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清文宗和清穆宗

   1851年正月十四日,清宣宗道光皇帝病死,由其子奕詝继位,是为清文宗。次年改年号为咸丰,清文宗又称咸丰帝。

   咸丰帝即位时刚20岁,他刚一即位,便面临着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这就是“太平天国”革命。

   由于清政府对外妥协,导致鸦片战争的失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要赔偿巨额款项,对人民加重压榨,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两广地区的人民更深受其害。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曾参加科举不第。他在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要求革命的形势下,吸取西方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与同乡、塾师出身的冯云山以及族弟洪仁玕于1843年6月创立“拜上帝会”。1844年4月,洪秀全与冯云山离开花县,到广西宣传教义,组织群众。是年冬,他们返回花县,此后,洪秀全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号召教徒信仰“皇上帝”,击灭“阎罗妖”,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为后来的“太平天国”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们先后吸收了广西籍人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胡以晃、秦日纲组成领导集团,进行起义前的准备。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举行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军队号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参加金田起义、以后成为太平天国重要将领的,有广西籍人李秀成、陈玉成、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曾天养、林启容、李世贤、杨辅清、谭绍光、黄文金、陈得才、蒙得恩、范汝增、赖文光等;还有广东籍人罗大纲、赖汉英、吴如孝等。洪仁玕亦往桂平,未赶上太平军,中途折返。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令清政府非常恐慌。咸丰帝令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起义。林则徐于鸦片战争初被革职,派往浙江,不久又充军新疆,后起用为陕西巡抚、云贵总督,因病辞职回原籍。接到谕旨,林则徐带病赶往广东,但到了潮州,即病死。咸丰帝又派李星沅为钦差大臣入广西,李星沅调集一万多兵马,由广西提督向荣指挥镇压起义。太平军英勇奋战,在大湟江口攻破清军。不久,李星沅病死,咸丰帝派大学士、钦差大臣赛尚阿到广西督办军务,命广州副都统乌兰泰为帮办,并调蒙古都统巴清德协同指挥军队。8月,太平军冲破清军围剿,攻下永安州。太平天国在永安休整并建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俱受东王节制。太平军在永安停留半年,1852年4月从永安突围, 太平军将领、原湖南天地会首领洪大全突围时被俘,被清钦差大臣赛尚阿解往北京杀害。但是,太平军还是重创清军,击毙四总兵,乌兰泰滚下山崖免遭一死。太平军攻桂林 ,在城外击杀乌兰泰。攻桂林不克,太平军转攻全州,败于蓑衣渡,南王冯云山中炮伤重身亡。9月,太平军转入湖南,经道州、郴州,进军长沙,围攻不下,西王萧朝贵亦中炮伤重身亡。12月,太平军进入湖北,攻下汉阳、汉口,围攻武昌。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昌,湖北巡抚常大淳等战死。2月,太平军沿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和州等。3月,太平军兵临南京城下。3月20日,攻克南京城 ,击杀两江总督陆建瀛,并且大肆杀戮城中的旗人。太平天国把南京定为天京,正式建立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等纲领。与此同时,罗大纲率军攻克江南重镇镇江;李开芳攻克江北重镇扬州,肃清天京外围的残敌。

   面对太平天国横扫江南、定都南京这一局面,京师震动,清朝统治者十分恐慌,咸丰帝命钦差大臣向荣率清军17000余人到南京城东孝陵卫,成立“江南大营”;命另一钦差大臣琦善率直隶、陕西、黑龙江马步各军约万人到扬州,成立“江北大营”。两大营威胁着太平天国的天京。与此同时,咸丰帝鉴于八旗、绿营军军备松弛,纪律涣散,毫无战斗力,命令大江南北各省在籍官绅举办团练,组织地方武装。

   湖南湘乡人曾国藩,1811年生,道光进士,为穆彰阿得意门生。任吏部侍郎。此时,因母亲逝世,在家守孝。他在湖南巡抚骆秉章的支持下,在其弟曾国荃以及罗泽南、彭玉麟、李续宾、江忠源、刘长佑、席宝田、刘松山、鲍超 、郭嵩焘等的协助下,以罗泽南的湘勇为基础,招募并训练一支不同于绿营制度的军队——湘军。胡林翼、左宗棠、李续宜、李元度等都成为湘军幕僚。

   安徽合肥人、 曾国藩学生、道光进士李鸿章也在籍办团练,不久亦当了曾国藩的幕僚。

   为打破清军的包围,直捣清朝的都城北京,1853年5月,天王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率二万人进行北伐。咸丰帝派直隶总督讷尔经额为钦差大臣,调兵堵截。北伐军一路北上,曾进至开封、保定,吓得咸丰帝准备逃往热河。北伐军又攻克沧州、静海,迫近天津。但因孤军深入,兵力薄弱,只得固守待援。1854年2月,北伐军突围南下;3月,吉文元在阜城战斗牺牲,后追封祝王。太平天国派曾立昌北上增援受阻。后北伐军在连镇和高唐等地与清军周旋。1855年3月,林凤祥在连镇失陷时负伤被俘;5月,李开芳也在冯官屯失陷时被俘。两人均在北京遇害。 后林凤祥追封求王;李开芳追封请王。

   太平天国北伐的同时,也进行西征。1853年6月,胡以晃、赖汉英、曾天养等率领太平军沿江西上,攻克安庆,围攻南昌,攻下九江,再分成两支,一支占领安徽广大地区 ,安徽巡抚江忠源在庐州失陷时投水死。另一支直下湖北,10月,攻克汉阳、汉口。1854年2月,在黄州大败清军,乘胜三克汉口、汉阳、再克武昌。西征军在湖北取得辉煌胜利后,进入湖南。这时,遇到了曾国藩刚刚训练出来的湘军的抵抗。太平军锋头正劲,4月,攻占岳州,大败湘军,并乘势进占湘谭,钳制长沙。太平军与湘军激战7天,伤亡很大。5月,太平军退出湘谭,突围至靖港,又与被湘军水师展开激战,几乎全歼湘军水师,曾国藩羞恨交加,投水自尽,被随从救起。太平军虽取得靖港胜利,但无力乘胜消灭湘军,曾国藩获得喘息机会,再造战船 。此时,湖南益阳人、道光进士胡林翼率黔勇到湖北,增援曾国藩。7月,曾胡联军攻陷岳州;10月,反扑武汉,1855年1月,曾胡联军进逼九江。 湘军将领、湖南提督塔齐布围攻九江半年未攻下,呕血而死。尽管如此,湘军渐渐显示其不同一般清军的威力。面对西征的不利局面以及湘军的威胁,洪秀全决定先集中力量打击湘军。以石达开为统帅,率军西援,在湖口和九江两次战役中,重创湘军。2月底,占汉阳;4月,第三度攻占武昌。1856年3月,控制江西大部,将曾国藩困守于南昌。

   在西征的同时,太平天国展开一场破围战。1856年2月,吴如孝、秦日纲合兵,内外夹击,大败统帅托明阿军,连克扬州、浦口,破清军江北大营120座营垒。6月,回师镇江,大破清营七八十座,江苏巡抚吉尔杭阿自杀。太平军又乘势攻破江南大营,统帅向荣率残兵逃至丹阳时病死(一说自缢死)。

   这一时期,是太平天国的鼎盛时期。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制定和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纲领体现了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土地平分、共享太平的愿望,但是,这绝对的平均主义只是一种空想,而事实上,太平天国的领导集团进入天京后,包括洪秀全本身,也很快腐化享乐起来。除原有的东西南北翼五“王”外,天王洪秀全还封了数十位王,每位王都有自己的府第和亲兵。同时,东王杨秀清独揽大权,挟制天王。1856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居功自傲,更加专横,逼天王封他为万岁,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于是,天王密诏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回京对付东王杨秀清。9月,韦昌辉带兵3000人从江西入京,联合燕王秦日纲,杀死杨秀清及其家属;其后,韦昌辉又设埋伏,杀死杨秀清部众2万多人, 豫王胡以晃,洪秀全妻弟、副丞相赖汉英等也死于这次事变。

   韦昌辉控制天京,独揽军政大权。9月中旬,石达开回到天京,斥责韦昌辉屠杀无辜太平军将士。韦昌辉又想杀石达开。石达开逃到安庆,他在天京的一家老少全被韦昌辉杀死。石达开领兵回京,要求天王惩治韦昌辉。天王号召天京将士捉拿韦昌辉及其党羽。结果,韦昌辉和秦日纲以及他们的家属200多人全部被捉拿处死。11月,石达开回到天京,协助天王管理政务。但是,不久,天王对石达开也存疑忌,封自己长兄洪仁发为安王、次兄洪仁达为福王, 还封蒙得恩为赞王,以牵制石达开。1857年6月,石达开被迫离开天京,并带走20万太平军。这场“杨韦事变”以及石达开出走,使得太平天国事业由盛转衰。

   与太平天国起义相呼应的,有北方的捻军与上海的小刀会以及各地的起义军。

   嘉庆朝,北方便出现“捻党”, 工作是护送私盐,常与官军对抗。鸦片战争后,捻党武装日益发展。太平天国起义,捻党亦纷纷响应。1855年,首领张行乐统一北方捻党,组成捻军,与太平军配合,与清军作战。 捻军主要将领有龚得树、苏天福、张忠禹、任化邦等。

   天地会成员、广东香山人刘丽川1849年到上海活动。1853年太平天国攻克南京后,刘丽川联合陈阿林、周立春、潘起亮(潘可祥)、周秀英(周立春女)等组织上海小刀会起义,9月,占领上海,派人上书天王,接受太平天国领导,但未果。 小刀会在上海坚持斗争,周立春作战负伤被俘,遇害苏州。1855年2月17日,小刀会坚持18个月后突围,刘丽川、周秀英牺牲;陈阿林突围后流亡国外;潘起亮突围后参加了太平军,继续战斗。

   广东粤剧艺人李文茂响应洪秀全的号召,1854年与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在佛山等地起义。她们率领粤剧子弟兵,抗击清兵,势如破竹,攻占广州府、肇庆府、惠州府等辖下的十余县。1855年,广东总督叶名琛下令解散所有的粤剧戏班,焚毁佛山和广州的粤剧艺人的会所“琼花会馆”,追查和通缉与李文茂起义的有关艺人,被株连和被杀害的粤剧艺人和人民数以千计。其后,李文茂与陈开进入广西,在桂平建立大成国,年号洪德。李文茂称平靖王,陈开称镇南王。1858年,李文茂兵败病逝于怀远山中。1861年,陈开兵败被俘而死。

   此外,尚有福建厦门黄位领导的小刀会起义;广西南宁朱洪英、胡有禄领导的起义;还有山东宋景诗领导的黑旗军起义;张秀眉领导的贵州苗民起义;姜映芳领导的贵州侗民起义;任武领导的陕西回民起义;杜文秀领导的云南回民起义;李文学、田以正领导的云南哀牢山各族农民起义等。

   面对太平天国以及各地的大小起义军,咸丰帝疲于应付,他尽量依靠湘军等地方武装进行抵抗。国内的起义已弄得咸丰帝焦头烂额,此时,英、美、法等帝国主义也趁乱谋利。1854年英美法三国就要求清政府修改《南京条约》,企图扩大侵略权益,未成功。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检查走私船只,从中国船亚罗号上拘获海盗。英国借口该船在香港领过英籍登记证,横加干涉,并利用“亚罗号事件”,发动侵略战争。与此同时,广西西林知县张鸣凤,逮捕了作恶多端的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等人,并依法判处马赖死刑。法国也以这“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与上次鸦片战争有关联,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7年12月,英法组成联军,进攻广州。都统来存、千总邓安邦等率兵抵抗。12月29日,广州失守,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纳投降,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虏,后被解往印度加尔各答。1858年,英法联军在俄美的支持下,北上侵犯大沽口。咸丰帝一面命令清军设防,一面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办理交涉。5月20日,联军战舰炮轰大沽炮台。清军参将沙春元、陈毅英勇战死,总督谭廷襄、提督张殿元逃跑。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后,进犯天津。这时,俄国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威胁北京的时候,在北方也以武力迫使清政府签定条约。5月28日,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瑷辉签约。这《中俄瑷辉条约》,割去我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接着,俄国与美国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与列强签约求和。咸丰帝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前往天津。6月13日,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签订《中俄天津条约》;6月18日,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签订《中美天津条约》;6月26日,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签订《中英天津条约》;6月27日,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签订《中法天津条约》。每一款条约,都使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事后,咸丰帝派蒙古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在大沽增添炮位,整顿防务。

   1859年,不满足于《天津条约》的英、法政府,借口换约又率军舰到大沽口 ,蓄意挑衅,拒绝在北塘登陆。6月25日,英法舰队轰击大沽炮台,清军提督史荣椿率领守军奋勇还击,击沉敌舰4艘,伤6艘,毙伤敌军470多人,英国舰队司令何伯受重伤。英舰悬挂白旗要求停战,并在美舰的援助下狼狈退走。是役,史荣椿和将士36人战死。

   英法联军大沽惨败的消息传到欧洲,英、法统治阶级扬言复仇。1860年7月,英法联军25000人再次进犯大沽口。僧格林沁因上年在大沽获胜,骄傲轻敌,拒绝郭嵩焘等在北塘设防的建议,准备诱敌上岸,用骑兵冲击。8月1日,在俄国公使的献计下,英法联军从北塘登陆,12日,进攻新河、军粮城。僧格林沁所部骑兵英勇抗击,死伤3000人,战败溃退。21日,英法联军从后面围攻大沽炮台,北炮台失守,南炮台投降,僧格林沁逃往通州。24日,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咸丰帝被迫派桂良议和,未果。咸丰帝再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取代桂良到通州议和。

    通州谈判,双方使节因枝节问题发生剧烈争议,英国的无理要求被清政府拒绝,清政府将其一行39人扣押送往北京当人质,谈判再破裂。清政府归还人质时,39人只活下18人,其余人全部被杀,包括7名泰晤士报记者。这事,更为英法联军提供了进攻的借口。

    僧格林沁在通州一带部署防卫,他统领马、步兵17000人,驻扎张家湾至八里桥一线;副都统伊勒东阿督领蒙古马队4000人防守八里桥;总管那马善统带1000名察哈尔蒙古马队防守马驹桥东南之采育;直隶提督成保率绿营兵4000守通州;副都统胜保率京营5000人守齐化门……僧格林沁所统领的清兵共3000人。9月18日,英法联军8000人,在八里桥一带以大炮攻击清军,僧格林沁的马队受惊,清兵落马被踩踏,死伤无数。清兵尤其是蒙古骑兵虽英勇奋战,无奈冷兵器终于不敌洋枪、英法联军推进到离京城8华里的八里桥。21日,双方在八里桥再度激战,从早上7时战至12时,在英法联军的洋枪、洋炮的攻击下,清兵战死无数,八里桥失陷。而通州也接着失陷。事后统计,八里桥之战,3万多清兵伤亡过半,而英法联军只有12人阵亡。指挥战斗的法军将领孟托班回国后,被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封为“八里桥伯爵”,还让他当了参议员。

    八里桥一役,僧格林沁受到朝野的痛斥。但经此一役,也使得清军将领包括僧格林沁等领教了现代枪炮的厉害,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2日,咸丰帝带领后妃和一批官员仓皇逃往承德避暑山庄,令其弟恭亲王奕訢留守北京,负责议和。10月13日,英法联军攻入安定门,控制北京城。侵略军一路烧杀抢掠,攻占圆明园,技勇首领任亮战死,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后,大肆抢夺珍贵文物。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始建于康熙朝,历经150余年的经营,全园面积达到350公顷,号称“万园之园”。园内有无数独特精美的建筑物,有无数稀世珍宝。英法侵略者在抢掠了大量财物并大肆破坏后,竟丧心病狂地在7日至9日和18、19两日,两度放火将这座名园烧毁,太监、工匠、宫女等300人被烧死!与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24日和25日,恭亲王奕訢秉承咸丰帝的旨意,分别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和法国全权代表葛罗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这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更加深重。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恶行,受到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愤怒谴责,他说:“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劫,一个放火。……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背,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我们欧洲人自以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的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为何美国不参与?原来,这段时间,美国自顾不暇,正酝酿一场大规模的内战。美国自建国后,其实国家分为南北两部分,北方为美利坚合众国,南方是由奴隶主控制的美利坚联盟国。北方为了国家统一,林肯总统于1861年4月发动南北战争,历时4年,参战人数达350万人,造成75万名士兵死亡,40万名士兵伤残。战争于1865年4月结束,美利坚合众国获胜,国家统一,并废除奴隶制。      

   在道光十五年即1835年,在北京一个满洲叶赫那拉氏家庭,诞生了一位女婴。女婴的父亲叫惠征,满洲正黄旗人,中层官员。他给女婴取小名为兰儿。咸丰元年即1851年三月,兰儿入宫选秀,被封为懿嫔。咸丰六年即1856年,懿嫔生下了一位皇子,取名载淳。懿嫔封为懿妃。皇子周岁时又加封懿贵妃。 懿贵妃不仅自己得宠,妹妹亦得嫁醇郡王奕譞。1860年英法联军攻到北京,咸丰帝带着孝贤皇后和懿贵妃,以及一些皇公大臣逃往热河。

   在上一节中我们得知,咸丰帝其实是个用药物催生的早产儿,本身就先天不足;由于皇帝的身份,私生活又不检点,身体弄得更差;他在位期间,国家又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使得他焦头烂额。英法联军攻进北京,他还要逃出宫外。到了热河后,他身体日益衰弱。1861年8月21日,他的病更加严重。22日,他在烟波致爽殿寝宫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咸丰帝发布圣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此外,他还授予皇后“御赏”印章一枚;授予皇子“同道堂”印章一枚,暂由其母懿贵妃掌管。这两枚印章,是日后颁布诏谕的符信。23日清晨,咸丰帝病逝。

   咸丰帝奕詝在位11年,享年31岁,死后葬于清东陵的定陵。

   1861年8月23日,咸丰帝逝世,遗命皇长子也是唯一的皇子6岁的载淳继承皇位,尊懿贵妃为皇太后,加“慈禧”徽号,处西宫,俗称西太后;尊皇后纽祜禄氏为皇太后,加“慈安”徽号,处东宫,俗称东太后。肃顺等改次年年号为祺祥。

   儿子当了皇帝,身边有辅政八大臣,等儿子长大了便可亲政,这本来是很好的事。但是,26岁的慈禧太后是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她不希望自己只当一位养尊处优的皇太后,她想自己亲自掌握最高政权,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铲除辅政八大臣,靠她自己的力量是做不到的,于是,她联合慈安皇太后、恭亲王奕訢、醇郡王奕譞等一起行动。

   慈安皇太后是个没有机心的女人,很听慈禧太后的摆布;奕訢身为皇弟、恭亲王,留守北京处理棘手的外交事务,到头来连辅政大臣也没有份儿,心中怨恨可想而知;醇郡王奕譞是慈禧太后的妹夫,当然也愿意帮忙。于是,9月5日,恭亲王奕訢奉太后旨意赶到热河,密谋政变。奕訢指使御史董元醇出面,奏请两太后听政,除八大臣外,再派亲王二人参政,暗指奕訢、奕譞。此提议被八大臣驳回。10月26日,慈禧、慈安两太后偕幼帝载淳与载垣、端华等离承德回京。肃顺等护送咸丰帝灵柩随后出发。两宫太后回京后,即与奕訢商量对策。11月2日,奕訢示意大学士贾桢、周祖培等两次奏请两太后“垂帘听政”,大臣胜保也上奏附和,并请以近支亲王辅政。载垣、端华、肃顺等不允。随即,两宫太后下诏,历数载垣、端华、肃顺等罪状,将三人革职拿问;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退出军机处。3日,任命奕訢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桂良、文祥等为军机大臣。7日,下诏废“祺祥”年号,改为“同治”。8日,下诏令载垣、端华自尽,处斩肃顺。

   1861年11月11日,载淳正式即位,就是清穆宗,又称同治帝。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这事,史称“祺祥政变”;因这年为“辛酉”年,又称“辛酉政变”;因政变的地方在“北京”,也称“北京政变”。

   祺祥政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桩重要的事件,它是慈禧太后执掌政权的开始,从这一年起,开始了她对中国长达47年的统治。

   回头再说说太平天国的事。1856年9月,天京发生“杨韦事变”;1857年6月,石达开被迫出走,同时也带走了20万太平军的精锐部队,这两件事,使天平天国革命遭受严重损害,武昌、镇江、九江相继失守,曾天养、罗大纲、林启容(追封勤王)等将领均英勇战死。清政府任命德兴阿为钦差大臣,重建江北大营;又任命钦差大臣和春与帮办江南军务张国樑重建江南大营,天京被围。洪秀全提拔李秀成、陈玉成、杨辅清、李世贤、黄文金等将领。李秀成和陈玉成都是广西藤县人,李秀成参加金田起义时28岁,而陈玉成只得14岁。他们都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此时,洪秀全族弟洪仁玕于1859年由香港经江西、湖北到达天京,尚无尺寸之功,即受封为干王,总理政事。虑及功臣不满,洪秀全又封陈玉成为英王。清军借机煽动李秀成反叛。洪秀全于是又封李秀成为忠王,以安其心。李秀成和陈玉成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领袖人物。至于干王洪仁玕,也不是个草包,还是很有新思想的,向天王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在其后,为了安抚部属,平衡内外权力,同时,也为了使部属之间互相牵制,洪秀全又陆续加封了一批兄弟、子侄、女婿以及广东旧人为王,“兹可考者,已二百有余”,形成了一等王、二等王、三等王、四等王。此外,还有没有入册的列王,而列王都是可以用钱来买的。凡授王者“无不建府,皆并数家大宅而营造之”,南京城内及周边地区,王府泛滥成灾,太平天国内部的腐败更加严重。 

   1858年7月,陈玉成、李秀成等主要将领在安徽枞阳镇开会,讨论破江北大营,通天京粮道,以解救天京的军事计划,决定统一指挥和联合作战的方针。9月,陈玉成、李秀成破德兴阿军于浦口,10月再克扬州,摧毁江北大营。湘军曾国藩乘太平军东下,派李续宾率精锐6000人支援庐州(合肥),连陷太湖、潜山、桐城、舒城,进攻庐州三河镇。陈玉成在浦口大捷后迅速率兵往救,经过全椒、无为,绕至清军背后,李秀成援军继续前进。11月14日,向李续宾大营发起进攻,次日两军决战于三河。陈玉成等大破湘军,李续宾自缢死(一说战死),所部主力6000人全部覆灭。1860年5月,陈玉成、李秀成等攻克杭州,又回师攻破江南大营,张国樑逃至丹阳,落水溺死;和春在浒墅关自杀。太平军攻克常州、苏州,两江总督何桂清从常州逃至上海,被逮问处死。因何桂清曾得大学士彭蕴章举荐,彭蕴章因此被罢免。这一 时期,太平天国革命力量再度振兴。

   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美法俄等国支持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1860年9月,天王洪秀全调陈玉成、李秀成沿长江南北两岸西征武昌,以解安庆之围。1861年3月,陈玉成攻克黄州,逼近武昌,湖北巡抚胡林翼惊忧成病,呕血而死。因受英国参赞巴夏礼的欺骗,陈玉成未攻武昌,回救安庆,在集贤关受挫折。6月,李秀成从江西进军湖北兴国,也受到英国领事金执尔的阻挠。安庆之围未解,9月,安庆陷落,太平军2万人战死。 此时,赞王蒙得恩又病死。1862年,庐州也失守,陈玉成退往寿州,被混入捻军并受太平天国封为秦王的部将苗沛霖出卖被俘,6月,在河南延津就义。两年后,苗沛霖被英王旧部杀死。李秀成率太平军东取上海,也受到外国势力的干涉。清政府勾结英美法等国侵略者,由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薛焰、苏松太道吴煦 以及外国洋行买办杨坊出面,与美英领事密谋,组织了专门对付太平军的“洋枪队”,并引洋枪队入上海城,阻止进军上海的太平军。英美的洋枪队称“常胜军”,由美国人华尔统领,后华尔被太平军打死,改由英国军官戈登统领。法国的洋枪队称“常捷军”,由法国军官勒伯勒东指挥。

   1961年,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李鸿章在曾国藩的支持下, 在安徽编练一支类似湘军的新军即淮军。李鸿章得到父亲李文安的幕僚张树声、李文安门生又是团练头目的潘鼎新、吴长庆以及庐江进士刘秉璋等的支持,以团练为基础编练淮军7000人。1844年出生的江苏常州人、秀才盛宣怀也进入李鸿章幕下。李鸿章告诫他“要做大事,先做大官”。在李幕历练之下,盛宣怀洞察人情世事,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

   1862年春节过后,淮军树(张树声)、铭(刘铭传)、鼎(潘鼎新)、庆(吴长庆)四营开赴上海;又依靠外国侵略者的支持,配备了洋枪洋炮。

   1862年,李秀成率领太平军在上海和宁波与英法美侵略军及淮军进行英勇战斗。在中外军事势力的联合进攻下,太平军渐渐处于劣势。1863年12月,苏州失守,慕王谭绍光被叛徒刺死;1864年3月,杭州失守。

   翼王石达开率领的20万太平军离开天京后,转战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等省,1863年5月,准备到四川寻找根据地。结果,被四川总督骆秉章率清军阻挡于大渡河,石达开强渡大渡河未成,部队伤亡惨重。骆秉章派人诱降。石达开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战士们的自由,带着5岁的大儿子和几位将领走向清 军营。但是,清军没有履行诺言,将太平军余部2000余人全部残杀。6月,石达开与几位部将在成都被凌迟处死。

   1864年,天京被以湘军为主力的清军重重包围。5月,天京粮食已尽,洪秀全亦已病重,他自知回天乏力,拒绝治疗,并号召全朝将士吃百草团充饥,他自己也亲自尝试。6月,洪秀全逝世,终年51岁。曾国藩后来在上送朝廷的奏疏中,称洪秀全是服毒自尽,虽不够准确,但也不无道理。洪秀全死后,太平天国奉洪秀全长子、15岁的洪天贵为幼天王,后加福字,即洪天福贵。7月,天京即陷落, 清军同样进行大屠杀,太平军将士战死或自尽者无数。

   李秀成、洪仁玕等护送幼天王突围。李秀成在城郊,被人出卖,被百余名清兵抓捕,献到曾国荃的营中,后又送至曾国藩处。曾国藩诱其投降,李秀成宁死不屈,他利用清军提供的纸笔,写了一份长达万言的《亲供》,后这份《李自成自述》藏于曾国藩家中,叙述太平天国革命的始末,成了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可靠最珍贵的史料(也有学者认为是伪作)。次年,李秀成被杀害。

   天京城破时,干王洪仁玕、堵王黄文金等护送幼天王至广德,再经皖南入江西,准备与侍王李世贤会合。黄文金在途中病死。10月,幼天王与洪仁玕等在石城被俘虏,11月,在南昌遇害。天京陷落时,侍王李世贤率部战斗于漳州,1865年8月在镇平(今广东焦岭)被太平军将领康王汪海洋杀害。康王汪海洋为争权杀害李世贤,后与清军转战于赣、粤边界,1866年2月在嘉应州(今广东梅州)战死。天京陷落时,扶王陈得才在安徽霍山被清军包围,宁死不屈,服毒自尽。天京陷落后,辅王杨辅清所守的湖州亦失守,他流亡各地,1874年在晋江为叛徒出卖,被捕遇害。遵王赖文光、首王范汝增在天京陷落后,北上加入捻军,与先期援助捻军的顾王吴如孝等继续与清军作战。

   太平天国革命坚持14年之久,战斗范围涉及18个省份,建立自己的政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以及外国的侵略势力。但是,太平天国革命毕竟是农民起义,自身存在着许多缺陷,如“拜上帝教”,本身就带有“邪教”的性质,洪秀全造反的目的,也是为了当“王”当“帝”,及至占领天京后,领袖集团腐化,任人唯亲,滥封王侯,滥杀无辜,内讧分裂,破坏文化古迹等,其“太平”的理想并没有体现,反而上下等级深严, 至于“平均地权”等设想,在战争的环境下更无从实现,反而在中国江南富庶地区造成了一场大破坏大浩劫,所以,太平天国革命尽管轰轰烈烈,但在封建统治阶级和外国侵略势力的联合打击下,最终失败也是必然的。

   平息了太平天国革命,无疑是慈禧太后掌权后的一大“功绩”。其时,北方的捻军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平息太平天国革命后,慈禧太后又命令曾国藩、僧格林沁等镇压捻军。1855年,张乐行在雉河集召集各地捻党首领会盟,被推为盟主。张乐行制定《行军条例》19条,组成捻军,建立五旗军制,张乐行自领黄旗,苏天福领黑旗,韩老万领蓝旗,侯世维领红旗,龚得树领白旗。1857年,张乐行与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等会师霍丘,接受太平天国领导。此后捻军转战豫、皖、苏、鲁各省,屡败清军,张乐行晋升为征北主将,又封沃王。1862年陈玉成牺牲后,张乐行受到清军围攻;1863年初在蒙城西阳集被俘牺牲。1864年天平天国失败后,捻军首领张宗禹等与太平军遵王赖文光部会师,推赖文光为首领,整编军队,屡败清军。11月,在河南与僧格林沁军作战,杀死清将恒龄、苏伦保。1865年5月,捻军在曹州与僧格林沁军再战,18日,捻军在高楼寨大败僧军;是日晚,在吴家店围歼僧军,斩清钦差大臣僧格林沁以及内阁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钦差大臣曾国藩亦因战败被撤职。1866年10月,捻军分成东、西两路军,赖文光率东捻军转战于湖北、河南、安徽、山东。1867年12月24日,东捻军在山东寿光的弥河战败;1868年1月,赖文光突围至扬州瓦窑铺,被俘后在扬州就义。张宗禹率西捻军进入陕西,配合回民军作战。后为援救东捻军,经山西、直隶到山东北部,1868年在茌平南镇徒骇河边战败牺牲(一说失败后隐居民间)。

   在同治元年,陕西的回民人口增加,力量也在加强,回民首领任武、白彦虎、马化龙等暗中发动回民,想借太平天国动乱陕西清军调走之际杀光陕西汉人,在黄河以西建立一个穆斯林国家。于是,“西北回民起义”爆发,回民武装号称“陕回十八营”,达30万众,汉民措手不及,整村整县被屠杀,数月之内,关中平原悉数汉人县长被杀,全省被杀汉人700万。此事,史称“同治回乱”。西安城里的陕西巡抚紧闭城门,派陕西团练使张芾前往安抚。任武杀了张芾,再杀自己全家的老母、妻子和孩子,以示血战到底。清将胜保,看回民人多势众,不敢出城迎战,任由回民屠杀,后被慈禧太后赐死。1863年,左宗棠临危受命,被任命陕甘总督,率湘军将领多隆阿等入陕进行镇压。1865与1866年间,陕西回民被清军镇压退回甘肃。清军对甘肃汉人又进行屠杀,致使甘肃中部地区的汉民几乎全部被杀。陕甘两省共计被杀汉人达2000万人。左宗棠率湘军抵达后,采取严厉的善后措施,对参与暴乱的回民格杀勿论,回族人差点被全部灭族。马化龙率部投降,但因 他残杀无辜无数,于1871年与亲属及暴乱首领1800人被清廷处死。白彦虎则逃往新疆,投靠阿古柏。后左宗棠收复新疆,白彦虎又逃到中亚,也就是今天东干人的祖先。部将马占鳌、马海宴、马千龄等被左宗棠接纳投降,后来发展成为民国时期的马家军阀。

   在同治年间,中国遭遇江南太平天国起义、北方捻军起义、西北回民暴乱以及西南苗民起义,国家进一步陷入灾难深重之中。随着各地的大大小小的起义、暴乱相继被镇压,清朝封建统治的危机得以缓和,统治者得以推行洋务新政。 此时,正值西方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如果中国能赶上此世界进步之潮流,则是大好事。

   1860年后,慈禧太后给予恭亲王奕訢更大的权力。1861年初,清政府为办理洋务而设立了一个中央机构,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命奕訢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它的职责是:办理外交事务,派出驻各国的公使,兼管通商、海关、海防、订购军火、主办同文馆和派遣留学生等项事务,并管辖三口通商大臣和五口通商大臣。

   由于与外国的交往渐渐频繁,清政府中渐渐形成了一个买办化的封建官僚统治集团,被称为洋务派。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以及军机大臣桂良和文祥等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主张依靠外国援助开办近代军事工业等,镇压人民反抗,保持封建统治。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创办同文馆,是清朝最早的洋务学堂,专门培养翻译人员;1863年, 江苏巡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上海同文馆,亦称广方言馆;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同年,李鸿章在南京创办金陵机器制造局;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 用法国人日意格开办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1872年,李鸿章设立轮船招商局,总部设在上海,分局设在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横滨、神户、吕宋等地。 此外,李鸿章开始用新式武器武装淮军。70年代起,清政府还采取官督商办方式,开办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机器织造局等民族工业。

   在洋务运动期间,有一桩事倒是值得大书一笔的。广东香山人容闳,是第一个留学美国的中国人, 他深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他用了10年时间,奔走呼号,请求清政府派遣幼童留学美国。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在曾国藩、李鸿章的大力支持下,从1872年起到1875年,清政府选派了10到16岁的幼童共120人,分4批送到美国留学,分别入读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学府。至于这批中国留美幼童的结局如何, 需留到下一节再作交代。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在军事侵略中国的同时,还派出大量传教士进行文化侵略。这些传教士以征服者自居,在宗教外衣的掩护下,一方面向中国人民灌输奴化思想,另一方面搜集情报,配合本国的军事行动。有的传教士横行霸道,任意欺压中国人民,至于他们办的那些慈善医院和育婴堂,更是披着治病行善的外衣,进行残害病人、奴役儿童的罪恶勾当。中国人民自发掀起反洋教斗争,这些斗争被称为“教案”。先后发生 在同治年间的“教案”就有“贵阳教案”“南昌教案”“衡阳教案”“酉阳教案”“扬州教案”“台湾教案”“天津教案”等。如天津教案,发生在1870年。6月21日,天津人民因育婴堂虐死婴儿数十人,聚众到教堂说理。 法国领事丰大业往见北洋通商大臣崇厚,公然开枪恫吓,又在路上向天津知县刘杰开枪,击伤随从一名。群众怒不可遏,打死丰大业,焚毁法、英、美教堂及法领事署。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七国军舰集结天津、烟台一带逞威。清政府派直隶总督曾国藩到天津查办,曾国藩又奏调李鸿章协同办理,他们对侵略者完全屈服。后清政府派崇厚到法国道歉,将天津知府和知县革职充军惩办爱国人民,杀死20人,充军25人,并赔款修建教堂。

   曾国藩因处理天津教案而受到舆论谴责,调任两江总督,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死。享年61岁。朝廷闻讯,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号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6月25日,其子曾纪泽等扶灵柩运抵长沙。7月19日,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曾国藩是晚清朝四大名臣之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也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其学说、著作、人格对后世都有颇大影响。

   同治帝登基时才6岁,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之手。慈禧太后依靠奕訢、桂良、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满汉大臣,维持着清朝的封建统治。同治一朝,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以及各地的起义,洋务运动蓬勃开展,清朝似有中兴气象,过去的史家称为“同治中兴”。如果洋务运动能够成功,能够由此发展和振兴我国的国防工业和民族工业,也是值得肯定的事业,可惜,洋务派的封建性,企业的垄断性,再加上帝国主义的干扰破坏,不可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在宫廷内,慈禧太后则通过太监总管安德海、大太监李莲英等,监视着慈安皇太后以及同治皇帝的活动。安德海仗着慈禧太后的恩宠,除了慈禧太后,谁也不放在眼内。同治 八年即1869年,安德海以筹办皇上大婚为由,请求慈禧太后让他外出督办。大清祖制,不准内监出宫,慈禧太后也吩咐他要秘密行事。但安德海离开宫后,即浩浩荡荡,一路上尽显威风,直隶官员见到他也唯唯喏喏,任他勒索金银财宝。到了山东,山东巡抚丁宝桢不吃他那一套,将安德海的行为上奏恭亲王,恭亲王联络慈安太后,下谕旨急送山东,将其就地正法。慈禧太后听到风声,也即下谕旨,阻止杀安德海。丁宝桢想了个办法,命下人将安德海押到巡抚衙门后堂,立即正法;自己穿好朝服,到前堂接慈禧太后圣旨。这就是丁宝桢“前门接旨,后门杀人”的故事。安德海被杀,慈禧太后也无可奈何,但是,对慈安太后则心怀忌恨,其后慈安太后死时,便有被慈禧太后毒死的传言。

   同治十一年,也就是同治帝17岁时,慈禧太后不得不为他选皇后。西太后看中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同治帝却选了蒙古状元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同治帝完了婚,就意味着应该亲政,这对于权力欲极强的慈禧太后来说,是难以忍受的。阿鲁特氏知书识礼,稳重端庄,同治帝很喜欢,但慈禧太后却迁怒于她,经常训斥阿鲁特氏皇后,后来甚至不准同治帝与她来往。同治帝心中怨恨,也赌气不亲近其他妃嫔,从养心殿搬到乾清宫西暖阁去独宿。如此一来,同治帝未能生下一男半女。

   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10月,年仅19岁的同治帝得病。同治帝得的是什么病?清代官书记载的是死于天花,而民间流传甚广的是:同治帝独宿乾清宫,恭亲王长子载徵常引诱他微服出宫,到妓院嫖妓,不幸染上梅毒。御医不敢说出真相,说是天花。实情如何,今天难以考究。不管怎样,病了37天,到了1875年1月,同治帝便在紫禁城驾崩了。

   同治帝载淳6岁登基,在位13年,实际亲政不足两年,享年19岁。

   19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和美国等国家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电器时代”,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在清同治帝期间,欧洲也发生一件大事。1870年7月,普鲁士王国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兰西第二帝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爆发了一场战争(法国称普法战争,德国称德法战争)。开战不久,法军接连败北。9月2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亲率10万法军在色当投降。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法国大资产阶级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成立德意志帝国。法国资产阶级政府请求停战,2月26日,双方在凡尔赛宫签订初步和约,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这次战争,使得普鲁士王国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取代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普法战争失败,加速了法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激化。3月18日, 在马克西米利安-维尔德、巴特尔、路易九世、爱德华-科贝尔和爱德华-拉斐尔等领导下,法国巴黎的工人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政权。3月26日,进行公社选举,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巴黎公社的领导者认为,通过民主改革和财产革命来实现社会主义,以保障社会的平等。巴黎公社 在反动势力的反扑下,到5月28日结束,存在了3个月。后世评价,是无产阶级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社会主义的早期实验。也有人认为是无政府主义的运动。 巴黎公社领导人之一、工人诗人欧仁-鲍迪埃还为此创作了歌词,由皮埃尔-狄盖特作曲,那就是后来风靡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国际歌》。世界在酝酿着大变革,而清朝社会尚属一潭死水。

   中国的邻国日本,也进行了革命——明治维新。

   日本与中国一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封建阶段,崇尚天皇统治,从飞鸟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室町时代、战国时代到德川家康开创的江户时代。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国情与大清国差不多,也受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压。1867年,日本孝明天皇死,明治天皇继位, 为日本第122代天皇。1868年(戊辰年)1月,明治天皇发部号令,废除幕府的特权,遭到德川庆喜的反抗。一群有识之士协助明治天皇,发动戊辰战争 ,天皇军大举东征,迫使德川庆喜于1868年5月3日交出江户城。至11月初,平定东北地区。1869年春,天皇军出征北海道,于6月消灭了德川幕府 残余势力,结束了长达600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1868年开始,明治天皇推行一系列的改革,通过推行“王政复古”以达到天皇亲政和议会合议,建立三权分立的新式政府。经济上推动财政统一。推行殖民兴业,掌握新式技术,实现国家工业化。同时,教育也进行大规模改革,国人的价值观渐趋西化。在外交上,日本成功废除了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由于日本推行维新运动,走工业化的道路,国力渐渐赶超大清帝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而在中国,正开始慈禧太后执政的时期,她不知道也不可能跟随着历史发展的潮流,反而成为历史前进的绊脚石。  

     接第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