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宋神宗和宋哲宗

   1067年,宋英宗病死,太子颖王赵顼即位,就是宋神宗,尊高皇后为皇太后,立妃子向氏为皇后,原来的曹太后尊为太皇太后。

   宋神宗即位时20岁,年轻而富有朝气,想干一番大事业。他做太子时,就喜读《韩非子》等书,有变法强国的愿望。即位以后,他看到宋王朝所面临的危机,十分焦虑,曾对文彦博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又说:“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共宜留意节用。”王安石是江南临州人,庆历进士。宋仁宗时,曾上万言书,虽未被重视,但王安石已声名显赫。宋神宗即位后,以王安石知江宁(今江苏南京),又召为翰林学士。

   1068年四月,宋神宗召王安石入对,商讨政事,王安石力陈富国强兵之术,提出变法理财的主张,而这主张正与宋神宗愿望相同。于是君臣决定实行变法。

   1069年,宋神宗不顾参知政事唐介、侍读孙固等人的反对,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久已有志改革的王安石,受命执政,生气勃勃。但当时的执政者,宰相曾公亮、富弼、参知政事唐介、赵抃不是年老多病,因循保守者,就是新法的反对派,宋神宗当然不能依靠他们实行新法,他特命建立一个主持变法的新机构 ,称“制置三司条例司”,任命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与王安石同领其事,实际上都由王安石主持。王安石任用一批新人,主要有吕惠卿、章惇、曾布、韩绛、吕嘉问、沈括等。大名推官苏辙开始也参与这个机构。

   条例司建立后,宋神宗、王安石等先后制订和颁布了农田水利、均输、青苗、免役、市易、方田、保甲、保马等新法,又对兵制、科举、学校进行了改革和整顿。农田水利法规定,开垦各路废田,兴修水利,吏民同役,不准隐漏逃匿;均输法规定,诸州郡所输官粮,皆令平定所在时价,征收实物可徙就贱,用近易远,防止豪强地主从中勒索农民;青苗法规定,在夏秋两次农作物收获之前,由各州县政府两次贷款给农民,贷息百分之二,使农民不致因青黄不接或耕作急需而向豪强地主贷款,受其重利盘剥;免役法规定,按财产分等交纳免役钱,由政府贷款给小商贩,年息二分,他们可以用这些钱去收买滞销的货物,不再受操纵市场的豪商的欺压;方田均税法规定,每年秋收之后,政府派人丈量土地,按土地厚薄好坏分为五等,再依其面积和土地等级规定税收,防止豪强地主瞒产逃税。

   以上这些新法,是有关理财方面的改革,目的在于抑制豪强地主和富商的特权,增加国库收入,缓和阶级矛盾,以期达到“富国”。而保甲和保马两法,则是为了“强兵”。保甲法规定,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部保。每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作保丁。农闲时集训,平日维持治安;保马法规定,以官马贷给保丁养,每户一至两匹,马死或病死,有保主赔偿。在改革兵制方面,王安石主要减兵并营,这样不仅使队伍精干整齐,而且节省了大批兵费。同时,置制练兵,加强军队的素质。在改革科举方面,王安石废除考试诗赋取士的旧规,改考经典的大义和时论。王安石还改组太学,使之成为变法派制造舆论 、培育人才的场所。还在京师设武学、律学、医学等分科学校。这是教育的重大改革,也是对传统儒学的勇敢挑战。

   王安石变法,从一开始,就受到保守派的猛烈攻击和反对。参知政事唐介为变法一事数与王安石争辩,宋神宗支持王安石,使唐介不胜其愤,竟背上长疮而死去。御史吕诲上书弹劾王安石,宋神宗不听,出吕诲知邓州 ;青苗法刚一颁布,宰相富弼即称病辞职,出判毫州;翰林学士司马光公开出来反对青苗法,与吕惠卿在宋神宗面前辩论;开封府推官苏轼上七千余言的长篇奏疏,激烈反对变法;翰林学士范镇 、右正言李常、孙觉等也上书职责青苗法 ;旧相韩琦出判大名府,上书全面攻击青苗法,曾公亮、陈升之等人也都附和。宋神宗动摇了,说:“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谓(青苗法)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王安石据理反驳,并称病不出,奏请罢职。王安石请退,司马光又乘机进攻,在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激烈斗争中,宋神宗一度动摇后,仍不能不用王安石,以贯彻他变法的主张,王安石继续执政,更加坚决地推行新法。

   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和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斗争,不仅在于新法的内容和实施,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思想方面。司马光等对王安石的主要指责,是“背儒崇法”。王安石旗帜鲜明地作出回答。一方面是对儒家经典作出新解,说明变法有据,主要是依托《周礼》(相传为周公所作)。另一方面是引述法家学说,公然申明承袭商鞅。保守派又攻击王安石不守“祖宗法度”,王安石开始执政,就对宋神宗说:“变风俗,立法度,今之所急。”保守派的攻击恰好从反面说明了王安石的勇于革新的精神。司马光写信给王安石,攻击王安石变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使“天下怨谤”。王安石写了《答司马谏议书》,逐条批驳司马光诬加的四大罪状。并进一步明确指出:“至于怨诽之多,早在事前我就知道会如此,人们习于苟且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于流俗,自媚于众算好。皇帝要想改变这些,我就不管敌手的多少,要出力来抵抗,世俗之众哪能不气势汹汹地毁谤呢?”王安石还公开发表他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的论点,表明了他变法的决心。

   1070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宰相,王安石掌握了政府的大权。保守派官僚被击败,相继离开朝廷,司马光出知永兴军,次年又辞官回洛阳,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后又转知密、徐、湖三州。 苏轼弟苏辙曾任条理司检详文字,后与王安石、吕惠卿不合,变成保守派,也出为河南府推官。此外,保守派官员郑獬、王拱辰、钱公辅、范纯仁、范镇、吕公著、赵抃、程颢 、张戬、李常、吕公弼、刘庠、曾公亮、陈升之等都遭到贬黜。

   王安石战胜保守派,变法形成高潮。但是,保守派的进攻始终没有停止。当时,曹皇太后、高太后和向后都是新法的反对派,直接影响着宋神宗的政治立场。朝廷中,枢密使文彦博是保守派的政治代表。司马光虽然退居洛阳,写作《资治通鉴》一书,并说绝口不论政事。但是,他并没有停止政治活动,保守派官员往来其间,程颢 、程颐兄弟更是以洛阳为基地,大肆讲授和传播他们的理学。在理论上反对变法运动。保守派对王安石的攻击,无所不用其极。华州山崩,他们归咎于新法的实行。王安石反驳说:“华山山崩,不知天意为何,天意不可知。人们所为,也不必合天意。”天上出现彗星,又成为保守派攻击新法的一个借口。王安石反驳说:“天文之变无穷,人事之变不止,上下傅会,岂能没有偶合,此其所以不足信。”变法以后的几年中,连年大旱不雨,受灾地区的农民被迫流亡。保守派又以此为借口,纷纷指责变法触动了天怒。王安石反驳说:”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

   王安石在保守派的围攻之中坚持变法,保守派官员如韩维、杨绘、刘挚、唐炯,甚至文彦博、冯京等也都被贬黜 。王安石之子,博学多识的王雱也参与变法,成为王安石的得力助手。但是,在变法派之中,也出现了分裂,曾布以及魏继宗从变法派内部反对变法,使王安石陷于被动。由于后族大力攻击新法,宋神宗 有所动摇,保守派反攻,变法派分裂,王安石不得不在1074年四月罢相,出知江宁。宋神宗以韩绛代王安石,以吕惠卿为参知政事。次年二月,韩绛请求召王安石复朝,王安石又回到京师,恢复了相位。在王安石复相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变法派仍然处境艰辛,难以继续前进。而这时,王安石与吕惠卿之间也产生了深深的矛盾,变法派陷入更大的分裂中。最后,在保守派的加紧反攻之下,1076年,王安石出判江宁府,以后再没有回朝。王安石罢相后,宋神宗仍进行了一些改制,但这些改制的性质已渐趋反动了。

   宋朝在进行变法的期间,与辽、西夏亦有争战。

   1074年,辽道宗乘宋朝变法派与保守派在互相斗争之机会,派萧禧使宋,要求割地划界。次年,萧禧又来索取河东黄嵬山地,要求重新划界。韩琦等保守派借此攻击新法招致辽国的疑虑。王安石、吕惠卿力戒宋神宗不要答应。宋神宗派沈括出使辽 国,沈括依据旧文书,驳斥辽的争地要求。不久,萧禧又来索地,宋神宗接受要求,以黄嵬山为界,割去河东地东西7百里。宋朝这一屈辱,被保守派算到王安石的头上。

   辽国粉碎了重元父子叛乱后,耶律乙辛与汉人宰相张孝杰等结成奸党,专擅朝政。大批的文臣武将遭到他们的排斥和陷害。耶律乙辛阴谋夺权,宣懿皇后和太子耶律濬是他的障碍。宣懿皇后是辽将萧惠之女,好音乐,善弹琵琶,能自作歌词,曾自制回心曲,命伶官赵惟一歌唱。耶律乙辛、张孝杰使人诬告宣懿皇后与赵惟一私通。结果,辽道宗处死赵惟一,命宣懿皇后自尽。之后,耶律乙辛又使人诬告太子谋反。结果,太子被囚禁。不久,又被耶律乙辛秘密处死。耶律乙辛还想害死皇孙耶延禧(太子耶律濬之子),得到大臣萧兀纳的保护而幸免。辽道宗渐渐发觉 耶律乙辛、张孝杰一伙的奸谋。1081年,辽道宗贬黜张孝杰。张孝杰死在家乡。1083年,辽道宗处死耶律乙辛,辽国的政局才又稳定下来。

   西夏的情况。1068年,夏惠宗秉常即位以后,政权掌握在梁太后和其弟弟国相梁乙埋手中,梁氏对内与皇族势力反复搏斗,对外与宋朝展开激战。1069年起,梁乙埋就屡次兴兵攻打宋朝州县。宋将王韶曾游历陕西,熟知西北情况,上《平戎策》说,要取西夏必先收复河湟,使西夏腹背受敌。宋神宗、王安石任用王韶为秦凤路沿边安抚使,发兵抗御西夏。1073年8月,王韶战败吐蕃部落,在武胜建镇洮军,又升为熙州,置熙河路。次年 二月,王韶再次出兵占领河州,进据洮州、岷州、宕州、亹州,行军54日,共得5州,幅员2000里地,收复了沦没200余年的旧疆,取得了北宋王朝80年来的一次最大的军事胜利。这次熙河之役,也是变法派的一个胜利,当然也引起保守派的忌恨。

   1076年,夏惠宗年已16,开始亲政,但梁太后、梁乙埋仍然握有大权。1080年,夏惠宗希望恢复与宋朝和好的政策,但是遭到梁氏的反对。1081年,梁氏将夏惠宗囚禁,实际发动了夺权的政变。夏国内部出来了分裂。宋朝得知消息,命李宪、种谔、高遵裕等部分路出击,乘胜围攻西夏的灵州。梁太后派兵 抄宋军后路,断绝粮运,又决黄河水灌宋营。结果宋军大败而退。1082年,宋神宗又命给事中徐禧在三州界筑永乐城,企图困扼兴州。宋军建成永乐城后,夏兵发起急攻,宋兵大败,徐禧等将官败死,永乐城攻陷。宋士兵、民夫损失近20万。宋神宗闻讯,临朝恸哭,为之不食。保守派将灵州、永乐之役的失败也归咎于变法。

   西夏连年对宋战争, 国内经济和农业生产也蒙受重大损害,政治很不稳定。1083年闰六月,梁太后和梁乙埋等谋划,让夏惠宗恢复了皇位。又将梁乙埋女立为皇后,不久生子乾顺。夏惠宗复位,即向宋朝上表请和,要求宋朝退还在战争中占去的地区,宋朝不许。西夏又连连进攻,但都失败。1086年,梁乙埋、梁太后相继病死,梁乙埋子梁乙逋自任国相。1086年,夏惠宗秉常病死,在位19年。3岁的儿子乾顺继位,就是夏崇宗。

   宰相富弼因斗不过司马光,1071年68岁时,以司空之职称病退休回洛阳闲居。1082年,文彦博亦居洛阳。两人商议,仿照唐代白居易“香山九老会”的形式,也组织一个在洛中退休且志趣相投的官员聚会,诗酒唱酬。于是,参加者有13人,依其年龄顺序,他们是:韩国公富弼(79岁)、潞国公文彦博(77岁)、尚书郎席汝言(77岁)、朝议大夫王尚恭(76岁)、太常少卿赵丙(75岁)、秘书监上柱国刘几(75岁)、卫州防御使冯行己(75岁)、大中大夫楚建中(73岁)、司农少卿王慎言(72岁)、宣徽南院使王拱辰(71岁)、大中大夫张问(70岁)、龙图阁直学士张焘(70岁)、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司马光(64岁)。此13人中,大都反对新法。其时,司马光还未退休,文彦博破格将其邀入,还请他写了一篇序文和会约。

   1085年3月,内外交困的宋神宗病死了。宋神宗是宋朝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他能力排众议,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而且变法的决心很大,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病死时,远在江宁的王安石作诗哭悼说:“老臣他日泪,湖海想遗衣。”王安石当然知道,宋神宗一死,新法更无法继续推行了。

   宋神宗赵 顼在位18年,享年仅38岁,死后葬于永裕陵。

   1085年,宋神宗病死,10岁的幼子(第6子)赵煦继位,就是宋哲宗。当时曹太皇太后已死,高太后尊为太皇太后,向皇后尊为皇太后。高太皇太后临朝听政,处理军国大事,建年号元祐。

   高太皇太后一贯反对变法,她刚一执政,就起用司马光。司马光退居洛阳15年,与文彦博、富 弼、吕公著、程颢等人组成了一个在野集团,他被称为“真宰相”。司马光入为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即荐用文彦博、吕公著、冯京、刘挚、范纯仁、范祖禹、吕大防、韩维、李常、孙觉、梁焘、王岩叟、朱光庭、苏轼、苏辙等,变法派的主要官员吕惠卿、吕嘉问、蔡确、章惇等相继被排挤出朝,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在高太皇太后的支持下,一举夺取了全部的军政大权。保守派还准备把变法派以及与变法派有联系的曾布,蔡京、蔡卞、沈括、张商英等列为奸党,一网打尽。

   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上台以后,立即罢行新法,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王安石所实行的各项新法,几乎全部被罢废。这事,史称“元祐更化。”

   1086年4月,王安石在江宁忧病而死 ,享年65岁。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他是一位进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革命导师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所进行的变法,具有积极的革命的意义。当然,他的变法不可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而且终因保守派力量的强大而失败。在推行新法,与保守派作斗争的过程中,王安石写了大量的著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学体系。王安石被追封荆国公,他的新学也称为“荆公新学”。王安石还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出于对王安石的仇恨,后世反动儒家著文或编写话本对他进行恶毒的丑化和攻击,封建史家对他也是尽力贬斥 ,而这些,恰好对王安石作出了历史的肯定。

   同年10月,保守派首领司马光也病死。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享年67岁。司马光死后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司马光虽为相8个月,但却使得保守派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权。在对西夏的政策上,司马光也完全改变了王安石的抵抗主张。西夏在宋哲宗继位后,派使臣勒索兰州 、米脂等5寨。司马光妥协苟安,将这“无用之地”割给西夏。司马光采取崇儒禁法的方针,刚一执政,就要任用理学大家程颢,但程颢恰在这时病死,于是他破格起用其弟程颐,以儒学对王安石的新学进行清算。程颐还当上宋哲宗的老师,给他讲授儒学。在政治上 ,司马光是一位顽固的保守派,但作为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史学和文学上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所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司马光死后,文彦博(其时已81岁)、吕公著、吕大防、范纯仁等先后执政。保守派取得权势后,开始分化为若干小集团。程颐以皇帝老师自居,与翰林学士苏轼日渐对立。于是,程颐与贾易、朱光庭等结为朋党,因首领程颐是洛阳人,称为洛党。苏轼兄弟与吕陶等为一党,他们是蜀人,称蜀党(也称川党)。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等为一党,他们是河北人,称朔党。三党相互攻击,陷入一片混斗之中,持续了整个元裕年间。这事,史称“元裕党争”。

   1093年9月,执政前后共9年的高太皇太后病死,19岁的宋哲宗开始亲政。在此以前,保守派老臣遇事奏请高太皇太后,不把宋哲宗放在眼里,对此,宋哲宗很愤怒。宋哲宗刚一亲政,即开始疏远和贬斥保守派官员,制造继承宋神宗新法的舆论。

   1094年4月,宋哲宗下诏,改年号为绍圣,表示决心继承宋神宗的事业。宋哲宗起用章惇为宰相,吕惠卿、曾布、张商英、李清臣、邓润甫,蔡卞、蔡京、林希、黄履、来之劭、安惇入朝任要职。变法派在宋哲宗的支持下,再度掌握政权。宋哲宗听从变法派的提议,追夺司马光、吕公著死后所赠谥号,推毁所立碑石。贬斥吕大防、苏轼、苏辙、刘挚、梁焘 、范纯仁、范祖禹、黄庭坚、文彦等。1097年。宋哲宗再次追贬司马光、吕公著及王岩叟等人。章惇、蔡卞奏情发司马光、吕公著墓,斫 棺暴尸;又奏请追废高太皇太后为庶人,因宋哲宗不肯而作罢。吕大防、苏轼、苏辙、刘挚、梁焘、范纯仁等流放到岭南。贬韩维、刘奉世等30多人官职,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因上书反对,被出任杭州通判,转知密、徐、湖三州。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涉“乌台诗案”被捕下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保守派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后来受到洛党攻击,出知杭、颖 、定三州。这次变法派再度执政,年正60的苏轼先后被贬官岭南的惠州和海南的琼州。苏轼政治上属保守派,但由于他接近民众,在任所颇有政绩。颠沛流离的生活又把他造就成一个杰出的建树甚多的大文豪。在贬逐保守派官员的同时。宋哲宗、章惇等又逐步恢复新法。1094年复免役法、保甲法。1095复青苗法。1097年复市易法等。宋哲宗亲政,恢复和继承宋神宗的事业。这事,史称“绍圣绍述”(绍述即继承)。

   宋哲宗统治时期,前后不过6年。在此期间,变法派再度出现分裂。章惇与李清臣不合。李清臣被弹劾,出知河南府,张商英与来之劭不合,张商英被贬官外出;杨畏与孙谔不合,杨畏落职;蔡京与孙谔不合,孙谔又被罢官,曾布攻击吕惠卿,吕惠卿始终不能在朝;曾布还攻击章惇、蔡卞 ,在变法派中反复无常,起到很大的破坏作用,变法派这次再起,势力本来薄弱,内部分裂,力量更削弱了。

   1100年正月,宋哲宗病死。宋哲宗赵煦在位15年,享年仅25岁,死后葬于泰陵。

      接第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