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唐中期

                 第一节    唐玄宗(天宝年间)

公元742年至公元820年,属于唐中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央集权势力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由于斗争的结果,中央集权势力取得相对的胜利,因而基本上还能够保持国家的统一。

   公元742年,唐玄宗改年号为天宝。唐玄宗做了30年皇帝。早已暮气沉沉,懒得亲自处理政事,一心想纵欲享乐,把权力都交给了李林甫。李林甫之所以能取得唐玄宗的无比信任,主要的一条手段就是迎合上意。他摸透了唐玄宗的骄侈心理,一切顺从意旨,让他放心纵欲,得到无止境的满足。李林甫与高力士有矛盾,但他俩都拥有很大的实权,彼此不敢相犯,虽有时勾心斗角,但更多是狼狈为奸。大臣王也颇受唐玄宗的信任,他的职责就是每年搜刮大量财物入内库,以供唐玄宗挥霍。唐玄宗又提升长安令韦坚为陕郡太守 、水陆转运使,命他大兴土木,凿水,引入后苑望春楼下,汇成一个广运潭,江淮一带的财物可以源源不断直接用船运入京城内。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南)北麓下的华清宫,是唐玄宗游玩享乐的地方,那里有一温泉,唐玄宗经常带着妃子们到那里洗温泉浴。

   但是,自从武惠妃死了以后,唐玄宗虽还有无数的妃妾,却没有一个看得上眼,他暗中派高力士到宫外为他寻找美女。高力士果然找到了一个,是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唐玄宗见到杨玉环,发觉她果然有倾国倾城之貌,于是,唐玄宗将她纳入宫中,取号太真,另为寿王娶郎将韦昭训的女儿。寿王无可奈何,只好眼巴巴的看着父亲将自己的妃子夺走 。杨太真除了姿色美丽,还通晓音乐,而且性情警颖,善于取悦唐玄宗。很快,杨太真便得到唐玄宗的无比恩宠,后宫佳丽三千,唐玄宗感到她们已全无颜色。公元745年,唐玄宗册封杨太真为贵妃,追赠杨贵妃父亲杨元琰为兵部尚书,封她叔父杨元为光禄卿,堂兄杨为殿中少监,杨錡为驸马都尉,娶太华公主(武惠妃所生)。三个姐姐分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皆赐第京师,同样受到唐玄宗宠爱。三 位夫人与杨、杨錡五家,宠贵赫然,竞尚奢侈,势倾天下。当时民间有一首歌唱道:“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杨贵妃还有一位堂兄叫杨钊,是个不学无行的浪荡子,从军于蜀,贫不能归。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 (章仇是个姓)想巴结杨贵妃,派杨钊带着大量的蜀货到京师。杨钊将这些蜀货分别送给诸妹,说是章仇兼琼所赠。于是诸杨日夜在唐玄宗面前称赞章仇兼琼,唐玄宗便封章仇兼琼为户部尚书,而杨 钊也得到唐玄宗的宠信,飞黄腾达,由监察御史升侍 御史等职,不久赐名国忠,身兼15个使职,权倾内外,杨国忠比起其他五杨,更加显赫了。

   公元747年,唐玄宗将华清宫大加 扩充,一座座亭台楼宇,分布山上山下,著名的如长生殿、朝元阁、斗鸡殿、集灵台、宜春亭、芙蓉园等,金碧辉煌,光彩灿烂,唐玄宗与杨贵妃经常游宴于其中。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骊宫高处入青 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杨贵妃喜欢吃新鲜荔枝,唐玄宗就常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运京城,唐代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诗中讽谕道:“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曾因妒悍不逊,惹得唐玄宗生气,被送回杨家。但杨贵妃一离开,唐玄宗便食不甘味,很快又派高力士将她接回来。

   公元751年旧历七月初七夜,当夜深人静之时,唐玄宗遣退身边的侍卫宫娥,独与杨贵妃在长生殿凭肩而立,密相 盟誓,愿世世为夫妇。两人发誓完毕,执手鸣咽,真是一对多情男女。然而,唐玄宗可能还不知道,她的宠妃早已当了安禄山的情妇。

   开元末年,唐玄宗已经不理朝政,一心纵欲享乐,政事完全交给了李林甫。李林甫掌握大权,一手遮天。他手下有两名酷吏,一是罗希奭,一是吉温,办案的手段很毒辣,时人称为“罗钳吉网”。李林甫对于异已,总要置之死地。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 、租庸转运使韦坚、兵部尚书李适之、北海太守李邕、邺郡太守王琚等先后被他罗织罪名而害死。朔方节度使兼河东节度使王忠嗣,是智勇双全的统帅,手下有李光弼(契丹人)、哥舒翰(突厥人)两员大将。李林甫害怕王忠嗣入朝作宰相,诬告他谋反,被判死刑,当时已继任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入朝力保,王忠嗣得免死,贬为郡太守。公元749年,王忠嗣得暴病死。李林甫要杜绝边帅入相的道路,主张用少数族人为边帅,因为他们不识汉文字,无法作宰相。因此,安禄山等人就被重用起来。

   安禄山原为营州都督,因屡次用诈计诱捉契丹人。算是有了战功,逐渐提升,公元742年,被任为平卢节度使,公元744年,又兼范阳节度使,到了公元751年,再兼河东节度使,掌握了重兵。李林甫在内勾结杨国忠,在外勾结安禄山,以此维持自己的地位。安禄山有了李林甫的袒护。更加发展自已的势力。安禄山曾“因功”入朝,受唐玄宗召见。安禄山体魄肥大,腹垂过膝。他外表显得很痴直,内心非常狡黠。在唐玄宗和杨贵妃面前,他应对敏捷,杂以诙谐。唐玄宗与杨贵妃同坐,他故意先拜杨贵妃。唐玄宗责问他,他说:“胡人先母而后父。”并自请 当杨贵妃的儿子。他见到太子故不拜,唐玄宗又责问他,他说:“我只知道有皇上,不知道有皇子。”唐玄宗和杨贵妃因此很喜欢他。有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大肚子问:“你肚子里都有些什么?怎么这样大!”他答道:“除了一颗赤心,什么也没有!”安禄山凭着他的狡诈,取得了唐玄宗的宠信,唐玄宗让他兼御史大夫,并在京师为他建筑豪华的第宅。而杨贵妃,竟偷偷与他私通起来。有一次,杨贵妃召安禄山入后宫,以锦绣为大襁褓,包裹安禄山,叫十几个宫女抬着他游行宫中,叫做贵妃洗儿。唐玄宗见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还赏了钱。

   公元752年,口密腹剑的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以杨国忠为宰相。杨国忠使人诬告李林甫,曾与突厥酋长阿布思勾结、企图谋反,唐玄宗一怒之下追削李林甫的官爵,并剖棺改葬。杨国忠与李林甫一样,也善于迎合上意。他又善于搜刮民财,充实官库,因此取得信任。他作宰相以后,一身兼40余职,任意处理事务,表示自己的精干,广收贿赂,积缣多至3千万匹。他曾对人说:“我偶而碰上机会,谁知道日后是什么下场,想来我不会有好名声,不如眼前尽情享乐。”由于杨国忠手握大权,朝官们又怕他又要巴结他。但是,也有敢于藐视他的人,大诗人李白就是其中一 位。有一天,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沉香亭畔赏牡丹花,命乐师李龟年等奏乐唱歌,因没有新词,派人去召翰林学士李白。李白当时喝醉了酒,到沉香亭后,他不假思索,乘醉写下了《清平调》三首。唐玄宗大加赞赏,杨贵妃亲自为他斟酒。不久,有番使入京,呈上番书,满朝大臣都不能识,独有李白宣读如流。唐玄宗很高兴,使他也用番字写一封回书。李白故意要捉弄杨国忠、高力士二人,提出要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唐玄宗签应。杨国忠、高力士二人一腔怒火,但不敢抗旨,只好照办。后来杨国忠、高力士屡次在杨贵妃面前说李白坏话,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便飘然出都,浪迹四方。 

   天宝年间,由于社会安定,经济仍在不断发展。据史书上说,天宝末年,中国强盛,自京师直到西域,沿路村落相望,田野开辟,陇右富饶,天下闻名。全国各州县,仓库里都堆满了粟帛。唐玄宗见到天下财富这么多,视之如粪土,毫不爱惜。

   天宝年间,中原地区没有什么大的战争,但是,唐玄宗对西南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公元751年,杨国忠专权,谎报军情,唐玄宗决定发大兵进攻南诏国,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当兵,行者愁怨,父母妻子相送,所在哭声振野。诗人杜甫看不过眼,作《兵车行》抨击其事:“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他以为可以当个风流皇帝,长享太平,却不知,社会的隐患其实已深藏着,而且,一场大祸乱更迫近眉捷。

   安禄山是个大野心家,他早就想夺取唐朝天下。李林甫作宰相时,他有些畏忌,到杨国忠作宰相,安禄山十分蔑视他。杨国忠因此怨恨安禄山,屡次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必反(这当然是事实,但杨国忠的用意是想除灭异已),但唐玄宗不相信,杨国忠知道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与安禄山不和,奏请哥舒翰兼河西节度使,用以对抗安禄山。安禄山因唐玄宗对他有恩,想等年事已高的唐玄宗死去才反叛,但杨国忠屡次刺激他,使他速反,以取信于唐玄宗。安禄山蓄谋将近10年,这时也觉得时机已到,于是积极准备起兵。安禄山掌握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兵强马壮。他收养了同罗(铁勒的一部)、奚、契丹等部的降人8千,称为曳落河(壮士) ;又蓄罗了强健家奴百余人,作为基本武力。身边有高尚、严庄两人作谋士,手下有史思明、孙孝哲、阿史那承庆、田承嗣、蔡希德、何千年、张忠志、崔乾佑、李廷望、尹子奇、令孤潮、安守忠、田乾真等猛将。

   公元755年冬,安禄山以奉密旨率兵入朝讨 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县)起兵,共15万人,向南进军。当时天下太平日久,老百姓几代人也没有见过战争,忽闻范阳兵起,远近震骇。河北道也归安禄山统辖,沿途州县,望风瓦解 。唐玄宗得到一些安禄山反叛的报告,还以为是假情报,五、六天后,才得知真有其事,仓卒布置防御。他用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到洛阳募兵,10天内得6万人,又断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北),防止叛军渡河。接着,唐玄宗调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为户部尚书(安思顺是安禄山的义兄,调为京官,是为了控制),任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任卫尉卿张介然为新设的河南节度使,任节六子荣王李琬为征讨元帅 、左金吾大将军高仙芝(高丽人)为副元帅 。高仙芝率兵5万,出关到陕郡屯守,宦官边令诚为监军。

   河南节度使张介然到陈留(今河南开封)才几天,安禄山率叛军渡河到了城下,陈留太守郭纳开城投降,安禄山因在京师当驸马的儿子安庆宗被唐玄宗杀死,于是残杀陈留降众近万人,张介然也被杀死 。安禄山又攻荥阳(今河南郑州),守城士卒听到鼓角声,吓得纷纷掉下城去。叛军攻下荥阳,声势更大,前锋向东京洛阳进攻。封常清率军抵抗,战败退出洛阳,安禄山占领洛阳,封常清率余部到陕郡,与高仙芝计议,退守潼关。安禄山进攻潼关,但不得入,退屯陕郡。唐玄宗、杨国忠要封常清、高仙芝出击,封常清、高仙芝认为宜守不宜战。监军边令诚向唐玄宗进谗言,说封常清夸大敌情,动摇人心,又说高仙芝放弃陕地数百里,并克扣军饷。唐玄宗大怒,命边令诚在军中杀了二将。唐玄宗任命患了中风病的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率兵8万讨安禄山。哥舒翰带病出征,统共收罗了10余万人,屯兵在潼关。

   公元756年春,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建都于洛阳。安禄山正要进攻潼关,听说河北有变,被迫停止西进。原来河北地区的常山(今河北正定县)太守颜杲卿、平原(今山东陵县)太守颜真卿(颜杲卿的堂弟)联合起兵,断安禄山后路,河北诸郡纷纷响应,有17郡归顺了朝廷,安禄山只剩下用重点镇守的6个郡。颜杲卿起兵才8天,叛军大将史思明、蔡希德攻破常山城,颜杲卿被执至洛阳,他大骂叛贼安禄山,至死骂不绝口,南宋文天祥在《正气歌》一诗中赞美过“颜常山舌”。颜杲卿死后,十七郡共推颜真卿为盟主,继续破敌。河东节度使李光率汉、蕃步骑兵万余人,太原弩手3千人出井陉,克复常山,击败史思明军。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大军出井陉,到常山与李光会合,史思明逃往博陵郡(今河北定县)。在河南地区,反安禄山的叛军的力量也正在发展。睢阳太守许远守睢阳城(今河南商立县)。真源令张巡起兵,占据雍丘(今河南杞县)。叛将令孤潮领兵进攻,张巡守城60余日,大小300余战,叛军最后败走。由于河北、河南唐军节节胜利,安禄山只好分兵保持退路。到了这一年六月,郭子仪、李光大破史思明军,斩杀4万人。史思明坠马,扶着断枪逃入营垒,率残兵奔回博陵。郭子仪、李光围博陵,军威大振,河北十余郡都杀叛军守将,归顺朝廷。安禄山惊恐万分,召高尚、严庄来骂道:“你们教我造反,说是万全。现在已经好几个月,还进不了潼关,北路已断,唐兵各路会合,我只有汴、郑几州,万全在那里?从今不许你们来见我。”安禄山骂完,又和高尚、严庄等商量放弃洛阳、逃回范阳。就是这时,潼关却自动打开,让安禄山进入长安。

   哥舒翰抱病守潼关,手下虽有10余万人,但都是临时招募,未经训练的队伍,诸将又争权夺利,各不相让,军心涣散,斗志消沉,只有固守而无出击之力,叛将崔乾故意派出一些老弱残兵来诱战,哥舒翰总不出击,唐玄宗和杨国忠怀疑哥舒翰按兵不动,可能另有企图,募兵万人屯于灞上,暗中防备哥舒翰叛变。唐玄宗派遣使者催促哥舒翰进兵攻陕、洛。哥舒翰奏称叛军利在速战,官军利在坚守,请等待时机以取成功。郭子仪、李光也奏称准备领兵攻取范阳,捣毁叛军的巢穴,潼关大军,必须固守,却不可轻出。唐玄宗、杨国忠对哥舒翰更加猜忌,派宦官一个接一个去催促出兵。哥舒翰知道必败,拍胸痛哭,领兵出关,在灵宝县西遇敌,一战即败,哥舒翰被手下一个蕃将火拔归仁捕获送至洛阳,唐军全部覆没。哥舒翰投降安禄山,安禄山封他为宰相,叛主的蕃将火拔归仁被安禄山斩杀。叛军占潼关,准备杀入长安。

   潼关失守,唐玄宗大惊失色,杨国忠因在蜀地有他的实力,劝唐玄宗逃往成都避难,唐玄宗同意。于是任命大臣崔光远,宦官边令诚留守西京,他自已带着杨贵妃姐妹、众妃子以及在京的一些皇子、公主、皇孙 还有宰相杨国忠、韦见素、御史大夫魏方进、龙威大将军陈玄礼、宫监将军高力士等人,在一小部分皇家卫队的保护下半夜偷偷出延秋门(宫禁的西门),向西南逃命。逃至咸阳,众人又疲又饥,这班平日吃尽山珍海味的贵人这时也不得不买点粗饭麦豆充饥。

   到了马嵬驿(在陕西兴平县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认为这场灾祸是由杨国忠引起的,想杀掉他,请东宫宦官李辅国转告太子李享,太子没有作出决定。刚好吐蕃使者20多人拦住杨国忠的马,诉说没有东西吃。杨国忠未及回答,士兵就喊道:“国忠跟胡虏谋反!”杨国忠争走,被士兵擒杀。士兵们又杀了杨国忠的儿子 、户部侍郎杨暄以及韩国夫人、秦国夫人。魏方进指责士兵,被士兵杀死。韦见素也被士兵打伤。士兵们围住马嵬驿。唐玄宗得知杨国忠等被杀,只好撑了手仗,穿了鞋走出驿站的大门,亲自慰劳士兵,叫他们整队撤围,士兵们不答应。唐玄宗派高力士询问,陈玄礼说:“杨国忠谋反,杨贵妃不宜在皇上身边侍候,请皇上割断恩情, 将她处决。”对于这一要求,唐玄宗当然不肯答应,但是,“六军不发无奈何”(白居易《长恨歌》,下同。),唐玄宗只好叫高力士带杨贵妃到佛堂上勒死。登时,“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沮相和流。”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就这样死了,享年38岁,尸体被推到一口枯井中,以土石掩埋。于今,陕西兴平县内有杨贵妃墓。杨贵妃被勒死后,陈玄礼等才整顿队伍准备继续往西行 。与此同时,杨国忠妻与儿子杨晞,虢国夫人与儿子裴徽等逃至陈仓,被县令薛景仙擒杀。

   唐玄宗准备离开马嵬驿,民众拦住道路请他留下,唐玄宗命太子李亨在后面宣慰民众。民众请太子留下主持军事,太子以不能离开父亲为理由,不答应。长子李俶、次子李倓及宦官李辅国等都劝太子留下。唐玄宗在前面得知情况,拨出后军二千人归太子率领,又传旨准备让位给太子。太子听从李倓的建议,奔向平凉。

   安禄山没有料到唐玄宗会突然往西逃亡,他命崔乾佑留兵潼关,过了10天,才派孙孝哲领兵入长安,崔光远、边令诚投降。安禄山等入长安后,日夜沉迷于酒色,没有及时追击唐玄宗和太子李亨,使得唐玄宗能安然入蜀,太子也到了朔方镇的灵武(在宁夏回族自治区) 。太子到灵武以后,朔方镇留守杜鸿渐、河西司马裴冕等力劝太子即皇帝位,以号令四方,太子经推持后同意,就在灵武即位。

  趁着安史之乱,吐蕃也连续发兵,尽数夺取陇右,威胁长安。

   唐玄宗在开元年间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但在天宝年间,因他的昏庸而酿成了这场使唐朝由盛转衰的由安禄山、史思明造成的浩劫——“安史之乱”,他自己也心甘情愿退出历史舞台。

接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