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小记(之一)    (陈贤庆)

        (小序)  我不是旅行家、记者或国家公仆之类,可以周游列国,或经常有公费远途旅游的幸运;近年来,我只能趁工作之便或学校工会 或自己所加入的某些文化协会所组织,到附近的小地方走走。如果把这些“旅游”记下,恐怕会贻笑于大方之家,不过,我又想,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为什么要被他人所左右?你见大世面,你写大场面,我去小地方,我记小心得,大家相安无事,各自各精彩,不亦悦乎?如此一想,也就心安理得了。

     “旅游小记”,古已有之,吴昀的《与朱元思书》,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都是“旅游小记”的精品,我这里所收录的,主要是和同事们或学生们一起短途旅游所写的小文章, 多是 过后回忆,记之不确,当然不可能是精品;加之,我精力时间有限,所以力求篇幅短小些。幸运的是,我还保存有当时写的小诗,可以帮助记忆,一倂收入,或许也能增添文采。我想,这些文章虽短小,但如果能让我及我的同事、学生或协会同仁勾起某些美好的回忆,目的也就达到了。

从化温泉两日游(1989年7月) 珠海游(1990年10月)
深圳游(1991年7月) 广州行(1991年10月)
香港五日游(1992年7月) 中山紫马岭公园游记(1993年11月)
夜观小榄菊花盛会(1994年11月) 参观珠海新机场(1995年6月)
参观石龙、虎门镇(1996年12月) 参观江门陈白沙纪念馆(1998年2月)
中山横门海上庄园游记(1998年12月) 珠海梦幻水城游记(1999年7月)
参观中山三乡镇雅居乐(1999年12月) 游中山民众镇江南水乡(2000年9月)
参观珠海航展(2000年11月) 肇庆记游(2001年3月)
参观中山影视城(2001年4月) 夜游番禺长隆夜间动物园(2001年4月)
新会行(2001年5月) 粤北行(2001年7月)
夜观中山菊展及农博会(2001年11月) 游东莞可园(2002年5月)
 旅游小记(之二)         

                             从化温泉两日游

     7月,被学生们称为“黑色的”,实不过分,1989年7月初,带学生参加了几天的高考,我也显得身心疲惫,幸而,李兴泉先生任厂长的黄圃镇服装厂出资,请我校领导及班主任老师等到从化温泉两日游,可作身心调整。同行的,还有服装厂的一些干部职工。

   14日早上,我们乘坐一辆中巴往从化。从化和花县历来是广州市所辖的两个县,后来都升格为市,我虽是广州人,学生时代曾去过花县参观洪秀全故居,但从没去过从化,所以一路上也觉得新鲜,只觉得地理环境与珠江三角洲不同,山地比较多。到了11点钟,我们才到达从化。中午在市区的一家饭馆吃完午饭后,下午的主要活动就是到荔枝林吃荔枝。过去只知道増城的荔枝有名,原来从化的荔枝也是很多很不错的。当我们到达荔枝林时,但见株株树上都挂满了一串串鲜红可爱的荔枝。厂方预先订购了数株树,大家可以举手采摘,即时剥吃,数量不限。长得过高的,则由男士攀到树上 ,坐在树丫,悠闲地剥吃,不时给地面的女士抛下一两串,也十分有情调。其时是七月天,骄阳似火,但在荔枝树下,却也阴凉,这种吃荔枝的乐趣,在城中是享受不到的。我一边吃荔枝,一边诗兴大发,吟成一首,诗云:车驰从化少农田,满岭荔园接碧天。昂首枝头吞玉液,低吟佳景入诗篇。

   傍晚时分,我们到了从化温泉,住进宾馆。晚饭后,冲完凉(应该不是温泉浴),我们开始晚间的活动。厂方已给我们买了一家舞厅的票,然而,当我们坐进舞厅后,尴尬的一幕出现了:谁也不敢上舞池!大家以为我是城里人,会这种“风流”玩意儿,然而,偏偏我不谙此道,又不敢尝试;坐了好一会,我身边的吴国仪老师按捺不住,走到池边扭了几下,但自觉难看,很快败下阵来。于是,我们一起离开舞厅,白白浪费了厂方所买的门票!此事,我有诗记载:“流溪河畔好温泉,鸟伴涛声耳后传。入夜相随歌舞馆,无人应节起翩翩。

   从舞厅出来后,我们在温泉旅游区的大道小径漫步,享受着夏夜的凉风。此时如果在城中,必然热得要命,但在此间,耳听着风吹松柏之声,远望朦胧的山影,以及满天的星斗,不仅身有凉意,而且心觉惬意。

   次日早晨,我们在某酒家喝早茶,然后驱车到流溪河公园,享受山林鸟语、湖光山色。山中有个大水库,可以游泳,但我们多数人都没有准备,即没有游泳衣裤,所以没有能畅泳,只在山上的各处景点游览。至于有些什么特别的风景点,现在我已记不起。午饭后,我们踏上归途。沿路都有卖荔枝的,且很便宜,我们每人都买了不少,准备回去送给人。

   顺便提提,李兴泉先生后来当过黄圃镇的副镇长,但不久又得了癌症而去世,在此表示悼念,毕竟我们从化之行,是他赞助的。

                               珠海游

   1990年国庆节,学校放假,于是组织全校老师到珠海特区游览。

   是日风和日丽,我们四十多人乘坐一辆大巴,早晨出发,直驱珠海。珠海原属中山,后因建特区而分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仅仅数年,珠海即从一个小渔村,建设成一座初具规模的新型海滨城市,迎来了四方游客,我校老师,也是要去开开眼界的。

   行车两三个小时,中途又出了点小事故,中午我们才到了香洲区,在香洲教育局招待所住下。下午,我们到珠海市职业高中参观校容,对口听课。梁疏荣、郑芬等职员,也煞有介事地拿出一个本子在听着、记着。晚上没有什么安排,就是游览市容,购物。次日早上,我们驱车到了拱北。拱北原来仅是边防之地,闲人勿近,谈不上有什么建筑物,但如今,马路宽阔,高楼林立,令人惊诧。我们似在一家叫银晶的酒店饮早茶,然后先到九洲城参观。原来并不知何为“九洲城”,到了那里,方知是一座中式的城楼,寓意为“九洲大同”吧。全校教职员工在那里游览参观,并合影留念。之后,我们又到了附近的拱北商场参观购物。大概10点钟,我们驱车往湾仔方向驰去。湾仔是一小渔村,之所以出名,是它与澳门仅一水之隔。我们先在一家很大的海味市场游览购物,也不管它是便宜是贵,每人都买了一些咸鱼、冬菇、鱿鱼、虾米之类。之后,我们开始了另一项目,就是澳门环岛游。在湾仔,我们已能看到一衣带水对岸的澳门,而坐上游船,那就靠得更近了。我和冯定和、霍时安、郑小明、吴湛明、郭卫强、黎文忠、何健燊等老师同在一船,面沐海风,身沾碧浪,眼眺澳岛,心潮起伏。我对澳门了解甚少,仅知葡京酒店,我们在船上,即可清晰看到那座如同鸟笼般的建筑物。此外,那高而长的一座连接离岛的大桥,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环岛游及午饭之后,我们踏上归程。这次珠海游,我有七绝二首记之,其一云:岭南十月正金秋,一路清风到九洲。拱北商场争购物,乘船湾仔澳门游。其二云:海滨小镇寂无闻,数载经营貌一新。绿树清波宽阔道,特区建设叹奇神。

                                   深圳游

   1991年放暑假后,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到深圳作两日游。其时从中山坐车到深圳,乃是一段艰苦的长途,须绕道广州而行,故而那天到深圳时,已中午过后。深圳原来也是一座边陲小镇,当局者只知出于“国防”之需,构筑铁网壕沟,以防偷渡者,完全谈不上建设。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在南海之滨画了一个圈”,数年之间即矗立起一座新城。当汽车行驶在宽阔的深南大道时,我们即感到这种沧桑之变。

   当天下午,我们参观了中英街。中英街之所以特殊,就是它有一半属中国一半属香港,以前是内地人不可涉足的。改革开放后,这里辟为旅游点,让内地游客可以在此买到一些奇货。我们到那里时,看到真是人山人海,人人大包小包,汗流浃背,现在回想起来甚是可笑,然而那时能进入中英街,不知算有多幸运。我也在街上乱转,买了一点服装药物之类。我有七绝一诗记其事:商铺三千购物狂,中英街内众如蝗。一条碑石分河汉,辱史谁人诉断肠?

   从中英街回到市区,住近一家招待所,吃了晚饭,是自由活动。一班同事以为我是城里人,熟悉城市生活,跟着我一起行动。然而,我也象乡下佬进城,不知该寻找什么项目,最后只是逛逛街而已。有诗为证:大厦参天幢幢新,车如流水客如云。身居闹市环回望,浑似乡村鄙陋人。

   次日上午,我们到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参观。这微缩景区,也是人山人海,毕竟是全国首创吧。我开始参观时还有些兴趣,但看着看着,觉得不过如此。我毕竟是去过一些名山大川的人,觉得假的总不如真的,只是提供一些照相的景点而已。尽管如此,我还是以诗赞美之:锦绣中华景万千,悠然漫步览于前。山川窟石楼台景,半日纵横胜十年。

  之后,我们即转往小梅沙。到了那海滨浴场的感觉就不同了,蓝天碧水,白沙青山,景色十分迷人。水上项目是我的强项,当我扑进浪花之中时,我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年。我有一张小梅沙的留影,我的身后是冯定和、杨炎、杰元等人。有一诗记此游:傍网依山路曲斜,蓝天碧水小梅沙。同游老少如童稚,去去回回扑浪花。

   小梅沙之后,我们也要踏上归途了,那一天,是很晚才到家的。我还有一诗作总结:南海之滨展大鹏,十年屹立一新城。邓公改革兼开放,富国强民诵百声。

                               广州行

     1991年10月,其时我担任高三(4)班的班主任,而高三(3)班的班主任则是郑小明老师。为了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增加其社会实践活动,在10月的某一天,我门两个班联合组织了一次广州之行。

    早晨,我们两个班的学生分乘两辆大巴,向广州进发。一路上,学生们有说有唱的,甚是高兴。第一站,我们到了烈士陵园。广州烈士陵园是为纪念1927年12月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的死难烈士的。这段历史,学生们会听过,但显然了解得不多,所以需要进行一些直观的教育。在陵园内,我们除了瞻仰烈士墓、烈士碑外,更在曲径园林漫步,在湖滨草地照相。且看此诗:中山儿女亦风流,一路歌吟到广州。烈士陵园瞻史迹,平湖碧草好凉秋。

    中午,我们在烈士陵园附近的饭店吃饭。饭后,即驱车去黄花冈烈士陵园。此烈士陵园非彼烈士陵园,此乃为纪念1911年4月孙中山领导(直接领导者为黄兴、赵声诸人)的辛亥广州起义死难烈士的。而这段历史,学生们也知之甚少,对陵园内的碑文、雕塑、铜像等更是茫然,这就需得我细细作讲解了。尤其是告诉他们,在文革期间,我见证墓碑顶上的自由神像如何换成了火炬,碑石上的“蒋介石”“汪兆铭(精卫)”“胡汉民”等字眼如何被凿去。有诗为证:黄花冈上再行游,墓道萧深笑语收。学子原来不懂史,碑文塑像说因由。

    第三站,我们驱车到天河体育中心。几年前,为迎六运,广州建设了天河体育中心。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还是没有见过的。我们买了门票进去,参观了主运动场,游泳馆,体育馆等。此地不仅是体育中心,也是旅游胜地,只是缺少树木,我被晒得头昏脑胀。而处处跟着我,要给她们照相的,是莫月琼、韩志诚、梁淑芬、王慧玲等几位漂亮可爱的女孩,她们似乎全不畏惧那秋日的太阳光。又有诗歌为证:天河巨变赞高楼,体育场池第一流。处处参观忙摄影,流连不觉日西头。

    同学们,还记得这次愉快的广州之行吗?

                               中山紫马岭公园游记

     1993年秋,我担任高三(4)班的语文教师,该班的班主任是何嘉莹老师。11月21日,何老师组织该班学生到紫马岭公园游览并烧烤,邀我和数学教师胡金生参加。

   是日上午,我们到达紫马岭公园。中山城区原来并无一处象样的公园,这与中山的城市发展不相协调。此园的所在地原是荒郊野岭,不知谁人想到在此兴建一个郊野公园。于是,一两年功夫,此地旧貌新颜,使得中山城区出现了一处顷刻闻名全省的休闲游览的胜地。此公园的特色,就是绿草多,绿树多,建园者要营造的气氛是幽雅,而不是热闹。我们先在一些景点游览,如揽胜阁,那是一座高塔,登上塔顶,可以尽揽石歧城区的风光;又如嘤鸣谷,里面养着各种的鸟雀,徜徉其间,听着鸟鸣声声,感到十分舒畅。园内小径通幽,沿途有轻快的音乐相伴;而一丘一水一树一木一石一碑皆为景致,更令你忍不住猛摁照相机的快门。

   中午时分,我们在烧烤场摆开了架势。烧烤的食物是在学校带去的还是在哪儿买的,我已记不起,只记得大家围着几个烧烤炉,点火烧炭,然后将鸡翼、香肠之类的食物放在炭火上慢慢烧烤,再有滋有味地品尝,当然,还有面包、可乐、水果等其他食物。

   下午3点钟左右,我们离开紫马岭公园,在门口,我们还照了几张集体相。这班学生,有些我是很有印象的,如潘伟雄、谭建珊、林剑聪、李剑铭、刘志陶、王雪云、李庆敏、林淑媚、单蕴宁、曾嘉恩、高立思、黄炼青、岑梦琴等。

   这次游园,我最大的收获还是写出了七律一首。诗云:园名紫马叹奇神,废岭荒郊一夜新。艳日黄鹂鸣翠柳,凉风青草伴游人。碑林刻勒千秋业,揽胜追思十载痕。笑语欢声歌满路,炊烟袅袅野香闻。而这诗,后来还被选入多部大型诗词集之中呢。

                              夜观小榄菊花盛会

   中山市小榄镇是全国闻名的一个镇。1966年11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时兴串联,我和一帮同学从广州步行到过小榄。所留下的印象不是很深刻,只是觉得这个镇比较大,而对她的历史和特色等,知之不多。到中山工作后,方知小榄亦有菊城之名,原因是此地盛产菊花,而居民也养菊爱菊。

   到了1994年,是年为甲戌之年,小榄举行大型菊花盛会。原来,这等盛会,乃60年方举行一次!人之一生,要目睹两次也不容易。11月21日,乃菊花盛会开幕之日,小榄镇政府当然诚邀各地嘉宾,云集小榄。是日上午,开幕礼举行之际,即是主席台塌下之时!幸好主人和嘉宾惊慌之后,皆继续从容开会。事后,镇领导并不觉丢脸,反而认为,正是来的嘉宾多,才使得那用竹临时搭建的主席台塌下的。

    闲话休提。当天下午,我校也通过旅游公司,调来了两辆大巴,将全校教职员工及其部分家属送去观赏菊展。我和妻子也带着两个7岁大的女儿一起去。我们兴致勃勃地上路,大概4点多钟,旅游车即到达南头路口,驶上了广珠公路。然而,可怕的事情出现了:我们并不知道,原来此时,几乎南头到小榄整段公路都让汽车堵得严严实实的!我们的车子进入公路几百米,即停了下来,进退不得!路上的车子,有大半都是去参观菊展的,而大都“举轮为艰”。就这样,车子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大人小孩,怨声载道。一直到了7点多钟,我们的车子才到达了小榄镇内。我们在固力酒店附近的一个停车场内下车,人人都已疲惫不堪,饥肠碌碌,而有的则吐得一塌糊涂,毫无食欲。不久,有人送来了饭盒,每人一个,我们都只能吃下一点点。

    饭后,旅游车把我们送到小榄公园。公园内是灯火通明,满园菊花,然而人山人海,已不知是看菊还是看人了。导游拿着一面小黄旗,指示我们要紧跟着她。于是,我们的目光,尤其是我两位女儿的目光,从此就不敢离开那面小黄旗,至于这菊那菊,其实都无暇细看。离开公园后,我们又到了一处大马路,在那里也是满路菊花,但同样是满路的人!我们同样怕走失了,目光依然盯着小黄旗为主。到了10点多钟该往回走的时候,偏偏有几位老师在灯海人流之中迷失了方向,遍寻不见停车处,在没有手机的年代,大家除了干着急,你说还有什么办法?!等到人齐之时,已是11点钟之后了。于是,车子往回开,路上虽不大畅顺,但还能开得动,大概接近1点钟之时,旅游车才把两车昏昏沉沉的游客送回到黄圃镇尖峰山下的学校。

    这次夜游菊花盛会,实在得不偿失,不过,平心而论,那夜小榄镇真是热闹到了极点,可能是一下子涌进了十几万人。由于人多,使得我们都无法去细细品味各种各样的奇花异卉,以及那些漂亮的灯饰造型。不过,对于我这位“诗人”来说,辛苦了一夜,总得留下一诗半词,方能心安理得睡去,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满庭芳》词:甲戌菊城,金秋盛会,清风丽日怡神。通衢十里,香阵绕游人。百态千姿斗艳,惊回首,白雪黄云。公园内,寻常巷陌,何处不花痕?      良辰,当此际,华灯竞放,雅乐时闻。十五年成就,古镇一新。全赖勤劳开拓,致富梦,今日成真。晴空处,腾飞焰火,天地共欢欣。还好,这首词,后来被选入多部大型诗词集之中,似乎成为当代词作之精品了。 

                               参观珠海新机场

       1995年6月的某一天,我们语文科组到珠海市一中听课学习,下午顺便到珠海新机场参观。同行的有高伟权、叶继生、冯定和、吴湛明、郑小明、吴中华、娄新成、甘霞与我。其中,仅甘霞一位女士。我自85年9月到二中,八年来语文科组皆为清一色的男士,到了93年9月,始有甘女士的出现,当时我还有一诗表达喜悦之情呢。诗云:语文夫子聚,岁岁伴男丁。今日甘霞至,春风拂脸轻。

   当年的5月30日,珠海新机场才正式建成并举行通航剪彩庆典,李鹏总理出席。也就是说,数天之后,我们有机会到珠海一中听课,趁着包车之便,我们都想到新机场开开眼界。

   中午之后,车子沿着往三灶的大道飞驰,但见四周有山有海,空气清新。过了一些桥梁,问了几回路,我们终于远远地看到机场了。车子在停车场放好之后,我们步入候机大楼。这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物,里面的一切都崭新闪亮,地板光可鉴人,使我们不敢放重脚步。为了能看清楚飞机,我们上到二楼的咖啡厅,8元钱每人要了一杯饮料,坐在那里即可透过明亮的落地玻璃窗,清楚地看到停机场中的飞机,并可以看到它们的起落。当时,我浮想联翩:珠海原本是一个边陲小镇,还是中山的一部分,十余年的发展,今已变成了一座中等城市,而且还有了自己的机场!新机场的建成使用,对珠海西部的开发,对珠三角西翼的发展,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此情此景,我亦有诗记之:大楼上下叹堂皇,一览机场透幕墙。慢啜冰糕观起落,蓝天碧水好风光。

   之后,我们仍四处走动,在大厅内照了一些相,可惜所带去的相机质量甚差,照出的相片模糊不清,辜负了这趟远行。

                            参观石龙、虎门镇

    1996年12月27日,我带领语文科组同仁到了东莞的石龙及虎门作一日游。其时叶继生老师已退休,高伟权老师因公事未能去,但科组又增加了陈淑兰和郑友慧老师,所去的共九人。司机乃我过去的学生许庆其,车子是他私人的。

    我们首先要去石龙中学参观及听课。因何到石龙中学?皆因我有一同乡远亲陈良发兄在该校任语文科组长,由此关系而得以成行。早晨,我们从学校出发,其时到东莞已不必绕道广州而行,皆因虎门已有汽车轮渡。当我们到达虎门渡口时,也算开了眼界,看到了汽车是如何开进上下几层的轮渡而渡过宽阔的珠江口的。在江面上,我们又看到,在附近已经修筑起几个巨大的桥墩,不久的将来,宏伟的虎门大桥就会飞架东西两岸,使得天堑变通途。

    经厚街、莞城,兜兜转转,问了几回路,我们才到达石龙,找到石龙中学。石龙乃是举重之乡,陈镜开,陈满林、陈伟强、叶浩波等举重名将都是石龙子弟。进入石龙中学后,我即见到了良发兄。他比我大一两岁,但他比我精神得多,干练得多。青少年时代,他和我一样,由于“出身不好”,吃尽苦头,可以说,他是自学成才,自强不息的典型。我们先在校园里参观。石龙中学在镇的中央,不算大,但校园整洁有序,我尤其赞叹他们的荣誉室,里面除了摆放着奖状奖杯奖品等以外,还陈列了大量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以及各种手工艺品,为此,我拍摄了多幅照片(这次带去的是一部优质理光相机)。

    上午听完课,我们和良发兄一起到一家饭店吃饭,席间,大家互相交流,谈谈两市两校的教育情况。饭后,我们一起到良发兄的家小坐。他的家在学校附近,原是学校宿舍,但已经买下成私产,对于仍住在学校宿舍的我们来说,这是值得羡慕的。

    告别良发兄,我们往回走。我向许庆其提议,不走原路,于是,他走了一条东线,经寮步、常平、松岗、长安再到虎门。这一路,我们饱览了东莞城乡的风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长安镇,马路宽阔,楼房整洁,生机勃勃。

    到了虎门镇,大概3点多钟,我们停下。虎门因鸦片战争时抗英而出名,因时间关系我们不打算去参观那些历史遗迹(有些人也去过)。近年来,不知什么原因,虎门竟然发展成一个“服装之镇”,满街都是卖服装的店铺。甘霞和陈淑兰两位女士到此,早已两眼发亮,如鱼得水,很快消失得无形。而我们几位男士,对时装兴趣不大,又没有买衣服给妻子以献殷勤的习惯,反而变得百无聊赖,随意在街上闲逛,服装店也进,家具店也进,电器店也进,就是什么也不买。街上人来人往,多是拿着扛着大包小包的生意人。我们走着走着,又彼此失散,在我身边的,仅剩郑小明、郑友慧和娄新成。在一处天桥上,我们干脆照一幅相留念。

    5点多钟,我们要上路了。当我们在虎门渡口过渡时,已看到了一轮夕阳,冉冉西下;江面上飘起一层薄雾,如幻如诗,令人难忘。此日之游,我有诗记录。诗云:石龙举重早名闻,学校参观靠远亲。午后虎门游店铺,琳琅服饰满街人。

                              参观江门陈白沙纪念馆

    1998年2月17日,中山市教委教研室组织高中语文科组长到江门市参观学习,由罗润德老师带队。上午,我们在江门市一中,与一中的同行以及江门市教委教研室的专家进行高考的研讨。午饭后,主人安排我们到陈白沙纪念馆参观。

    关于陈白沙其人,我小时候即听我父亲提到过,我还以为是我们的同乡先达,又或者和我们有家族渊源。后来发现可能弄错,虽则大家都同姓,但白沙先生并非我同乡人,而我只知他是一位古代学者,但生平事迹几乎一无所知,足见我之鄙陋。我参观时,没有认真记住他的生平事迹,以为辞书必有选入,然而,当我现在要写到他,翻阅《辞海》等书,却发现书中并没有收入他的小传,可见,他还不是“国家级”的人物。我只能凭记忆,知道如下一点陈献章,广东新会人,明代大儒,因在江门白沙讲学,被尊称白沙先生,明神宗万历二年,新会县知府奉诏兴建白沙祠,此馆由原祠扩建而成。

     原祠建在江门市郊的白沙村,但现在白沙村已属市区,纪念馆就在大马路边。进入馆内,即见到一个新建的比较宽阔的广场,正中为陈白沙塑像,旁边有用白沙手迹刻的匾联和石碑。往里走即见到一座建于明代的牌楼,木石结构,楼上有檐,檐下有玲珑的斗栱、枋椽及精美的瓦面调饰。祠内为一进四座挂两廊的建筑  特色,有贞节堂、崇正堂、碧玉楼等建筑物,里面陈列着一些白沙的手迹和文物,以及时人后人的诗文。 记得在参观期间遇到下雨,我们反正滞留着,大家试着朗读那些诗文。虽则我们都是语文教师,但不少语句还是读不出来,我们亦哑然失笑。

     总的来说,这次参观还是有一定收获的,感触中我又多了一首五律。诗云:侨梓仰鸿儒,诚心谒故居。环穿新馆阁,细觅旧庭除。默默瞻遗像,声声诵撰书。先生光五邑,泉下可知无?此诗后刊载于《诗词》报第446期及选入一些卷集中。

                            中山横门海上庄园游记

   1998年12月 11日,我们语文科组一行12人到中山纪念中学听课学习。其时甘霞已调走,但又来了杨大奇和欧阳珊两位。当天我们是坐学校的车去的,由高伟权主任开车。上午听完课后,我们即驱车到不远的横门镇,在那里,新开辟了一处旅游点,叫“海上庄园”。

 “海上庄园”在横门的一个小岛上,我们到码头后,每人花20块钱买门票,然后坐上一艘渡船,向岛上驶去。横门是珠江的一处入海口,海面较为宽阔,不过海水还是黄浊的。大概10分钟时间,我们便到了庄园。庄园有一座朱红色的牌楼,上书“中山海上庄园”六字。进入大门后,站在高处远眺,但见庄园内阡陌纵横,水塘如镜,垂柳倒影,亭栏点缀,游人稀少,环境清幽。我们沿着小路,款款而行,触目所见,皆田园风光,有鱼塘,有瓜田,有菜地,有荷池……如果我们是一群城里人,或许处处皆有新鲜之感,无奈我们也来自“乡村”,眼前之物,见惯不奇。不久,我们来到一处畜牧场。场中养有鸡鸭鹅猪等动物,这些动物以后当然供人吃用,但未宰之前,有的还可以赚点钱,如公鸡,可相斗;如猪儿,可赛跑。我们当然不肯出钱看这类表演,但其他游客出了钱,结果斗鸡和跑猪我们也能看到。看完斗鸡跑猪,我们到了一家卖工艺品的商店转转,接着到了一处宽阔的荷花池。时值深秋,只看到数张残叶,并无荷花之影踪,要欣赏出水芙蓉,须得盛夏来也。

  大约在庄园逗留了两个小时,我们又坐船离开。当渡船渐渐远离庄园时,我不禁轻轻叹道:“这海上庄园,我日后还会再来吗?”……此行,我亦有诗记之:地处珠江口,横门海上园。不闻街市闹,唯听鸭鸡喧。撒网观鱼趣,耕田摘果鲜。荷花池寂寂,夏日再流连。这首诗,也收入《中国当代抒情诗词大典》等。

                                 珠海梦幻水城游记

   1999年7月18日,学校开始放暑假。19日,学校组织科组长、班主任等部分教师到珠海市作一日游,主要项目是到新开张的梦幻水城游玩。“水城”二字经已令人心动,再以“梦幻”二字修饰,更让我们心驰神往了。

   是日艳阳高照,天气炎热,正适合从事水上活动。上午9点多钟,我们到达了水城的大门口。此门以及附近的建筑有点怪怪的,不似我汉民族之特色。进得门后,环顾四周,再调动脑中有限的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等知识,方悟出此“水城”似乎采用古希腊神话作造型,如此方显出“梦幻”的境界。既然称“水城”,当然满眼皆“水”,那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水池,以及蜿蜒曲折的人造“溪流”,已使人心旷神怡。尤其吸引我们的,是那些大型的滑梯,有从高而落的,有弯曲而下的,恐怕会很刺激吧。

   我们进去后,时间尚早,刺激的设施还没让玩,我们换好游泳衣裤,把存放衣物的柜子的钥匙放在挂于胸前的一只小塑料管子中,男男女女便露出平时难得一见的大部分肉体,象小孩子般跳进那碧波池中。池中之水,时有变化,皆因人工造出各式波浪来,身处水中,也很觉惬意。其后,我们又坐着一只橡皮艇,沿着溪流缓缓而行,可以领略到整座水城的风貌。

   高空滑梯终于开放了。我和冯定和、梁七友、杨士玄等爬上了最顶层,少说也有数十米高吧。从高处往下一望,甚是心谎;正在犹豫之际,忽见年近60的黄校长也爬了上来,他探头一望,即毫不迟疑地转身下梯,当了“逃兵”!其时,我们仍站在那里,观看着别人惊叫着下滑,却不敢跟随。几位年轻教师其实都看着我,我想,水上运动一向是我的强项,从这里滑下去最多几秒钟,别人都不会半道抛出或下去后休克,既然已经来了,总得一试。于是,我说:“不怕,下去!看我的!”我第一个坐在滑梯口,深深吸一口气,然后手一松,身子便顺着高高的斜梯迅速滑下,我情不自禁地大叫一声,但余音未了,我整个身体已经滑到了水中,然后又站了起来,至此,惊魂才稍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抬望眼,见到冯定和、梁七友、杨士玄等也纷纷而下,大喊“够刺激!够刺激!”。

   有了这一次亲身体现,我们的胆子也大了些,再去尝试那旋转滑梯。那滑梯是密封的,人进去后,便进入了黑暗之中,再加上那滑梯忽左忽右,人只得在黑暗中随波逐流,感觉更恐怖,直到见了青天,才长舒一口气。我不知别人怎么样(听说王曙东玩了几次),老实说,这两个项目,我都是只尝试了一次。我有诗记其事:一年辛苦又闲休,梦幻水城戏碧流。扑浪翻波如稚子,高空滑落最惊忧。

   在水城中吃了午饭,没有什么可供休息的地方,我们只得又回到水中。此时太阳更毒,而我们并不觉察,时而水中时而岸上,酿成的祸患其后再提。2点来钟,不少男教师不约而同来到了一个游泳池,自发组织25米距离游泳比赛。我虽年老体瘦,与那些中青年教师比赛多次,也没有谁游得比我快。就在我筋疲力尽之时,黎文忠出现了,硬要和我比赛,结果,他比我快了一个身位。这场胜利,让他炫耀了一两年之久。这天下午的游泳赛,我也有诗歌记载:泳池竞逐日当头,令下纵身对岸游。浪里百条还数我,回眸笑看壮青愁。

   大概4点钟时,我们在大门口照了几张像,依依不舍地离开这梦幻水城。如果说还有什么“尾声”的话,那就是回去一两天后,我觉得背脊痒痒的,随后,发觉背上及手臂的皮肤块块脱落,一问其他同事,个个的遭遇相同,女教师尤甚。这时,我才想起,为什么欧美人在沙滩戏水进行日光浴时,都会在身上抹上一些“太阳油”,以防灼伤,我们刚刚脱贫,还没有享乐的经验,所以出现这种“不幸事故”。

                          参观中山三乡镇雅居乐

  1999年12月17日,我们语文科组一行12人到中山市三乡镇桂山中学听课。其时,我科组又增加了刚从华师大毕业的郭丽兰老师。此行,仍由高主任驾车。

   上午,听完课后,桂山中学请我们吃饭。饭后,本应归返,但又觉时间尚早,想在附近寻一去处,最后,想到了雅居乐花园。此“花园”并非什么“公园”,只是一处住宅小区。如今之新楼盘,发展商多美其名曰“某某花园”,似乎国人忽然都高雅了起来,似乎有“花”即能引客。有的“花园”固然名副其实;但有的恐怕遍寻四周,不见一花。而雅居乐集团,则是香港有名的建筑商,品牌已响当当;又早已听闻三乡镇之雅居乐花园,乃高尚居住区,此番到来,怎不寻找机会见识见识呢?

   我们迎着细雨,开车到了雅居乐,但见园门深锁,前有警卫,似闲人免进。绕了几处门,皆如此这般。忽有老师提议,我们何不壮着胆子,开车进去?于是,高主任也同意作此尝试。到了门口,警卫问:“干什么?”我们答:“想进去。”当时说了些什么我已忘记了,总之是我们以并不充足的理由,居然使得门卫放我们的车子进去!于是,在中午时分,在幽静的雅居乐花园内的小道上,缓缓地行走着一辆白色的12座的面包车,车内坐着12位来自中山市北部的男女,虽然都是“居者有其屋”,但也很少见识过“豪庭”“花园”,故而都睁大双眼透过车窗,好奇地四处张望。

   车窗外,应是别墅区,无疑是一片美丽平和幽雅的天地,处处有绿树绿草,红色、黄色、白色、紫色等的花儿点缀其间,亭台柱石恰到好处地安放在某一位置,路灯自然都是一件件令人喜爱的装饰品。房屋周围是花园,花园围绕着房屋。而那一幢幢小别墅,风格各异,但我们难以分辨是哪一国的特色。离开别墅区,到了另一区,有一些五六层高的楼房,周围环境也同样幽雅,那里面一个一个单元的商品房,价钱也不会很便宜吧。

   正当我们还在兴致勃勃地观看时,忽见有一位保安员匆匆走来,截停了我们的车子。显然,他们已发现有一辆来历不明的面包车进到区内,正在区内的道路上慢行。幸而那保安员没有怎么责骂我们,只是叫我们快快离开。我们觉得目的已达到,也就乖乖地离开雅居乐花园。其后,我们又见到路边有一幢楼房,是雅居乐花园的会所,此会所是对外开放的,我们也到里面逗留了一会,但没有玩里面那些需要不少钱才能玩的娱乐设施。

   回家后,我写了一首诗,以记此行。诗云:小楼幢幢赛玲珑,绿树娇花处处逢。细雨徐行闻鸟语,有钱乐在雅居中。

                         游中山民众镇江南水乡

  中山市北部,属大沙田地区,水网纵横,此处农民,历来以农业、水产养殖业为生,很难想象这样的地区也可以发展旅游业的。2000年,民众镇就依靠那纵横交错的水网,居然弄出了一个叫“岭南水乡”的旅游点。

  那年9月刚开学,民众籍的学生卢福华,其家长邀请我们高三年级的教师到岭南水乡一游。盛情难却,9月3日那天刚好星期天,学校放假,我们一行14人,于上午9点半出发,半个多小时即到达卢家。在卢家稍事休息,卢福华及其父母与我们一起到不远的“岭南水乡”。远远望去,即见一处用竹木搭建的牌楼。门前的空地上已停放着几辆旅游大巴。进得门内,见有不少游客,建筑物都是用竹木建成的,简易朴素,其中一处是赛歌台,有些不知属什么民族的女子在摆弄着几根长竹,让游客到里面“跳舞”。我们有些老师也进去尝试,跳得最好的当数身轻如燕的袁艳芳,熊腰虎背的罗胜文则几度遇险,差点被夹住脚。之后,我们就分别上了两只游船。开始我还以为游船往珠江口开去,后来才发现,游船是向河丫里开去,让游客看看那些依河而建的古朴的民房,以及水乡风情。老实说,那些一边建在岸上一边建在河里的低矮的房子,那些榕树蕉树,那些汲水的埠头,那些用石头垒起的堤岸等,城里人看了或许感到有些新奇,而我们则是司空见惯,可以说没有多少新鲜感,只是坐惯了车,能够坐一回船,也还惬意。当时口占一绝,云:水网纵横民众镇,谁人巧建旅游区?新型快艇悠悠去,尽览蕉林浪底鱼。

   半个多小时后,游船返回码头。上岸后,我们到一处“展览馆”参观,那里陈列着一些水乡人家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当然也都是我们熟悉的。而那些种植园,种有一些荔枝树、木瓜树等,倒是那些木瓜树引起我们的兴趣,因为树身很矮,一米多高,但挂满了木瓜。

   中午,卢家夫妇请我们在水乡的餐厅吃午饭。午饭也是水乡风味,以新鲜的鱼虾蔬菜为主,倒也可口。下午3点钟,我们谢别卢家夫妇及福华回黄圃,结束了也算愉快的水乡之行。

                               参观珠海航展

    2000年11月12日,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到珠海参观第3届国际航空展览。1995年6月,珠海新机场落成,珠海市不仅有了一个国际机场,而且,还可以利用这机场举办航空展览。第一届,由于珠三角以及广东人都少见或没见过航展,结果盛况空前,挤得珠海的道路无法行车;第二届,情景也差不多;到了2000年第三届,“阔人”们已见惯不怪,剩下我们孤陋寡闻的一群也来开开眼界了。

    可惜,那天天公不作美,不时下着中雨,由于买了的票并不能退,我们也只好冒雨而去了。又由于出行的经验不足,不知海边与内地的气温差别以及风力差别,到了珠海机场时,大家都叫苦连天!原来,在那位于海边的空旷的机场上,风力尤其大,人感到尤其冷!至于有没有飞行表演,还是个未知数。

    我们到机场后,首先在展览馆内参观,里面多是些文字介绍和图片,包括一些飞机零件实物。除此以外,还有卖衣服卖食物卖药品的摊位,俨然是个集市。随后,我们打着雨伞,冒着冷风冷雨,去参观停在机场上的各种飞机。和我们夫妇走在一起的,有冯定和夫妇、陈赞友夫妇和李元辉夫妇等。对于没有近距离看过飞机的人来说,那些庞然大物还是很有吸引力,由于参观的人多,加上雨伞等的遮挡,要和飞机照个像也不容易。我们看了一会,即找个地方避避风雨,不时仰望天空,看有没有飞机起飞。

    大概11点钟,雨稍稍小些,飞机起飞了,在天上编队飞行,不时俯冲,不时腾空,不时拐弯,不时反身,做着各种各样的空中特技表演。这些表演,初看很有意思,看久了又觉得无味,加之打着伞又不便望高空,机场风大,身上又觉得冷,所以看得甚艰难。有诗为证:假日机场去,寒潮未带衣。游人风中望,银燕雨间飞。

    表演暂停时,我们赶紧回到展览馆。然而,展览馆内也不好受,由于下雨,多数人都聚集在馆内,使得馆内空气浑浊,满地垃圾,而要找个坐的地方也难。至于中午吃饭,更是令人头疼加心疼,不仅买食难,而且什么食物都贵得惊人,我记得似乎是吃了一碗面,总之是半饥不饱,胡里胡涂就过去。后来,我妻及其他妇女发现卖特产的档位里的食物可以试食,于是,很快解决了肚子问题。

    大概下午3点钟,我们离开珠海机场回家。这趟参观虽然辛苦,但留下的记忆却是深刻的。

                                肇庆记游

    2001年3月2425日,我与陈淑兰老师参加市教委组织的高三语文教师到肇庆的参观学习活动,有七绝七首记游。我这篇小记就以每首诗歌作为引子吧。

    (其一)轮快车轻沐晓风,江门肇庆水山逢。卡拉一路人欢笑,唱了敖包在雨中。  24日早上,我们一起到市教研室集中。罗老师携夫人作带队,我们一行十余人乘坐一辆旅游中巴前往肇庆。也怪我近年少出门,不知旅游中巴也有电视及卡拉OK这玩意儿,可供游客唱歌自娱。车中的导游薛林小姐善搞气氛,先自唱一首《长相依》。其后,邀我们唱。谁知众人推让,淑兰推荐我,于是,我也不客气,先唱一首《流浪歌》。众人皆曰不难听,其后,又和东区中学的一位女教师合唱了《敖包相会》《在雨中》等,故诗中有“唱了敖包在雨中”句。此外,刘北汉老师的“老歌新唱”、罗夫人的粤曲清唱也大受欢迎。唱唱谈谈之间,肇庆已在眼前了。

   (其二)光阴一去可回头?七四年间此地游。处处山湖寻旧迹,篇篇往事眼前浮。   中午时分,我们到了肇庆,在蓝宫酒店安排好房间,吃了午饭,我们先到星湖游览。1974年12月,我曾只身赴云浮县,探望亡友的老父母,归途中在肇庆逗留过,游览了星湖,看到眼前还很熟悉的山水,感叹光阴易逝,不觉已过去27年了!亡友的父母,怕早已不在人世了吧!

   (其三)洞幽岭秀艳阳天,斜靠湖心石槛边。倩影未成包滚落,陈郎赴水救金钱。    这首诗,写了一件不知古今中外也没有类似的狼狈的事。外出旅游,我总会带一部照相机,面对星湖美景,不可能不留影。在湖心的石桥上,我想让淑兰照一张像。我靠在石栏槛上,刚摆好姿势,便觉得右肩轻松了许多,随即,便听到一下闷声。呆了大概一秒钟,我扭头一望,看到我挂在右肩上的小行李包掉落水中!临出发前,我已发现我的小行李包其中的一个扣子常会松脱,但仍不以为意,以至出现这桩事故!包中除了有些衣物外,尚有准备给学生买资料的2700元钱!包掉落水中后,尚未立即下沉;而我在桥上,伸手也够不着两三米开外的包;淑兰急忙去附近找竹竿或扫帚,但一时之间如何能找得着?眼看着那包越漂越远,且有下沉的样子,善于游泳的我岂能目送它沉没于星湖之底?!于是,我果敢地作出了决定:下水捞包!我把身上的手机、证件等掏出交与淑兰后,即和衣下水,几下即游至数米远的行李包处;而此时,那包灌满了水,即将下沉。我一手托包,一手划水游回桥底,在众人的帮助下爬到桥上。走在前面的同事得知这边出事,急忙回转,看到我浑身湿透的狼狈样子,都哑然失笑,同时也高度赞扬我的“壮举”。不过我觉得湿一下身,挽救了2700元,无论如何也是值得的。事后,尹东阳老师借我一件衣服,而我的裤子比较薄,则边走边由太阳晒干。幸好那天艳阳高照,不致冷着。

  (其四)鼎湖山上鼎堪惊,漫步庆云听佛经。飞水潭中人戏水,斜阳古树享安宁。    游完星湖后,我们驱车去鼎湖山。鼎湖山上有一大鼎,堪称世界之最。我和淑兰在鼎前照了一张相,从相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我衣服的下截是湿的,如果不知前面发生的事,这个“迷”是难以解开的。我们又到庆云寺参观,刚好,遇到和尚敲经念佛,听了好一会,但不知所云,心想可能是乱来的(亵渎了!)。沿着一条下山的小径,可以感受到山林之幽静,空气之清新。半山中有个飞水潭,水色澄碧,恰有一位穿着鲜红泳衣雪肤花貌的少女在独自畅泳,吸引了游人驻足,不知是否景区安排的角色。

  (其五)端州夜色也缤纷,音乐喷泉最动人。老少双双场上舞,不须美服与长裙。     肇庆的星湖广场,有一音乐喷泉乃肇庆一大景点。晚饭后,我们和尹东阳、李巧玉等老师来到此处,只见市民早已站满四周。随着音乐之声,七彩的水柱高喷,映照夜空,甚是壮观。这种景物,似乎中山还没有呢。半小时左右,喷泉结束,但广场音乐声起,男女老少便在场中双双起舞,甚是惬意。我们几位似乎都不善舞步,不然,亦可娱乐一番。看到这情景,我忽有感慨,各个城镇,真应该多搞一些群众性的娱乐场所,不要尽是四星、五星级酒店,拒劳苦大众于千里之外。

 (其六)商场购物倦无心,蓝宫归去养精神。幸有东阳湖北尹,谈机说网好知音。    其后,淑兰会见旧同学,我和尹东阳老师去一家商场买了一些当地特产,无心逛街,便回蓝宫酒店休息。说是休息,其实是我对他带去的手提电脑感兴趣。我虽注册了一个所谓的“网站”,也在上面弄了一些东西,但还没有真正见识过手提电脑,想不到和这位湖北籍的同行,还可以“谈机说网”,是夜并不感到寂寞。

  (其七)校园听课学真经,饭后驱车别古城。留恋导游林妹妹,两天一路送欢声。     25日上午,我们在肇庆中学听课及坐谈,午饭后即离开古城肇庆。导游薛林那小姑娘,灵牙利齿,善搞气氛,归途中也不寂寞,但没有唱歌了。大概4点钟,我们在沙口下车,打的回校。

    是年11月30日及12月1日,我和杨建平老师又到过肇庆观摩全省中青年语文教师上课比赛,但印象总不及3月这次肇庆之行。

                           参观中山影视城

   2001年4月26日,我校高三级老师到纪念中学参加高考研讨会。中午在纪念中学的教师饭堂吃了饭,离下午继续开会还有两个小时,到什么地方消磨这段时间?忽然想到就在纪念中学旁边,新近建造了一处影视城,是否值得一去?问纪念中学相熟的吴定刚老师,怎知他说:“没去过。”我佩服他象董仲舒那样“三年不窥园”,但我们还是决定去见识见识。

     顶着烈日,步行了十分钟,我们走近影视城的门口。门口是两根四方的大柱构成,造型简洁而庄重。从门口可以看到里面有各式的建筑物,也象个公园,这更吸引我们要进去看看。到门口一问,原来要门票,20元一位。20元对于我们来说不算多,但也不会轻易出手,何况我们只能进去不长时间,有点亏了。忽然,内中的罗彩霞老师想到此建筑乃夫君作质量监督的,想必会有办法。于是,一个电话打到丈夫处,丈夫一个电话打到总经理处,总经理一个电话打到门卫处,现代通讯工具的非凡效率在这件事中得到充分体现。5分钟后,门卫通知我们可以进去,但要从正门进去。这时,我们才知道站着的地方只是侧门,于是,沿着围墙,我们又用了10分钟从侧门走到正门。正门更有气势,用巨石筑成。我们办了登记手续,才能进去。对此,我不禁感慨,这里的工作人员既有人情味(凭关系让我们进去)又公事公办。

     影视城,顾名思义是为拍摄电影电视而建造的一座“城”,当然,它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也还有观赏价值,可作为一处公园供人游览。进去之后,便见到一艘“中山舰”,开始以为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进入“舰”中,方知内里乾坤。原来里面真的如同一艘船舰,有甲板、机房、会议室、卧室等,赵文煊饰演的孙中山,在陈炯明叛变后即登上此“舰”,演绎了许多场精彩的情节。

  离“中山舰”不远,便是“黄埔军校”的大门,内中的同行大多没有到过真正的黄埔军校,觉得怎么一所著名的军校的大门,就这么寒伧?会不会是一处微缩景点?再看里面的建筑物,也实在简陋,这里会是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周恩来、叶剑英等风云人物当年活动过的天地?此时,到过真正的黄埔军校的陈老师出面解释了,他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黄埔军校不在于有什么堂皇的校舍和先进的设备,关键是有一股革命的精神,故而能培养出众多杰出的军事人才。”大家听罢,也肃穆地伫立在操场之中,仿佛在聆听着孙中山先生在讲台上演讲。

   出了“黄埔军校”,但见烈日当头,望着还有那么多地方需要去看,大家不禁踌躇观望。正在发愁之际,数辆“国民党时代”的“黄包车”纷纷拉至面前,我们立即被“骆驼祥子”包围起来。“祥子”们极力游说,花5元乘坐,不须在烈日下步行,便可走遍全城。我们一想,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于是,纷纷坐上了“黄包车”,一个个成了“阔佬”“太太”和“小姐”。

   “祥子”首先把我们带到“日本”。我们参观了孙中山和宋庆龄在日本的“寓所”,砖木结构,似乎真的简朴无华。寓所内有一个小院子,院内有一株樱花树,樱花也正开放着。有此点缀,不由得你不信以为真。跟着,我们在“东京”的街道上缓行,和站在门口的“日本仕女”打招呼。教英语的赖老师上前胡乱地用“日语”与“日本仕女”搭讪,企图想让她们出出丑,谁料到,“日本仕女”说出了一串不知是否日语的”日语“,把赖老师也蒙住了,干瞪眼站了几秒钟,最后只好落荒而逃,把大家笑得肚子疼了半天。徜徉于”东京“街头,我忽然后悔没有带照相机,不然的话,可以照上几幅相,可以骗人说去了一趟日本。之后,“祥子”拉我们经过一处“战场”。那是一个倾斜的山坡,零星有些树木有些石头,还有些“死难的军人”躺在那土坡上。我忽然明白了,怎么现在看影视,总觉得假,总没有《上甘岭》《英雄儿女》《奇袭》那么真,原来打仗的场面,大都在这样的小土坡上拍摄的!一会儿,“祥子”又把我们带到了更远,带到了“伦敦”!皆因孙中山有“伦敦蒙难”一事。这里的建筑风格果然不同,乃是英伦的味道。我站在”伦敦“的银行、酒馆、士多面前,站在那西洋马车的旁边,又一次后悔没有照相机,如果在此照个相,是完全可以以假乱真的。

    因时间关系,在1点50分时,我们离开了影视城,回去纪念中学。这趟游览,还是很值得的,也算开了眼界,起码明白了什么是“影视城”。顺便说一句,这类影视城似乎不止中山一座,南海、番禺等地也有,不知如何经营,能否赢利,但这又非我所担心的事,还是以一首七绝诗结束本文吧: 巡行方便有包车,日本英伦复美加。战舰中山黄埔校,一时忘却在何家。

                        夜游番禺长隆夜间动物园

      2001年4月30日夜,学校组织全校教工到番禺长隆夜间动物园参观。在两年前,番禺建成了一座香江野生动物园,尽管门票上百元,但也弄得门庭车水马龙,游者云集,而我们全家也去过一趟凑热闹。两年后,又听说在香江动物园旁边新建了一座长隆夜间动物园,可以在夜间观看动物,还有大型马戏演出。由于是学校工会组织参观的,所以大家,包括我和妻都欣然前往。

     我们乘坐的旅游车大概下午5点钟开出,车中也有卡拉OK这玩意儿,在同事的掌声中,我也献唱了一首《永远是朋友》。傍晚7点钟左右,我们到达了动物园的大门。动物园的四周已停满了车,门口附近挤满了人,多是四乡口音。大门当然有些造型、灯饰等,但印象已模糊,无法作简单的描写。记得等候进入大门,我们也等了半个钟头。入得门后,导游先领我们去乘坐有轨观光车,然后车子徐徐驶进野生动物园区,此情此景,使我回忆起香江动物园,不也是一样吗?只不过把白天换成夜晚罢了。在车子的行进中,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不远处的一些不会动的动物,或站或卧或睡,即使如此,也引得游客一阵欢呼之声,而我却有点麻木不仁,提不起兴趣。

      游罢野生动物园区后,我们又赶往月亮演艺广场。那是一处显然是新建的大型的演出场地,四周少说也有上万个座位吧。我们到了那里,等候俄罗斯马戏团的演出。演出还没开始,我们只得坐着等候,旁边是冯定和夫妇、欧阳珊夫妇、陈淑兰等人。差不多等了半个小时,大型马戏开锣了。大型马戏,我还是在少年儿童时代在广州的中央公园、文化公园等地看过,数十年来也没有再看过了,此番也属开眼界。在音乐声中,只见大象、狮子、老虎、黑熊等动物相继登场,或踏皮球或跳火圈或走木板或翻跟斗,好不热闹。当然,还有精彩的马术和空中飞人的表演。我最怕看空中飞人,老怕他们失手掉下来。演出持续了近一个小时,能看到这场马戏,此行还是有价值的。

     大概10点半钟,我们返回中山。还没有驶出10分钟,车中的人大多已经昏睡了。我有一诗记叙此行:香江入夜变长隆,四处乡音此地逢。马戏飞人兼杂耍,声光响耀月儿中。到底“香江”和“长隆”是否一回事,我到现在还弄不明白。

                               新会行

     2001年525日,我们语文科组一行12人(吴中华老师病休没有去),到江门市一中听课学习,由高主任开着学校的包面包车去。上午听课、座谈完毕。中午在一家海鲜酒家吃午饭,由吴湛明老师的一位老友做东,在此顺便致谢!午饭后,时间尚早,我们顺便到新会市一行。三十多年前,我曾到过几次新会,有些记忆还是刻骨铭心的,但如今,车行于会城的道路,我已无法寻觅到旧日踪迹,大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之慨。

  大概2点多钟,高主任费了一些周折,终于把车开到了“小鸟天堂”。1966年秋冬时节,我和同学“步行长征”到过此地,只模糊地记得那里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一株大树,傍晚时分,百鸟归巢,鸣声啾啾,自成一景。此景无人管理,但可乘坐农民的小艇作环岛之游。此番到来,“小鸟天堂”已建成一个公园,我们需要每人付出12元,方可入内。入得园中,看到草、树、亭、石,布于四周;远处有青山衬托,景色也是不错的。在门口不远,有一个小表演场,我们先看了一场鹦鹉表演,被训练有素的鹦鹉叼去了几块钱。其后,我们沿着曲径,便来到了“小鸟天堂”。“天堂”四面环水,我们只能隔水相望,看到岛上那株巨大的古榕树,枝叶婆娑,根茎相连,据说覆盖一万平方米。时值中午,虽站在“观鸟亭”,并不见多少鸟儿飞翔,我们只在一块刻有“小鸟天堂”四字的石头边照了一张集体相。之后,我们在附近的一个展览馆参观,看到不少名人的题字、题诗、照片等,介绍及赞美“小鸟天堂”。而“小鸟天堂”的出名,则得益于巴金老,早在上世纪40年代,巴金就写了《鸟的天堂》一文,使之享名。

    离开“小鸟天堂”,我们往回走,中途在圭峰山游览区再作停留。圭峰山是会城北面诸山的总称,包括许多山峰、丘陵和峡谷,方圆40里。游览区并不收费,内有玉湖,占地8万平方米,环湖有路桥,湖心有亭榭楼阁,周围峰峦迭翠,葵林拥簇,湖水倒映山色,亦赏心悦目。我们漫步于小径,谈笑风生,正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而我,可能会想得多些,有不少尘封了的记忆,一下子涌现在眼前!

    4点多钟,我们返回中山。我则留下了一首诗:三十年前闻小鸟,笑谈携手上圭峰。山光水色难寻梦,此日忽来一老翁!

                                 粤北行

   2001年7月20及21日,暑假已开始,学校组织科组长、班主任及高三级教师到粤北旅游,主要游览了丹霞山、南华寺和宝晶宫,我有七绝六首记游。

    (其一)豪华车内众心欢,粤北之行访洞山。从化佛冈高速路,英德过后是韶关。   7月20日上午,我们乘坐一部旅游公司的豪华大巴往北方奔驰,一路上大家都很开心,毕竟辛苦了一个学年,高考的情况尚不得而知,且放到一边去,让我们抛开烦恼和担心,尽情地享受两天的休闲旅游吧!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韶关、英德,那是粤北地区,访的当然是奇山异洞。旅游车经番禺、广州、从化、佛冈,沿高速公路行走,所见到的景色与珠三角迥乎不同,渐见山多田少,城镇建设也差了些。但是,高速公路已建到这里,起码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半天时间,我们即到达了粤北重镇韶关市。

   (其二)丹霞怪石石连绵,倚壁攀岩到碧天。顶上风光无限好,阳元蜡烛镜头前。   在韶关安顿好,吃了午饭,旅游车即把我们带到丹霞山。此时,车上换了一位韶关旅行社的男导游,口齿伶俐,且很专业,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丹霞山的特色和传说。丹霞山位于韶关市北部54公里处,到处可见耸秀争奇的悬崖峭壁、岩洞、峰林、石柱等自然奇观,尤其石质呈红色,所以此处又辟为中国红石公园,公园的门口就体现了红石的特色。进入游览区,汽车在山路上行走,我们可以透过车窗看到附近大大小小的山石。最后,我们步行登上了一处观景台。在这里,登高望远,艳阳之下可以饱览粤北秀色、丹霞群峰。丹霞的主峰上层有三峰:长老峰、海螺峰、宝珠峰;中层有别传寺、丹梯铁锁、通天峡、双镜池等;下层有梦觉关、锦石岩、马尾泉等。当然,这些景点都无法一一涉足。主峰四周,还有玉女拦江、人面石、望夫石、阳元石、女阴石、蜡烛峰、群象过江、鲤鱼跳龙门等奇景。最令游人感兴趣的是那阳元石和女阴石,一似男性的阳具,一似女性的阴部,可算天造地设。在观景台上,我为大家照了不少相片。由于那阳元石奇特,又成了必去的景点。我们坐了好一会车,到达了一处地方,再步行近半小时,才到达它的近旁。但站在近处就反而觉得不象,不若远观逼真也。因近观阳元石而花去两个小时,似很不合算。

      (其三)韶关入夜也人稠,余靖先生风采楼。最是令吾相熟处,步行街内似羊州。    从丹霞山回来,吃了晚饭,洗了澡,我们就盘算着晚上的活动,我和定和、士玄、淑兰、美珠、艳芳等先到韶关的闹市区逛街。韶关位于粤北北江上游,浈江、武江汇合处,既是粤、赣、湘三省的咽喉,又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和旅游胜地。我们在那很热闹的步行街上漫步,逛逛商场,我忽然觉得自己身处广州的北京路或上下九路,浑然不知脚踏在粤北的土地上。忽然我又想到,在抗日战争初期,我的父亲就在韶关、曲江一带参加抗战,还兼任过曲江中山小学的校长,如果他泉下有知,如今粤北的变化,也感欣慰吧。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座“风采楼”前。此楼是明代为纪念宋代名臣、工部尚书余靖而建立的,建筑宏伟独特,已成为古城韶关标志。“风采楼”三字是明代书法家陈白沙(“陈白沙”可参见前面《参观江门陈白沙纪念馆》一文)以茅龙笔写的存世珍品。风采楼现辟为韶关市博物馆,大概夜间并不开放,我们只是远观了一会。其后,我们打的到了一家食店吃夜宵,在那里碰到了老邱、建平等人。夜宵后,天下大雨,我们又打的回酒店。

     (其四)南华古寺探禅宗,六祖真身坐大雄。树直林幽多鸟语,四方香客此间逢。     次日一早,吃罢早餐,我们离开韶关市,望南而去。在韶关南郊22公里处,有一座著名的禅寺——南华禅寺。以前要到此寺肯定不易,但现在106国道就在寺前通过,京珠高速公路也只离寺院2公里,因而参拜南华禅寺的游客甚多。8点多钟,我们到达南华寺。寺门号曹溪门,寺前有一个很大的广场,主要用作停车;入得寺内,更觉气势宏大。漫步寺中,细观文物,耳听梵音,也觉心气平静。南华禅寺是中国佛教著名的寺院之一,是禅宗(南宗)的主要祖庭,向有“岭南禅林之冠”和“岭南第一山”之称。寺址位于曲江城东6公里之曹溪北岸,峰峦奇秀,景色优美。

      南华禅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即公元502年,原称“宝林寺”,后曾称“中兴寺”   “法泉寺”;宋太祖赵康胤敕名“南华禅寺”,沿用至今。唐朝仪凤2年即公元677年,中国禅宗第6代祖惠能和尚主持南华禅寺,使寺更得以闻名;民国22年即1933年,中国禅宗泰斗虚云和尚主持该寺,使得寺风日盛。故寺内供有六祖金身及虚云纪念堂、虚云长老舍利塔等。我漫步于寺院中,渐与众人失散;后遇黎文忠,一蹶一蹶地走着,原来昨日登丹霞山,磨破了脚,真是后生无用。于是,我亦陪他在各处参观。

    (其五)桂林洞穴惹游情,肇庆星岩亦享名。今到曲江知陋短,宝晶宫内更堪惊!    这首诗,我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桂林和肇庆我都去过,那里的洞穴都是闻名的,然而,当我们在一些不入级的公路上颠簸了两个小时,来到宝晶宫后,我又发觉自己孤陋寡闻了,原来,在曲江还有这么一处景观,它的洞穴,比起桂林和肇庆的更令人称奇!所谓“宝晶宫”,其实是一处新开发的洞穴景观,它藏在一座山之内,而山之外,有一个大湖,四周景色优美。当我们进入洞中,即觉得洞内空阔幽深,灯光微明,映照着洞内的钟乳石奇形怪状。洞内有小路小桥,清水盈盈,凉风习习,如幻如诗,真有“别有天地非人间”之感。我们在洞中也照了几张相,不过是由里面的摄影师拍的,说是出洞口时即可取相片。洞内有石级,在不知不觉间,我们越走越高,到出洞口时,发现自己已身处山顶,还得沿级而下。在原来的入口处,我们取得照片,虽不算清晰,但也能辨出人形,我因脱下眼镜,又怕眨眼,显得怒目而视。出洞后,我们仍在山林湖滨处游览了一会,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其六)寻幽过后望南还,去去来来两日间。粤北水山多景致,人民尚有苦贫寒。    离开宝晶宫后,我们在英德城吃午饭,饭后便返中山。一路无话,我只能写几句感想。这两天的旅游,无疑是很开心的,加强了同事间的情谊,也增长了大家的见识。不过,我们还感受到,粤北地区相对于珠三角还是较为落后的,有些人民尚未脱贫;石场、水泥厂的污染比较严重。希望粤北地区更多地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事业,使粤北人民与全省人民一道共同致富。

                                夜观中山菊展及农博会

    2001年11月27日夜,学校组织教职员工及家属参观中国(中山)第七届菊展及农博会。中山也算是盛产菊花的地区,小榄镇更有“菊城”的别称,所以中山人对菊展并不会太狂热,只因学校组织去的,我们也凑凑热闹,把两位女儿也带去。 

     晚上7点多钟,我们到达展览处。菊展及农博会设于石歧孙文公园一带,只见那里灯火辉煌,五光十色,为展览而搭建的牌楼很有气势。我们先就近参观农博会,展馆就搭建在马路上,里面展示了中山的特色农业,不过我看来也没有什么新鲜感。随后,我们进入公园内,在小径上漫步,两旁虽满是菊花,但也看不大分明,实际是凑热闹的成分居多。后来,我们发现这里不仅展出菊花,更搭建有一条食街,一条购物街,这两处反而可以流连良久的,于是,我们和陈赞友夫妇、李元辉夫妇等在那里转了几圈,女儿买了一些食物,得到满足。其后,我们又到孙中山铜像下,眺望周围以及石歧城区的灯饰。再后,我们又到了门口附近的一处小亭中闲坐休息,等候回家。

    这个晚上,要找出什么重大意义是不可能的,但不管怎样,也是一个愉快的秋夜,值得以诗记之:农产丰盈果实鲜,菊花盛放竞香妍。清风秋夜游人醉,月伴灯霓境似仙。

                                 游东莞可园

   2002年5月24日,是日为星期五,我语文科组一行13人(吴中华老师身体欠佳没有去,而此时又增加了陈润麟老师。),租一辆面包车到东莞市东莞中学听课学习。记得1996年12月我们科组到东莞石龙中学听课时,还须从虎门渡口过渡到珠江口东岸,而现在,已有雄伟的虎门大桥连接,仅一个半小时,我们即到达莞城。上午参观、听课、座谈完毕。中午,由旧同事陈月强老师引领,我们在“粥城”吃了午饭。席间,问月强莞城有甚名胜古迹,月强曰,唯一去处,则可园也。饭后,由月强带路,我们很快到达城中之可园。月强下午要上课,和我们离别。

   进入可园,要8元钱的门票。可园之名,早已听闻,它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广东四大名园。我到过苏州等地的园林,知道广东的“名园”,亦只能视之为“小巫”,如离我们不远的清晖园,就实在看不上眼。不过,有这四“小巫”,亦聊胜于无。但是,就算这“小巫”,我也知之不多,足见鄙陋。入得其园,看罢介绍,方知此园建于清道光30年,即公元1850年,建园人为张敬修,原为文士,后投笔从戎,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其人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又广邀文人雅集,使可园成为清代广东的文化策源地之一。而使可园更负盛名者,则是清代大画家居巢、居廉兄弟曾客居于此10年。居巢,广东番禺人,字梅生,号梅巢,擅画虫草类;堂弟居廉,字古泉,号隔山老人,擅画花鸟、虫草、人物,设色妍丽,笔致工整,能以指头画,尝作二十四番花信图,为人称道,成就大于其兄,开岭南画派先河,其后之岭南大家如高剑父、高奇峰、黎雄才、关山月、方人定等,皆沿袭其画派风格。

  可园面积虽小,仅三亩三土地,合今之2204平方米,但设计精巧,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圃、书斋等,艺术地柔和于一起,足见主人有高深之艺术和建筑的造诣。进入园中,虽处处古旧,但处处雅致,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园内建筑物,虽为木石、青砖结构,但建筑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具特色。游行于园中,给人的感觉则是:曲折回环,处处相通,高低错落,俯仰神怡,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静中带趣,再配以名花奇石,古玩字画,建筑风格独特,文化气息浓厚,位列广东“四大名园”,果真名不虚传也。尤其使我喜爱的,乃园中还有一个面积不小的湖,绿波荡漾,垂柳倒影,环境清幽,此乃清晖园等未有之也。

   我们一行十余人,难得偷闲,于园中徜徉时久,处处留照。湖畔之处,有一卖工艺品商店,兼营照相业。那照相非用照相机,乃用电脑摄像,加像片过塑仅收5元,于是,杨建平、杨大奇、郑小明、陈淑兰等纷纷留照。最后,我们集体在可园门口照了几幅相,以记此游。

   归途中,我们在虎门镇上逗留了1个多小时,逛了富民服装商场等。5点钟时分,我们离开虎门。司机为省下20元钱,不走大桥而过渡,我们也迁就他,反而又可在渡船之上照了几幅像,背景则是黄昏日落下飞架珠江口东西的雄伟壮观的虎门大桥。

   此番游览可园,我亦留诗一首:入园疑路绝,曲径引玲珑。榭倚一湖美,楼凭二子崇。回廊通槛阁,怪石隐蕉松。漫步观图字,沉迷古雅中。一个月后,此诗即在广州的《诗词报》上发表并选入多部卷集中。 

         旅游小记(之二)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