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唐后期

             第一节    唐穆宗、唐敬宗和唐文宗

公元820年至公元907年,属于唐后期。宦官掌握政权,加上朝官与宦官间的斗争和朝官之间朋党的斗争,构成唐后期政治的特征。作为唐中期的主要矛盾的朝廷与割据势力间的斗争,因唐宪宗的军事胜利,藩镇大为削弱,退到了次要的地位。

公元820年,李恒即位,就是唐穆宗。唐穆宗是由宦官拥立的,从唐穆宗起,掌握唐朝政权的人,不是皇帝而是宦官。

唐穆宗即位后,皇甫鎛、李道古被贬为远地的州任司马,令孤楚被罢相,方士柳泌被诛杀。宦官梁守谦、王守澄等掌握朝政。唐穆宗在宦官手下当皇帝,只求奢侈放纵的生活得到满足,根本不想参与朝政。

公元821年,幽州节度使刘总奏请弃官为僧,唐穆宗任张弘靖为节度使。但将士驱逐张弘靖,拥立朱克融(朱滔孙子),朝廷只好任朱克融为节度使。公元822年,成德镇兵马使王庭凑杀死节度使田弘正,朝廷派兵讨伐,但被打败,只得任命王庭凑为成德节度使,并派韩愈(公元812年从潮州调回京师)前往宣抚。同年,魏博大将史宪诚(奚人)反叛,节度使田布(田弘正儿子)被迫自杀,朝廷即任史宪诚为节度使。这样,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并持续到唐朝结束。

唐穆宗时,由于宦官势力极盛,裴度为首的一部分正直朝官受到压抑,而另一些朝官却极力巴结宦官,以求得高位,元稹就是突出的一个。元稹是与白居易齐名的大诗人,被称作“元才子”。他交结宦官,当上知制诏,受到朝官的鄙视。一次,同行在一起吃瓜,有苍蝇飞下来,中书舍人武儒衡挥扇驱蚊。说:“这东西从哪里来的!”元稹又惭又恨,但只好默默的退走,元稹又帮助宦官破坏裴度对叛镇的用兵计划,河北战事结束后,元稹当上宰相。接着,元稹又勾结宦官排斥裴度出朝,一批朝官力请留裴度在朝,结果是裴度与元稹同作宰相。两边继续争斗,二人做了几个月宰相,同时被罢免,另一个巴结宦官的旧相李逢吉趁此机会,又当上宰相。

公元823年,李逢吉引荐牛僧孺作宰相,贬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牛僧孺与监察御史李宗闵都是进士出身,公元808年,唐宪宗举行特试,要应试的人直言极谏。牛僧孺、李宗闵等指陈时政,无所避忌,宰相李吉甫对唐宪宗哭诉,说考试官杨於陵等作弊不公,唐宪宗不问是非,把大小考试官都贬逐出京,牛僧孺、李宗闵等人也被斥退,久不得重用 。李德裕是李吉甫的儿子,出身世家,主张大臣应用公卿子弟。李逢吉引荐牛僧孺,是利用他来阻止很有资望的李德裕作宰相。于是,牛僧孺、李宗闵、李逢吉等成为一党,李德裕、元稹成为一党。牛、李二党互相倾轧,持续了40年 之久。

公元824年,唐穆宗病死。唐穆宗和他父亲唐宪宗一样,也想长生不老,他信宠方士,服用长生药,结果不但不能长生,反而早早掉了性命,唐穆宗李恒在位四年,只活了三十岁,死后葬于光陵。

公元824年,唐穆宗服用长生不老药病死,太子李湛即位,就是唐敬宗。 唐穆宗在位4年,享年29岁。死后葬于光陵。

唐敬宗即位时年方15,他年纪虽小,却是一位荒淫无度的浪荡子,尤其喜爱游戏、击球、手捕、夜猎,完全不理朝政。当时内由梁守谦、王守澄等揽权,外由李逢吉、牛僧孺等用事,正直的朝官遭到排挤。翰林学士韦处厚上书劝唐敬宗重用裴度,唐敬宗不加理会。浙西观察使李德裕献丹庡六箴,以穿衣、正服、罢献、纳诲、辨邪、防微六条规劝,但唐敬宗只当作耳边风,他依旧游骊山,命盐铁转运使王播大造竞渡船,并每月从南方进奉钱物(称为羡余)。

公元825年,牛僧孺见到朝政败坏,早晚要发生变乱。辞去相位,出任武昌节度使。一部分朝官力荐裴度。公元826年,唐敬宗又任裴度为宰相,李逢吉被贬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斐度十分有胆量,有一事足可证明,一天,裴度在中书省饮酒,左右忽然来报告失去大印,满座之人大惊失色,裴度饮酒自若, 不一会,有人来报告,大印已找到,裴度也不欣喜。有人问他为什么能这么从容,裴度说:“印必然由吏人窃去,用以印书卷罢了,如果搜查得急,他可能会投进火水灭迹,慢慢来,自然会得还原处。”

公元826年冬,一批被贬谪的朝官重新起用。刘禹锡被应召回京,到次年才回到京城。他在宴席上见到白居易,想起在巴蜀之地23年的岁月,颇有感慨,赋七律一首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作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诗酒长精神。”

公元827年,唐敬宗一天夜猎还宫,与宦官刘克明、击球将军(唐敬宗创这官衔,足见其荒唐之极)苏佐明等28人饮酒。唐敬宗性情暴躁,动辄责骂鞭挞左右,因此左右都怨恨。酒酣之时,唐敬宗入室更衣,殿上烛灭,刘克明等将唐敬宗杀死于室内,刘克明等矫称圣旨,拥立王李悟(唐宪宗第6子)为皇帝。枢密使王守澄、中尉梁守谦等宦官领禁兵迎立唐敬宗弟江王李涵为皇帝,杀刘克明、李悟等。

唐敬宗在位不足3年,死时才18岁,葬于庄陵。

公元827年,唐敬宗被杀,弟李涵即位,改名李昂,就是唐文宗。

唐文宗与唐敬宗同年出生,同父异母,即位时也18岁。唐文宗为人恭俭儒雅,带头在宫中过着节约的生活。他博览群书,尤其喜欢阅读《贞观政要》,想物色像魏征一样的人才。他喜作五言诗,古调清峻。又喜欢招揽一些名士如柳公权等来作彻夜之谈,表现得求贤若渴。即位初年,励精图治,放出宫女3千余人,释放五坊鹰犬,并省冗员。

但是,唐文宗虽有帝王之道,但难以施展帝王之才。 唐文宗是由宦官拥立的,他感到自身毫无保障,想利用朝官来时抗宦官,南司(朝官)北司(宦官)的斗争在唐文宗时表面化了。

公元828年,名士刘应试,在时策中公开反对宦官,他要求唐文宗屏退宦官,信任 朝官,政权交给宰相,兵权交给将帅,这样做,可以救皇帝和国家。刘的对策很受考官的叹赏。

一批正直的朝官也是很希望驱逐宦官,振兴朝政的。回到京城复任郎中的刘禹锡,某日再游玄都观,颇有感慨,写了《再游玄都观》诗一首:“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表达了重新被起用的喜悦。

公元829年,唐文宗召李德裕入朝,任为兵部侍郎,裴度推荐他作宰相。李宗闵通过宦官,也取得宰相职位,排挤李德裕出朝去做义成节度使。李宗闵又引荐牛僧儒为相,不久,将裴度也排挤出朝去做节度使。李宗闵、牛僧孺一党依附宦官,唐文宗只好选用宋申锡为宰相,密谋诛灭宦官。

公元831年,王守澄和亲信郑注发觉宋申锡的密谋,使人诬告宋申锡谋立皇弟漳王李凑,唐文宗却信以为真,害怕危及自己的帝位。贬宋申锡为开州司马,贬李凑为巢县公。

公元832年,当进任西川节度使的李德裕接受吐蕃维州(今四川理县薛城镇)副使悉怛谋的归唐,但身居相位的牛僧儒不许,令执送归还吐蕃,结果 悉怛谋等被吐蕃诛杀。李德裕由是怨牛僧儒更深。唐文宗亦觉得牛僧儒失策,将他罢为淮南节度使,并召还李德裕。次年,任李德裕为宰相,罢免宰相李宗闵。李德裕得势,极力排斥牛党。

公元834年,唐文宗得了中风病,郑注以善医出名,王守澄荐他去诊治,郑注竟成了唐文宗的宠臣。王守澄又推荐进士出身的李训(原名仲言)给唐文宗。唐文宗认为是奇士,要用作近侍官。李德裕坚决劝阻,唐文宗不听。王守澄、李训、郑注憎恶李德裕,使唐文宗召还李宗闵为宰相,斥逐李德裕。李宗闵得势,也极力排斥李德裕 朋党。唐文宗处处受制于宦官,他想依靠朝官,而朝官之间朋党相争,他只好叹息说:“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

公元835年,唐文宗想诛灭宦官,将心事密告李训、郑注。当时李训已任翰林学士 、礼部侍郎同平章事,郑注任翰林大学士、工部尚书,李、郑二人认为有大利可图,也就为唐文宗出谋划策。他们先擢用宦官仇士良为中尉,分去王守澄的权势;又斥贬李宗闵出京。不久,他们谋杀了宦官陈宏志,又使唐文宗逼王守澄喝毒酒自杀,李、郑二人又密谋,准备由郑注 出任凤翔节度使,领凤翔兵,等王守澄下葬时,唐文宗令全部宦官去会葬,郑注率兵杀死全部宦官。于是,郑注去凤翔准备兵力。

李训和徒党商议,认为如此行事,功劳将被郑注占去,不如先下手,杀了宦官再遂走郑注,可以独得大功。于是,他和宰相舒元舆,金吾卫大将军韩约等人想出一计。这天上朝,李训使徒党报告在金吾卫大厅后石榴树上有甘露。唐文宗故意表示惊讶,令左、右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率众宦官再去看看。仇士良等前去,韩约变色流汗,仇士良奇怪。刚好风吹起帘幕,仇士良等发觉有很多伏兵,逃回殿上,劫夺唐文宗进入宫内。李训见阴谋败露,逃至终南山。仇士良等入宫,派出神策兵,分路搜捕李训和他的徒党。结果,李训以及宰相王涯、舒元舆、贾餗以及韩约、王璠、罗立言、李孝本等1000多人被杀。郑注当时正带兵入京,中途闻李训已败,乃退兵,为监军使张仲清所杀。这件事,历史上称为“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后,朝廷大权全归北司,宦官的气势更盛了。公元836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上表声讨仇士良等人的罪恶,宦官才有所畏惧,南司才多少得以行使一些职权。

唐文宗被宦官监视,只好饮酒求醉,赋诗遣愁,有一天,他问大臣周墀,他可以比前代什么君主,周墀恭维他,说他可以比尧舜。唐文宗还算有自知之明,说自己受制于家奴,比周赧王、汉献帝两 位亡国之君还不如。说完,伤心地哭了。

公元840年,唐文宗病死。唐文宗李昂在位14年,只活了32岁, 死后葬于章陵。

 

接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