是光顾赚钱这麽简单,还有很多管理的技巧和学问呢。

       晚上,美西侨中校友会长文抗生设宴招待我们。在席上见到了久闻大名的三帆市广州同学会创始人兼会长陈建民。尽管我们在电话上有过多次交谈,但面对面还是首次。陈建民会长向我讲述了创建广州同学会的经过,成立以后的苦和乐。以及他退任会长的因由。他模着自己的光头,笑说:“你看看我的模样,也应由年青人来接班呀。”当天晚上到来的校友有:胡念祖,文抗生、赵卫平夫妇、陈建民夫妇、蔡丽嫦夫妇、张超云和刘象潜夫妇。大家天南地北,议论了大半夜,最后刘象潜邀请大家明早到他家烧烤,继续相聚。

       第二天74日是美国国庆日,碰巧又是星期六,这一天传统也是美国家庭在后园的“家庭烧烤日”。我们中午到了刘家。进入家后,真是眼界大开,刘家的园子后面是一条小河,小河两边绿树成荫,虽然是在中午,也凉风阵阵送来。坐在河边,我和象潜回想起当年一起在侨中民乐队的往事,我对他说:“今晚是农历十五,明月当空,不是有人说美国的月亮又大又圆吗,如果你坐在岸边用二胡来一段《二泉映月》,那才是人间仙境加仙乐飘飘呢。”刘象潜说:“我也就是喜欢这世外桃源般景色。但别开玩笑了,来美国差不多30年,早就不弹此调了,要不你来一段吧。”我只好答:“算了罢,我现在是拉二胡用右手还是左手拿弓都忘了。还是回到那美式大鱼大肉的俗世烧烤现场吧。”接着,就由他亲自掌厨,那美式的烤肉,沙律,饮品源源不断上桌供大家享用。除了昨晚的校友外,今天到来的校友还有: 邓婉贤夫妇,李国邦、梁国强、廖林标、吴翠珠。有些校友还把第二代的孩子带来,一起也加入我们这天的校友家庭同乐日。

      在烧烤会上,文抗生会长还把我们老三届明年全球校友聚会的通告打印出来,发给所有到会的校友,没有上网的校友,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信息,校友们也就聚会的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也提了不少建议,当时就有六七个校友表示一定会赴会,其他的也说,会积极考虑回国相聚。

     当晚,大家余兴未尽。我的河边赏月兼听《二泉映月》的提议并未得到大家的赞同,一行20余人又开车赶到蔡丽嫦的餐馆再聚。原来蔡开的餐馆并不是传统中国人经营的中餐馆。而是一家规模不大,颇精致的越南餐馆。我问她:“你怎么想到会开越南餐馆,而不是中餐馆?”她答我:“中餐馆太多,竞争太烈,很难做。”至于她为何会做这家越南餐馆,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没有接手做以前,本来就是这家餐馆的常客。老板和伙计都熟了。某一天中午在进餐的时候,听伙计提起,东主年老要退休,准备放盘出让他人。本来她想,越南餐馆不会经营,不考虑接手。但相熟的老伙计表示愿意协作,结果就接手经营,一做就6年,比较受年青人欢迎。看来蔡同学是一位很能掌握机会的人,不管在路上闲逛,还是在吃午饭,都随时留意。世事就是这样,机会一瞬即逝,谁能及时找住机会,就成功了一半。 当天是假日休息,餐馆不开门,就只有同学们聚会,我们就自己为自己服务,在蔡的指引下,既准备了传统的越南餐,她还特别教我们如何泡制了香浓的越南咖啡。当晚,除了参加白天烧烤的校友外,我同班高三(1)同学伍素达和黎建邦也从远道开车赶来聚会。

     那天晚上,还来了一位稀客,他就是张超云校友的丈夫。校友们都是第一次和他见面,当张向大家介绍她的先生时说:“我丈夫NGAI MAN(音似wei )先生。”大家听到都以为是“魏先生”。张改正说他先生姓“蚁”不是“魏”。接着蚁先生风趣地说:我的姓名最容易记,姓蚁,名民。蚁民是也,蚁民就是一般老百姓。好一个“蚁民”。原来他就是著名侨领蚁美厚的公子,本人更是泰国总理的顾问,泰国侨领,又在香港和泰国经营生意。我笑对他说,如果你是蚁民,那我们都是名副其实的“蚁民不如”了。他谦逊的说:因身体不好,已经退休,来美国是旅游和检查身体。和大家同学一样,都是普通老百姓。   

        在三帆市这几天,既开心又轻松。见到的校友,有些是离校30多年来第一次见面,有些是经常见面和通话,但不管怎样,一见到面话题就源源不断,亲密无间。特别感激文抗生赵卫平夫妇的热心和能干,化大量的时间、金钱去组织校友的活动。几次活动,安排得有条不紊,还开车接送没有车的校友,三帆市其他的校友讲,外地侨中的校友来到湾区(大三帆市简称),也是由文抗生夫妇接待,校友们都一致说,没有他俩夫妇热情无私的帮助,侨中校友会的活动,绝不可能搞到如此热闹。

     文章里有关同学的照片,请看“同学交往”一栏

       7 31  于纽约                 

 看姚明在NBA打篮球  

      418日网上校友会面时(美国是十七日晚上)。我和美加的校友钟家强、林汉池、等校友是一面看候斯顿火箭队对洛杉机湖人队的电视实况转播,一面在网上和网友们交谈。从广州网友传来消息,中国也在 实况转播。这场比赛是NBA16队季后赛里第一轮的第一场赛事。是一场很普通的比赛。美国三大全国性的电视网ABCNBCCBS都没有实况转播。只有候斯顿、洛杉机的地方台和有线电视体育台espn转播。我还以为中国的电视台不会实况转播。但因为有姚明出场。是中国人;也是亚洲人第一次在NBA季后赛亮相。当然会引起很多中国球迷的兴趣。一定会是高收视的节目,中国的电视台实况转播也不奇怪。刚巧在那天网上和黄靖彬主任对答时,篮球也是我们网友和黄主任谈话的重要内容之一。篮球一向是侨中传统的运动,一向成绩都不错。网友中又有很多是球迷,喜爱打篮球。黄主任向大家报告了好消息,侨中男篮以6胜一负的战绩,打入广州中学男篮决赛。而郑少燕校友更要黄主任代表网友,特别向女队表示,也要加油赶上。一时围绕着姚明;篮球;体育成了网上对答的热们话题。

       篮球加姚明,令我想起多年在美国生活有关体育的趣事。美国人对体育十分着迷和重视。也许我接触的都是中下层美国人。早上上班见面同事之间第一时间闲谈的,不谈工作,也不提国家大事。一开口就先讲昨晚或周末的球赛和运动。如果平日没有什么大事发生,看报纸既不看国际,国内新闻,也不管财经消息,而是第一时间先翻看体育版。有时比赛结束太晚,连早上报纸都来不及刊登结果。同事之间就互相询问。看有谁熬夜知道赛果。也有人一大早起来上网看结果。看了赛事的人就有声有色地描述昨晚的精彩表演。早餐休息时间更有一个自发组织的 morning sport   group meeting” 我称为:“早上体育评论会”。美国最流行的球类运动是篮球;棒球;美式足球。次一级是网球;冰球。其中篮球在美国是最热门的球类运动。它的比赛季节比棒球、美式足球、网球其他几种热门球类长。观众最多,美国打篮球的人也最多,所以影响最大。篮球也是中国人和我所熟悉和热爱的。所以在NBA的比赛季节,我也时时加入这个“早上 体育评论会”。今年由于姚明的出现,我更是小组的干将之一,也成了有关姚明和中国人,中国事的权威。我也要特别注意有姚明出场的比赛。好在有了China.NBA.com这个中文网站。就是没有看比赛,也能上网知道比赛细节和结果。

    418日(也是星期六晚上)的比赛。由于姚明和奥尼尔两大中锋的对抗已成大新闻。我知道这场赛事必定会成为星期一早上的重要讨论话题,所以我格外注意和留心。姚明不负众望,第一场季后赛有出色的表演。这次赛事十分紧张,打到最后才分胜负。比赛结果是火箭队以一分之差败给湖人队。以火箭队和湖人队比较,火箭队9年都未打入过季后赛,毕竞是次一级的球队,这场比赛作客洛杉机也算对球迷有所交代。季後赛湖人队以41大比数淘汰了火箭队并再过两关打进NBA的总决赛。而姚明也回到中国为国家队打奥运作比赛的准备。

      姚明回国了,但围绕着对他这一赛季的表现和评论接踵而来,姚明今年可说是大丰收的一年。个人打球方面,他成为火箭队的得分王。不论是出场时间、篮板球、助攻皆比上季大大前进。火箭也在9年後第一次打入了季后赛。姚明二度人选全明星首发(五人主力)。他也成为NBA锋头最劲的球星之一,他也是NBA.COM网站最多球迷击点的球星。商业价值方面比前一年更向前跃进,美国的苹果电脑、麦当劳等大公司均邀请他拍广告。根据一些体育经纪的估计,姚明10年的篮球生涯,作保守估计起码价值是2亿人民币(2.53千万美元)我相信在中国历史上,从没有运动员能达到如此巨大的财富效应。

     但在篮球技术方面,不管是美国的篮球评论家们和我们这帮球迷都认为,姚明和NBA的猛将比不论在技术、体力、经验。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季初火箭队的新教练就是针对姚明的弱点,特地为姚明配备助教。就是聘请纽约退休的大块头中锋伊荣。希望伊荣能传授美国主力球员硬拼和个人独占的球风,甚至一些粗野的狠招。但教练的意图在全季并不能贯彻。姚明这高中锋并没有成为球队的核心,并没有充分发挥他的作用。他的问题是什么呢?火箭队教练范甘迪就说:姚明的无私和太听话有时会成为他前进的障碍,他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就是停止听别人指挥,试着向队友下命令。并说:我希望有一天在暂停时会听到姚明对队友咆哮说“你他妈的为什么刚才不传球给我“。我不知道范教练有没有同时教他讲这句骂人的英语:”You mother fucker ,Why didn’t you pass the ball to me”(一笑)。火箭队的球迷经常会看到,两个后卫弗朗西斯莫布里常单打独斗,他们拦截到球自己由后场直接带球上篮,视空位的姚明不顾。当然这惊人之举也 時有得分.但这种不合理的打法已成为火箭队教练的一大难题。最典型的是第二场季后赛,姚明全场18次助攻时处于空位状态,只有三次队友把球传给他.三次传给姚明的球他都没有浪费。一次直接跳投得分,一次带球上篮得分,第三次再传队友得分。与此相反,姚明抢到篮板球。他第一时间就想到把球回传给外线的队友。尽管有身高的优势,他也没有想过霸王硬上弓。也许姚明认为队友位置更有利。但在讲竞争的美国,并不提倡这类谦让的作风和集体主义精神。奥尼尔和伊荣等中锋,他们抢到球会毫不犹豫上篮,不管有没有把握。同队两个后卫弗朗西斯莫布里他们就经常由后场直接带球上篮。

      5场季后赛里,姚明面对是高手林立的湖人队,有所谓4F (fantastic four奥尼尔;科比;马龙;佩顿)4个都是超级大牌球星。姚明上面弱点和火箭队队员单打独斗缺乏合作的问题就更明显了。季后赛球评家提出改进火箭队的建议都几乎是针对姚明。因为人们知道同队其他球员个人英雄和自私是无法改变的。最近一篇报道就更说明NBA球员这一点,美国蓝协原来公布的9人奥运代表队,至今(612)只剩下两名选手愿意代表美国参加奥运。包括奥尼尔等大球星都以各种理由拒绝参加。其实原因是参加奥运报酬很低。美国奥委会也无可奈何,NBA也不会惩罚。教练和评论员唯有希望姚明也跟N B A其他大球星走同一条路,下一球季要彻底改变这种谦谦君子的作风,火箭队才可能再进一步。

     这些球评家不明白为何姚明的球风一年来改变不大。原因是他们并不太了解姚明成长的背景。姚明在中国文化教育下成长。父母都是国家篮球队员。在中国,大家认识到篮球是集体的运动,球员以整队的胜利为最高目标,运动员以能代表国家出赛为荣。我想校友们不管是打过球,还是看球赛都应记得:在球场上,谁是主力,那个队员球技高,大家都很清楚。但那一个球员进了几球,拿了多少分,大家都不会太计较。重要的是整队的胜利。姚明是在中国教练培养下成长,又受父母的影响,必定会沿用集体主义思想打球。但在美国就完全不同。NBA 本身就是一项商业活动,盈利是最高目的。每场球赛都记录着大量的“技术“统计数字。这一大堆数字,不只是“技术“统计那么简单。数字后面代表每个球员的日后谈判合约身价,代表广告商愿意付出的报酬。所以每一场球赛,球队的胜负是一回事,个人的表现更重要。观众看到球员那种单打独斗互相不合作,不愿意代表国家出赛等自私行为也毫不奇怪了。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N B A不是商业机构,姚明也难以出现在美国观众面前。

       和这些体育评论员看法不同,我反而乐意姚明维持他现在这种“Good  kid”乖孩子的打球作风。姚明在NBA打篮球,其意义已远远超出打篮球的范围。当全球的电视观众看到姚明和奥尼尔跳球的阵势,就象中美两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一边是姚明代表的新加入世界舞台的中国小子,另一边是在全球独大的霸主。姚明和NBA的大球星比较,不管是技术、力量、经验都还有一大段距离。但这种差距只会逐渐缩短。就有如中国和美国的国力。中华民族,中国强大以后如何立足世界民族之林呢?国家强大了,人民富有了并不一定能得到全世界的尊重。还需要加上社会文明和人民道德的进步。有远见的中国近代领袖,从孙中山开始,早有这种信念:平等对待全世界大小国家,和各民族。这不但是在中国弱小受人欺凌的年代的理想,更是国家强大昌盛之时也要坚持的原则。今天姚明代表中国,中华民族新的一代。他由去年从不大为美国人知的新人到今年成为风头最劲的NBA球星之一。在篮球技术和身体素质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改变。姚明也是很多中国年青人的偶像,他应成为中国人提升社会文明和道德的表率。绝不应抛弃中国文化优良传统。在球风、待人接物方面要维持原有作风。尽管面对的是大鲨鱼,也不必向那些粗野、霸道,自私自利的球星学习和靠拢。姚明就是姚明!我们不想他成为奥尼尔或伊荣第二。就如中国以后不管如何强大也不能只顾一国私利。更不应在全世界横行霸道。

      6 13 于纽约

     用電腦好還是用人手;人腦好?----由臺灣選舉想到的---

     臺灣大選已過了好多天。但因選舉引起的爭論還未停息。其中一個很大的爭議是廢票有33萬張。而雙方的差距只有不到3萬。臺灣當局這次選舉選擇用人工點票。不由得令人重新思考究竟用人工點票好還是用電腦統計好?  

     這使我想起幾年前一件和選舉完全沒關的事,從這件事我們可以比較電腦和人腦那個準確,那個容易出偏差。

     幾年前我持有一家公司300股的股票,股票是保存在股票公司。當公司宣布了分股,方案是34,也就是说我原有300股会变成400股。可當月结单(Statement)寄來,我發現只有399股,無緣無故少了1股,于是我打電話到股票公司詢問。在電話里我問股票公司的服務員是不是月結單印錯了,我應該有400 股,對方翻查電腦記錄。回答說按照電腦記錄顯示,月結單沒錯,我應收到的新股是99股。總共持有是399股。我說電腦搞错了,但他肯定的回答我,電腦不可能算错,雙方爭持不下。我再問他知不知道這公司的分股方案是3拆成4,他說電腦沒有顯示公司的分配方案。我對他說這麼簡單的數學,小學生都會算。3拆成4原有300分拆后400股。他叫我等等,讓他打電話去另一個部門去問問。最后證實我講的分股方案是對的。這時候他也說按理我應該有400股,但他沒有權力更改電腦的記錄。要找他上司經理,經理也同意我的看法。但不知道電腦錯誤出在那里。經理叫我先放下電話,稍后回電話給我。后來他回電話說抱歉,這次錯誤原因是電腦計算方式是,每一舊股折算成1.33新股,結果3001.33變成399股。原來如此!雖然找到原因,但因電腦保安的層級關系。他也不能馬上給我加回一股,我的帳戶也暫時只能有399 。并要我寫一封投訴信給公司。又過了兩個星期才收到公司回信,說感謝我指出他們電腦的錯誤云云,并把應得的一股補回我的戶口。

     從上面的事,我們可以比較看出。電腦死板,但計算快捷,但也不要迷信它百分百準確,老實說,如果我不是剛巧持有300股,比如是213股這樣的數字,就未必發現電腦的錯誤。我们平时查看银行,信用卡各种月结单帐单,不要过分相信电脑,以为电脑不会出错。但另方面電腦只會按照人們設定的指令行事,就算是我們明知它有錯,因有層層的保安措施,一經輸入要隨意修改數字也不容易。但人就和電腦不一樣,人是有感情的,人的头脑是灵活的,我这些错算的股票,如果用人手去更改很容易能修正,不用等兩个星期。正因为人有思想,自然有傾向性的。不管如何嚴密的制度,都不可能無漏洞,也很難做到不偏不倚,特別是在關鍵時刻。人們尤記得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爭議,最后交由最高法院判決,九位大法官的判決最終是54。法官的投票也完全照黨派立場來劃分。各位讀者想想,號稱最公正,最獨立,最為人信賴的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尚且如此,脫離不了黨派傾向。何況那些中下層負責開票,驗票,算票的民眾;黨工;官員,誰沒有黨派傾向?特別在兩派高度接近的競選里,用人工計算出現作弊,更改數字等等實難避免。现代科技发达,电脑加上先进的光学扫描技术,用来统计大量选票绝不是难事。

       在这里顺便简单讲讲我在纽约如何投票选举。我居住所在地纽约州,是用机器计算选票的。(美国选举由州来管理,各州不一样。有的州用人手计票的,如2000年佛罗里达州,就是用人手算票。因有争议,后来要重点)。  当我去到投票站时,工作人员核对我的身份无误后,引道我进入有布帘掩住的小间格,他就走開。我面对是一部选举机器。上面显示各种选举项目,包括总统,议员,以及一些征求公民意愿的投票。在每项目下都有一小开关,如果你属意某一候选人就按下他下面的开关。你不一定参予全部的选举项目。比如你可以只选总统,其他不管。当所有的项目都挑选完毕,再扳动一个总开关,这开关一经扳动就不能逆转。也就是选举已完成。我的一票也加入总数里面。这种方法虽然很原始,也没有用高科技,但基本上不会有废票出现。也很少引起争议。

       我不大清楚臺灣的情況,不明白為何他們要選擇用人工點票。但總來說,在統計選票這種政治上敏感,人人有份參與,但又不想在統計后再會有逆轉,不希望讓人隨意更改數字的統計上。還是交由沒感情,沒有傾向性,鐵面無私的電腦或機器來處理好,而且效率會更快更準。

                 黎康喬    2004-  410   紐約

 

序言一个偶然的机会,经一位侨中校友的介绍,得知有这网页,很感兴趣能有机会阅读网页里的怀旧文章。我也是当年的下乡知青,因为是插队,跟徐闻的老同学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看了老同学旧日的生活追忆,也引起我的怀旧;怀旧有感,当即写了一封电邮,表达了很敬佩陈老师能以个人之力,搞出了这样内容丰富的网页,同时希望网页里能增加一些反映现在、展望未来以及外面世界的内容;陈老师很快地答复了我,同时盛情邀请我写一些有关美国的人和事。我在中国生活了25年,香港生活了5年,美国也生活了26年;有关美国的新闻,不管是报刊、杂志、电台都不断作报道,也有很多专家和学者的评论,相信国内的同胞并不会很陌生;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所以我只能以中下层美国市民、尤其是美籍华人的角度把一些发生在我身边真实的故事写给大家。在这里,先把一段30年前的往事讲讲,当作开场的引子。

   一点和一条平行线;1+1=?

   记得在侨中高中读书时,暑期曾参加过由中大数力系主持的一系列数学课外讲座,内容是现代数学的新发展。第一讲是“非欧几里德几何学的新发展”。凡是学过几何学的人都知道,古典的几何学,有一条公理: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直线以外的一点,只能画一条线和它平行(我简称点线公理),由此公理一路推演、证明,就发展成整个几何学。所谓公理是不需也无法证明,这也是众所周知的。这学说是由公元前330年一位叫欧几里德的希腊数学家所发现,这几何学也叫欧几里德几何学,也叫古典几何学。我们在中学里所学的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知识,主要内容就是来源于欧几里德的杰出著作《几何原本》。这个理论一直维持了二千多年,直到18世纪初,有位学者对这理论提出挑战,假设前述的点线公理不成立,而设想直线外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平行线,而把这设想当作公理,从而产生了全新的几何学。人们把它命名为“非欧几里德几何学。”直到近代,有了空间和宇宙的概念,科学也发展到空间,此学说才为人们普遍接收和应用。接着第二天讲是有关计算机理论,我初次听到了全新的二进制。我们平日可以斩钉截铁说1+1=2是绝不会有错的算式。在这里变成了1+1=10。听了这些全新科学新发展,脑子犹如茅塞顿开,霎时开窍,也平生第一次知道,我们平日认为理所当然的科学真理,也不是绝对正确的,会因时空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发展 。

科学上没有什么绝对的真理。随着日后年岁长大,接着是下乡。在农村无王管的状态下,思想自然更开阔了;进而到了国外生活,接触面就更广,了解事物更多,也认识到,不但科学上没有绝对的真理,社会学上的×××思想、××主义、中国几千年的孔孟之道能解决过往中国的问题,但也不是永恒的真理。上述这一切,现在当然大家都认同了。之所以我会不厌其烦地讲这段往事,是因为当我返回大陆和旧同学、旧朋友交谈美国的人和事时,往往会陷入两国比较和孰优孰劣这类争论。接下来就是美国能做到的,中国能不能,要不要做到等辩论。有些同学更干脆,一句话就做结论:这里是中国,这些事或制度肯定行不通。这都是很大的和极复杂的议题,专家,学者的解答也不一致,我们普通人就更难看透。我时常在思考,才想到这几何学的旧事。

中国和美国,古代和现代,不是简单的优、正负之比,更难以用同一真理尺度来恒量优劣,就象古典几何学发展到现代几何学的进程。中华民族有很强吸收、转型的能力。中国现在社会的改变,有很多方面是向现代西方制度靠拢,也是在美国正在实行中的。根据我的观察,广州不是有这样的口号“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吗?不但表现在市容,还反映人们生活方式迅速的现代化和生活素质的改善。社会在进步,中国在发展,但不等于人人受惠。我们这一代都是受古典几何学教育,很清楚它的内容。我们要自保,就要重新学现代几何学。我在这里写一些发生在我周围的真人真事,介绍美国的小人物生活锁事,所谓一滴水可以看见大海。中国将往何处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我接受邀请,答应写些文章的期望。因为我长年生活在美国,对国内的情况和读者都了解得很肤浅,希望同学和朋友们读完文章後,能提供意见,发电邮给我,充分发挥INTERNET作者和读者互动的功能,使我能写一些更“MAKE SENSE”(有意思)的文章。
    我的电邮地址是: laikongkiu2000@hotmail.com


                                                黎康乔 2-7

康乔给陈贤庆的电邮:

   陈贤庆同学:

     您好!我叫黎康乔,也是侨中校友。现住美国纽约。文革时是高三(1)班的同学。

你们高二(2)班的男女同学我认识不少。记得文革住校那时,我们经常有接触,男的如蔡为霖、高保乐,詹康年等,女生如陈大芳、陈小芳、郑诗馨、苏中、曾筱秋,不过岁月遥久,大家可能见面也不认识了。
    你们班的高保乐同学就住在我附近,我们时常有来往,大家就更熟识了。詹康年来美国考察时我们也在纽约相聚过。侨中美东和美西的校友会(主要是以老三届为骨干)也时有活动。经我校校友、也是徐闻知青郑小燕的介绍,知道了你这个网址,上去阅览,很佩服你以个人的努力,能办起内容这麽丰富的网站。虽然我也当过知青,但是是去插队,直接和农民打交道,和你们农场的生活截然不一样,对你们当年的生活也很好奇。和你们不同,我们犹如个体户,自生自灭,也没王管,生活和思想都很自由,但也没固定工资,就靠劳力来维生了。在这种环境下,很快我们这群人就意识到,以我们的体力,是不可能在这环境生存下去的,更不用说成家立足扎根了。所以和你们不同,去了农村一两年,我们那里绝大多数的知青,就开始日夜思考如何能脱离那“广阔的天地”,“洋插队”也成为不少人选择的道路了,如我、高保乐、刘象潜等。
   看过你的网页,我冒昧加几句建议。内容除了讲过去,也应增加现在的,将来的和海外的内容。过去10多年中国社会在急速变化,冲击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我们也逐渐老去,如何适应新环境,就如30年前想脱离困境那样,是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新问题。此外,互联网的应用,也令世界变得更少。我们都生活在同一地球村(GLOBAL VILLAGE〕,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都会很快的传播出去,也互相影响。每人都更应该放眼全球,迎接我们金色岁月(GOLDEN AGE,美国人称退休的生活)的到来。
  祝你
新年快乐!
                                  学友 黎康乔
                               1月22日 于美国 纽约
另,我们美国的广东同学也不定期办自己的杂志。不过不是在网上。如果你有兴趣,我也可以带给你参考,指教。

My email address: laikongkiu2000@hotmail.com

贤庆:很高兴、很惊讶突然收到来自万里之外的西半球的美国的邮件!写完上一句话,我即觉得自己太可笑,高兴得昏了头!现在是什么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了,地球已经成了一个“村”,相隔万里如同咫尺,实在不应觉得“很惊讶”的。就象生活在美国纽约的黎康乔先生,得知了“聚贤茶室”这个网址,即轻易地了解到我以及其他老同学的信息。虽然年代久远,康乔老同学的大名仍如雷灌耳,而他的容貌也还能记得,毕竟他是我小学以及中学的同学,尽管高我一年级;还有一点,我和他还是街坊,我住在越华路小东营,而他住在正南路锦荣街,实际小东营与锦荣街是相通的,我家与他家不过两三百米之遥吧。所以,当我一看到邮件中写着的这个名字,即想到是这位老同学,而想不到的是,他已是美籍华人,生活在发生过“9.11”的纽约。

康乔兄,自1968年分手后,我们已无缘见面,并不是每个生活在国内的人都可以获得象“詹处长”那样的出国“考察”的机会的。不过,既然世界变小了,我们要交流也就方便了,康乔兄要了解国内的情况,了解老同学的近况,我可以通过网上告诉你;不过,我以及国内的老同学,也很想了解你及你们当年是如何离开祖国,又如何在异国他乡生活的;美国这样一个“说打谁就打谁”的超级大国,尽管我们每周都在观看姚明为休斯敦火箭效力,状态时起时落,但肯定仍有许多我们不了解的、感兴趣的政治、经济、司法、文化、教育、风俗等事,也想请在美生活了多年的你抽空介绍,不知康乔兄意下如何?

康乔贤庆兄,很高兴收到你的回邮,希望通过互联网,通过“聚贤茶室”把旅美的侨中同学与国内的同学联系在一起。你希望我介绍一下美国的情况,我很乐意,刚好,不久前我在美国法院当了一次“陪审员”,并应广东同学会会刊编辑之约,把这次经历写成一篇文章,我把此文邮给你们作个试探,先看看你们对这类事情有没有兴趣。

         在美国当陪審員      (侨中黎康喬)

    美國三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各自獨立,互相制約。2000年總統選舉最終要由最高法院作決定,可想司法在美國社會的重大作用。不久前我曾當過陪審員,現把親身經歷寫出來和中外讀者分享。
   (一) 到法庭報到和陪審員的挑選
   我居住在紐約皇后區。收到通知信,按時去到召集大廳。工作人員說坐著等候叫名,不久我被叫到,和我一同的有約70人,由庭警帶引進入法庭就坐。等主審法官、控辯雙方、書記人員都坐好後,法官宣佈審案開始。先由法官講開場白,又簡單介紹案情:是一宗二級謀殺案(Second Degree Murder)。

緊接著即進行挑選陪審員。法官又告訴大家,凡是和案件有任何關係、工作或居住在案發附近,要即時向他報告,不宜當陪審員;如本身職業是執法、司法人員也不宜當陪審員。這時有一年青人說,他有朋友在案發地點工作,時有去探訪。法官考慮後也讓他離去。這樣除去因各種原因不能當陪審員的,餘下約60人由法庭書記抽簽,第一輪抽出12人,坐上陪審員席位,各人先作自我介紹,然後由控辯雙方提問題。

雙方律師討論結果,在12人中挑選了3人當正式陪審員。緊接著,又再在其他人中抽出9人備選,這一輪我也被抽上。控方檢察官問我的問題是:知不知道案發的位置(Location)。我答:知道這地方,但從未去過。而辯方律師則問:“你是沒有當過陪審員,但有聽過家人、同事講過當陪審員的經歷嗎?”我答:“熟人中從未有人做過陪審員。”這樣我被挑上為第4號陪審員。待所有(12正式,6候補)陪審員都選出,審案巳進入第四天。
     (二) 審訊過程
     在正式庭審前,法官解釋了一些法庭的紀律,特別提醒陪審員,不得在法庭以外和任何人講述、討論此案。接著把案情作詳細介紹:案件發生在半年前,一天晚上12時夜半時分,在一條工廠區的街上,兩伙相識的年青人,分別有4,5人。其中一個叫David(以下簡稱D)的疑犯,和另一位叫Frank(以下簡稱F)受害人買賣汽車音嚮。D指F欠錢不還,而F反稱D的音嚮是壞的,爭吵之下,D拔出手槍對F的右胸開兩槍後逃走。其他同伴報警,警察和救傷車很快趕到,把F送去醫院搶救。在手術進行之前,F向警察指證是D向他開槍,警方即通緝D。F事後也治愈槍傷。兩天後,D在律師陪同下,到警察局自首,而聲稱此案與他無關。開庭這天受害人F先生和疑犯D都同時出現在法庭上,兩人都是20歲出頭的黑人青年,F的個頭比D高大得多。

聽完案情介紹,我想這案簡單不過,實在不必審,鐵證如山,D罪責難逃。如此案由古代中國縣太爺主審,驚堂木一拍,兩旁差役呼喝,板子一揚,D自會乖乖招供。但在現代的美國陪審員制度下,卻另有一番曲折。接著三天審訊過程,控辯雙方各自舉出大量證據,包括人證:如辦案警員,做手術醫生,當時在場的人。又有各種物證,雙方律師交叉詢問,舉證,要令陪審員接受自己的觀點。以我之觀察,实在是太囉嗦,太長氣!到庭訊完畢,已是第6天,人人都露出疲態。這時是星期四下午,散庭前,法官對陪審員說:明早由控辯雙方作最後陳詞,然後陪審團作閉門判決,如在明天工作时间内無法判決,陪審員將要在法院租的旅店過夜,后天继续,直到有結果為止,所以陪審員明天要把衣物,和隨身用品帶齊。

星期五上午,辯方律師首先陳詞,他請陪審員注意:雖然D先生有犯罪前科,但不要和此案作任何聯系。控方始終找不到確切的證據,如行兇的手槍,而在場的人也不敢肯定是D開槍。請求陪審團判决D先生無罪。輪到控方檢察官發言。他首先指出,這是一宗有預謀的兇殺案,疑犯有傷人記錄,早已攜槍在身蓄意槍殺別人。警察第一時間取證,受害人即指證是D開槍。兇器找不到並不重要,其他證據已充分證明D是兇手,他懇請陪審團判决D謀殺罪成立。正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D先生的命運,就操在12人的手上了。法官再向陪審員解釋,怎样的谋杀行为才算二級謀殺。并对全体陪審员讲明,不管是判决這二級謀殺罪名是成立或不成立,都要12人一致同意。若陪審團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就變成流審(mistrail),也就是说无法定罪,如檢察官找不到新的证据,就不会重審。很可能变成無罪释放。法官并指定一位中年黑人為陪審團的領班(FOREMAN),叫WILLIAMS(簡稱W先生)。接著12位陪審員進入隔離狀態,不能和外界聯系,午飯也由法院提供。我們12人進入了隔離的會議室,開始了最後判决的階段。
    (三) 判决
     W先生在會議室先作自我介紹,他說曾做過一次陪審員。我問他,法官有無任何指引如何判决,他說沒有,他也只能照上次的經驗去做,他也是12人里唯一曾做过陪審團的。於是12人分別看文件,聽錄音,互相討論,大约過去两小時,這時是下午3時。W先生看看也差不多了,他把一張紙裁剪成12小塊,分別在上面寫上GUILTY(有罪)和NO GUILTY分給大家,叫各人填上交他。我當然是填GUILTY了。他收集計好,宣佈結果是6:6。這結果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這麽明擺著的事,怎麽會有6人說無罪呢?此外,這結果也令大家很失望,6比6顯然陪審團意見分歧很大,看來今天難以達成一致意見了,也就意味着,每人都將要和一個陌生人共房過一個週末了。這時W先生開腔,他表明是站在無罪的一方,道理就如辯護律師所講,證據不足。他提議,各人發表自己的意見。接著講的是坐在他旁邊的一個黑人青年,他说他也是投無罪一票,他的口氣就更直接,他說白人警察找不到疑犯,就在這群年青人中挑個有前科的人頂罪,他更暗示,不管有甚麼證據,別人怎樣講,他絕不改變立場,大有一夫擋關,萬夫莫開之勢,很明顯因他立場堅定,陪審團最後判决的結果只能是無罪或流審了。往後几人发表的意見也是一面倒向無罪方面。

我等他們講够,就說既然是6:6,我講講相反的意見,我先說明我對法律是一竅不通,只用常
識(COMMON SENSE)去判斷。我说:各位想想,在這偏僻的工廠區的街道上,時值半夜,人迹稀少,槍案發生。殺人必有動機,兇手自然在這群人裏。而被害人第一時間指證疑犯。在場其他人不肯直接指證疑犯,因他們是朋友,這是很自然的事。疑犯兩天後才出現,槍當然不知去向了,所以我認為,開槍肯定是D,我還加一句:不是他還有誰。往后幾個人發言也支持我的意見。這樣你來我往,氣氛頓時熱鬧起來。這時W先生則指出我的講話有法律上的毛病而提出反駁。他說:陪審團是用法庭採納的證供,去判斷D先生有無開槍殺人。你不能用”不是他,還有誰”來判定是D幹的。誰做的,我們不管,那也不是法庭的職責。他的法律常識明顕優於我,加上流暢的英語,自然更能說服人了。討論一番,W先生再次開動表决機器。新的結果是9:3。支持我的尚剩下一位白人老婦和一個似是東歐移民的人。

接下的討論又重回一面倒的局面。以我有限的英語,更無法招架對方的攻勢。我也間接变成令大家不能回家過週末的絆腳石。這次我腦裏同時嚮起兩種聲音,檢察官的話是:如果把這一再犯罪的人放回街上,下一個受害者很可能是你。而辯護律師充滿懇求的聲音又同時嚮起:讓我們拋開偏見,給這大好青年重生的機會(GIVE HIM A CHANCE),眼看我方陣營另兩人隨時轉軚,我更乏力擔當一夫擋關的勇將,形勢比对方弱,最後我也只好表態“ NO GUILITY”。這時W先生熱情和我握手,不知是因為D先生獲得重生,還是大家都可以回家過週末,12人也同時露出輕鬆的笑容。W先生再次逐一詢問各人意見,最後通知庭警,陪審團已有一致決定。12人返回法庭:W先生宣佈“NO GUILITY”,這件二級謀殺案就此落幕。
    (四)結束語
     在當陪審員前,我也有從報紙、電視看過不少出名謀殺案的報導。比如O.J.SIMPSON的殺人案;加州那曠日持久的紀然冰母子雙屍案。很不明為何花那麼多人力、時間、金錢,最後卻無法入罪。這次親身當過陪審員,才知道,要判决一件謀殺罪成立是多麼困難。更明白了律師為何要花精力去挑選有利本方的陪審員。在這件案件裏,辯方律師成功地挑選了W先生為陪審員,更被法官任命为領班,已基本上奠定了辯方的勝局。W先生帶引着11位基本是”法盲”的陪審員。陪審團自然在他引導下,判疑犯無罪了。此外我也希望同學們,有機會應爭取當陪審員。除了能增長法律常識外,更體現我們中國人融
入主流社會,也是我们移民美国當家作主的表現。試問,能坐在審判席去判决別人的命運,不正是國家的主人嗎?

                           2002年10月5日 於美国紐約
    后记
    此文载于紐約廣東同學會會刊。在美国,任何21岁以上而没有犯罪记录的公民都有资格当陪審員,当然英文要有基本听、讲、写的能力。

贤庆十分十分有兴趣地读了黎康乔老同学发自美国的文章。我以及绝大部分国人,相信对于美国的司法制度都是知之甚少的,即使听过“陪审员制度”,亦未知其详。这回好了,有了一篇完整生动的实录,使我们看到了一出“法盲判案”的戏!但我们不妨深入想想,以美国人的聪明,怎么会弄出如此“滑稽”的制度,把自己的财产、名誉甚至性命交给12位素不相识的、完全不懂法的人手中?其中会有些什么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合理及文明的成分?还有康乔先生没有说到的、可能大家也会感兴趣的几个问题,那就是:12位陪审员,他们是义务的还是硬性指派的?拒绝充当行吗?既然疑犯有罪与否,全由12位陪审员决断,那法官有什么用?当陪审员,有没有报酬?如果没有一点报酬,白白赔上多天时间,这在我们国家,恐怕是没有谁会去干的!康乔兄,上述问题,能否作一个补充说明?

康乔:贤庆,我看过你放在网页上我的文章。先简单回应你提出的美国法律问题,如果日后你的同事和学生有何疑问,我们可以继续讨论。在美国尽管每个公民均有义务当陪审员,但在我相识的朋友之中,真正坐上陪审席的还没听过。所以同学会当编辑的朋友要我把经历写出来。因为亲历其境,所以刊出后,这里很多朋友也觉得有趣,不但增长法律常识,日后真的当陪审员也有点概念,知道是什么回事了。这是我写此文的起因。正因为这篇《在美国当陪审员》是写给美国(华人)读者的,中国读者读后可能有很多不明之处,这里作点补充。

首先要说明,我亲历的这件审案只是一例刑事案,一件案并不能反映美国的法律全貌。美国司法系统是十分复杂和庞大的,上有最高法院,下到各地区法院,又分刑事法院和民事法院。案件既可以由陪审团审讯,也可以直接由法官审讯。那谁来当陪审员呢?美国法律规定,当陪审员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强制性的。美国没有户口制度,通常各地的法院是通过其他途径如“公民入籍申请”、 “驾驶执照申请”、水电费、电话费单据……得知居民的资料,而发信给当地居民。而民众接到法院的通知,就要按规定回复,并按时报到,如不回复是违法的。至于陪审员的报酬则由陪审员的雇主照正常上班工资付出,比如我当了六天陪审员后,法庭会开出一张证明,写明我当陪审员的日期地点,我返回公司上班时,把此证明交于公司,公司就照付这六天的正常工资。这制度也造成很多小公司和个人的经营者不大愿意当陪审员,因为无形中增加经营的成本,这就要看国家的公民教育意识了。至于这制度是是滑稽、儿戏,还是公平、公正,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也涉及到中外民情的不同。

美国法律源自英国,它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我们常听到一句英文法律用语:Benefit of the doubt,直译就是:利益归于(被怀)疑方。讲得浅白点就是没有百分百的证据,绝不定一个人的罪。再看看中外对犯法看法的不同。比如有人说:“我看这坏事九成是某人干的”。这句话的意思很显然,坏事必然是某人做无疑了。但用美国现行法律观点来看,这句话反而会解释成“坏事不是某人干的”,因为证据不是十足十,就等于不是。又如辩护律师曾在法庭说:“法庭绝不能冤枉任何一个人(anyone)。”注意这句话没有个“好”字。而我们是“不冤枉一个好人”。至于坏人嘛,那就难说了,要经判决才能定。所有这些,我们中国人可能不理解,包括我本人。

在这由我参与的案件里,法官的地位有点象篮球赛的裁判,他的作用是保证审讯公平进行,控辩双方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论据,希望陪审员站在自己的一方。法官对判案结果有无影响呢?肯定有,在这案件里,我感觉对案件影响最大的是法官挑选了一位明显偏袒疑犯的人做领班,同时他选择了星期五作判决日(在审案中间休息了两天),这都是不利于控方的。当然很可能是无意的。你说篮球裁判会影响赛果吗?我的看法是,有时会;有时不会。同时这种陪审员制度也反映了美国法律平等的一面,不管是高官巨贾、名流淑女,坐在审判席上也要和贩夫走卒、普通民众平等地同桌讨论案情。记得去年纽约市长也被召当陪审员,不过因案件审期太长,经法官批准,才免当陪审员。美国民智开放,民众从小受法律的教育,都具有基本的法律常识,“法盲”是我夸张的用语。中国不是常常说要“相信群众”吗?不知道这算不算“相信群众”。想象一下,有朝一日。中国不再用官来审民,而是广州市长和普通群众一起同台审判,会是何等的奇景!也正因为12位陪审员和辩控双方都素不相识,更能确保判案的公正性。(1-28 晚)

贤庆非常感谢康乔先生在百忙之中作了这些解释,也可以说是法律启蒙。我在上一篇“简评”中用了“法盲”“滑稽”等字眼评价美国的司法制度,其实属于调侃性质,试以美国人的执着(如一定要惩罚伊拉克)、严谨(如NBA赛制,进攻要限制到多少秒)、视生命为神圣(如用多人生命去拯救一个该拯救的大兵)等精神性格,肯定有一整套严密甚至繁杂的系统的,经康乔先生这么补充解释,我也就明白多了。不过,我觉得,这套司法制度能得以实施的前提,必须是如康乔先生所说的“美国民智开放,民众从小受法律的教育,都具有基本的法律常识”,离开了这一前提,那12位不大懂法的陪审员,会尽职尽责做好这个义务吗?譬如他随便撒个小谎,说到过案发现场,就可以免去担当那工作。我们在中小学之中也提倡并进行“法制教育”,但以我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感觉,这教育还远未到位,起码,我们的青少年,包括成年人,自觉遵守法纪的意识还是十分薄弱的,当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也还大肆贪污,如成克杰;有名有利者仍公然逃税千万,如刘晓庆,那一般人就可想而知了。能让绝大部分公民都做到“自觉”,这的确很不容易!美国的“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也很值得我们借鉴啊!

   在美国看中国电影: 张艺谋的《一个不能少》
     

在美国的商业电影院(一般公开售票的电影院)很少会公映大陆的电影,通常看到中国人的电影,不外是成龙、李连杰主演的工夫片或者是一些古装片如《卧虎藏龙》之类。放映由中国大陆制作而反映当代中国的电影真是少之又少,原因是没有票房的保证。一般美国人对中国了解甚少和肤浅,也不想知道。不象中国人那样对美国的事感兴趣。所以当纽约每日新闻报(纽约市销量最高的报纸,在全国也排第三位)有影评介绍《一个不能少》这部电影时(英文译作《No one less》),给于4颗星的高度评价(最高是5星),这是极少有的现象。在影评里,还特别提到纽约市也面临学生退学率高据不下的问题,提议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也去看看。尽管已看过录相带,我还特意到电影院看多一遍,以了解观众现场反应。

我去的电影院是新力(SONY)娱乐属下的,票价7美元。美国电影院的票价不是按影片,而是照电影院的级别。票价5-9元,在这影院同时放3部片。也许青少年辍学是世界性问题,原因各有不同。电影《一个不能少》讲中国儿童因贫穷而失学,但纽约少年辍学主要原因是破裂的家庭,孩子没人管教,甚至要劳烦警察来看管逃学的学生。这种题材有一定的吸引力,加上张艺谋的大名,来看此片的观众不少。我问看门的老头,3部片里,那一部多的人较看。他说,平日象今天,看《NO ONE LESS》的人较多,假日就另外的美国片比较多人看。问他有没有看过这部片。他答:“Ofcaurse,it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surprising.”(看过,感到十分有兴趣和惊讶)我看完电影,走出林肯中心旁边的SONY电影院,在百老汇大道上深深地呼吸了一口二月的冷空气,看电影时被压得透不过气的难过心情才轻松少少。 

平实讲这部影片不算好看,也没有什么娱乐性,既无大明星,又无曲折情节,更不是俊男美女的爱情故事,甚至连主题曲也欠缺,主要演员都是由非专业演员饰演,很多情节实地拍摄,自然而真实。故事很简单,但看后还叫人心情沉重。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水泉村里,唯一的老师,高老师因母亲病重,要请假回家,村长想尽办法才找到一个十三岁叫魏芝敏的小姑娘替代,由于各种原因,水泉学校的学生日益减少,所以高老师叮嘱小魏,什么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不能让来读书的孩子再减少下去。无独有偶,纽约市教育局也因学生退学(DROP OUT)大增而伤脑筋。高老师答应小魏,代课期间如果不流失一个学生,将在小魏原有的50元酬劳外加10元。代课不久,先是一个跑得快的女孩被挑到城里的运动队;接着,另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因家贫欠债不得不到城里去打工,影片的主线就从小魏进城寻找男孩所遇到的各种遭遇而展开。在电影院现场,开场初段时间,不时有观众在欣赏天真烂漫的儿童而发出阵阵的笑声,也有因看见极度贫穷的怪现象不解而发出惊叹,比如高老师叮嘱小魏,在黑板上写字,不要太小也不能太大,字太小后面的孩子看不清,字太大,粉笔就会短缺不够用了。美国观众也许以为这是艺术加工夸大,不可思议。但有到过中国贫困偏远山区的人就很清楚,这是中国真实的一面。

随著影片继续深入主题,展示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下,社会也发生了急速的变化,城乡贫富更悬殊,社会发展进步不等于人人得益,也并没有给最下层的民众带来多大的好处。观众的笑声也逐渐减少,偶然的笑声也是笑中有泪。在小魏走投无路,想找电视台台长帮忙那一场,小魏被门口的接待员挡住,并高声的对她说:“你有带钱吗?一分钱也没有你来干嘛?还不给我快快走开!”一句接一句,越来越高的声调,句句话就象利剑刺进小魏的心,也同时刺进现场中外观众的心,全场顿时鸦鹊无声,看着小魏默默地低下头,离开电视台的大门。她也许在问自己:我没钱来干什么?在今天的中国现实,你证件可以没有,介绍信也无关要紧,但钱你绝对不可以没有。绝望的时候,剧情突然一转,由于小魏不懈的努力,她幸运地得到开明讲道理的电视台台长的帮助,结果,不但找回失落的学生,更因电视台的报道而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同情,水泉学校也声名大噪,大量物质、金钱源源涌至,残破的校舍得以重建,老师的欠薪可以补回,大箱的彩色粉笔和寥寥可数的几枝白粉笔形成强烈的对比。当记者访问小魏,有什么话对电视观众说,张艺谋不愧为大导演。他没有如观众想象那样,要魏芝敏照记者引导而回答千篇一律的台词,而是现实地把一个十三岁孩子焦急、紧张的心情如实地反映在银幕前。小魏不但无法回答记者的提问,还因控制不住自己而泪流满脸地对着镜头说了几句绝望的童言:“张慧科,你跑到哪去了,找得我好苦呀!”引得很多观众不停地拭泪和叹惜。坐我前排的一位白人老太太就不停用纸巾擦泪。在电视机前看到小老师的呼唤,张慧科也被魏老师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从不承认魏是老师而主动到黑板上写“魏老师”几个彩色的大字。当然导演和观众都心里明白,象水泉学校和魏芝敏这样幸运的例子毕竟少之又少,所以在影片的结尾,特别打出字幕,提醒观众:“每年,中国还有一百万儿童因贫困不得不辍学。”

此片可说是雅俗共赏,中外咸宜。对在美国长大的孩子也有教育意义,让他们知道,世界上还有不少孩子想读书,但因贫穷不得其门而入;令美国孩子明白,能接受良好教育,绝不是负担,而是上天给他们最大的恩赐。
                                 写于 2001 年 3月

    后记因为这电影讲的是教育问题,我顺便简略写几句美国的教育。美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5年小学,3年初中,4年高中。这里是用纽约市公立学校做例子,其他地区大概也差不多。一般的孩子,小学初中就近读书,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入读当地的学校,只要他能证明是住在当地,学校就必须接受孩子入读。记得前几年,在德州一个地区,因为太多非法移民孩子进入公立学校读书,地方财政不胜负荷,打官司要求联邦政府增加费用补助,不然就拒绝非法移民孩子入读,理由是非法移民是联邦政府的事务,不能要地方政府负责。官司最后打到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以7比2的大比数裁决,学校无权拒绝孩子进入公立学校就读,12年义务教育是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不管是合法非法居民,至于费用应由国会通过新的法案来解决。

到了高中就可以跨区就读。当然也有重点高中。每年12月,8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参加一个考试,是自愿的,每一班也大概只有5-8名学生去应试。全市的重点高中就根据分数高低来决定录取。分数达不到或没去考的就到附近的高中就读,也可以到其他区的高中读,只要那高中有位置,但当地的高中一定要先接受当地的学生。公立学校完全免费,连书也由学校提供。低收入的家庭早餐和午餐也是免费的。有了这样好的条件,照理每个孩子都应该能高中毕业。和中国的情况相反,美国的失学问题是发生在如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因种种的原因,如贫穷破裂的家庭、少女未婚生子等,使学生的退学率(Drop out rate)一直高踞不下,特别是在南美裔和黑人后裔里。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纽约市南美裔退学率是26%;黑人是18%。一个纽约的市议员感叹的说:”When I saw those numbers,I felt like crying.”(看到这些数字,我是欲哭无泪。)所以想要达到“No one less”真是困难重重。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国也都有自己的“Own problems”。
                              2003年 2月 15日新补充

贤庆康乔先生传来一篇“影评”及“美国的教育制度和美国孩子退学问题”的文章,使我们眼界大开。真的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中国有大量贫困的孩子无钱读书,而经济富有且学习条件优越的美国孩子也有的不想读书,真是令人叹息了。

               世贸大楼爆炸纪实

黎康乔:第一篇,是另一位同学在9.11事件中的亲身经历,由我记录;第二篇是我本人在当天和次日的经历,供朋友们了解当时的情况。文章刊登于《美加广州中学同学联合总会会刊》。

       (一)死里逃生记 (康乔记录)
    9月11日早上,时针正指着8:30。公司正式上班时间是9时,但同组的同事已绝大多数到齐,大家分成几个圈子闲谈。白人姑娘June一面吃早餐,一面继续她昨天未完的故事——上星期坐邮轮的旅行。而几个中国同事围在小张的办公桌,欣赏她在世贸大楼隔邻一间名叫21世纪店铺买的名牌衣物,价钱和大公司相差实在太远。不过大家都无法鉴别是真品还是冒牌货。我工作的这间保险公司,位处世贸大楼北塔三十楼,而我们这组人,每天的工作是把收到的款顶入帐,按规定必须当天完成。星期二通常是清闲的日子,同事们都不紧张,要是昨天,有人已打开电脑,做准备工作了。

8时40分左右,我进了洗手间,就在我刚要出来的刹那,突然听到一阵猛烈的撞击声,而大楼也左右摆动了几下。我脚跟不稳,几乎跌倒,扶住墙壁才站了起来。一想也许是地震了,赶快跑回办公室,一看里面已空无一人,二十多个同事都不见了.人们都跑哪里呢?听到楼梯那边人声嘈杂,这时小张冲了回来,一见到我就大声说:“你还不走,有人通知全大楼紧急疏散,上面的人都下来了,我是忘了手袋才回来的。”我赶紧跟着她走到走火楼梯,楼梯已挤满人,人人面色慌张.有人紧张到不停哭泣。有些女士脱掉高跟鞋赤脚走,但大家都有条不紊的向下行。同行的这群人都还不知发生甚麽事。这时有满脸鲜血、头发烧焦的人从上层走下,大家就主动让开一条通道,让伤者先行。同时一阵阵烟焦味不断从上面飘来。我心想也许是火警了,一想到这里,心里不禁震惊了一下,危险的感觉布满全身,因为如果火势漫延的速度快於我们下楼的脚步,在这挤满人的楼梯里,大家肯定无处走避了。当时更绝对想不到大楼会倒塌,不然就更加惊恐了,也只好一面走一面祈祷。下到约15楼时,听到下面的人大声叫:“Keep Right!”一大队消防队员背着全副救生设备向上冲,一见到他们,令我精神一振,救难的人员来了.我们安全了。但事後却令我神伤难忘。这些舍己救人的消防员,後来全被埋在倒塌的大楼里,无一生还。这样走走停停,大约30分钟,才走到地下。

走出楼梯,眼前景象把大家都惊呆了,满地是水,纸碎、灰尘,和人们狼狈逃跑时留下的鞋袜、纸袋、垃圾。门口的警卫对大家讲,我们这座北楼被飞机撞上。刚刚不久,南楼也被另一架飞机撞了。向上望,楼顶冒出浓烟和火光。不时有杂物、纸,甚至人,从高空掉下来,到处是惊叫声、逃跑的人,尤如战场一般。警卫叫大家快快离开。走到街上,警察指挥人们向北走,到安全的地方。我走到地铁站,以为可以坐地铁回家,那知地铁站已关闭,地铁已停开。没有地铁,有家归不得,只好一面向北去,一面盘算可以到哪里暂时避难。突然有人指着世贸大楼大声尖叫,回转身一看,随着一声沉沉的巨响,燃烧着的南楼就在一瞬间倒下。这时湮雾弥漫,场面极混乱,简直无法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我揉揉眼睛再想看清,眼前真的只剩一座楼了!"My God!"几个人同声大叫。

这时,我才突然想起在中国城里住着我姑姑,於是半跑半行,来到她的公寓。进门后,姑姑见我满头烟尘,问我发生了甚麽事。我一时难以细说,只好叫她打开电视看新闻。我到浴室清洗乾净後,对她说:“你看看窗外(窗口向南正对世贸大楼)!"她一看,也大惊地说:“火烛了?怎么只剩下一座呢?”我们回头看电视新闻,我一面向她叙述刚才逃生的经过。就在几分钟後,电褐机画面那燃烧着大火的北楼象巧克力一样倒下,而电视里的播音员说:"No More World Trade Center!"真的,怎可能呢,我们刚在窗外还亲眼看见燃烧着的北楼!回头往窗外望向南曼哈顿,空荡荡的,两座100多层的摩天大楼顷刻之间,消失在尘埃里。看看手表,时针正指着10时30分,短短两小时,恍如隔世。世界上还有甚麽更可怕的事呢?那里是我天天上班工作的地方。死里逃生的感觉流遍全身,整个人也软软的倒在沙发上。

贤庆9.11事件发生时,我们中国广东省的时间大概是晚上8、9点。我正在楼上的电脑房打字写文章,我妻子在楼底大厅看电视。忽然,她大声喊叫:“快来看呀,飞机撞楼啦!”我岿然不动,心想,电影中的特技,什么弄不出来?真是妇人之见!过了一会,她又大声喊:“快来看呀,又撞了,又撞了!”我还是不动,因为我还是以为她在看电影或电视剧,看得忘形了。妻子不得不跑上来拉我,说:“两架飞机撞在美国的两座高楼上,是真的!”这时,我才离开座位下楼,看到了两座冒着浓烟的纽约世贸大楼!其后,我从电视上看着两座摩天大厦相继倒塌,看到地球另一边的人们的惊愕、恐慌和愤怒!想不到,在那些人群中,也有我们的老同学!感谢康乔先生记录的这篇《死里逃生记》,让我们真切地了解到当时的情景。

  (二)I am American (康乔)

我在铁路部门工作,9.11当天,随着全市紧急疏散命令下来,车站内外挤满了人,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不知火车什么时候可以开行。下午2时左右,接到市紧急控制中心的指令,火车可以开行,但只能载乘客离开,除救护人员外,其他人不能进入曼哈顿。由于要乘车的人太多,列车也不能按时开行,装满人就走。我看看手表,还有1小时多就下班,家里已打来电话,叫我尽快回家。这时白人主管John匆匆过,一脸焦急的神情,不知是不是担心回不了家。我问同事Carlos,他说:“他才不必怕呢,公司租有旅馆房间,他可以过夜,也许家里有事吧。”就在这时,我们被叫到办公室开会,John平时高傲的表情不见了,满脸堆笑地对大家讲,因为接班的员工无法进城,而目前又要增开列车,希望有人愿意留下加班。按惯例,如果无人愿意加班,应由资历浅的,或平常加班的人补上。但今天的事件太突然,市长也在广播里叫城里所有人尽快离开,涉及到员工人身安全,公司不能强制员工留下,所以只提出由各人自愿留下。

听到桥梁、隧道都封闭,那些住在远郊或开车的人,当然不想留下,因为听消息高速公路很可能会封闭。这位白人老John一向高高在上,对非白人员工盛气凌人,这时也放下架子,想一班乘地铁的人打招呼,又问我怎么样。我平时从不加班,但也答应他留下。我那拍档Carlos也自然跟我同进退,愿意留下。最后计算,只有约四分之一人愿意留下。人手少,班次多,我门只能比平时更紧张忙碌。看着一批又一批惊慌、焦急的乘客安稳地坐上火车,大家也不觉疲劳。随着一列列火车开走,大中央火车站也平静下来,我们这班人也踏上回家的路。临走时,John也忙着加上一句:“Thanks for help!”并叫我们明早一定要赶回,尽管市长叫大家尽量留在家,全市放假一天。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坐上几乎空无一人的列车,返回公司,见到John正在焦急地点人数,而我和Carlos一前一后赶到,他喜出望外,又是握手有是拍肩头,说:“Thank you stay last night ,and coming today.”我答他:“I am American.”他一时未明我意思。这时,在旁的Carlos大声对他说:“He said he is an American,Understand?”这时John才猛然醒悟,更热情地大力地握我的手,说:“You right,we all American.”

望这下城浓烟阵阵,那消失了的世贸大楼,和John微笑诚恳的脸,我想,既然我站在国旗下宣誓忠于这个国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当然要用言行表明,我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一个好公民;同时,但愿John也能象今天这样平易近人,但愿美国当政者也能明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要战胜恐怖分子,不但要靠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还要平等对待世界上各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联合地球村民一起,这样,正义才能必胜。

“God bless America!”

贤庆:9.11事件当天,康乔先生身处世贸大楼100多条街外的纽约中央火车站。虽则如此,当天,事件的影响不处不在,交通运输就是首当其冲。从他的叙述中我们可知,当天,康乔先生自愿留下加班,次日,亦准时回到公司。为什么?既然自己已入籍美国,就要为国家效力,这也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最值得深思的,是文中最后的一段,的确,美国“ 要战胜恐怖分子,不但要靠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还要平等对待世界上各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联合地球村民一起,这样,正义才能必胜。”但愿世界能永久和平。

贤庆康乔兄,久未见有大作,近况如何?我和刘象潜联系上了,这全靠你的帮助,谢谢!他现在能看中文邮件,但还不会发中文信息。我现在正写一部小说,其实几乎全部都是写实的,是写我和阿潜的故事,我还把“阿乔”也拉进去,他是一位造反派的小司令,你有空可以看看,提提意见。你有什么大作,随时可以发来。(5月24日)

 

我们组织了投资俱乐部(侨中美东校友会)

    今年春天,我们侨中同学组织了投资俱乐部,现把我们组织的过程介绍给校友们,以供其他校友参考。
    投资俱乐部(INVENSTMENT CLUB)在美国是一个种很流行的组织。通常由一群(7—12)志同道合和熟悉的人如亲戚、同事、邻居、教会的教友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一起投资证券市场。但在中国人的圈子里,我们还未听有人搞过。所以当几位有兴趣的同学讨论如何着手,于是我们就到网上寻找资料。上网后,当我们在搜索引擎,打出“INVESTMENT CLUB”这短语时,一下子就出现了几百条资讯。细看内容,有些是卖书的,有的是股票公司做广告的。经过一番的比较,我们找到一个网页WWW.C
HICKSLAYING.COM.。是由一群家庭主妇组合成。于是按照网页的方法,再具体到我们校友的实际。一步一步的进行。它指导我们由7步骤组织投资俱乐器部。

〈1〉 BEGIN WITH THE RIGHT PEOPLE’S 由志同道合的人开始。他们的看法是组织投资俱乐部,最重要是找合适的人选。如果人选不对,很可能一开始就玩完。IF BEGINWITH WRONG PEOPLE, IT COULD QUITE POSSIBLY BEGINNG OF THE END”。但结合我们的情况,就有点问题。既然我们是以校友会的名义组织,当然每位校友都有权利参加,组织者也不能挑人。于是我们就先在校友里作一次意见调查,提出一些投资的问题,让大家回答,问题的内容无非是:有没有投资过股票,愿意承受多大的风险,有无上过网等等。意见调查表发出后,很快就有10多名同学回答了问题,也表示愿意加入。

〈2〉 ESTABELISH CLUB SIZE 参予人数。网上的提议是7—12人最好,原因是这个数字可以组织相当多的资金。人数也容易控制。而我们刚好是10多人愿意加入,所以第二步是最容易的了。我们召集了10多个愿意参予的同学开了第一次会。

〈3〉 SET YOUR CONTRIBUTION AMOUNT 估计投资的金额。照网上的建议是每个月投入一定的金额。在我们第一次开会讨论时,众同学几乎都反对这方法。因为每个月都入款,太麻烦。于是大家讨论的结果是,先一次过投入5000元。至于以后,再看效果再说。这样既可筹集一笔相当的款项,又不必每月去收集。

〈4〉 RETERMINE THE FREQUENCY OF YOUR MEETING 开会的方式和时间。虽然网页推荐我们用上网形式开会,但我们还是采用了传统的面对面方式。我们感觉面对面的方式对于我们来说既容易又亲切。至于开会的时间,则采取不定期方式,通常一到两个月见一次面。

〈5〉 CLUB OPERATION AND RULE 俱乐部的运作和法则。网页上没有解释运作方式,也无提及具体法规,得同学们自己讨论。我们决定组织三人运作小组,第一位是OPERATION OFFICE,他的职责是具体进行股票买卖。第二位职责是管理财务,第三位BOOK KEEPING,负责所有文件的收集,月结单映印后COPY给各成员。三人分工合作共同管理俱乐部。还初步订下一些法则如果成员要退出,则提早一星期通知TREASURE财务,并按当天的市场价格扣除50元手续费。而在成立后才参加的新成员,不再是5000元一股,而且按照加入时的市场价格为准。同时也制定了,成员的股份不能自由转让,退出了以后就不再加入等等。当然这都是初步的,规定日后还需逐渐完善。

〈6〉 TAX AND FORM税务的表格。由于是投资证券市场,自然就产生报税问题。网上介绍了如何一步步的申请报税号码(EMPLOYER IDENTIFICATION NUMBER EIN),照着它的指导我们很顺利的完成了这一步。IRS 寄出了EIN号码给我们。我们就可以着手开户买卖股。

〈7〉 CHOOSE AN INVESTMENT PHILOSOPHY AND OPEN ACCOUNT最后一个步骤是了解投资的风险。在真正开户投资前,应该让所有成员都清楚了解投资的风险。由于我们在开始前已经作了意见调查,因此,多数的成员对自己能承受多大的风险都有了认识。所以多数人的观点是股票肯定要冒风险,但投资报酬也要有10%。有了大致的认识,主持操作的人也能有了投资的策略和方向。于是收集齐全资金,就开户。开始股票的投资。

  贤庆投资赚钱,乃古今中外人们的追求,我们经常在寻找发财的机会,远在美国的侨中校友们也并非个个富翁,也在谋求商机,于是,就有了搞投资俱乐部的提议。他们的做法,我们不一定学得到,但毕竟属“他山之石”吧,所以,同学和朋友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也不枉康乔先生之劳

                      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大选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中学时的课本《竞选州长》。这篇文章是由美国当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写,他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讲“我”本是一个正派人,从未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在被提名为纽约州长的候选人后,竟然无端被人描绘成伪证犯、小偷、酒鬼、诈骗犯。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我”在台上作演讲演说时,有9个不同肤色、种族的小孩子冲到台上,认“我”做爸爸!结果是,“我”不得不退出竞选。

   看了上面一段简介,我想读者也许会明白,尽管人民币汇率和美国大选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把这题目搬上竞选台也绝不出奇。争取连任的布殊总统也首先在演说里,把人民币的汇率摆上台。他说,由于中国政府维持人民币的低汇率,便有大量廉价的中国产品涌入美国,造成美国制造业大量职位流失,把美国工人事业归罪于人民币低汇率。

                人民币的币值如何确定

   那人民币的币值是如何确定的呢?人民币并非自由浮动的货币,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币值一直与美元挂钩,英文称peg(钉住)美元。其比值由中国中央银行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确定。1997年以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一直维持在1:8.276到1:8.28之间;而主要西欧国家,币值浮动,其汇率随各国经济、政治环境加上市场投机气氛来决定。由1994至2003年,中国出口由一千多亿美元激增至三千六百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第八大贸易国,其经济地位日益重要,人民币的汇率自然成为国际关注的问题。而根据大量的统计数字,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人民币确实被低估了。一种常用的分析工具是,世界银行采用货币平价购置力,以判断某国的币值。方法是用同等的货币,例如100美元,折算成当地货币,取样购置品质相同的物品,和美元作出比较。根据世银的计算,人民币的购置力在1:6至1:6.5区间。换句话说,600元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相当于100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包括实物和服务)。

   不谈这些抽象的数字,以我一个时常行走中美两地的普通人的感觉,人民币比上述世银的统计数字还要被低估。中国的物价可以讲是极端廉宜,如果不考虑进口货和奢侈品,以及某些产品如汽车,我个人认为,1美元应值2至3元人民币。当然,大家看到这段话一定会说,中国人工资低,所以物价当然要便宜。讲得好,这句话正讲到了问题的核心,也是中外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争论的要点。西方国家认为,人民币被长期被钉住1:8.2,造成中国人低工资,是不正常的。人民币的汇率,应当由市场决定,允许自由浮动,实质就是要人民币向上浮动。

                    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害

   人民币,顾名思义,人民的钱,译成英文“people`s money”。在它诞生50多年的日子里,在世界上从不受人重视,到今日成为世界热门新闻,也可以讲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又一明证。顺便在这里讲一件趣事:因新闻热炒,在美国众口一词说人民币必升值,引得有个鬼佬同事问我,在哪里可以买入“yuan”(元)。我答“go to China”。我希望不久将来,这位鬼佬同事能在纽约最繁华的第五大道找换店,用美元换得有毛爷爷头像的“yuan”;而我也可以把在大陆旅行未用完的人民币轻易地换成"US Dollor”。

  那么,中国政府为何反对人民币升值?一般来说,币值如果有序而缓慢地上升,不管对国家还是对人民都是好事,道理很简单,币值上升,一班人财富和收入以国际标准算都增加,国家财力也增强。中国百分之九十的民众因收入、支出、储蓄全用人民币计价,他们也很少用进口货,出国旅游的机会也不多,可以说除了在报纸、电视新闻里知道人民币升值外,日常生活一点也不会感觉出来的;但如果人民币急速、大幅升值,如升30%以上,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在广东珠三角一带,因人民币升值造成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原来用800元人民币成本生产的彩电,若人民币升值30%,价格一下就由100美元跳升到133美元,竞争力大减,产品销不出去,厂家为保持竞争力,将会把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或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这样,中国失业人数增加,商业活动减少,房地产价格也跌,经济弱退自然免不了。90年代日元急速而大幅升值,造成日本长达十多年的经济弱退,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这是中国政府反对人民币升值的最大原因。

   此外,还有几样经济原因,中国不同意人民币现在升值。目前国际游资有200至300亿美元悄悄进入中国,正准备人民币升值而大赚一笔,中国政府绝不会向国际投机家发出人民币“有得炒”的信号。这些游资一日不离开中国,即使升5%这样的幅度,中国政府也不允许。此外,中国政府有1千多亿美元外汇储备购买了美国的国债,若美元贬,人民币升,这些投资也将减值。最后,在政治上,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people`s money”的价值,当然由“Chinese`s People”中国人民说了算,哪能由美国佬指三道四,哪能你说升就升,你说跌就跌?!

                     人民币汇率的前景

   短期看(半年至一年),人民币的汇率不会有大变动,特别是那200多亿美元游资还待在中国未走的话。但中国政府也知道,人民币的币值的确低估了,而中国加入世贸,货币能自由兑换也是必须遵守的条件,中国政府也不愿意人民币变成为美国大选的话题。很可能的发展是,一年后或稍长的时间内,先升值与港元平价(约升5%);然后在3至4年间缓慢上升到1:7的区间;在此同时作好人民币自由浮动和自由兑换的准备,在5至10年内,人民币不但可以在全世界自由买卖,还将成为除美元、欧元外世界第三大流通的国际货币。那时,我那鬼佬同事将会每天早上与我讨论买入或卖出、如何炒“yuan”的问题了。

                                     2003年9月28日

贤庆我们使用人民币数十年,深感它的稳定,从月工资数十元到现在的数千元,正体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好处。人民币稳定,便保证了物价稳定,与二十年、三十年前相比,有些物品当然贵了,如米,如鱼肉,如菜蔬等;但有许多物品是便宜了,如衣服,如手表,如自行车,如电视机等。由于我们一般人都不大懂得政治经济学,因而,听说人民币要贬值,自然会不安;而听说人民币升值,当然会高兴。康乔先生身在美国,却对人民币的升值问题了解清楚,分析透彻,这也是爱国精神的充分体现吧。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无疑象上了大有收益的一课。

                如何投资股票赚钱         和一个香港同学的对谈

    这是我写给一个香港同学的电邮,讲有关投资股票的问题。是上一篇文章:“我们组织了投资俱乐部”的继续。

小剑:
  
你好!收到你的email ,你说在网上看了我写的《我们组织了投资俱乐部》,很想学习和了解如何投资股票市场,但不知从何入手,怎么买卖才能赚,我们俱乐部买了什么股票……

   我们一群纽约侨中校友组织的投资俱乐部,目的当然是要集合同学的资金去投资赚钱,同时也希望从中令大家学习当代资本市场运作。如果你住在纽约就能加入为我们一员,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就容易多了。在回答你的问题前,让我先讲几句题外话。不知你有没有读过一本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这书内容写作者如何从9岁开始学习投资生意,日后成了富翁。看这本书,我们无法照搬作者投资之法,但有一点我和作者同感的,就是现代的教育体系(不管中外),绝少教育投资理财之道,即使读大学,就是学习财经这科,也没有教个人理财。也许社会的共识是,理财投资并不是一般人所需要掌握的,除非你是有钱佬或是大公司的主管。所以作者大胆地向当今的教育制度挑战,说现在这种教育是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学校只教育学生学懂某方面的技术,将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作者的父亲(书中的穷爸爸),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教育家,工作了一辈子,一生就是面对一身债务,无法解决本身财务的困境。现今大部分人是进入社会才去了解投资理财,听到的也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讲法和理论。

   我讲这题外话是想你在学习投资股票市场,有时间也去读读这本书——《穷爸爸,富爸爸》。书里有很多新的思维,是我们在学校没有学过的。理财投资的知识不再是富人才需,一般人学懂了,生活在现代社会就有更多的安全和保障。一个人有高中的教育程度,在45岁前学习新事物不难,但过了50岁就困难多了,记忆力衰退,眼力,听力也大不如前,55岁后就更困难了。除了上述原因外,人的思想也随着年龄老迈更趋保守。更不易接受新事物,特别是股票投资这类有风险的东西,除非是特别有毅力和不得已才学得成。但也常事倍功半。有心不怕迟,但要抓紧时间了!你年纪还轻,学东西容易,我象你那年纪,大概是90年,那时候我这方面的知识还不如你现在呢,你学的正是时候。

  我没有学过经济学,下面所写只是一些个人的经验,希望能给你一点启发。 你问我如何学会投资股票的,怎样才能赚钱。想提醒你的是,世界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和理论,能保证股票投资一定赚钱。你说你很清楚股票投资的风险,这方面我就略过了。

  我归纳掌握投资的过程是4个英文字,第一个字是“study 学习+研究”,第二个字“ experience 经验”,第三字“decide 决定”,最后一字还得靠“ lucky 运气”。前两项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可以达到,第三项虽然也可以学习和锻炼,但还取决于个人的性格和处境不同。有人的性格比较冒险,有的人比较谨慎,有的人经济比较困难,有的人富有,有人生来做事果断,有人性格忧柔寡断,所以结果很不一样。第四项运气就更难捉摸。但客观地讲,每人都有好运和倒运的时候,就如一场足球赛,能打赢的球队,自然平时少不了严格的训练,有好的体力和技巧,就是我讲的“study 学习+研究”,要做足功课,不可人云亦云,这是基本。然后比赛多了,经历过大场面,经验丰富了,每次到大赛时就能打出水准,这就是“experience 经验”。最后是关键的临门一脚 ,这一脚就象作决定买卖股票那瞬间,是几分钟内就要作决定的。有了充实的研究做基础,掌握了股票市场交易的经验,才容易作出正确的买卖决定。当然能否赚钱还有运气的成分。对于你,我觉得最重要是第一项,学习和研究是不断发展加积累的过程。我每天看两份英文日报——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两份中文日报以及上网了解最新动向。你问我买了什么股票。香港和纽约交易不同的股票,我把我们在纽约买卖的股票告诉你,对你的参考作用也不大。因为中国人寿同时在两地上市交易,而正好我们也有参与中国人寿的买卖,那就让我们用中国人寿这股票来说明这投资四个字的过程吧。

   早在去年10月份,报纸上就刊登了中国人寿要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消息。当时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就刊登了一篇分析文章。文章里提到,中国人寿是中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由国家经营,占有大陆人寿保险45%的份额。而在中国经营人寿保险有三个优点,第一,中国人的存款率高,也就是说有余钱用作买保险;二,是中国保险普及率很低,还不到5%,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人民币有升值的期望,买中国的资产会双重升值。当然,中国人寿公司也有下跌的风险,因为国家占大股,它的经营策略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就如早几年在香港和美国上市的中国联通公司,股价上下反复,表现不佳,很大的因素就是不断的受国家电讯政策的干扰。文章总的评价是中人寿是一只很有上升潜质的股票。上面是外资分析员的评论。了解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 study,但这只是一家之言。与此同时,我和一个在中国大陆时常买卖股票的朋友讲起中人寿,他一听到,第一反应就是,中国人的保险意识不强,没有什么人愿意买保险,保险公司的股票不会有什么大作为。在我们研究某一问题、某一公司时,时常听到完全不同的分析结论,这是很正常。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个故事。两个生产鞋子的商人,结伴到非洲考察投资机会。当然两人都同时看见非洲很少有人穿鞋,但两人却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第一人认为,生产鞋子的生意无法做,因为非洲人没有穿鞋的习惯,那会有人买鞋子?但他的同伴却不是这样想,看见非洲很少有人穿鞋,则大喜过望,人人没有鞋穿,这做鞋的生意以后一定生意滔滔!从这简单的故事,你会明白,为何分析同一股票,不同的人会得到相反的结论。

  就中人寿这股票来看,如果在大陆上市,表现不会好;但它是在美国和香港上市,而在美国(全球招股〕占80%份额,其余是香港。在外资分析员几乎一致看好的环境下,它上市后肯定上升。于是我就主张你去认购新股。果然新股认购出现空前热烈的境况,不但香港的散户踊跃,外资大户也出现10倍认购额。认购的金额是2003年全球的记录。可以预料,第一天交易必定上升,但升多高,就没法估计了。当时我要你注意香港散户开始交易的日期,这只股票是星期三1217日首先在纽约上市,星期四到香港首日上市,香港散户要到下星期一1222日股票到手才能开始交易。为什么要注意这一点呢?因为外资十倍的认购额,股票上市后将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而且比例很大。通常外资大户会作比较长线投资,不轻易出货,所以买不够的份额,就只能把目标对着手持20%股票香港散户。

   经验告诉我,星期一香港散户入市时股价不是大起就是大落,所以我在星期五纽约下午收市前决定在纽约买入。这就是第三个字Decide ,当时的股价经过几天的交易还是维持第一天收市时的价,而未买够货的外资大户大多持观望的态度,看星期一香港散户态度如何。买股票肯定有风险,这临门一脚的决心,就看你学习+经验够不够了。到了星期一香港开市,股价即跳升了10%,而一直维持到收市。纽约星期一也升10%,比所有人的预估都高得多。当时大多数人都想不透。到了星期二一早,谜底揭开,新闻报道摩根士丹利(一间美资股票公司)公布,中国人寿已列入全球基金成分股,这就意味全球所有的指数基金都要买入中国人寿,而不管股价的高低。这样一来,中国人寿股票原已供不应求的局面就更严重了。大户要追货,而未卖货的香港散户更是奇货可居。由星期一到星期五,几乎每天都上升5%以上。一星期合计,大约上升30%。我当然无法预料到中国人寿列入基金成分股,就是外资大户也想不到(如果预估到这情况,他们早就入货,不会等几天),这也就是我提到的LUCKY,幸运。

  中人寿由上市到交易已快一个月,升幅达70%。你早前在电话里和我讨论,为什么完全没有业绩支持的公司,股价为何能升得这麽多?什么因素能影响股价的升跌?我们大家知道,股票代表公司的一部份,照传统的观念,公司生意好,股票就会上升,但实际往往不完全是这样。原因是,股票除了上述的特质外,它也是一种商品,商品的价格会随着人们追逐而上升,放弃而下跌。俗语说物以希为贵,这句话同样适合于股票。这双重身份,使股票的价格在市场上时时变化,它的价值也令人难以判断和捉摸。你的问题:什么因素能影响股价的升跌?我只能答,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我只能说,中人寿短期能有这样高的升幅,并非它的生意突然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有大增长,而是它的股票供不应求。在这段时间里,中人寿股票象是一种商品,太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股票,这特质主导着价格飞升。但长远看,中人寿能否维持高价,以致更上一层楼,那就要看公司的管理层能否用招股的资金,来扩展保险生意。要不然,如果真的被我那大陆的股友言中:中国人的保险意识不强,没有什么人愿意买保险,它的股价必然会下跌。所以,在往后的半年这段时间,你要多注意它的消息,也就是我在前文所提到的:学习和研究是不断积累的过程,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有什么新的动向记得告诉我。
       Good Luck  !!
                               
2004 -1-10


 接(之二)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