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商朝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即距今3400多年以前,商汤正式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朝。还是由于年代的久远,了解商朝的情况,仍然只能依靠古文献中有限的史料和传说 ,以及甲骨文中的有限记载。

   商汤在推翻夏朝的过程中,向四方征伐,大大扩展了商这个奴隶制王朝的统治区域,影响及于黄河上游。商朝不仅牢牢地控制了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连远处四方的氐羌部落,也都向商朝臣服。

   商朝建立初期,伊尹又帮助商汤制订了各种典章制度,设置了尹、作册、史、马、亚、射、戍、小臣、卿士等官职。规定官员一定得勤恳工作,要做出显著成绩,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责罚,甚至被罚作奴隶。因此,商初的官吏都不大敢胡作非为,政治上比较安定,经济上比较繁荣。商初的都城在亳(今山东曹县),以后多次迁都。

   商汤在侯位17年,在王位13年,共30年,相传寿100岁,死后葬于济阴(今河南偃师)的桐宫。

   商朝的继承法是兄死弟继,没有弟弟,才传给儿子。商汤没有弟弟,死后理应传位给长子太丁,可是太丁早死,所以就由太丁的弟弟外丙继位。过了3年,外丙死了,就由他的弟弟仲壬继位。又过了4年,仲壬也死了,这时,由伊尹作主,叫太丁的儿子太甲继承了王位。太甲是商汤的孙子。

   相传太甲继位以后,伊尹一连写了3篇文章给他阅读,教他如何做一个好君主。太甲读了这些文章,开始还能照着做,把国家管理得比较好。但是,到了第3年,他就忘乎所以,胡作非为,把祖宗留下的法律制度全给破坏了,老百姓也给他压迫得喘不过气来。伊尹一再规劝,太甲毫无悔改之意,于是,伊尹就把他赶下台,放逐到桐宫看守坟墓,伊尹暂时管理国家。伊尹把太甲放逐到桐宫,是要他思祖业之艰难,改正错误。太甲在桐宫3年,果然闭门思过,又接触到民间,知道百姓的疾苦,决心痛改前非。于是,伊尹亲自带领文武大臣把太甲接回亳都,把政权交还给他。太甲接受过去的教训,更加勤恳地治理国家,商朝的统治更加稳固了。

   对于上述史事,又有另一版本。仲壬死后,太甲当立,伊尹放逐太甲,自己篡位。太甲被放逐后,生活民间,因知人民疾苦,决心复国。7年后,他潜回都城,杀死伊尹,重登王位。之后,他励精图治,结果“诸侯归殷,百姓以宁”。这一说法似乎不可信。伊尹辅佐商汤起,犯不着到了太甲时才篡位。唐朝杜甫有赞诸葛亮诗云:“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也是肯定伊尹的。

   太甲死后传位给儿子沃丁。沃丁在位8年后,伊尹病死,相传当时大雾3天。沃丁以天子之礼安葬伊尹,挑选一位贤臣咎单为宰相,国家还较安定。沃丁死后,弟弟太庚继位。 太庚死后,儿子小甲继位。小甲死后,弟弟雍己继位。雍己死后,弟弟太戊继位。

   太戊是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他在位时,商朝政治衰落,他任用伊尹之子伊陟和巫咸治理国家。伊陟劝其努力修德,他听从劝导,衰落的商政得以复兴。巫咸又作巫戊,相传他发明鼓,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又是个占星家。

   太戊死后,儿子仲丁继位。仲丁死后,弟弟外壬继位。外壬死后,弟弟河亶甲继位。河亶甲死后,儿子祖乙继位。

   祖乙继位时,商朝又衰落,祖乙用巫贤治理国家,国家复兴。甲骨文称为“中宗祖乙”,与太乙(汤)、太甲合称“三示”。意思是他的功绩与商汤、太甲同样杰出。

   祖乙在位75年,儿子祖辛继位。祖辛死后,弟弟沃甲继位。沃甲死后,祖辛之子祖丁继位。祖丁死后,沃甲之子南庚继位。南庚死后,祖丁之子阳甲继位。阳甲死后,弟弟盘庚继位。

   仲丁以后,商朝又再度衰落,王室内部纷争不断,“兄死弟继”的制度遭到破坏;原来臣服于商的一些地方部落乘机摆脱控制,向商朝进攻;君主和奴隶主对人民的压榨和杀戮更加厉害,使得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奴隶们大批逃亡。加上水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多次的迁都,使得商朝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

   盘庚是商汤的第九代孙,商朝的第19个王。他是个有心计的人,善于观察形势,他想出了一个挽救商朝的办法,就是把都城迁到殷。太行山麓的漳河、洹河冲积的殷那地区。殷是现在的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是个比较富庶的地方。盘庚迁都的决定招至了许多人的反抗,特别是奴隶主贵族。盘庚发表了两篇演说,用软硬兼施的手段,终于把都城迁到 殷。到了一个新地方,人民不习惯,奴隶主贵族也乘机闹事。盘庚又发表了一篇演说,才制止了骚乱。几年以后,局面安定下来了。

   盘庚迁殷,又一度复兴了商朝。 太行山为殷人提供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人们可以捕猎、采食、制衣、建屋、筑庙。太行山还有丰富的铜矿,殷人因此得以大规模冶铸青铜器,包括武器、礼器、乐器、酒器等。自盘庚迁殷直到商朝灭亡,共273年,再没有迁过都。商代的历史,以盘庚迁殷为界限,可划分为前期和后期,历史学家也把迁殷后的商朝称为殷朝。

   殷这座都城后来因战火及其他灾难被毁,因而,商朝以后的古人也不了解商代的历史。清代末年,在一些中药铺里,陆续发现刻有符号文辞的甲骨。这种甲骨上的符号文辞有刻划的,也有朱书、墨书的,证明了商代已有毛笔。 古董商追根求源,确认来自安阳小屯村的殷墟,经学者研究考证,这应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当时的考古学家以及政府已经意识到,挖掘殷都废墟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1928年以后,殷墟被陆续挖掘,出土了成千上万件商朝的历史文物。 从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商朝时候的农业、畜牧业已比较先进,手工业如制陶、骨器,玉器雕刻等也很发达,最重要的是青铜器的制作业。在出土的青铜器中,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在殷墟中,还出土了约十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学者把这中刻在甲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已经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为我们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因甲骨文的发现和出土,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从商朝开始。从出土的文物和墓葬遗址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奴隶社会的一些状况。在奴隶主的墓葬中,往往有几十甚至几百个奴隶殉葬,可见奴隶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他们从事着最繁重的劳动,被剥夺一切权利,生命是毫无保障的。

    也正是殷墟发掘所得的物证,国际学术界承认商朝的存在,并将古中国的文明史确定自商朝起。

    盘庚在位二十八年,死后由弟弟小辛继位。小辛死后,弟弟小乙继位。小乙死后,儿子武丁继位。

    武丁当太子的时候,父亲小乙想让他知道点人民的疾苦,让他居住在民间。由于他居住在民间,他结识了一位很有才能的奴隶,叫说(音悦)。武丁当了王以后,一心想要复兴商朝,但3年之中,他都不发表意见,只是默默地思考。原来他已有心要让说来当自己的辅佐,只是担心奴隶主贵族反对,只好想了一个办法。一天,武丁假装梦中笑醒,即对手下人说:“我梦见先王,他给我推荐了一位大贤人,名叫说,你们快给我把他找来!”手下人根据他所说的名字、相貌、身材,画成画像,四处张贴寻找。不久,果然在傅岩(山西平陆县北)找到了说。说当时正在筑墙。当时的奴隶是没有姓的,由于说在傅岩被发现,“傅”就成了他的姓。武丁把傅说请到宫里,拜他为宰相,奴隶主们虽不服气,但想到是先王推荐的贤人,也不敢反对。傅说辅佐武丁,仅仅3年,商朝又兴旺发达起来。除了傅说,武丁还重用一位叫甘盘的大臣,力求巩固统治。

   武丁在位的时候,不断对外用兵。先后对北方的土方、鬼方,西方的羌,东方的夷,南方的虎方用兵。对羌曾一次出兵13000人以至3万人;对鬼方用兵3年才攻克。这些史实何以知之?1976年,在殷墟挖出了一个大坟墓,从出土文物中得知,原来这是武丁其中一位叫妇好的妻子的墓。让人惊叹的是,妇好还是一位领兵打仗的统帅,曾征集兵员,征伐羌、夷、土方等族。

   武丁是商朝第23位国王,也是有名的国王,在位59年,死后被祀为“高宗”。武丁的继承者是儿子祖庚。

   祖庚死后,弟弟祖甲继位。祖甲是一位很聪明很有才干的人,当年,武丁就想废祖庚而立他为太子,他觉得不仁义,逃到民间。等他继位以后,很能体谅人民的疾苦,国家也较为安定。祖甲死后,儿子廪辛继位;廪辛死后,弟弟康丁继位;康丁死后,儿子武乙继位。武乙是个昏君,把国家弄得一团糟。有一次,他在河渭之间打猎,被暴雷震死,儿子文丁继位。文丁死后,儿子帝乙继位;帝乙在位时,商朝已日益衰败。那时候,东南一带是东夷族的老家,东夷渐渐强大起来,常与商朝争夺奴隶。帝乙曾对东夷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但没有取得胜利。帝乙死后,儿子帝辛继位。帝辛又叫纣(一作受),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俗称商纣王。

   据说纣王身材高大,力气惊人,也长得漂亮,是个有文有武的人。纣王继位后,就要完成父亲未能完成的事业,消灭东夷族。他对东夷发动了多次进攻,一直打到长江下游,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纣王攻克东夷,也把中原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东南地区,对于开发我国东南和长江下游地区起到一定作用。

   纣王也是一个残暴的君主,生活极其荒淫腐化。他住的王宫用玉石做门,黄金做柱。王宫内设酒池肉林,尽情享乐。他还建造了一座十丈高的鹿台,富丽堂皇。纣王宠爱着一位妃子,叫妲己。妲己喜欢看杀人,纣王就随便把老百姓拉去砍头、剁脚、剖肚子,供她观赏。他们还制造了一种叫炮烙的刑具,那是一根用铜铸成的空心柱子,中间烧红炭火,把人脱光衣服绑在柱上,活活烫死。

   纣王的荒淫残暴,也引起了统治集团内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不安。贵族商容规劝他,他把商容废黜;贵族梅伯规劝他,他把梅伯杀死。他的异母哥哥微子启劝他要有所收敛,他不听,微子启只好出走。他的堂兄箕子也劝过他,他不但不听,还把箕子囚禁起来。最后,连担任少师的他的叔父比干也看不过眼,多次规劝他,他却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有几窍!”他居然杀死比干,剖开肚子,取出心来欣赏。这样一来,其他的人再也不敢规劝他了。纣王只知道沉迷酒色,杀人取乐,却不知国破身亡的灾祸就要来临。

   商朝末年,渭水流域兴起了一个国号叫周的强国。周的祖先姓姬,始祖名叫弃。传说弃是有郃氏女子姜源在旷野中践踏了巨人的脚迹后,便怀孕生下了一个儿子。她认为不祥,曾弃之于路,后见他命大不死,决定抚养,所以取名弃。弃长大后,聪明有才智,在尧时担任农师,封于郃(今陕西武功),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弃子孙世代重农,到后稷三世孙公刘时,迁居于豳(今陕西彬县东北),改善农业,颇有积蓄,部落也兴旺起来。自公刘起又传了九世,到了古公亶父的时代。周人因受薰鬻戎狄的逼迫,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居到岐山之南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在那里修筑城郭宫室,设立官司,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周国。古公后来被尊称为太王,因为周朝王业实际从太王开始。

   周太王生了三个儿子:太伯、虞仲(又叫仲雍)和季历。季历生子姬昌,太王爱姬昌,希望姬昌能够早日得到继承,太伯、虞仲因此逃往长江下游。太王死后,季历继承周国。季历时周国逐渐强大,商王承认季历做西方的霸主,号称西伯。商王文丁感到周国的威胁,找个借口杀了季历。儿子姬昌继位,仍称西伯,亦称伯昌,但为了叙述的方便,称他为周文王。“文”是死后的谥号,并非当时的称谓,汉文帝、唐太宗、宋真宗 、明毅宗等皆然。

   周文王十分重视农业,施行仁政,而且求贤若渴,因此四方能人如散宜生、闳夭、太颠等都来投奔他,原为商臣的辛甲,也背商投周,当了周的史官。由于能人汇集,周治理得很好。到了周文王晚年,周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商纣王害怕了,把周文王囚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县西北)。周文王的臣子散宜生等用有莘氏之美女、骊戎的好马和珍宝贿赂纣王,后来纣王就把周文王释放。文王回国后,决心寻找机会,推翻商朝,报仇雪恨。文王的遭遇,和当年商汤的遭遇几乎一模一样。

    商汤推翻夏桀靠伊尹的辅助,周文王同样需要一位文武双全的能人帮助筹划灭商大计。一天,文王外出打猎,在渭水的支流磻溪边上遇到一个钓鱼的老人。老人七八十岁,他用直钩钓鱼,钩上也没有钓铒,而且离水3尺。他边钓边叨念:“愿者上钩哟!”文王很奇怪,就和他攀谈起来。这老人姓姜名尚,又名子牙,是炎帝的后代。他曾朝歌(商都,今河南汤阴县)宰过牛,在孟津卖过酒,但不会做生意,都亏了本。从谈话中,文王发现他是一个眼光远大、学问渊博的人,正是自己所要找的辅佐。于是,文王把姜尚立为国师,后升为国相,总管全国的政治和军事。文王的父亲太公季历在世时,就想得到这样一个人,所以尊称他为太公望。后人省去一个望字,称他为姜太公。

   姜太公果然是人才,辅佐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对内发展生产,对外征服其他的部落,开拓疆土,不多久,周文王已经控制了当时天下的三分之二。可是,周文王未能实现自己的灭商愿望,就病死了。周文王当周国的国君50年,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继承了王位,就是周武王。武王尊称姜尚为师尚父,继承父亲遗志,决心消灭商朝。

   周武王继位第2年,在孟津会盟各路诸侯,试探一下其他部落和小国的态度。到了日期,赶来会盟的诸侯首领有800多,纷纷表示愿意跟周武王起兵讨伐。第4年春天,周武王出动了300辆兵车,3000名勇猛的先锋,45000名士兵,会合各部落和小国的支援部队,浩浩荡荡从孟津向商都朝歌进发。武王还用木头做了一个文王的雕像,用车载着一齐出征。走到半路,忽然有两个人拦住武王所坐的战车,边哭边喊:“你啊,父亲死了不安葬,还要发动战争,这是孝吗?你身为臣子,想杀掉国君,这是忠吗?”原来这两个人是孤竹国的两个王子,一个名叫伯夷,一个名叫叔齐。父亲临死时,遗命让叔齐继位。父亲死后,叔齐要让位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命令啊!”于是就逃走。叔齐也不肯继位,追上伯夷一起出走。这时,他们刚好碰到武王领兵伐纣,于是就扣马哭谏。武王很生气,左右随从也准备把他俩杀了。姜太公说:“这两位是义士。”于是把他们劝走了。武王继续率领大军,来到离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今河南汲县北)。

   纣王听到周军进攻的消息,慌忙召集大臣商讨应战的办法,因主力军远在东南战场,仓促间抽不出军队,只好将大批奴隶和俘虏武装起来,开赴前线,著名的牧野之战爆发了。在激烈的战斗中,商军中的奴隶和俘虏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和周军一起杀向纣王。纣王大败而归,当夜,见大势已去,登鹿台自焚而死。武王赶到鹿台,亲自向纣王的尸体射了三支箭,把妲己也斩了。

   就这样,商朝经历了30个王,共496年(一说629年),终于被周武王消灭了。周武王建立了周朝,自称天子。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制大国。

   顺便交代一下伯夷、叔齐的下落。他俩听说商朝被周武王灭亡了,就到首阳山上隐居下来。他们认为吃周朝的粮食是一件可耻的事,所以每天只采点野菜来充饥。有位农妇见到了,就说:“你们虽然决心不吃周朝的粮食,但是,这山上的野菜草木也是周朝的呀!”他俩听了,就连野菜也不吃,最后都饿死了。武王伐纣是正义的事业,伯夷、叔齐虽被后人尊称为高士,但实际上是两个不识时务的傻瓜。

   附商朝帝系表

汤——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        

                  接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