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南北朝

                      第一节    宋和北魏

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实际上是东晋十六国的延续。这期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而北方的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不久,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直至隋朝统一南北。

公元420年,刘裕取代了东晋政权,改国号为宋,自己当了皇帝,就是宋武帝。刘裕出身寒门,他能登上皇帝的宝座,这全靠他卓越的才干和政治手腕。他北伐的成就,消灭南方割据势力的功绩,都极大地提高了他个人的威望。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对他备加赞扬:“……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里说的寄奴,就是刘裕的小名。刘裕在统一江南,保护江南的经济和文化,并使之继续发展这些方面,是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的。

公元422年,刘裕病死了。宋武帝刘裕在位不足3年,享年66岁。长子刘义符以太子身份即位,就是宋少帝。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等受遗诏辅政。

公元423年,当时北魏的统治者明元帝拓跋嗣趁刘裕刚病死,派兵攻夺宋地。很快,司州(管辖洛阳)全部,青州、兖州、豫州大部都被北魏夺去。

宋少帝刘义符即位时才17岁,年少无礼,贪图玩乐,荒淫无度,对边境的事毫不过问。他在华林园造了一排商业步行街,自己穿着汗衫短裤像个小商贩在做小买卖,跟人讨价还价。又喜欢到天渊池乘坐龙舟取乐。徐羡之等顾命大臣非常忧虑,公元424年5月,最后决定废帝换人。这时,卢陵王刘义真与谢灵运、颜延之等阴谋篡位。徐羡之等得知,先废刘义真为庶人。然后,徐羡之等又废宋少帝为营阳王,6月,派邢安泰将宋少帝杀死,又杀掉刘义真,然后迎立刘裕第三子宜教王刘义隆。宋少帝刘义符在位不足2年而被杀,年纪不过才19岁。

公元424年,刘义隆正式登基,就是宋文帝。宋文帝是个精明能干的人,他14岁被封宜教王,住在江陵、把封地内的事都管理得井井有条,因而很有声望。登基这年,他才18岁,已很有政治手腕,他要自己掌握大权,对拥立有功的司空徐羡之、傅亮等,他不但不奖赏,反而以弑君之罪杀掉。谢晦起兵造反,宋文帝亲自领兵将他擒杀。檀道济因开始没有参与阴谋,而且又是朝中不可多得的猛将,宋文帝没有治他的罪并且重用他。就这样,宋文帝很快掌握了朝中大权。

这一年,北魏也换了新的皇帝。公元423年,明元帝拓跋嗣病死,太子拓跋焘继位,就是北魏太武帝。宋文帝和北魏太武帝都是当时著名的有所作为的皇帝,他们同一年登基,又几乎同时死去(太武帝死于公元452年,宋文帝死于公元453年),在他们统治的30年中,他们的活动构成了南北朝初期的主要内容。

宋文帝掌握朝中大权以后,为了稳定国家,他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由于连年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到很大的破坏,农民的生活很痛苦。宋文帝下令减免租税,同时命令全国官吏,要他们带领农民好好耕种,如果哪里生产搞得不好,就是处分官吏。宋文帝还亲自带领文武大臣到京郊耕田锄地,给大家做出榜样。由于宋文帝重视农业,所以农业生产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了防止大地主利用灾荒吞并农民 的土地,宋文帝除了积极进行救灾以外,还常常下令清查户口,把农民和他们的土地登记在政府的户籍册上。同时,土地多的,要向政府多交租税,这不仅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也使租 税不至于平均摊给土地少的农民,相对地减轻他们的负担。在用人方面,宋文帝很重视官员的选拔,他派有能力的人到地方上去做官,对于贪官污吏严加处分。南渠郡太守刘遵考是宋文帝的堂叔,曾跟随宋武帝刘裕北伐,立过不少战功。由于他为人粗暴,贪财好利,欺压百姓。宋文帝不徇私情,将他罢了官。

由于宋文帝重视农业生产,注意人才的选拔,打击贪官污吏,使得社会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出现“元嘉之治”(宋文帝在位30年,年号都用元嘉)。史书上说:元嘉年间,天下太平,老百姓不用负担繁重的徭役,租税也很轻,粮食年年丰收。穷人也娶上了妻子,生了孩子。整个国家出现了人丁兴旺的景象。这可能有些言过其实,但和实际情况恐怕不会相差太远。由于经济迅速发展,文化艺术也逐步繁荣起来。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这三位诗人被称为“元嘉三大家”。而宋文帝,尤其是他的兄弟临川王刘义庆都是非常喜欢文学的人。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更是流传至今的一部古典名著。

北魏太武帝登基时才16岁,他小名佛(音碧)狸,是北魏杰出的皇帝。他的特点是果敢、镇定,善于用兵,同时也好战,好杀。每逢作战,他都亲临前线,将士们都 肯为他出死力。在他统治时期,北魏的武功达到最高峰,完成了黄河流域的统一。明元帝在位时,北方柔然经常入侵,明元帝对此只能采取守势,他从赤城到王原筑了一道长城,防止柔然南下,保卫平城。太武帝即位后,主动出击柔然。公元424年,他亲率大军和柔然交战,曾在云中被围,围骑多至50重。但这位16岁的统帅神色自若,终于打了胜仗,迫使柔然逃奔漠北,暂时不敢南侵。公元426年, 太武帝出兵攻夏国,取长安城。第二年,又进攻夏国都城统万。当时正遇大风雨,飞沙扑面,有人劝他暂时退兵,他却乘风雨飞沙,转到敌军侧面,奋勇进击,攻入统万。当他看到高大豪华的宫城时,对左右说:“小小国家,滥用民力建筑这样的宫城,怎能不灭亡啊!”公元428年,太武帝再次击败柔然,稳定了北方边境。公元431年,攻取夏国最后都城平凉,灭亡了夏国。公元436年,攻破龙城,灭亡了北燕。公元439年,出兵灭了北凉,取得了凉州。自从公元304年开始的北方十六国大乱,经过了127年,到这时候黄河流域才得到统一,劳动人民比割据时期多少安定了一些。

东晋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北方互相争斗、互相杀戮的大动荡、大混乱时期。十六国的历史很复杂,读者读罢前一章,恐怕还未能理出一个头绪来,下面试以十六国立国先后排序,再作简单的勾勒。由于国名多有重复,后世的历史学家为了作出区分,以其立国先后或地域方位而加上“前”“后”“西”“南”“北”等字,其实当时是没有的。

成国(304-347)——公元301年,益州流民在锦竹起义,推氐族人李特为首领,后李特遇害。李特弟李流、儿子李雄率领流民继续战斗。公元304年攻入成都,逐步占领益州全境。李雄自称成都王,后又称帝,建立成国 (又称成汉、前蜀)。后继国君为李班、李期、李寿、李势。公元347年被东晋桓温击败,李势投降,亡国。

汉国(前赵)(304—330)——西晋末,建威将军刘渊(匈奴人,改姓刘)起兵反晋,公元304年称王,公元308年称帝,迁都平阳。后继国君为刘聪、刘粲、刘曜。公元318年靳准杀刘粲自立,刘曜杀靳准后继位,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 (称前赵)。公元330年被石勒所杀,亡国。

前凉(314-376)——公元301年,凉州刺史张寔继父亲张轨割据西凉,为凉国国王。后继国君为张茂、张骏、张重华、张祚、张玄靓、张玄锡。公元376年张玄锡降于前秦,亡国。

后赵(319-350)——石勒,羯族人,刘渊大将,公元319年称大单于。330年改称大赵天王。同年改称皇帝。后继国君为石弘、石虎、石鉴、石袛。公元350年讨伐冉闵,战败,石袛被部将刘显所杀,亡国。

前燕(337-370)——西晋末,鲜卑族人慕容廆自称大单于,在辽河流域建立政权。公元333年,其子慕容皝嗣位。公元337年自称燕王。公元342年迁都龙城。后继国君为慕容儁、慕容暐。公元370年被符坚击败亡国。

前秦(350-394)——西晋末,符洪被氐族各部推为盟主。公元350年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秦王,改姓符。后继国君为符健、符生、符坚、符丕、符登。公元394年被姚兴击败亡国。

后秦(384-417)——姚苌,羌族人,符坚部将、龙襄将军。公元384年称帝,国号秦,都长安。后继国君为姚兴、姚泓。公元417年被刘裕攻杀灭国。

后燕(384-407)——前秦大将慕容垂,鲜卑族人,公元384年称燕王,两年后称帝,定都于中山。后继国君为慕容宝、慕容盛、慕容熙。公元407年冯跋杀慕容熙,后燕亡。

西秦(385-431)——氐族人乞伏国仁,父亲为符坚之镇西将军,父死继位。公元385年,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国号秦。后继国君为乞伏乾归、乞伏炽盘、乞伏慕末。公元431年降于夏王赫连定,乞伏慕末被杀亡国。

后凉(386-403)——符坚部将吕光,闻符坚被姚苌所杀,于公元386年自称凉州牧、酒泉公。后改称天河王、天王。后继国君为吕篡、吕隆。公元403年被北凉击败,降于后秦,亡国。

南凉(397-414)——鲜卑族人秃发乌孤于公元397年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平西王,建元太初,都于廉川堡。后继国君为秃发利鹿孤、秃发傉檀。公元414年被西秦击败亡国。

南燕(398-410)——慕容德 ,鲜卑族人,前燕主慕容垂之弟。前燕及后燕时皆封范阳王。北魏陷后燕都城中山后,率军众至邺,又迁滑台。公元398年称王。公元400年迁广固,称帝。公元405年病死,继位国君为慕容超。公元410年被刘裕击败亡国。

西凉(400-421)——后凉末,氐族人李暠任敦煌太守。公元400年自称凉公,年号庚子。后继国君为李歆、李恂。公元421年被北凉亡国。

北凉(401-439)——匈奴人沮渠蒙逊 于公元397年起兵反后凉吕光,拥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公元401年杀段业而自立,称张掖公,都于张掖。公元412年占姑臧,称河西王。公元421年灭西凉拥有西凉全境。后继国君为沮渠牧健。公元439年被北魏亡国。

北燕(407-436)——公元407年,后燕禁卫军将领冯跋(汉人)杀燕帝慕容熙,立高云 为主。高云出身高句丽王族,被慕容宝收为养子,赐姓慕容,又名慕容云。公元409年,慕容云为其宠妾离班所杀,冯跋平乱后继位,称天王。公元430年,冯跋病死,其弟冯宏 尽杀冯跋诸子而自立。公元436年被北魏灭国,冯宏逃往朝鲜死。

夏国(407-431)——匈奴人赫连勃勃,其父为符坚部将,后为北魏拓跋珪所杀。赫连勃勃投奔后秦姚兴。公元407年拥兵自立,称天王、大单于,建元龙升。后继国君为赫连昌、赫连定。公元431年,赫连定被吐谷浑击败生俘,亡国。

北魏统一北方,实行严峻的军事统治,对待各少数族人,更加残暴,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公元445年,河东地区(今山西西南部)的蜀族领袖薛永宗、薛安都率众起义。同年,卢水胡人盖昊在杏城(今陕西黄陵县西南)起义,两支起义军一东一西,遥相响应。公元446年,太武帝亲率大军,打败了薛永宗,薛永宗全家投汾河自杀。薛安都兵败投奔宋朝。随后,太武帝又打败了盖昊,盖昊兵败被杀。太武帝平定了国内的起义后,积极准备进攻南方的宋朝。

宋朝和北魏的战争,实际上从公元423年就开始,北魏乘刘裕死去,发兵攻占了宋朝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后来宋将郅彦之收复了司州、兖州。公元430年,檀道济又攻取了河南。由于檀道济立了大功,威名日盛,宋文帝害怕起来,公元436年,他下诏书杀檀道济。檀道济被杀前,目光如炬,愤怒地脱掉头巾掷下地,骂宋文帝说:“乃坏汝万里长城!”檀道济被杀的消息传到北魏,北魏的统治者很高兴,说:“檀道济死,南方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人了。”公元423年以后,双方在边境上的战争,时断时续,近30年之久。

公元450年春,北魏太武帝率领步骑十万,攻打宋朝的悬瓠城(今河南上蔡县东),宋将陈宪坚守抵抗,北魏军攻城42天,伤亡1万多人,被迫退兵。魏兵撤走以后,宋文帝调兵遣将,积极准备北伐。北魏太武帝得知消息,派人送来一封信。信中说:你自己送上门来,这太好了。听说你已经50岁,还没有出过门,好象3岁的小娃娃一样,怎么能跟我们在马背上长大的鲜卑人相比呢?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现送去马12匹和毡子、药品等东西。你们远道而来,南方的马不顶用,可以骑我送的马;路上水土不服,可以服用我送你的药,保全性命。宋文帝看了这封侮辱性的信,勃然大怒,下令立刻出兵。他命令宁朔将军王玄漠率东路军,建威将军柳元景 、建武将军薛安都率西路军大举北进。

这一年夏天,王玄漠率主力东路军围攻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北方老百姓心向宋朝,宋军北进,他们送粮、从军,络绎于路,日以千数。但王玄漠却以战争为名,图谋私利,欺榨百姓,很快失掉民心。宋军攻滑台,几个月也没有打下来。西路军由柳元景、薛安都率领,经由河南卢氏县北进,一连打下了弘农、陕城和潼关,沿途受到各族人民的响应和支持。

宋军久攻滑台不下,使北魏军赢得时间。这年冬天,太武帝率领优势兵力,号称百万,蜂拥南下。北魏军过了黄河,王玄漠仓皇南逃。西路军也奉命撤退,回到襄阳。北魏军长驱南下,一直打到长江北岸。太武帝驻扎在江北的瓜步(今江苏六合县东南),声言要渡过长江。从采石(今安徽当涂县西北)到暨阳(今江苏江阴县东)六七百里长的江岸,处处望得见烽火。宋文帝在建康石头城上望江上的烽烟,又忧虑,又惭愧,对谋士江湛说:“假如檀道济还在,就不会有这样的一天!”实际上,宋文帝本人不懂军事,却又处处干预指挥,再加上任用王玄漠为统帅,更注定了战争的失败。即使檀道济还在,也难以挽回这颓势。 宋代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词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惶北顾”,说的就是这件事。

北魏军南下时,走到哪里,屠杀到哪里,长江以北,赤地千里。春天来了,呢喃的燕子也找不到旧窠,只好在树上作巢。北魏军的残暴,更激起南方人民的抵抗,使长江真成了渡不过的天堑。公元451年春,太武帝不得不撤退,途中经过南侵时不曾攻下的小城盱眙(今安徽盱眙县东北),太武帝又亲自率兵攻打。他写信向盱眙守将臧质求酒,臧质送了他一坛尿。北魏军疯狂围攻,盱眙军民却越战越勇。太武帝写信给臧质说,我派去攻城的,都不是我们鲜卑人,你尽量杀吧,杀得越多越好,省得他们将来捣乱。臧质把这封信向北魏军宣布,号召他们掉转矛头,指向北魏军统帅,宣布把太武帝的头斩下来的,封万户侯,赏布、绢各万匹。北魏军攻城,被打死的士兵的尸体堆得和城墙一般高,军中疾疫流行,当然,军心也很浮动。激战了30天,太武帝不得不从这座用血肉筑成的坚城之下,狼狈地退去。从公元450年开始的这场宋魏南北战争,打了1年多,打得双方都筋疲力尽,大伤元气。

公元452年,北魏太武帝被宦官宗爱杀死。宗爱曾诬陷太子拓跋晃,太子忧愤死去,太武帝悲伤不已,宗爱怕被治罪,所以寻机会将太武帝暗杀了。太武帝拓跋焘在位29年,享年45岁。太武帝在位期间,之所以能干出一番大事业,除了他的才干以外,和汉族大臣崔浩的辅佐是分不开的。崔浩在道武帝、明元帝和太武帝三朝都得到重用,被人们称为“三朝元老”。尽管崔浩为人小心谨慎,但他也难免有些言行冒犯了鲜卑贵族,公元450年,太武帝将这位三朝元老,为北魏效劳了50多年的崔浩给杀了。宗爱杀了太武帝,立他的儿子南安王拓跋余为帝。不久,他又将拓跋余杀了。尚书源贺、陆鹿等发兵杀宗爱,迎立故太子拓跋晃之子拓跋浚,就是北魏文成帝。文成帝任用高允,国家还算安定。

公元453年,宋文帝想废掉不中用的太子刘劭,刘劭得到消息,在宫殿上杀死了他的父亲,自己做了皇帝。宋文帝刘义隆在位30年,享年48岁。刘劭谋害了宋文帝,宋文帝第三子江州刺史武陵王刘骏首先起兵讨伐,随后,荆州刺史刘义宣,雍州刺史臧质也起兵响应。刘骏在将军沈庆之、柳元景、宗悫等辅助下攻破建康,在枯井中捉住刘劭,把他杀了。刘骏手下的将军宗悫年少时即有大志,他叔父曾问他长大以后干什么,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次讨伐刘劭,他立了大功。刘骏进入建康以后,继承了帝位,就是宋孝武帝。

宋孝武帝是个暴君,为了增强自己的权力,他派自己的亲信到各地去,分掌镇将的实权,并且监视镇将的行动。他控制镇将愈紧,疑忌心也愈重,诸王和各地镇将因遭疑忌,先后被迫起兵作乱。雍州刺史臧质、竟陵王刘诞、海陵王刘休茂等都先后起兵反抗朝廷,但都被宋孝武帝镇压下去。而从此以后,宋朝廷陷入骨肉相残君臣互疑的一片混乱中。宋武帝和宋文帝因开国不久,都知道江山来之不易,生活上较为俭朴,但到了宋孝武帝,开始腐化挥霍,侍中袁觊以宋武帝的俭德来规劝他,宋孝武帝说:“我祖父原是个耕田佬,得到这种富贵已很过份了。”宋朝廷因此而腐化荒淫之风日盛。

公元464年,宋孝武帝病死,在位11年。太子刘子业即位(后被杀,称为前废帝)。刘子业即位时才16岁, 即体现了他的凶残暴虐,他先杀了叔祖刘义隆的弟弟刘义恭等,又杀了一批大臣,如戴法兴等。他担心几位叔父存在,帝位受到威胁,于是,他将诸位叔父召回朝廷,不准离开建康。对较为年长且手握重兵的湘东王刘彧、建安王刘休仁、山阳王刘休佑三人,更是严加监视。他更是一个毫无人性的家伙,是一个衣冠禽兽,是一个狂暴淫乱的典型。他将自己的姑姑纳入后宫为妃,与同母姐姐乱伦等,又令宫女赤身裸体相互追逐嬉笑。

湘东王刘彧的老师兼心腹幕僚阮佃夫,不甘主人受控制,与各方联络,包括刘子业的手下,密谋推翻刘子业,拥立湘东王刘彧。公元465年旧历十一月二十九日晚,当刘子业与众宠臣妃子在华林园寻欢作乐时,阮佃夫率众举事,刘子业被反叛的内侍寿寂之杀死。刘子业在位不足1年。

公元465年,宋文帝之子湘东王刘彧被推戴即位,就是宋明帝。宋明帝也是一个荒淫的暴君,在他统治期间,内乱愈益加剧,他把残存的诸弟(宋文帝子)和诸侄(宋孝武帝子)几乎全部杀绝,唯恐有人谋夺了自己的帝位。被疑忌的文武大臣,有的被杀,有的连同城镇一起投降了北魏。 拥立有功的阮佃夫,当上南台侍御史,把持朝政,握予夺之权,大收贿赂,家中珠玉锦绣,富于宫廷;住宅园林,超过王府。他还从宅中向东开河,长达10里,阮佃夫泛舟河上,饮酒作乐,并不时强抢岸上民女奸污。

公元466年,徐州刺史薛安都等投降北魏,与北魏军合力击败宋军,宋朝淮河以北青、冀、徐、兖四州及豫州淮河以西九郡先后被北魏夺去,南朝疆域又一次缩小。宋明帝派将军萧道成镇守淮阴,萧道成开始扩展自己的势力。

就在宋明帝即位这一年,北魏文成帝病死,在位14年。兄弟拓跋弘继位,就是北魏献文帝。当时,献文帝只有13岁,冯太后临朝摄政,仍然任用高允等汉族大臣,国家还能得到安定。

公元471年,北魏献文帝因崇尚佛教,不想当皇帝,把皇位传给5岁的儿子拓跋宏,就是北魏孝文帝。献文帝自号太上皇帝,但不久被冯太后毒死。冯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

公元472年,宋明帝病死,在位7年。太子刘昱继位(后被杀,称为后废帝),当时他只有10岁。 阮佃夫兼中书通事舍人,加给事中、辅国将军,职权更重,骄横愈甚。刘昱长大了一些,也荒唐不守法度,爱出宫漫游,往往单骑出入田野里巷。阮佃夫又与人密谋,拟乘帝出游时废立,事未成,被人告发,被赐死。

刘昱即位不久,皇族中又有许多人来争夺皇位,刘昱靠了将军萧道成的帮助,杀了这些人。萧道成早有篡夺皇位的野心,刘昱大杀皇族,恰恰为萧道成篡位创造了条件。

公元476年,萧道成和大臣王敬则,买通了刘昱身边的杨玉夫等人。乞巧节(农历七月七日)那天晚上,杨玉夫在新安寺将刘昱杀死。刘昱在位5年,后来被追废为苍梧王。刘昱被杀,皇位空缺,萧道成和王敬则召集大臣商议。皇族刘彦节和士族袁粲,不满萧道成等人的行为,但没敢公开表示意见,只是稍稍迟疑了一下,萧道成立即翘起胡须,瞪眼逼视他们。王敬则拔出刀来,怒吼道:“天下事都归萧公来管,谁敢说个不字,我就要他的命!”萧道成老谋深算,没有立即篡 位,即迎立刘昱的11岁的弟弟刘准,就是宋顺帝。

宋顺帝即位后,封萧道成为骠骑大将军,不久又封为太尉、太傅、相国、齐公,把军政大权都交给了他,并且允许他带剑上殿。宋顺帝实际上是个傀儡。袁粲等起兵讨伐萧道成,但都失败身亡。

公元479年,王敬则带后入宫,逼刘准“禅让”,宋顺帝被迫交出玉玺,并说:“愿世世勿生帝王家。”不久,萧道成将宋顺帝杀死,并灭其族。宋朝传8主,共60年,至此灭亡了。

 

接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