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张角和黄巾起义
   
公元189年,汉灵帝死去。汉少帝刘辩继位,不足1年,被董卓废去,汉献帝刘协继位。
											
											
											  
											
											东汉自汉和帝时起,新即帝位的都是小孩子,而且大多命不长,太后临朝,太后家执掌大权,便成了东汉的一种传统。皇帝要消灭外戚,又不得不依靠身边宦官的势力。外戚和宦官交替控制中央政权,这又成了东汉统治的一种特点
。
无论外戚还是宦官,都是豪强地主的政治代表,他们疯狂地掠夺劳动人民,占有大量的土地和数不清的财富,而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东汉中朝以后,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从未中断。东汉统治者进行残酷的镇压,但并没有把人民压服。当时流传着一
首歌谣,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战斗意志:“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公元184年,全国规模的黄巾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是钜鹿(今河北平乡县)人,原为太平道的首领。早在东汉中期,太平道已经开始传播。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有些农民起义领袖开始利用道教作为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的一种方式。东汉末年,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到各地传教行医。当时,瘟疫流行,贫苦的农民无钱吃药,纷纷请他画符治病。在当时黑暗的社会里,人民痛恨反动统治,希望建立“太平”世界,所以张角和他的弟子传教10余年,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农民,有许多参加了太平道。仅在青、徐、幽、冀、荆、扬、衮、豫八州,就有信徒数十万人。
为了推翻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张角接受了以往农民起义的经验教训,在起义前做了长期而周密的舆论准备和组织准备。张角把8个州的数十万起义群众,整编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有一渠帅领导。张角提出了明确的战斗口号:“苍天(指东汉王朝)已死,黄天(起义军自称)当立。岁在甲子(指汉灵帝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天下大吉。”张角预定甲子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还派人到京师洛阳和各州郡官府的大门上用白土写上“甲子”二字,借以打击敌人,鼓舞士气。
到了甲子年,张角指挥大方渠帅马元义,调发荆、扬二州起义群众数万人,到邺城(今河北临漳县)集中,准备配合京师附近的起义军围攻洛阳。马元义还利用反动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秘密到洛阳,争取宦官封諝、徐奉等为内应。但不幸在二月间,起义军的叛徒唐周向东汉政府告密,马元义被捕牺牲,洛阳城内与起义军有联系的人民群众以及官吏卒被杀的有1000多人。东汉政府还命令冀州官吏搜捕张角,妄图绞杀这场即将爆发的大起义。
在这危急关头,张角当机立断,星夜派人飞告各方,立即提前起义。经过了长期准备的各地起义军,接到了张角的命令后,36方同时起义。农民起义军头裹黄巾,作为标志,因此称为黄巾军。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的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起义军迅速扩大了队伍,到处焚烧官府,捕杀官吏,攻打豪强坞堡,没收地主财物。各地州郡长官,纷纷逃窜。百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为之震动。
黄巾起义爆发后,东汉统治者和地主阶级惊慌失措。汉灵帝急忙召集大臣们商议。中常侍吕强认为党锢之祸,人情怨愤,应该立即释放党人,解除党锢。汉灵帝听从他的建议,于是释放天下党人。但是,这位宦官中较为正直的吕强,却被张让、赵忠等诬陷,被迫自杀。
为了镇压起义,汉灵帝派何皇后的哥哥何进为大将军,镇守洛阳及其附近的关隘。又派中郎将皇甫嵩、朱儁、卢植等率军分头进剿。各地的豪强地主,也组织地主武装,修建壁垒坞堡,与黄巾军对抗。当时,黄巾军的主力分布在冀州、颖州、南阳三个地区,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进行了英勇的战斗。
皇甫嵩、朱儁率军4万余人,首先进攻颖州黄巾军。颖州黄巾军在波才率领下,大败朱儁,皇甫嵩被迫退保长社(河南长葛县西),又被起义军包围。这时皇甫嵩的兵马不多,军中也恐慌不安,本可以将其全部消灭,但因起义军经验不足,依草为营,而且戒备不周,被皇甫嵩乘风放火,朱儁以及骑都尉曹操率援军来助战,结果起义军失败,几万起义农民惨遭杀害。朱儁、皇甫嵩又乘势击败汝南、陈国(今河南淮阳县)一带的黄巾军,进剿东郡的黄巾军,又屠杀了起义军7000余人。
卢植率军进攻张角,被张角打得大败。卢植被撤职,朝廷又改派河东太守董卓为中郎将,率军进攻,结果又大败。东汉王朝被打得狼狈不堪,只得匆忙调皇甫嵩北上。这时,张角不幸病死,张梁率领起义军迎击皇甫嵩于广宗(在河南威县东)。起义军英勇善战,皇甫嵩大受挫折,只得闭营休战。但由于起义军在大好形势面前产生了松懈麻痹情绪,致使皇甫嵩用偷袭的办法打败黄巾军,张梁战死,黄巾军牺牲了8万多人。皇甫嵩把张角剖棺戮尸,传首京师。皇甫嵩又进攻下曲阳(今河南晋县),张宝奋勇杀敌,壮烈牺牲,他所率领的部队被屠杀的有10多万人。皇甫嵩还把起义农民的尸体,集中到下曲阳城南,筑成一个大土堆,称为“京观”,以此炫耀战绩,恐吓农民。
南阳黄巾数万人在张曼成率领下,攻杀了郡守褚贡,进兵围宛。张曼成牺牲后,赵弘又统帅所部,越战越强,附近农民踊跃参加起义军,队伍发展到10余万,攻下宛城。东汉政府见南阳黄巾军势力强大,又调朱儁等围攻宛。自六月至八月,经历了无数次激烈的战斗,起义军连续打击官军。赵弘牺牲后,他们又推孙夏等为首领,一直坚持战斗到十一月,才被迫向宛城以南转移。这时,朱儁等乘机追击,孙夏战死,起义军遭到失败。
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大起义,经历了九个月的轰轰烈烈的战斗。这次起义虽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了,但革命的种子已经传播到四面八方,各地的黄巾军和起义队伍仍在进行持续的斗争。
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失败才三个月,公元185年春,全国各地又相继爆发了新的农民起义。这些起义军大的二三万人,小的也不下六七千人。其中最强大的是山东的春州黄巾军和活跃在河北、山西一带的黑山军。这两支军队都曾发展到一百万人,屡次打败东汉军队,惩治地主豪强,但最后都被曹操、袁绍、公孙瓒等镇压下去。
东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持续了20多年,腐朽黑暗的东汉政权在农民起义的猛烈冲击下完全瓦解了。
黄巾大起义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三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这次大起义,利用了宗教的某些形式,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并且提出了明确的战斗纲领。这次大起义从根本上摧垮了东汉王朝,沉重地打击了豪强地主。农民起义的领袖张角以及成千上万的农民战士,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接下一章    返回目录
	
		| 
			
				| 
					
					
						
							| 
							东汉年号表 
								
								
									
										| 年号 | 庙号 | 名字 | 即位时间 | 即位年龄 | 在位 年数
 | 死时 年龄
 | 世系 | 备注 |  
										| 建武、建武中原 | 世祖 | 刘秀 | 25 | 32 | 33 | 64 | 南阳蔡阳人,汉高祖九世孙,父刘钦为南顿令 | 新莽末年起兵,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 |  
										| 建武中原、永平 | 显宗 | 刘庄 | 57 | 30 | 19 | 48 | 光武帝第四子 | 以皇太子嗣位 |  
										| 永平、建初、元和、章和 | 肃宗 | 刘 
										炟 | 75 | 18 | 14 | 31 | 章帝第五子 | 以皇太子嗣位 |  
										| 章和、永元、元兴 | 穆宗 | 刘肇 | 88 | 10 | 18 | 27 | 章帝第四子 | 以皇太子嗣位 |  
										| 延平 | 孝殇皇帝 | 刘隆 | 105 | 1 | 1 | 2 | 和帝少子 | 即位时,生仅三个月,在位时间实际八个月 |  
										| 延平、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 | 恭宗 | 刘 
										祜 | 106 | 13 | 20 | 32 | 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 | 殇帝死,邓太后策迎刘祜进宫,为和帝嗣 |  
										| 延光、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 | 敬宗 | 刘保 | 125 | 11 | 20 | 30 | 安帝子 | 原封太子,后被废为济阴王,安帝死,宦官孙程立以为帝 |  
										| 建康、永嘉 | 孝冲皇帝 | 刘炳 | 144 | 2 | 1 | 3 | 顺帝子 | 在位时间实际五个月(以皇太子嗣位) |  
										| 本初、永嘉 | 孝质皇帝 | 刘缵 | 145 | 8 | 2 | 9 | 章帝玄孙,父渤海孝王刘鸿 | 冲帝死,梁太后与大将军梁冀密谋迎刘zan进宫,封建平侯,即位 |  
										| 本初、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 | 咸宗 | 刘志 | 146 | 15 | 22 | 36 | 章帝曾孙 | 质帝死,梁太后与大将军梁冀密谋迎刘志,立为帝 |  
										| 建宁、光和、中平 | 孝灵皇帝 | 刘宏 | 168 | 13 | 22 | 34 | 章帝玄孙 | 桓帝死,无子,窦太后与窦武迎刘宏即位,窦太后临朝 |  
										| 光熹、昭宁 | (废)少帝 | 刘辩 | 189 | 15 | 1 | 16 | 灵帝子 | 189年九月,董卓废刘辩为弘弄王,190年使郎中令杀之。 |  
										| 永汉、中平、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 孝献皇帝 | 刘协 | 189 | 9 | 32 | 54 | 灵帝中子 | 由董卓拥立即位,220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废献帝为山阳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