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隋末农民起义

   隋炀帝即位以后,剥削残酷,兵役徭役繁重,使得田地荒芜,广大农民家破人亡。他们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公元611年,隋焬帝征发大量兵士和民夫,准备第一次侵略高丽。山东民众受祸最重,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首先在山东地区爆发起来。

   齐郡邹平(今山东邹平县北)人王薄因兵役繁重,领导附近的农民起义,以长白山(在今山东邹平县南)为据地,自称知世郎,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农民参加。

   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人孙安祖,家被大水淹漂,妻子饿死,县令又迫其服兵役,他刺杀县令,亡匿窦建德家,官府追捕甚急,窦建德助其聚众入高鸡泊(今河北故城西南)起义,自号将军。后孙安祖被杀,所部归窦建德领导。

   清河渝县(今山东夏津县)人张金称率众起义,发展到几万人。后因轻敌,被隋将杨义臣击败,不久又被隋将杨善会俘虏牺牲,所部归窦建德领导。

   信都蓨县(今河北景县)人高士达率千余人在清河起义,自称东海公,不久与窦建德部会合。

   平原郡(今山东德县)人刘霸道据豆子岗(今山东惠民县)起义,聚众10余万人,号称“阿舅军”。

   公元613年,隋焬帝第二次侵略高丽,民众厌战,起义更加扩大。杨玄感、李密起兵黎阳,又促使起义军进一步发动起来。

   余杭郡(今淅江余杭县)人刘元进、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朱燮、晋陵县(今江苏常州市)人管崇起义。聚众10万。朱燮、管崇推刘元进为天子,占据吴郡。

   东郡(今河南滑县)人翟让在瓦岗寨(在滑县南)组织农发起义。翟让初任东郡法曹,因故被判死刑,后被人救出,他是瓦岗军最早的首领,单雄信、徐世勣(字茂公),魏征等人先后聚众归附,很快发展到万余人。

   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杜伏威、临济(今山东间立西北)人辅公祏率众起义,转战淮南。

   下邳(今江苏邳县东)人苗海潮率众起义,不久并入杜伏威部。

   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孟海公聚众数万,见人说及史书,便加杀戮。

   齐郡(今山东济南)人孟让率众起义,一度与王薄联合,占有长白山,有10余万人。

   北海(今山东益都)人郭方预率众起义,自号卢公,发展到3万人,曾攻下北海郡城。

   渤海(今山东阳信)人孙宣雅起义于豆子,部众发展到10万人,自称齐王。

   平原人郝孝德,清河漳南人刘黑闼聚众数万人起义,后归瓦岗军。

   厌次(今山东无慄南)人,格谦、沧州阳信(今山江信南)人高开道率众起义,以豆子为根据地,部众发展到10多万人。后格谦战死,所部由高开道领导。

   扶风(今陕西风翔)沙门向海明,自称弥勒出世,率众起义,三辅(陕西中部)农民纷纷参加,众至数万,转战于扶风 、安定间。

   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人白瑜娑在灵武起义,夺取官马,转战在陇右一带。后进据平凉(今属甘肃),发展至数万人。

   苍梧郡(今广东封开县)人梁慧尚聚众4万,攻玻苍梧郡城。

   涿郡人卢明月率领起义军10多万人屯据视阿(今山东长清东北),后转战河南、淮北一带。

   延安人刘伽论率众起义,占据雕阴(今陕西绥德),自称皇王,有众10余万人。

   公元615年后,农民起义军愈见增多,斗争的地区也日趋广阔,已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起义高潮。这时期出现了以下几支大的起义军。

   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操师乞、林士弘率众起义,攻克豫章郡城(今南昌市) 。后操师乞战死,所部归林士弘领导,发展到10余万人。

   上谷(今河北易县)人王须拔、魏刁儿率众起义,发展到10余万人。后王须拔战死,所部归魏刁儿领导,据深泽(今属河北),活动于冀、定两州之间,称魏帝 。

   东海丞县(今山东枣庄)人李子通,初参加长白山起义军,后渡淮河与杜伏威联合,不久又决裂,转据海陵(今江苏泰州),自称将军,有众2万军人。

   隋末农民大起义遍及全国各地,除以上提到的,尚有很多较小的起义军。各地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隋王朝的统治,隋焬帝派遣大将军张须陀、王世充、杨义臣、杨善会等,分头镇压各地的起义军。王薄、张金称、高士达、朱燮、管崇、孟让、格谦、郭方预、卢明月等部先后被击败。但是,起义并没有也不可能被镇压下去,经过几年的联合、兼并,公元616年以后,逐渐形成了三大支起义军,这就是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

   李密参与了杨玄感兵变,失败后被捕,被押送往东都。在路途中,李密、王伯当等便计划逃亡。他们以金钱拉拢军士。使军士不加防备。李密等人就在半路逃脱。李密在各地流转了两三年,公元616年,李密投奔瓦岗军,随同的有王伯当、程咬金(后改名知节)等人 。李密劝翟让灭隋朝夺取天下,并建议翟让攻取洛口仓,休养兵马,伺机大举。翟让听从李密的献策,合并了附近几支起义军,攻克了荥阳等几个县城。隋焬帝命令大将张须陀领大军前来镇压。李密设计,派兵在荥阳大海寺北丛林中埋伏,击杀了张须陀。张须陀部将罗士信、秦琼(字叔宝)等投降了瓦岗军,自此瓦岗军声威大振。次年,李密攻克了兴洛仓(在今河南巩县),开仓赈饥,农民纷纷参加。孟让、郝孝德等部起义军也来归附, 队伍发展到几十万人,占有河南大部分郡县。由于李密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很快得到翟让的信任,自统一军,号蒲山公营,不久,翟让便推李密为主,统率全军,称魏公,年号永平。李密任翟让为上柱国 、司徒、封东郡公。李密发布檄文,声讨隋焬帝十大罪状,檄文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等语。李密派兵进攻洛阳,洛阳留守越王杨侗有兵20余万,据城坚守,隋焬帝命令关中出兵救洛阳,李密兵败,逃回洛口(今河南巩县),形成与洛阳相持的局面。不久,李密又率众进攻洛阳,大破隋军,又取回洛仓,隋焬帝命令大将王世充率江淮精兵救洛阳,李密遣徐世勣率兵袭破黎阳仓,开仓赈济饥民,10天内得兵20余万人。王世充统率各路救兵,会同洛阳兵共10余万人击洛口,与李密军在洛水两岸互击,各有胜败。

   瓦岗军起事的首领翟让没有灭隋的大志,也没有很大的政治野心,他能让位给李密,便是证明。而瓦岗军在围攻洛阳的战斗中,接受了大批隋军的投降,隋军降将大多成为李密的党羽,李密的势力发展了,而他的政治野心出进一步暴露出来,引起了翟让的警觉。李密怕翟让先动手除灭自己,于是在公元617年冬,在一次宴会中杀死了翟让。李密的这一举动,引起了瓦岗军将士的不满,而李密本人也开始妄自尊大,疏远旧将,不爱惜士卒 。事实证明,李密智短量少,不足以成大业,这使得李渊,李世民父子有机可乘。

    接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