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第一次合作与两广革命政权建立

        陈贤庆

                                     (一)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出任非常大总统。在广东建立革命的经历中,孙中山充分意识到,单靠暮气沉沉的国民党来领导国民革命,已力不从心。而依靠地方军阀,没有一支自己的革命武装,更难以成大业。于是,孙中山想到,吸收和联合共产党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以后,成为一支最有朝气的政治力量,活跃于中国的政坛。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有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等。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组织的一次大型的罢工运动。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为要求当局承认俱乐部有工人代表的权利和增加工资举行罢工,遭到路矿当局勾结军阀派兵企图镇压。在共产党员刘少奇、李立三等的领导下,17000多工人英勇斗争,迫使路矿当局承认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条件,18日罢工取得胜利。

    刘少奇,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1921年到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年加入共产党。1922年回国后,24岁的刘少奇领导了这场大罢工,显露出其政治才华。李立三,189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23岁的李立三已成为工人运动领袖。

    但是,由施洋、林祥谦等领导的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了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从“二七惨案”中认识到自身力量的弱小,急需要寻找同盟者,与孙中山的希望不谋而合。经过孙中山与李大钊等的接触和商议,同意两党合作的意向。第三国际也同意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国民党改组。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举行。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30余人出席大会,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会议。会议的重要议题是讨论和国民党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问题,并取得一致意见。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总数应为198人,实际与会代表165人。除国民党代表外,出席会议的共产党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沈定一、詹大悲、谢晋、林祖涵、罗迈、夏曦、于方舟、毛泽东、王尽美、李立三、刘伯垂、廖乾吾等。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的重大政策,实现了国共的合作。

    大会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林祖涵、瞿秋白、毛泽东等10人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

    中央执行委员(共24人):胡汉民、汪精卫、张静江、廖仲恺、李烈钧、居正、戴季陶、林森、柏文蔚、丁惟汾、石瑛、邹鲁、谭延闿、覃  振、谭平山、石青阳、熊克武、李大钊、恩克巴图、王法勤、于右任、杨希闵、叶楚伧、于树德

    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17人):邵元冲、邓家彦、沈定一、茅祖权、韩麟符、李宗黄、白云梯、张知本、彭素民、毛泽东、张国焘、傅汝霖、于方舟、张苇村、瞿秋白、张秋白

    中央监察委员(共5人):邓泽如、吴稚晖、李石曾、张继、谢持

    中央候补监察委员(共5人):蔡元培、许崇智、刘震寰、樊钟秀、杨庶堪

    1月31日,孙中山主持第一次会议,选出中央领导机构。

总理 孙  文

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 廖仲恺、戴季陶、谭平山(共产党员)

组织部部长 谭平山;秘书 杨匏安(共产党员)

宣传部部长 戴季陶(汪兆铭继任);秘书 刘芦隐

青年部部长 邹  鲁;秘书 孙甄陶

工人部部长 廖仲恺;秘书 冯菊坡(共产党员)

农民部部长 林伯渠(共产党员)(黄居素、廖仲恺继任);秘书 彭  湃(共产党员)

妇女部部长 曾  醒(何香凝继任);秘书 唐允恭

军事部部长 许崇智

海外部部长 林  森

    为了实现国民党一大的决议,共产党人彭湃等倡议,经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在广州开办一所农民运动讲习所,专门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第1至5届的主任为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第6届,讲习所移到原番禺学宫开办,所长为毛泽东。专职教员萧楚女,教员有彭湃、周恩来、恽代英、阮啸仙等。

    孙中山还决定创办两所学校:一所是培养科学文化人才的大学——国立广东大学。另一所是培养军事人才的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是年2月4日,孙先生下了两道大元帅令。其一:“着将国立高等师范、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改为国立广东大学”。其二:“派邹鲁为国立广东大学筹备主任”。

    邹鲁,广东大埔县人,1885年生。同盟会员、中华革命党人,孙中山战友。1923年任广东省财政厅长、国立广东高等师范校长,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任中央常务委员、青年部长等。学校筹备委员有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伍朝枢、马君武、孙科、李大钊、许崇清、胡适、陈树人、熊希龄、王星拱、邓植仪、何春帆、梁龙、程天固等35人。

    1924年5月9日,国立广东大学筹备工作完成。6月9日,孙中山先生又下大元帅令:“任命邹鲁为国立广东大学校校长”。 同年夏天,国立广东大学首次招收预科学生372名,9月开始上课。

    孙中山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注意用革命的理论武装青年学生。1924年1月27日至8月底,孙中山先生先后10多次到国立广东大学礼堂向师生系统讲述三民主义。他的演讲深入浅出,结合日常现象和历史故事,涉及古今中外各派学说,内容极为丰富渊博,风趣盎然,深受师生的欢迎。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孙中山即着手进行军事上的整顿。3月间,决定将原属中央直辖的粤军和东路讨贼军,统一改编为建国粤军。以许崇智为建国粤军总司令,蒋介石为参谋长。除李福林的第2军仍驻广州河南,未另编师外,其余各军部队,改编为4个师及若干独立旅。计第1师师长李济深,第2师师长张民达,第3师师长郑润琦,第4师师长许济;另有徐汉臣、梁鸿林、卓仁机等独立旅及吴铁诚的警卫军。建国粤军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建国大纲、建国方略作为教育课程,孙中山期望把它建设成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

    19245月,孙中山建立的陆军军官学校正式开学。因学校位于广州东郊的黄埔岛,故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建立,得到粤军尤其是粤军第1师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积极支持。师长李济深、团长邓演达分任教练部正副主任,邓演达还兼任学生总队长,后又出任教育长等。一般的军事干部,大部分由粤军第1师抽调任用,学生队的班长大部分也由李济深主办的西江讲武堂调来。

    至于黄埔军校的校长,孙中山希望由好友谭延闿担任。早在1920年时,孙中山就为谭延闿说媒,撮合他与小姨宋美龄结合。谭延闿夫人方榕卿生下小女儿后不久身染重病去世,谭延闿孤身一人教养家中四个孩子。谭延闿以自己发过誓,一辈子只娶一妻,绝不续弦为由婉拒。其实另一重要原因,谭延闿知道孙中山身边风头正盛的蒋介石正追求宋美龄。 不仅婉拒,谭延闿还说服宋子文答应并促成蒋宋的婚事。这次被孙中山指派担任黄埔军校校长,谭延闿知道野心勃勃的蒋介石也觊觎这个位置,又以不擅长军事为由婉拒,并推举蒋介石。于是,孙中山指定由蒋介石担任。

                                      (二)

    孙中山为什么选择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有些什么来历?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经提到蒋介石在孙中山广州蒙难时及时赶回来护驾的经历。在此,再详细介绍蒋介石其人。

    蒋介石,浙江省宁波地区奉化县溪口镇人,18871031日出生。学名志清,官名中正,字介石,以官名及字并行于世。蒋介石的祖父叫蒋斯千,字玉表,是一位盐商;父亲叫蒋明火,字肇聪。在蒋玉表死后继承家政。蒋肇聪前后娶过三房正式夫人,元配徐氏生长女蒋瑞春、长子蒋周康(字介卿);徐氏死后,娶继室孙氏,孙氏不久亡故,无所出;后又娶嵊县王采玉为填房,生蒋介石及蒋瑞莲(另有一女一子早亡)。蒋介石9岁时,父亲蒋肇聪去世,母亲王采玉管理名下家产,抚养蒋介石及蒋瑞莲。蒋介石十五岁时,娶奉化县岩头村“毛祥丰”南货号老板毛鼎和之女毛福美为妻。毛福美比蒋介石大5岁,8年后,即1910318日,生下儿子蒋经国。

    蒋介石7岁开始在私塾读书,曾先后入过锦溪凤农学堂、宁波箭金公学、奉化龙津中学等。他自幼顽劣,不甚喜好典籍,总想将来当一名叱咤风云的军人。20岁时,他自费到日本,想读军校,但因日本只收公费留学生,结果只好回国。回国后,恰逢袁世凯在保定办陆军速成学堂,即保定军官学校,在浙江招生。蒋介石即去投考并考取。第二年即1908年,蒋介石因成绩表现优异,成为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批被派往日本深造的4人之一。蒋介石先入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后入日本士官学校,结识了张群、陈其美等人,又经陈其美而结识了孙中山,在日本期间,蒋介石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蒋介石留学日本时,常在电车、火车或渡轮上看到日本人阅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许多人读一章节,即闭目静坐,若有所思。蒋介石大受刺激,遂买了大量王阳明的著作开始研读。他说:“对于这个哲学,真是一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种心领神驰的仰慕……”此外,他也特别推崇曾国藩,自认是曾氏的私淑弟子。曾国藩的治军治学思想对他产生很大影响。

    191110月,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日本。蒋介石、张群等一些青年士官生即乘轮回国,1030日到达上海。蒋介石参加了陈其美指挥的上海光复之役。陈其美出任上海都督后,蒋介石被任命为攻浙先锋队指挥官、沪军第5团团长。

    1912114日,陈其美派人刺杀了光复会首领陶成章,孙中山下令“严速究缉”,蒋介石因陶案牵连,逃避日本。1913年春,蒋介石回到上海参加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受命进攻江南制造局,失败后遭沪军都督杨善德下令缉捕,蒋介石被迫逃往陈其美的娘姨姚怡诚的卧室内,遂纳姚怡诚为侧室。姚室没有生孩子,后将戴季陶与日本籍外室生的儿子领来代养(其时日妇已去世),这就是蒋纬国。“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和陈其美等逃亡日本,蒋介石只好在上海混迹于江湖,拜青帮头子黄金荣为师,并与洪帮头子虞洽卿、青帮头子杜月笙等结为好友。

    19146月,蒋介石再度到日本,追随孙中山,其后曾被派回上海、哈尔滨活动反袁,但均告失败。1915年,蒋介石又随陈其美回国,谋划夺取上海,但未成功。191658日,陈其美被袁世凯派人刺杀。陈其美是蒋介石的同乡,比蒋介石大11岁,是蒋介石在政治上的良师益友,后来陈其美的两个侄子陈果夫、陈立夫一直受到蒋介石的重用。

    陈其美死后,蒋介石被孙中山派往山东潍县居正的革命军中任参谋长。19183月,蒋介石被孙中山召到广州任陈炯明司令部作战科主任,不久又被调到福建长泰当援闽粤军第2支队司令。后所部与浙军发生火拼,蒋介石只身逃离福建往上海,奉孙中山命在上海开设一家商品交易所,经过一年时间,赚了100万元,为孙中山筹措了一笔活动资金。

    1920年,蒋介石受孙中山之命重返军界。10月,到达汕头参加陈炯明的部队进军广州。11月,蒋介石不愿与陈炯明共事而回上海,与苏州女子陈洁如同居,后陈洁如领养一女,取名蒋瑶光。1921616日,蒋母王采玉去世,蒋介石回家奔丧,孙中山亦派陈果夫作为个人代表参加了葬礼,还亲笔题了“蒋母之墓”四个字。192110月,蒋介石返回广州,协助孙中山拟订进军两广进而统一中国的作战计划。19226月,蒋介石返回家乡祭奠其母逝世一周年。此时,陈炯明在广州叛变,围攻总统府。617日,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后改名中山舰),率海军与陈炯明叛军对抗。孙中山急电蒋介石回粤。629日,蒋介石赶到广州,登上永丰舰护卫孙中山,于89日乘英轮转香港,814日到达上海。9月间,蒋介石写出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一书,歌颂孙中山,痛斥陈炯明。孙中山亲自为之作序,因此而对蒋介石更加信任。10月间,蒋介石被孙中山任命为许崇智的第二军参谋长。19232月,孙中山回广州设大元帅府,蒋介石又被任命为大本营参谋长。19238月,蒋介石以“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的身份被孙中山派往苏联考察。在苏联期间,蒋介石考察了苏联党政军的组织情况,参观了陆军海军学校,会见了托洛茨基等人。1215日,蒋介石回到上海,并写了一个考察报告。

    1924116日,蒋介石回到广州向孙中山复命。当时,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已经形成,为了培养革命的军事骨干,建立革命的武装力量,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决定创建一所革命军官学校,因地址在广州黄埔,故简称黄埔军校。由于蒋介石深得孙中山的信任,于124日,被孙中山指派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126日,正式组织筹备委员会,王柏龄、李济深、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为筹委会委员。129日,孙中山任命廖仲恺为大本营秘书长,协助筹划军校开办事宜。苏联顾问鲍罗廷将军等也参加了筹备工作。216日,黄埔军校正式开始各项工作。

    黄埔军校机构由校总理、校长、党代表组成校本部、直隶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其编制序列是: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顾问鲍罗廷(苏)、军事顾问加伦(苏)、政治部主任戴季陶、教授部主任王柏龄、教练部主任李济深、教育长胡谦、军事战术总教官何应钦、军需部主任周骏彦、军医部主任宋荣昌。

    蒋介石虽然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及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但他还嫌官小无实权,竟于黄埔军校正式建立后几天,即221日私自跑到上海。孙中山叫他回广州,他回信说:“中正如果回粤,焉能专心办学而不过问军事政治?”于是,53日,孙中山又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他才肯回校。55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入校学习。6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亲临致开学辞,指出:“开办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黄埔军校正式成立。

                                        (三)

    黄埔军校是在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孙中山在苏联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陆军军官学校,它为国共两党培养造就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和高级将领。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一共开办了6期,有不少国共两党著名的人物都在军校工作过。

   最早参与筹建和进入黄埔军校工作的共产党员,有中共建党时期的活动家张申府(张崧年),出任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保定军校毕业的徐坚出任少校特别官佐、茅延桢出任第二队上尉队长、金佛庄出任第三队上尉队长、郭俊出任第三队中尉区队长;云南讲武堂毕业的徐成章出任上尉特别官佐、严凤仪出任第四队中尉副队长。此外,师范学校毕业的胡公冕参与筹建军校,参加第一期招生工作,担任军校早期管理部中尉卫兵长。

    在此特别介绍周恩来。周恩来,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到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五四运动时,是天津学界的领导人,后组织觉悟社。1920年到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主持国民党驻欧支部的工作。 经张申府的推荐及召唤,周恩来于1924年秋回国,11月,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当时仅26岁的周恩来很快就展露出非凡的才华,在共产党人的主持下,军校的政治教育和政治工作在内容、制度和形式等方面,不断有所创新,除了采取课堂教学之外,还采用政治演讲形式,邀请社会名人到军校作演讲,毛泽东、刘少奇、鲁迅等也被邀作过专题演讲。 

    除周恩来外, 其后,在共产党人中,熊雄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聂荣臻担任过政治部秘书;叶剑英担任过教授部副主任;肖楚女、恽代英、李富春等担任过政治教官。而这6期的学生之中,有不少人日后也成了共产党的高级将领,如徐向前元帅(1期)、林彪元帅(4期)、陈毅元帅(6期)、陈赓大将(1期)、许光达大将(5期)、罗瑞卿大将(6期)、周士第上将(1期)、陈奇涵上将(学生队队长)、杨至成上将(5期)、陈伯钧上将(6期)、郭天 民上将(6期)、郭化若中将(4期)、唐天际中将(4期)、袁也烈少将(2期)、廖运周少将(5期)。此外,还有在其后战争年代牺牲的项英、左权、周逸群、卢德铭、刘志丹、 蒋先云、朱云卿、袁国平、王尔琢、赵一曼等。

    而蒋介石作为黄埔军校的校长,在培植自己的势力,建立自己的嫡系部队——中央军的过程中,更是依靠了一批跟随他的“黄埔系”军人,这批黄埔系军人,是蒋介石的中央军的支柱。从下列的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事实:

    在黄埔军校中担任过领导人、军事教官、学生队队长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何应钦、顾祝同、陈诚、周至柔、刘峙、蒋鼎文、俞飞鹏、张治中、钱大钧、严重、陈继承、王俊、陈焯、张静愚、卢浚泉、王懋功等。

    在黄埔军校前6期毕业,以后担任国民党集团军副总司令、兵团副司令官以上职务的有:

   (1期)丁德隆、王仲廉、王敬久、王叔铭、邓文仪、甘丽初、关麟征、孙元良、刘戡、刘嘉树、李文、李玉堂、李仙洲、李及兰、李延年、李良荣、李铁军、李默庵、张镇、张世希、张雪中、张耀明、陈铁、陈武、陈大庆、陈明仁、何绍周、杜聿明、宋希濂、罗奇、周振强、郑洞国、范汉杰、胡宗南、贺衷寒、侯镜如、袁朴、袁守谦、桂永清、宣铁吾、俞济时、夏楚中、黄杰、黄维、黄珍吾、梁华盛、彭善、曾扩情、董钊、霍揆彰。(2期)方天、毛邦初、李士珍、覃异之。(3期)王耀武、方先觉、石觉、刘安祺、康泽。(4期)文强、刘炜、刘玉章、李弥、沈向奎、胡长青、胡琏、罗列、周志道、钟彬、高吉人、高魁元、蒋坚忍。(5期)陈克非、郭汝瑰、唐守治、彭孟辑。(6期)唐纵、廖耀湘、戴笠。(潮州分校1期)毛人凤等。

    此外,在国民党中央军中担任军长以下职务的,还有大批都是黄埔军校前6期的毕业生。

    与此同时,1925年秋,莫斯科中山大学成立。这是孙中山联俄政策的产物之一。因此,这所大学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莫斯科中山大学招生的对象不仅限于国民党人,也包括更多的共产党人在内的中国学生,是当时国共合作的中国大革命培养政治理论骨干的特殊学校。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冯玉祥之子冯洪国、女儿 冯弗能和冯弗伐,邵力子之子邵志刚,叶楚伧之子叶楠,于右任之女于秀芝等,都曾被送到该校学习。 

                                    (四)

    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期间,以“左派”的面目再现,给黄埔学生作了数十次的演讲。另一方面,他又在学校秘密组织“孙文主义学会”,监视共产党,培养右翼政治势力。由于当时正处于大革命时期,蒋介石不敢也不能公开反对革命。

   192410月,广州发生商团叛乱 。所谓商团叛乱,是因为当时广州市面的治安情况很复杂很混乱,商人为了自身利益,组成团体,于8月间从香港购进枪械,实行武装自保。运送枪械的哈佛轮船抵达广州时,枪械被广州国民政府扣押,存于黄埔军校。商团团长是买办陈廉伯,其父是中国近代机器缫丝业的开山鼻祖陈启沅;副团长是佛山地主陈恭绶。其时,全省商团人数号称十万之众。陈廉伯、陈恭绶等下令全省实行总罢市以抗议。之后,英国总领事馆也介入此事,之后,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蒋介石承担了孙中山交给的率领黄埔学生平叛的任务。1015日,在一天之间,黄埔学生就将商团在广州的据点全部攻占,学校首树军威。 而广州的商业区西关也遭受大火的洗劫,商民损失惨重。

    同年11月,孙中山北上,胡汉民代理大元帅职务时,盘踞在东江地区的广东军阀陈炯明,趁留守广州兵力薄弱,在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组织“救粤军”,自任总司令,以林虎为总指挥,洪兆麟为副总指挥,将所属部队编为7个军和5个独立师,以约7万之众分3路进攻广州。19252月,粤军以及黄埔军校的学生组织东征部队约5万余人,进行第一次东征,经过多场激战,取得了胜利。林虎部退入江西,洪兆麟部退入粤闽边境,困守惠州的杨坤如部出城投降。

    国共两党合作,共同对付北方的军阀,看似一切顺利,其实也暗流涌动。国民党中的右派并不满意这种合作,邓泽如、张继、谢持等就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弹劾共产党案》,声称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于本党的生存发展由重大妨害”,“绝对不宜党中有党”。8月,张继等又抛出《护党宣言》,声称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目的,是要消灭国民党。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大会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大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9人,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候补中央执行委员5人,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堂。 

    3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6月初,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举行叛乱,占领广州。东征的学生军奉命撤离东江,回师平叛。612日,回师校军和其他革命军队一起,向叛军全线进攻,仅用了一周时间,便击溃滇、桂联军,收复广州,杨希闵、刘震寰逃往香港。在东征军回师之前,第2师师长张民达(广东梅县人)赶赴汕头许崇智指挥部共商回师计划,不幸在潮安舟覆殉难。

    平定刘杨叛变后,广州又发生了623日沙基惨案,接着,爆发了省港大罢工。国民党中央为着对内对外一切急切需要,乃于71日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扩大其职权,以汪精卫为主席。国民政府决定改编驻粤各军,取消过去带有封建色彩的地方军队名称,一律改称为国民革命军。

    就在改编驻粤军队期间,820日,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在赴国民党中央党部开会时,被国民党右派暗杀身亡。廖案发生后,蒋介石即紧紧抓住这一时机,与汪精卫合谋,排斥了所谓廖案重大嫌疑犯胡汉民。接着又大施权术,逼走了建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从而汪、蒋完全控制了党政军局势。建国粤军的权力则为蒋介石所掌握,不久,建国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23456等军。第1军军长蒋介石(后为何应钦),以原有黄埔军为基础,编成两个师,将原许崇智一部改编为第3师;第2军军长谭延闿,以原有湘军为基础编成;第3军军长朱培德,以原有赣军为基础编成;第4军军长李济深,以原有建国粤军第1师为基础编成;第5军军长李福林,以原有建国粤军第3军为基础编成;第6军军长程潜,以广东的地方军如罗翼群统率的潮梅军、吴铁城的警卫军以及原胡祥等部改编组成。后来,又将广西李宗仁、黄绍竑部队改编为第7军,湖南唐生智部队改编为第8军。

    1925年6月14日,由于孙中山逝世,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决定将原大元帅大本营改组为国民政府,以委员制取代大元帅府的一长制。7月1日,第一届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组织法》于同日公布。第一届国民政府共设委员16人,为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张静江、谭延闿、许崇智、于右任、张继、徐谦、林森、廖仲恺、戴季陶、伍朝枢、古应芬、朱培德、孙科、程潜。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闿、许崇智、林森为常务委员。汪精卫任主席。

    从上述国民政政府最早的委员中,并没有蒋介石的位置。显然,他并不甘心。19258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在广州中央党部门前遭到暴徒袭击,中弹身亡。当天,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国民政府委员会及军事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决定由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组织特别委员会查处。后调查结果显示,廖案的最大嫌疑是朱卓文、胡毅生、魏邦平、林直勉、吴铁城等人,这些人有的是胡汉民的老部下,有的是许崇智管辖下的现役军人。蒋介石乘机把刺廖的罪名推到胡汉民、许崇智的身上,派学生军包围了他们的公署,逼迫胡汉民出国,许崇智逃亡上海,朱卓文等被捕,魏邦平逃亡香港。廖案至今仍是民国的一桩悬案,但最大的得益者显然就是汪精卫和蒋介石。

    824日,蒋介石当上了广州卫戍司令。由于许崇智出走,建国粤军的权力则为蒋介石所掌握,不久,建国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23456等军。第1军军长蒋介石(后为何应钦),以原有黄埔军为基础,编成两个师,将原许崇智一部改编为第3师;第2军军长谭延闿,以原有湘军为基础编成;第3军军长朱培德,以原有赣军为基础编成;第4军军长李济深,以原有建国粤军第1师为基础编成;第5军军长李福林,以原有建国粤军第3军为基础编成;第6军军长程潜,以广东的地方军如罗翼群统率的潮梅军、吴铁城的警卫军以及原胡祥等部改编组成。后来,又将广西李宗仁、黄绍竑部队改编为第7军,湖南唐生智部队改编第8军。这样,蒋介石利用廖案扩大了权力,掌握了军队。

    19259月,陈炯明乘广东革命军会师广州平叛之际,再次叛乱,手下战将有林虎、刘志陆、李易标、洪兆麟、叶举、谢文炳、王定华、林烈等,重占潮州、汕头。盘踞在广东东南部的邓本殷也与其配合,企图向广州进攻。10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第二次东征。总指挥蒋介石率第1军3个纵队东征,周恩来担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汪精卫任东征军党代表;胡汉民任军委会委员;何应钦任第1纵队纵队长、中路指挥;李济深任第2纵队纵队长、右路指挥;程潜任第3纵队纵队长、右路指挥。

    黄埔军校教官和毕业学生,担任东征军各级指挥官和党代表。战争进行得很残酷。总指挥蒋介石亲临前线督战。指挥部差点被敌军包围占领。蒋介石几欲自杀成仁,后被警卫连连长陈赓救下突围。陈赓,湖南湘乡人,1903年出生,祖父为湘军将领,为将门之后。陈赓是黄埔军校一期学生,共产党员,与蒋先云、贺衷寒合称“黄埔三杰”,得到蒋介石赏识,毕业后留校当教官,并出任东征军总司令部警卫连连长。经过激战,东征军攻占陈炯明老巢惠州。11月底,其他残余部队也很快被肃清,邓本殷在高州、雷州和海南的部队也很快被消灭。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

    蒋介石羽翼渐丰以后,开始露出他反动的真面目。1926316日,蒋介石指使孙文主义学会分子欧阳格,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名义,传令海军局代理局长、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共产党员),调中山舰到黄埔候用。当中山舰开到黄埔后,蒋介石派系随即散布谣言,诬陷“中山舰擅入黄埔,是共产党阴谋暴动”。320日,蒋介石宣布全城戒严,命令解除中山舰武装,逮捕李之龙,派军队收缴工人纠察队武装,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住所,强迫在第1军工作的周恩来等共产党员退出该军。中山舰事件(也称“三·二O”事件)是蒋介石阴谋夺取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领导权的重要步骤。毛泽东、陈延年、周恩来主张以叶挺独立团为主,发动工农群众,联合国民党左派和其他各军,声讨蒋介石,逼其下台,但中共总书记陈独秀采取让步政策,结果,共产党员全部退出第1军。同时,蒋介石借中山舰事件排挤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将事件诿过于汪精卫,说汪精卫挑拨国共关系,迫使汪精卫离开广州出国。416日,召开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联席会议,改选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蒋介石出任军事委员会主席,进一步掌握了国民党军政大权。

    数天后,蒋介石又提出“整理党务案”,共九条内容,规定共产党人不能再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部长;限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者,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时,其额权不得超过该党部执行委员总权三分之一等。此案于515日获得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蒋介石借此改组中央党部。当上了组织部长和军人部长。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委员长一职由张静江代理,中央政治会议席由谭延闓代理,张、谭二人均受蒋介石操纵,至此,蒋介石把国民党的党权也抓到手。而以蒋介石为首、以黄埔军校右派教官和学生为主的新军阀集团——黄埔系也露出雏形。

    廖案后,汪精卫掌握党权,蒋介石掌握军权,这两人成为廖案的最大受益者。而粤军支持许崇智的将领则丢掉了所有利益。这些人大多数比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更早,其地位也曾经都在蒋介石之上,于是,心有不甘。1925年10月2日,蒋介石在财政部大楼前遇刺杀,但被卫士蒋富春挡了那枪,而幸免于难。后来查明,刺杀者为许崇智堂弟、许济师长的亲弟许楚。蒋介石明白,这事搞大,对自己也不利,于是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派人给在上海的许崇智送去20万元大洋作为安慰。许崇智也知自己一时难以东山再起,亦安抚属下,不要乱来。

    蒋介石逃过此劫,军权掌握得更牢固。

                                      (五)

   1926年初,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统一和巩固,广西李宗仁、湖南唐生智等也加入了革命阵营,革命阵营的地盘更加扩大。

    在此,先补充说说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军事集团以及以唐生智为首的新湘系军事集团。

    1924年至1925年,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为首的定桂讨贼联军,先后消灭了陆荣廷、沈鸿英、林俊廷等旧桂系势力,统一了广西。以李、黄、白为首的新桂系军阀,开始走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在此,还须回过头来谈谈李、黄、白三人及其崛起的经过。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临桂人,1891813日出生。父亲是位私塾先生,母亲在家耕种。李宗仁六岁入私塾,190817岁时入桂林广西陆军小学第三期,1911年辛亥革命后转入广西陆军速成学校。1913年毕业后,曾任南宁将校讲习所教员、桂林模范小学体操教员等。1916年入靖国滇军任排长,次年转到林虎部任连长,随军入湘参加护法之投,升任营长。桂军入粤,李宗仁亦奉命到广东新会县驻防。1920年粤桂战争后,率部退回广西玉林一带驻防。1921年粤军入桂,李宗仁亦接受改编,任粤桂边防军第3路司令。1922年粤军退出广西后,李宗仁抓紧时机发展自己的势力,所部自称广西自治军第2路军,抢占玉林、贵县、荣县等地。不久,黄绍竑由百色率4百人枪来归,使他的队伍更加壮大。

    黄绍竑,字季宽,广西容县人,1895年生。父亲是位前清孝廉,后改习医学。黄绍竑7岁入私塾,190914岁入广西陆军第3中学学习。1914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1916年毕业后,回广西陆军任准尉见习官。1917年调任马晓军的模范营3连少尉连附。10月参加护法之役,入湘作战,升任连长。1921年,马晓军部护编为4个营,黄绍竑与白崇禧、夏威同升为营长。

    白崇禧,字健生,广西桂林人,回族,1893年生。父亲是位杂货店老板。白崇禧5岁入私塾,190714岁时考入广西陆军小学,但不到半年,因患恶性疟疾而申请退学。1909年,考入广西省立初级师范。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瞒着家人参加北伐学生敢死队到武汉参战。后被编入南京陆军入伍生队,到南京受训半年,后又被送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学习3年。1914年升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两年,与黄绍竑、夏威同学。1916年毕业后回广西见习,1917年参加护法之役,入湘作战,后调至马晓军的模范营任连附。一年后,白崇禧晋升第1连连长。其时,夏威为第2连连长,黄绍竑为第3连连长,张淦为第4连连长,黄旭初为副营长。1921年,马晓军部扩编为4个营,白崇禧与黄绍竑及夏威同升为营长。

    再说黄绍竑率部投靠李宗仁,是因为他的部队在粤军撤离广西后,不断遭到自治军的打击,难以立足,而当时李宗仁据有玉林,以陆小同学的关系收编各路队伍,所以黄绍竑也把队伍拉到玉林,李宗仁委任他为第3支队司令。但不久,他又感到玉林的地理形势和李宗仁的关系不能使自己有发展的机会,于是,1923年,他假借投靠沈鸿英,把队伍开驻梧州。同时,他联络在广州养伤的白崇禧,由白崇禧以全权代表的身份晋见孙中山,表示愿意加入革命的行列。孙中山即委任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白崇禧为参谋长。白崇禧回梧州后,即与粤军李济深部合作,解决了沈鸿英镇守梧州的冯葆初部,宣布起义讨沈,树起了广西讨贼军的旗帜。同年9月,黄、白又在粤军李济深部配合下,打败了从广州回师广西的独立师陈天泰部,讨贼军的力量大为增强,下辖俞作柏、伍廷飏 、夏威3个团及8个游击队共计8千人,统管了整个西江上游各县。

    为了打败陆荣廷、沈鸿英两大势力,黄、白自知讨贼军的力量不足,必须和李宗仁合作,才能有所作为。于是,黄绍竑派吕竞秋、伍廷飏为代表到玉林,和李宗仁商量合作问题。白崇禧也向李部参谋长黄旭初表示:“若李率其所部与讨贼军合作,登高一呼,四方必定归,功劳岂在广西。”李宗仁经过考虑,决定将部改为“定桂军”,自封总指挥,以定桂军名义与讨贼军合作。

    李、黄、白这批少壮派军人联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足以与陆荣廷、沈鸿英三足鼎立的势力。根据当时的形势,李、黄、白决定先联沈灭陆,最后铲除沈鸿英,统一广西。1924年初,黄绍竑派人向沈鸿英表示愿意与之合作,推倒陆荣廷后平分广西,沈鸿英表示同意。4月,沈鸿英与陆荣廷爆发了桂林之战,双方相持不下,并有媾和之意。李宗仁等认为,双方和议如成,则广西仍三分之局,陆、沈还会合谋对付自己,决不能坐失良机。于是,5月,他们乘陆、沈和议未成之机,分水陆两路进军,袭取陆荣廷的老巢南宁及左右江各县。

    李宗仁攻取南宁等地以后,深感讨贼军和守桂军虽然合作成功,但也存在较深的矛盾,担心会重蹈太平军天京事迹的覆辙,于是电请坐镇梧州的黄绍竑来南宁商讨对策。李、黄都认为,想统一广西,就要彻底消除两军间的嫌隙,而唯一的办法则是使两军合二为一,统一军令和政令。于是,他们成立了“定桂讨贼联军司令部”,以李宗仁为总指挥,黄绍竑为副总指挥,白崇禧为参谋长。定桂讨贼联军接着兵分三路,进剿陆荣廷残部,迫使陆荣廷于824日通电下野。年底,孙中山将李宗仁部改编为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下辖两个军,李宗仁为督办兼第一军军长,黄绍竑为会办兼第二军军长,白崇禧为督办公署参谋长。

    1925年初,李宗仁准备消灭沈鸿英部。312日,孙中山不幸在北京病逝。这时,曾拒绝孙中山的要求,不愿充任大元帅府副统帅的滇系军阀唐继尧,趁广州群龙无首之机,忽然通电就职,准备自滇、黔两省派三路大军,假道广西,前往广州视事,其妄图占据两广之心昭然若揭。李宗仁连夜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利用唐军尚在准备的空隙,先讨平沈鸿英,以除后患,再回师合力抵抗唐军。4月,李宗仁兵分三路对沈鸿英发动突然袭击,经过数日激战,沈鸿英部全线崩溃,李宗仁占领桂林,沈鸿英化装逃走。临走前,他约集桂林绅商话别时说:“我沈鸿英十余年来,带兵数万,横行桂湘赣粤四省,谁亦莫我奈何,却不料今日竟败于几个排长出身的小子之手。”

    当李宗仁消灭沈鸿英之际,唐继尧已令其号称“建国军”的滇、黔两省部队约6万余人,兵分两路东指。一路由龙云为总指挥,率3万余人,1月下旬由云南广南府进发,占领广西百色县,沿江直趋南宁;一路以唐继尧弟唐继虞为总指挥,率25千余人,由贵州榕江县进入广西,占领三江县、融县、直趋柳州。第一次滇桂战争爆发。由于桂军实力薄弱,李宗仁、黄绍竑便令南宁驻军退出南宁,保存实力,待机反攻。同时,派人向广州国民政府求援,和驻粤滇军范石生部联络,广州国民政府派范石生率2万余滇军援桂。5月中旬,黄绍竑与范石生合力于昆仑关击败滇军,迫使进犯的龙云部退守南宁。随后,李宗仁等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首先以部分兵力牵制住南宁方面的滇军,然后集中兵力,在柳州北的沙浦地区与滇军激战,滇军大败。接着又在庆远、怀远之战再败滇军。柳州之唐继虞部只好退回云南。南宁之龙云部由于势孤也被迫于7月上旬撤出南宁,经龙州、靖西退回滇境。第一次滇桂战争以滇军失败告终。

    1925年间,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统一了广西,并成为新桂系军阀三巨头,其部队扩编为9个旅。1926年初,广州国民政府派汪精卫、谭延闓到广西,在梧州与李、黄就两广统一问题交换意见。其后,李、黄亦派白崇禧到广州具体商谈。315日,达成军、政、财统一的三项决议。324日,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李宗仁为军长,白崇禧为参谋长,黄绍竑为党代表。两广统一,为北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六)

    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南的革命当人立即响应。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等才于1022日领导起义成功,光复长沙,成立湖南军政府,焦达峰、陈作新出任正副都督。

   但是,湖南革命党人缺乏政治经验,没有采取强有力的镇压反革命的措施,反而组织了纯然由旧官僚和立宪派参加的参议院,使之掌握了军政府的实权。1031日,参议院议长、立宪派首领谭延闿策动新军中的反动军人梅馨等举行军事政变,谋杀了焦达峰和陈作新,谭延闿自任湖南军政府都督。

    谭延闿,字组庵(后改左庵),号无畏,湖南茶陵人。1876年出生。其父谭咏麟曾任清朝总督、巡抚,是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谭延闿自幼从安化名儒黄凤岐为师,熟习诗赋文章,且还善于骑射之术。1904年,谭延闿进京参加会试,得中会元,被委为翰林院编修。后回湖南长沙办“新学堂”,1909年,积极参与“立宪”运动,不久便以他的才学、名望、门第而被推为湖南咨议局议长,成为湖南立宪派的核心人物。辛亥革命湖南军政府成立后,谭延闿又被推为参议院议长。但是,他并不甘心只当一个实权不大的议长,于是,他利用革命党人的软弱,策动军事政变,使焦达峰、陈作新遭叛军杀害,革命军政府被颠覆,湖南处于一种无政府的混乱局面。然后,他唆使党羽发起各种请愿活动,造成唯有他出任都督收拾残局不可的假象。这位后来曾经当过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正是踏着革命党人的鲜血走上民国的军政舞台的。

    1912年,谭延闿加入了国民党,并担任了湖南国民党的支部长。国民党首领、湖南善化人黄兴回湘时,他为黄兴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大会,俨然与革命党人站在一起。另一方面,他也和袁世凯的御用工具“共和党”、“进步党”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中央的要人、湖南凤凰人熊希龄以结好袁世凯。此外,他与湖北黎元洪、广西陆荣廷交结,以求自保。对于省内的一些下野军人、政客,他也尽量收容,大都给以名义。正是依靠这种八面玲珑的本事,谭延闿在湖南维持了两年的统治。

    19133月,国民党首领、湖南桃源人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暗杀于上海,孙中山决定发动“二次革命”讨袁。7月,革命党人李烈钧、黄兴、柏文蔚、胡汉民等相继在江西、江苏、安徽等地起兵讨袁。在国民党的压力下,谭延闿也不得已宣布湖南独立。袁世凯派海军中将汤芗铭率大军入湘镇压,谭延闿慌忙宣布取消独立,通电下野。北洋军进入湖南后,谭延闿跑到北京向袁世凯负荆请罪,因有黎元洪等求情,谭延闿免受责罚。

    191310月,袁世凯任命其为湖南查办使、湖南都督兼民政长,独掌湖南的军政大权。汤芗铭治湘三载,横征暴敛,疯狂屠杀革命党人和无辜群众,据他自己呈报上中央的,所杀已达11千余人,因而,有“汤屠户”之称。1916年护国战争爆发,程潜统率的护国湘军向长沙进逼,杀人如麻的“汤屠户”惊恐万状,便于74日晚逃出长沙,结束了他在湖南的三年统治。

    湖南护国军总司令是程潜,字颂云,湖南醴陵人,1882年出生。1900年,程潜入长沙岳麓书院,1903年入湖南将弁学堂,1906年保送日本留学,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炮科,同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程潜毕业回国,任陆军第六镇正参谋官。191110月,武昌起义爆发,程潜赴汉阳协助黄兴作战。湖南起义后,任都督府参谋部长、都督府军务司司长。二次革命失败后,程潜逃往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1914年参加李根源、李烈钧等组织的欧事研究会。191510月回到上海,护国战争爆发后,被护国军总司令部任命为湖南招抚使。19164月,率部从贵州进入湖南,攻克靖县,就任护国军湖南总司令。7月,程潜率部进逼长沙,驱逐汤芗铭。

    段祺瑞执政心后,即调整各省军政长官,以稳定北洋派,瓦解西南护国阵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现北洋政权下的“统一”,故意选中文人出身,且当时在湘军中尚无很大实力的谭延闿出任督军。

    由于上述的原因,谭延闿再度回湘主政,出任督军兼省长。谭延闿吸取过去手下无兵的教训,开始着手整编军队抓军权,通过整编军队,他将赵恒惕等亲信给以重任,而对湖南境内其他军事力量如程潜的湖南护国军宣布解散,程潜被迫离开湖南前往上海。通过党同伐异,谭延闿在湖南省内基本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也开始由政客变成了军阀。

    当时,段祺瑞准备武力统一中国,一直打算大兵南下,解决西南地方军阀,只因“府院之争”,还无暇实施。谭延闿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时时结好总统黎元洪,望他在朝中为自己撑腰;另外,他联络广西陆荣廷,结成湘桂攻守同盟。在省内,他多次提出“湘人治湘”的口号,以收取民心。

    19177月,段祺瑞利用张勋复辟,赶走黎元洪,重新掌权。8月,段祺瑞决定武力讨伐西南军阀,因湖南必定是南北军阀争夺的主要战场,所以段祺瑞急于将湖南控制。86日,段祺瑞以傅良佐为湖南督军以代替倾向桂、粤的谭延闿。傅良佐虽是湖南乾城人,但他与段祺瑞有姻亲关系,更是段祺瑞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这时,谭延闿仅剩下一省长名义,他一面向桂系陆荣廷求救,一面想组织力量与北洋军决战,但赵恒惕“丁扰”在籍不在军中,其他将领反对用兵,而陆荣廷的桂军一时也无法开到,所以谭延闿只得放弃抵抗,被迫离任。

    19179月,孙中山南下广东,联合滇、桂军阀,成立护法军政府,并就任海陆军大元帅。孙中山准备发动护法战争,讨伐北洋军阀;而段祺瑞也调动大军,急欲消灭护法军政府,于是,湖南便是南北争夺的主要战场。9月底,北京政府调北洋第8、第20师入湘,冯国璋、段祺瑞分别发布讨伐令。103日,两广援湘军事会议在南宁召开。会上决定:出兵援湘,推桂督谭浩明为两广护国军司令,两广共出军队80营,组成5个军,以陆裕光、林俊廷、韦荣昌、马济、林虎分任第1至第5军司令。接着,谭浩明率军入湘,与湘南的护法军会同作战。护法战争正式拉开战幕。北军与南方联军在湖南大地展开连场大战。

    1918年525日,双方代表在耒阳谈判。615日签订停战协定。8月,吴佩孚通电主和,直系将领纷纷响应,段祺瑞被迫命令前线各军暂取守势,湖南战事暂停息。 

    南北战争的结果,使湖南落入了北洋军阀的手中。张敬尧的第7师驻扎长沙地区,吴佩孚的第3师驻扎在衡阳一带。张敬尧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张敬尧,安徽霍立人。保定军官学校第1期毕业。清末曾任清军管带、统带。民国成立后,历任北洋陆军团长、旅长、南昌卫戍司令、第3混成旅旅长、第7师师长等。张敬尧出任督军兼省长后,对湖南人民进行残暴的镇压,他的第7师号称有7万之众,军纪极坏,奸淫抢掠无所不为,湖南人民恨之入骨,称之为“披着军衣的活强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湖南人民乘着这股民主爱国的浪潮,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由于张敬尧的统治极不得人心,所以湖南各界也参加了驱张运动。1919年后,由于直皖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吴佩孚决定率部北撤,夺取北京政权。吴佩孚一走,湘军在赵恒惕的指挥下,立即行动起来,步步紧跟,抢先接防。5月间占领祁阳、耒阳。67日,进占衡山,并由湘潭、湘乡直逼长沙。张敬尧部军纪腐败不堪,毫无抵抗能力,不战自溃。611日晚,张敬尧从长沙逃往岳州。次日,赵恒惕率部进占省城。后乘胜追击,于626日攻下岳州,张敬尧率第7师残部退往湖北,由王占元接管改编。617日,谭延闿回到长沙,第三次主政湖南,出任督军、省长和湘军总司令的职务。。

    湘军在驱张战争胜利后,实力大增,当时境内湘军大致分为谭延闿、程潜、赵恒惕三派。谭延闿挂名湘军总司令,其实并没有自己的基本部队。程潜掌握一部分军队,但他受到谭延闿的排挤,无法在湖南立足,后来他南下广东任孙中山大元帅府陆军部次长等,他的军队也是支持孙中山政权的。赵恒惕是驱张战争的主要功臣,他的部队也在此役中得到发展,所以赵恒惕是三派中实力最强大的。

    谭延闿回湘主政后,将其党羽一个个都委以高官,这就与赵恒惕为代表的军人发生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更加激化。最后,赵恒惕唆使中、下级军人进行“兵谏”,逼谭延闿下台。192011月,谭延闿主政湖南仅五个月后,不得不自动下台。年底,他悄然离湘赴沪,以后投靠孙中山,走上了另一条发迹的道路。

    将谭延闿逼走的赵恒惕,是湖南衡山人,1880年出生。早年入湖北方言学堂,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炮科。1904年与黄兴等在东京组织革命同志会。1905年后加入同盟会。1909年回国在广西陆军干部学校任职。武昌起义后被黎元洪任为左翼军司令。二次革命时因反袁被捕,叛刑10年,1915年获得释放。19166月后,历任湖南护国军第1军第1梯团长、第2师师长、湖南水陆军总司令等。192011月,赵恒惕逼谭延闿下台,广东护法军政府任命他为湖南总司令,任命林友宇为省长。林友宇,湖南武陵人,曾任湖南省警察厅长,只做了半年的省长,便被赵恒惕取代。19214月,赵恒惕兼任湖南省长。

    为保住湖南的地盘,防止北洋军阀的进犯,赵恒惕宣布成立湖南制宪筹备处,发表“联省自治”的主张。这时,在邻省湖北,直系军阀、两湖巡阅使王占元贪污成性,克扣军饷,激起兵变多起,尤以宜昌兵变和武昌兵变为烈。192156月,湖北人蒋作宾、孔庚等纷纷集中长沙,要求赵恒惕以武力援鄂自治。赵恒惕认为,这是扩张势力的好时机,援鄂自治,无形中也为湖南建筑起一道屏障。于是,620日,赵恒惕自任援鄂自治军总司令,举行援鄂誓师大会,以宋鹤庚为总指挥兼第1军司令,鲁涤平为第2军司令,兵分三路:左路以唐荣阳为指挥,由澧县攻湖北公安、石首;中路以夏斗寅为先锋司令官,由岳州攻湖北蒲折、咸宁;右路以叶开鑫为指挥,由平江攻湖北崇阳、通城。722日,在长沙还成立了湖北自治政府,蒋作宾为临时省总监,夏斗寅为湖北自治军前敌司令。

    730日,湘军全线猛攻。31日占领湖北赵李桥。85日,攻克通城。王占元派兵抵抗,同时急电曹锟、吴佩孚援鄂。曹、吴决定援鄂不援王,派靳云鹏第8混成旅、萧耀南第25师进驻汉口。王占元见大势已去,遂于86日辞职。89日,北京政府任命吴佩孚为两湖巡阅使,萧耀南为湖北督军。812日,吴佩孚抵达武汉,将5万余兵力分3路反攻湘军。817日,两军各下达总攻击令。吴佩孚命令海军在金口决堤以淹湘军,直军乘水势攻占金口、簰州、嘉鱼、新堤,822日经过激战夺回汀泗桥,828日占领湘北重镇岳州,并水陆夹攻蒲圻湘军。湘军全线动摇。91日,经过英国驻汉口领事居间调停,吴佩孚、赵恒惕签订了岳州休战条约共9条。至此,湘鄂战争结束。

    赵恒惕援鄂不成,反引狼入室,丢失了湘北重镇岳州。在吴佩孚的虎视之下,赵恒惕也只得依附直系军阀,保住自己的地盘。在省内,他还是号称“自治”,19221月,还正式公布了湖南省宪法,主要内容有:湖南为中华民国之自治省;议员民选;省长由议会选举,有统率全省军队、管理全省军政、任免法官和行政官员等大权。宪法也规定了人民的一些权利,但赵恒惕实行的是军阀统治,省宪仅仅是一种形式,并未对湖南的政治发生实质性的影响,倒是他在当年9月当选为湖南省长,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了他在湖南的军政地位。

                                    (七)

    再说谭延闿,虽是1912年国民党刚成立就加入了国民党,并任湖南支部支部长,但实际上他和国民党并没有多少联系,与孙中山更在政见上有分歧。1920年底他被赵恒惕逼迫下台后到了上海,与孙中山见了面,便决定利用孙中山的名望,来发展他的事业。1922年,他经孙中山介绍,在上海重新加入国民党。19231月,孙中山回广州联合滇桂军队驱逐了叛将陈炯明,再度成立革命政府,任命谭延闿为内政部长。当时有人劝孙中山,说谭延闿为人圆滑,不可大用,孙中山不以为然。不久,陈炯明部反攻广州,孙中山携谭延闿赴石龙前线指挥作战。谭延闿一时也不离孙中山的左右,躬冒矢石,十分镇静,这更加深了孙中山对他的信任。

    但是,谭延闿身在广东,心却在湖南,他觉得自己在孙中山身边,充其量只是一位高级幕僚,没有自己的军队,就难以有真正的地位,相反,程潜早年即追随孙中山,曾任护法军政府陆军部次长。陈炯明叛变时,又被孙中山委为讨逆军总司令。而此时,正担任大元帅大本营军政部部长、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后与黄埔军校合并)校长,手中握有军权。如此一对比,谭延闿更感到掌握军队的重要。也就在这时,湖南方面传来消息,为谭延闿入湘讨赵,重掌军权提供了机会。

    湘鄂战争后,赵恒惕北附直系军阀,反对南方孙中山的广州政府,引起了一些湘军将领尤其是谭延闿系统的将领的不满,他们准备反叛赵恒惕。谭延闿闻讯,决定抓这个机会,回湘讨赵。

    19236月,谭延闿指令其旧部、湘西镇守使蔡巨猷等在湘西宣布独立。7月,蔡巨猷等组成讨赵军,从湘西分三路讨伐赵恒惕。716日,孙中山任谭延闿为湖南省长兼湘军总司令,入湘讨赵。811日,赵恒惕组织护宪军与讨赵军相对抗。当时,谭延闿的主力是湘西镇守使蔡巨猷、宝庆镇守使吴剑学、衡阳镇守使谢国光以及张辉瓒、陈嘉佑等部。赵恒惕的主力则是贺耀祖第1旅、唐生智第2旅、叶开鑫第1混成旅。而湘军第1师宋鹤庚、第2师鲁涤平,原为谭延闿旧部,此时名中立,实则倾向谭延闿。825日,双方开始在衡山一带接战,赵军初有所胜。831日,鲁涤平部团长朱耀华突然引谭军自湘潭乘虚袭攻长沙,赵恒惕仓皇逃离长沙,远走醴陵。贺耀祖、唐生智、叶开鑫等亦退至衡山以下至湘阳、湘江东岸一线。913日,赵恒惕在吴佩孚的援助下,又攻入长沙。中立军鲁涤平见状,建议谭赵双方议和,以图抵制直军入湘。之后,谭赵两军夹湘江两岸相持40余日。此时,吴佩孚又令马济等率大军入湘,于岳州组织两岸司令部,吴自任总司令,湖北督军萧耀南任副司令。10月中旬,赵恒惕在直军后援下,大举反攻。正在战争重起的时候,盘踞广东东江的陈炯明叛军又进犯广州,形势危急,孙中山急电谭延闿回师救粤。于是,谭延闿即将自己的旧将宋鹤庚、鲁涤平、蔡巨猷、吴剑学、谢国光、陈嘉佑及1万多湘军带入广东,谭赵之战,因而结束。

    此役,谭延闿虽然没有在湖南立住脚,但总算也带出了一支军队。有了军队就有了政治资本,凭借着这支湘军,他被孙中山委为湘军总司令兼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入粤湘军在讨伐陈炯明等叛军以及拱卫广州革命政府的确起了重要的作用。192571日,在孙中山逝世后,广州国民政府成立,驻粤各军一律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谭延闿的湘军编为第2军,谭延闿任军长,鲁涤平任副军长,岳森任参谋长,共产党员、湖南长沙人李富春任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第2军辖张辉瓒、谭道源、戴岳、陈嘉佑4个师。而程潜,则任第6军军长。1926年,两军都参加了北伐战争。

    赵恒惕的所为不仅激起湖南人民的愤慨,其部下唐生智等也加入反赵行列。192632日,长沙各界举行示威游行,要求省政府出兵讨伐吴佩孚,并公推共产党员、湖南宁乡人谢觉哉等4人向省政府请愿。38日,唐生智令所部从宜章、郴州向衡山集结,并请赵恒惕到衡州检阅,实际上是向赵示威。39日,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在长沙召开了各群众团体参加的3万人大会,并组成了湖南人民临时委员会,组织全省人民起来驱赵。310日,唐生智兵分3路向北推进,迫进长沙。在民愤鼎沸和唐军进逼的双重攻击之下,赵恒惕被迫任命唐生智为内务司长兼省务院长并代行省长职权。312日,赵恒惕离开了长沙,结束了他在湖南的5年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