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三:1949年后撤退台湾或出走港澳、海外的人物

                             (1950-1960)

                              

                                1950年

 

张 镇(1899-1950) 台湾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二级上将,宪兵头目。字申甫,号真夫,湖南常德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曾被选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8月回国后,历任蒋介石侍从副官、宪兵特务团团长、宪兵团团长、第8师副师长等。抗战时期,任南京宪兵司令部副司令,鄂湘川黔边区第3清剿区指挥官兼宪兵学校教育长、国民党宪兵司令兼军委会军法执行总监部副监等。抗战胜利后,任首都中将卫戍司令官、宪兵学校校长、首都卫戍总司令等职。1949年2月,随国民政府撤退到黔阳、广州、重庆,又与空军司令周至柔同机飞往海南岛,旋即转往台湾。1950年2月在台北病逝。

 

周之贞(1882-1950) 近代民主革命家、同盟会元老、民国将领。字又云,广东顺德人。早年赴南洋经商。1905年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归国,参加广州黄花岗之役,失败后亡命海外。同年秋回广州参与暗杀清将凤山之举。广东光复后,奉孙中山命到肇庆督办军务。1913年参加反袁斗争。1915年任广州湾(今湛江)党务联络委员。1917年任大元帅府参军。1922年后,历任西江讨贼军司令、大本营工兵局筹备委员、四邑二阳香顺八属绥靖处处长、中央直辖广东讨贼军第二师师长等。曾出任顺德县县长,倡修《顺德县志》。抗战时期,从事家乡的救亡和抚恤工作。1950年初在香港病逝。

 

赵植芝(1875-1950) 近代民主革命家、同盟会员、国民党政要。广东新会人。早年赴香港就读于皇仁书院。1902年得友人介绍谒见孙中山,遂参与反清革命活动,并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太平洋支部会长。1911年支援广州三二九黄花岗起义。1912年,任临时大总统府侍卫。191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从事反对袁世凯窃国的活动。曾任满洲船分部部长,次年兼任香港上海交通员;同时奉命赴日本横滨组织海外华侨联义社,后在香港和美国纽约组织分社。1920年后,历任粤军东路讨贼军总指挥部军需处处长、大元帅府侦查组长、事务司司长、 江门商埠警察厅厅长等。1928年,任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整理海员工会委员,并被选为海外联义社常务主任委员,先后在省内和美国纽约等市组织分社。这期间曾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三、四届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曲江组织海外联义社,任常务主任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第一届全国联义社常务主任委员,同时被选为广州市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党广州特别市党部第二十九区常务委员。1950年5月21日,病逝于香港。

 

吴 石(1894-195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革命烈士。原名萃文,字虞熏,福建闽侯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在福建参加北伐学生军,开赴南京。1912年元旦,参加中华民国开国典礼和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仪式。1916年保定军校毕业。后留学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回国后,入福建陆军服役。1925年10月到广州,任黄埔军校教官。1927年后,历任国民党陆军大学教官、参谋本部处长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桂林行营参谋处处长、桂林行营参谋长、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第4战区第16集团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第2方面军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参加广州方面日军受降仪式。1945年10月在重庆参加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848年成为民革的骨干分子,从事地下革命工作。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赴台湾,后任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副参谋总长等,仍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不久事泄被捕。1950年6月10日以“通共”罪在台北被处决。人民政府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陈宝仓(1900-1950)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革命烈士。字自箴,河北遵化人。1923年保定军校毕业,入山西陆军服役。历任营长、团长等军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3战区第8集团军副参谋长,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4月任第四战区副参谋长,转战广东、广西,参加桂南会战等。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作为国民党军政部特派员到青岛受降。后任联勤总部第4兵站总监等。1946年7月退役。解放战争后期,接受共产党的策反,为共产党提供情报。1949年随军去台后,与吴石等仍为共产党提供情报。后被台湾当局察觉,1950年6月10日与吴石等同被杀害。人民政府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陈 仪(1883-1950)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字公洽,号退素,浙江绍兴人。1902年留学日本振武陆军学校。参加了辛亥革命,后任浙江都督府参议、军政司司长、浙军师长。1917年再赴日本,入陆军大学,回国后任浙军师长、第1军司令、徐州警备司令、浙江省省长。1926年12月投靠蒋介石,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9军军长、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政务次长等。抗战时期,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福建绥靖主任、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陆军大学代理校长等。抗战胜利后,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浙江省政府主席等。1949年初,曾劝汤恩伯向人民解放军投诚,不久被汤恩伯出卖,遭免职关押并解往台湾。1950年6月18日被枪杀于台湾松山。

 

周伟龙(1901-1950) 军统元老、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道三,湖南湘乡人。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参加了北伐战争及蒋介石、唐生智之间的战争,唐生智下台后遂投靠蒋介石和戴笠。历任复兴社特务处书记、警察局长等。抗战时期,任军统局上海特别区区长、“忠义救国军”总指挥、别动军总司令等。抗战胜利后,任交通警察总局中将局长等。1949年准备参加程潜、陈明仁、唐生智等举行的湖南起义,被保密局发觉后遭逮捕,旋转解到台北市关押。1950年6月在台湾新竹被处死。

 

郭 忏(1894-1950) 台湾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字悔吾,浙江诸暨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团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8年后,历任国民党第五军、第十八军参谋长,第四十六军副军长,广州行营办公厅主任,武汉警备司令等。抗战时期,任湖北防空司令,第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第六战区参谋长兼副司令长官等。抗战胜利后,任国防部参谋次长,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舟山指挥部主任等职。因指挥舟山登步岛战役立功。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赴台湾。1950年7月31日在台湾病逝。8月,台湾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吴鼎昌(1884-1950) 北方财阀,民国政要。字达铨,浙江吴兴人,生于四川华阳,秀才出身。1906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后,历任北洋政府中国银行总监督、造币总厂总裁、中国银行总裁、盐业银行总经理、段其瑞内阁财政部次长、天津《大公报》社社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支持蒋介石。历任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董事长、贵州省主席、国民政府文官长、总统府秘书长等。1949年1月出走香港。1950年8月22日在香港病逝。

 

张静江(1877-1950) 国民党元老、南京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又名张人杰,字静江,别号增澄,晚年号卧禅,浙江吴兴人。早年曾在欧洲经商。1906年在新加坡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回国,历任中华革命党财政部部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全国建设委员会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等。后因四肢瘫痪逐渐脱离政治活动。1938年到欧洲治病,后到美国。1950年9月3日在美国纽约病逝。

 

焦易堂(1879-1950) 近代民主革命家、国民政府高级官员。陕西武功人。早年在北京中国公学政法科学习,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与陕西起义。民国成立后当选为国会参议院议员。1917年赴广东参加护法运动,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陕西劳军使、国民革命军宣慰使等。1928年后,历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兼法制委员会委员长、最高法院院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顾问等。1949年赴台湾。1950年10月28日在台北病逝。

 

傅斯年(1896-1950) 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字梦簪、孟真,江西永丰人,生于山东聊城。1913年入北京大学。1919年1月与罗家伦等发起成立文学团体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参加了五四运动,为北大的学生代表。1920年毕业后留学英国、德国。1926年回国后历任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央研究院院长及立法委员。1948年往台湾,任台湾大学校长。1950年12月20日在台北病逝。

 

李绮庵(1882-1950) 国民党政要。广东台山人。早年留学美国,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随孙中山回国,当选为广东省议会议员。1913年参加反袁活动,失败后逃亡日本,后参加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1927年后,历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候补监察委员、侨务委员会常委、革命纪念会常务董事。1949年赴台湾。1950年在香港病逝。

 

赵棣华(1895-1950) 国民政府官员。别名同连,江苏镇江人,生于淮阴。金陵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1927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统计科主任、国民政府会计局局长、江苏省财政厅厅长、第三战区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交通银行总经理、全国银行联合会主席、交通银行董事长兼部经理。1949年赴台湾。全国银行联合会主席、交通银行董事长兼部经理。1949年赴台湾。1950年在美国纽约逝世。

 

                                  1951年

 

李玉堂 (1899-1951)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革命烈士。字瑶阶,山东广饶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军军长,驻守江西。1939年,率部在武宁附近的棺材山阻击日军,死守阵地,全军立战功,国民党抗战总部授予李玉堂部“泰山军”称号。不久,该部改为第10军,仍任军长,奉命驻守长沙。日军三次进犯长沙,李玉堂率部给予沉重打击,取得抗战史上闻名中外的三次长沙大捷。此后,李玉堂先后任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10绥靖区司令官、海南防卫副总司令、第1路军司令官兼32军军长等职。驻海南期间,中共通过关系策反李玉堂,李接受共产党的条件举行起义。因交通中断,李玉堂未及时接到中共关于起义的指示,解放军已占领海南岛,李玉堂即随国民党军队撤往台湾。后因叛徒出卖,1951年2月5日,李玉堂及夫人陈伯兰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于台北碧潭。1983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李玉堂为革命烈士。(另一说,李玉堂夫人之兄为共产党,李玉堂被妻牵连而被杀。)

 

李文田(1895-1951)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灿轩,河南浚县人。1919年保定军校毕业。历任北京陆军排长、连长、营长、国民军团长等。1928年后,历任陆军第29军第38师参谋长及代师长,参加长城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59军副军长、第27军团副军团长、第33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任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因不愿打内战,脱离军队,任总统府参军。1949年3月移居香港。1951年2月在香港九龙病逝。

 

朱经农(1887-1951) 国民党政要、教育家。又名有町,原籍江苏宝山,生于浙江浦江。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后又留学美国。历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中央大学教育长、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中国出席联合国文教会议首席代表。1949年后留美从事著述。1951年3月9日在美国病逝。

 

曾 琦(1892-1951) 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党首领。字慕韩,四川隆昌人。早年留学日本、法国。曾任报社主笔、记者。1923年与李璜等在巴黎创立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后改为青年党)。1924年回国后,任上海大厦大学教授,与左舜生等创办《醒狮》周报,鼓吹国家主义。抗日战争期间与汪伪政权勾搭。抗战胜利后支持国民党政府的反共、反人民政策。1948年去美国。1951年5月7日在华盛顿病逝。

 

高剑父(1879-1951) 同盟会及国民党元老,画家。名仓,字剑父,以字行,广东番禺人。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学绘画,并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组织中国同盟会广东支会,任会长。参加过黄花岗起义等。后参加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1913年随孙中山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后回国参加讨袁及护法运动。1925年后,专门从事绘画和美术教育工作,创建春睡画院、南中美术院。曾任中山大学、中央大学国画教授,为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后长期居住港澳。1951年6月22日在澳门病逝。

 

夏斗寅(1886-1951) 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字灵炳,湖北麻城人。早年入湖北武備学堂。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和护法战争。1926年任鄂军第1师师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初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4师,任师长。五月叛变革命,联合杨森部及刘佐龙部向武汉进攻,为叶挺部击溃。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0军军长、陆军第13师师长兼湖北全省警备司令、第13军军长、第21路军总指挥、湖北省政府主席、重庆行营总参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抗战胜利后经营东湖农场及煤矿事业,曾任立法委员。1949年在武汉参加和平运动,任武汉治安委员会委员,迎接解放军入城。1950年自武汉潜逃至香港,在六国饭店以观星相为业。1951年6月23日在香港病逝。

 

万褔麟(1880-1951) 北洋陆军中将、将军府骁威将军、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字寿山,祖籍直隶宁河,出生于吉林农安。1894年从军。历任东北军第57旅旅长、安泰镇守使、第15混成旅旅长、第8军军长、北京政府将军府骁威将军等。1928年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兼东北边防副司令长官。1931年后兼任陆海空军副司令部总参议。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任华北军第4军团总指挥兼第53军军长。后参加武汉保卫战等。1941年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1948年任国民党东北行营政务委员会主任。1949年赴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51年7月在台中病逝。

 

杜月笙(1888-1951) 上海青帮头目,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原名月生,后改名镛,号月笙,上海人。早年以贩卖鸦片起家,后与上海大流氓头目黄金荣、张啸林结为把兄弟,成为上海租界青帮头目之一。1927年参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长期盘踞上海,为蒋介石政府服务。曾任国民党政府海陆空军总司令部顾问、上海地方协会会长、上海市参议会副议长、法租界公董局华董、中汇银行董事长、国民政府行政院参议等。1949年去香港。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病逝。

 

陈果夫(1892-1951) 国民党政要。原名祖焘,字果夫,以字行,浙江吴兴人。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后在上海与张静江、蒋介石等从事证券交易,以筹集活动经费。1924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组织部部长、国民政府监察院副院长、江苏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财政委员会主席等。与其弟陈立夫成立中央俱乐部(即CC)和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中统)。是旧中国“四大家族”之一。1948年12月赴台湾。1951年8月25日在台北病逝。

 

陈 介(1885-1951) 国民政府外交官员。字蔗青,原籍湖南湘乡,生于浙江仁和。早年留学日本、德国。1921年回国,历任工商部商务司司长、江汉关监督、上海中华汇业银行及盐业银行经理。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外交部常务次长,驻德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大使。1951年8月15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病逝。

 

胡鄂公(1884-1951) 民国政要。字新三,号南湖,湖北江陵人。早年在北京读书。1910年组织共和会,任干事长。参加了武昌起义,任鄂军水陆总指挥。后赴京、津,加入同盟会。1912年加入共和党。历任国会众议院议员、广东潮循道尹、湖北省政务厅厅长、北京政府教育部次长等。1924年联合参、众两院部分议员,发起反对帝国主义大同盟,创办《反帝国主义运动》旬刊。抗日战争初期,经国民政府允许,曾同日本陆海空军方面进行谈判。抗战胜利后,由孔祥熙投资在上海复刊《时事新报》,任发行人兼总经理。1949年赴台湾。1951年10月8日在台北病逝。

 

居 正(1876-1951) 国民党政要。字觉生,湖北广济人。1905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民国成立后,曾任临时政府内务部次长。参加二次革命后加入了中华革命党。1915年参加护法运动。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孙中山逝世后,与邹鲁等在北京召开西山会议,为西山会议派主要代表。后因反蒋被捕遭囚禁。1931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立法院副院长、院长等。1949年11月赴台湾,任台湾国民党监察院委员。1951年11月23日在台北病逝。

 

陈宗进(1894-1951)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四川汉源人。清末参加四川保路运动。1919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后在川军中服役,参加历次四川境内的军阀混战。1929年后,历任国民党陆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师第六旅旅长,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三师副师长兼第三六九旅旅长等。抗战时期,任第一二三师师长、第四十一军副军长、中将代理军长。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部办公厅主任,第十二绥靖区副司令官、川鄂边区绥靖公署秘书长。1949年后赴台湾。1951年11月在台北病逝。

 

区芳浦(1891-1951)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又名普春,广东南海人。早年于两广高等工业学堂毕业。任教省立第一中学。1926年入广东军阀陈济棠幕下,历任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兼财政部广东财政特派员、西南政务委员会政务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抗战期间,任国民政府农林部高等顾问兼总务司司长。1949年春,再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不久因病辞职,赴美国求医。1951年病逝。

 

门致中(1888-1960) 北 洋政府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汪伪陆军上将。字清源,吉林汪清人。1914年保定军校毕业。后入冯玉祥部。历任团长、旅长、师长等。1927年后,历任第2集团军第16路司令兼第16师师长、宁夏省政府主席、西北军第17军军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及建设委员会委员等。1940年投汪伪,任汪伪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日伪华北治安总署署长、治安军总司令。日本投降时,被蒋介石委任为华北先遣军第六路总司令,1946年1月逃往香港。1951年因脑溢血病逝(另一说1960年12月逝世 )。

                                1952年

  1891-1952) 同盟会员、国民党政要。广东香山人。早年赴美国,认识并追随孙中山。1910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回国,帮助和支持孙中山。1922年后,历任广东财政厅长、大元帅府会计司司长、粤汉铁路局局长、广九铁路局局长、东江商运局局长、造币厂会办等。1924年受孙中山命参与筹备国民党一大,后任财政厅厅长。孙中山逝世后,无意仕途,舍官求商。抗战期间在香港等地从事爱国赈济工作,后避居广州湾。抗战胜利后回港继续从商。195215日在香港病逝。

席德懋(1892-1952) 银行家、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字建侯,江苏吴县人。清末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授内阁中书。后留学英国伯明翰大学。1916年回国。任上海华义银行经理。1928年后,任中央银行发行局副局长、理事、外汇局局长、业务局局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代理理事、中国分行总经理。1949年赴美,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复兴建设银行年会。1952年1月在纽约病逝。

 

李福林(1874-1952) 粤军及国民革命军将领。字登同,广东番禺人。早年投身绿林,从事反清武装斗争。1907年赴安南晋见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历任广东都督府警卫军营长、福军司令、广东镇守使、东路讨贼军第3军军长、建国粤军第3军军长、广州市市长、国民革命军第5军军长等职。1927年参与张发奎、黄琪翔“张黄事变”。同年11月参加镇压广州起义。不久被蒋介石寻机解除军职,遂隐居香港。抗战期间,任中央军事委员会顾问、军委会驻粤军事特派员。1949年广州解放前夕,蒋介石要他出任要职,组织各地绿林及散兵进行抵抗,但被其拒绝,后举家迁往香港。1952年2月11日在香港病逝。

 

周佩箴(1884-1952) 国民党政要。浙江吴兴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后加入中华革命党。辛亥革命后,出任浙江省官产处处长。后辞职投入反袁护法运动。1923年任国民党中央财政部副部长、广东省土地厅厅长。1927年后,历任农业银行、亚东银行、交通银行董事等。1949年后赴台湾。1952年2月27日在台北病逝。 

 

曹浩森(1884-1952)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名明魏,别名继善,字浩森,号浩笙,以字行,江西都昌人。保定军校肄业。1909年留学日本东京振武陆军学校。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后亡命日本及南洋。1915年底回国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1921年11月再到日本入陆军大学学习。1924年冬回国后,历任孙中山在北京住院期间的总侍卫兼发言人、山西边防督办公署参谋长、国民军联军副总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10集团军总参谋长、军政部陆军署署长等。抗战时期,任军政部政务次长、代理军政部部长、江西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等。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1948年赴台湾。1952年2月5日在台北病逝。

 

郭泰祺(1890-1952)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外交家。字复初、葆东,湖北崇阳人。早年留学美国。1912年任北京政府副总统黎元洪的英文秘书。1916年任外交部参事、武昌商科大学校长。1917年任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参事、外交部次长。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1927年后,历任南京国民政府驻意大利、英国公使,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联合国安理会首任中国首席代表。1952年2月29日在美国病逝。

 

慕贞(1867-1952) 孙中山先生原配夫人。广东香山人。其父卢耀显与孙眉同为檀香山侨商。1885年18岁时由父母做主与孙中山在翠亨村结婚。孙中山在澳门行医以及从事革命活动时,她留家料理家务,侍奉翁姑。生子孙科和长女孙娫,次女孙婉。1905年后,孙中山武装起义失败后,卢携子女流亡檀香山及槟城等地。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卢由邓泽如伴送回国。只在南京逗留20多天,即返回翠亨村。1915年9月,在朱卓文陪同赴日本与孙中山办理了离婚手续。后回澳门居住,仍与孙中山保持联系。1917年、1923年,孙中山与宋庆龄先后两次到澳门探望卢夫人。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对孙家亲属及翠亨乡亲时时关怀帮助。抗战期间,亦对抗日部队给予各种支持。1947年农历6月29日,卢80大寿孙科偕夫人陈淑英及儿子治平、治强返回翠亨村为其祝寿,宴请全村男女老幼,场面热闹。1952年9月7日在澳门逝世。

姚观顺1887-1952)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颐庵,广东香山人。出生于美国加州。毕业于美国西点陆军工科学院。加入同盟会。毕业后即回国追随孙中山革命,任卫士大队长,授陆军中将。1924年调黄埔军校任重要职务。1925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参谋长。1926年北伐时,任广州留守总司令部参军兼交通处副处长,大力支持北伐军。抗战时期,任国民政府翻译局局长,与美军一起工作。抗战胜利后,任财政部盐务局税警团团长。1946年7月31日授陆军少将衔。194911月赴香港。1952年,到葡属帝汶岛办垦植业,任工程师。1952101日患脑溢血病逝。 

                                 1953年

 

叶 肇(1894-1953)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伯芹,广东新兴人。1919年保定军校毕业。历任团长、旅长、第4路军第2师师长、第152师师长、第160师师长;抗战开始后,任第66军军长、第9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38军团军团长、第37集团军总司令等。1940年2月因桂南会战作战不力被撤职查办。后曾任第9战区干部训练团教育长、粤北“清剿”司令、粤赣湘边区“剿匪”总指挥部总指挥、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西江指挥所指挥官。1949年10月赴香港,后赴台湾。继任“国大代表”等。1953年2月7日在台北病逝。

 

霍揆彰(1901-1953)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嵩山,湖南酃县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后,历任团长、旅长、第14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淞沪杭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后升任第54军军长、第20集团军总司令。1944年参加滇西战役,任青年远征军编练总监部副监、中国陆军第1方面军副司令官。抗战胜利后,任青年军第6军军长、代理云南警备总司令、第16绥靖区司令官、第11兵团司令官等。大陆解放前夕败退台湾。1953年3月9日在台北病逝。

 

牟廷芳(1901-1953)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贵州郎岱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参加北伐战争,历任排长、营长、团长。1928年入日本步兵学校学习。1930年毕业回国后,历任团长、贵州保安处副处长、师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期,任第121师师长、第94军副军长兼第121师师长、第94军军长;1945年9月,任天津警备司令、冀东绥靖区司令官等。1947年辞职。一度居上海。后移居香港。1953年3月31日因眼疾手术导致脑溢血突发,在香港圣玛丽医院逝世。

 

李文范(1884-1953)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字君佩,广东南海人。1900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和反袁斗争。1924年后,历任广东省政务厅厅长、广州国民政府秘书长兼中央政治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兼秘书长、内务部部长、司法院副院长、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等。1949年赴台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总统府资政、中央纪律委员会主任委员等。1953年6月在台北病逝。

 

周 喦(1895-1953)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二级上将。字奉璋,浙江嵊县人。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分派浙江陆军服役。1923年考入北京陆军大学,1927年7月毕业。后历任国民党军团长、师长。抗战时期,任第75军军长兼第31集团军副总司令、第26集团军总司令、第6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任第6绥靖区司令官、第1绥靖区司令官、京沪警备副总司令、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兼浙江警备司令、浙江省主席。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1953年7月22日在台北病逝。

 

王黼伟(1887-1953) 民国政要、教育家。湖北黄冈人。早年留学日本政法大学。1911年回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部秘书长。后在北洋军阀政府中历任中央司法会议议长、大总统府法制咨议、内务部次长、交通部次长、蒙藏院副总裁等。后离开政界,任北京大学、北平大学等教授。1949年去台湾。1953年7月28日在台湾病逝。

 

许凤藻(1891-1953) 北洋政府海军少将、国民政府官员。字伯翔,江苏无锡人。南京水师学堂毕业。后在清朝海军中任副艇长、副舰长等。1911年率舰参加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曾任北洋政府海军部司长等。1928年后,历任厦门海关。抗战期间,任荆沙海关监督、国民政府第5战区经济委员会主任、外汇管理委员会厦门办事处处长。抗战胜利后,到上海协助接收事宜。后因病归隐无锡。1949年赴台湾,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地方党部小组长。1953年8月24日在台湾病逝。

 

赵公武(1906-1953)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原名世清,字懋森,广东大埔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毕业。历任军职。后曾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及陆军大学学习。抗战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40师副师长、第52军第2师师长、第52军副军长及军长。抗战胜利后,任第3绥靖区司令官兼第52军军长、安东省政府代理主席兼省保安司令。1949年去香港。1953年夏在香港病逝。

 

吴稚晖(1865-1953) 同盟会及国民党元老、高级官员。名敬恒,字稚晖,江苏武进人。清光绪举人。曾任北洋大学堂及上海南洋公学教习。1901年留学日本,因参加革命活动,1902年被驱逐回国,在上海与蔡元培、章太炎等组织上海爱国学社,参加《苏报》工作。1903年《苏报》被封,遂赴英国伦敦。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出版《新世纪报》,鼓吹无政府主义。辛亥革命后回国,组织留法俭学会,并主持国语注音工作。1924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黄埔军校政治讲师、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等。1927年后,长期积极支持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历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委等。1949年1月逃往台湾。1953年10月在台北病逝。

 

谷正伦(1890-1953)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宪兵头目。字纪常,贵州安顺人。1908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3年再赴日留学。1915年回国,历任滇军团长、旅长。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2师师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后,历任南京卫戍司令、宪兵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抗战时期,任军委会军法执行副监、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鄂湘川黔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等。抗战胜利后,任粮食部部长、贵州省政府主席兼贵州绥靖公署主任等。1949年11月逃往香港。1952年到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53年11月30日在台北病逝。

 

吴铁城(1888-1953) 国民党政要,陆军中将。字子增,祖籍广东香山,出生于江西九江。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21年任孙中山大本营参军,1924年任参军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6军第17师师长。1927年后追随蒋介石,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立法委员、上海市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等。抗战时期,任广东省主席、国民党海外部长、国民党中央秘书长等。抗战胜利后,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部长。1949年10月赴台湾,任总统府资政。1953年11月因替总统府秘书长王世杰讲情,受到蒋介石斥责,不堪刺激,回寓所后服安眠药过量,11月19日在台北逝世。

 

王景宋(1896-1953)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广西平南人。1922年保定军校毕业。历任粤军连长、参谋、营长等。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后,历任团长、柳州军校战术教官等。1932年入北京陆军大学1935年12月毕业后,历任团长、旅长、副师长、师参谋长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第46军参谋长、第170师师长、第46军副军长;抗战胜利后,任第48军副军长兼第174师师长、第3兵团副司令官、桂中军政区司令官、反共救国军第7军军长等。1949年12月6日,在武宣东乡被人民解放军俘虏。后在解押途中至迁江邹圩时逃脱,经贵县到平南至广州。1950年潜到香港。1951年春赴台湾。1953年病逝。

                                  1954年

刘 哲(1880-1954) 国民党政要。字敬舆,吉林永吉人。北京京师大学堂毕业。民国成立后,历任吉林省议会副议长、国会参议院参议员、大总统府顾问、北京外交委员会委员、张作霖的顾问、北洋政府潘复内阁教育总长兼京师大学堂校长。1929年后,历任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参议、冀察政务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等。抗战期间,任国民政府参议院议员。抗战胜利后,任国民政府检察院副院长。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监察院副院长等。1954年1月7日在台湾病逝。

 

孙镜亚(1886-1954) 国民党政要。江西永丰人。19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16年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1923年任广东大元帅府参议。1924年10月,任北伐军大本营咨议,随军北上,进军江西。1926年曾任国民党西山会议派上海中央党部秘书长。后历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立法委员等。1949年赴台湾。1954年1月17日在台中病逝。

 

邹 魯(1885-1954) 同盟会及国民党元老、党政要员。字海滨,广东大埔人。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4月参加广州起义。后参加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任国会众议院议员。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后参加讨袁及护法运动,任军政府财政部次长、两广盐运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广东大学校长。1925年参与策划召开西山会议。1927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中央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总统府资政、监察院监察委员。1949年赴台湾,任国民党评议委员。1954年2月13日在台北病逝。

 

丁惟汾(1874-1954) 国民党高级官员,声韵学家。字鼎承,山东日照人。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任国会众议院议员。后参加了讨袁及护法运动。1924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常委兼青年部部长、宣传部部长、训练部部长、国民政府中央委员、监察院副院长等。1937年后,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声韵学。1949年赴台湾,任监察院院长等。1954年5月12日在台北病逝。

 

汤恩伯(1899-1954)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字克勤,浙江武义人。1921年留学日本。1924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6年回国后投靠蒋介石,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后历任第89师师长、第12军军长等。抗战时期,任第20军团军团长、第1集团军总司令、第31集团军总司令,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等。抗战胜利后,任京沪卫戍司令、南京卫戍司令、陆军副总司令、京沪杭警备总司令等。1949年任福建省主席兼军委会福建绥靖主任,在淞、沪、福建负隅顽抗失败后逃往台湾,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1953年1月因病赴日本休养,5月返台湾。1954年5月再赴日治病,6月29日在日本病逝。

 

王士俊(1892-1954)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四川荥经人。四川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1916年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历任川军营长、团长、旅长等。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5军第125师副师长。1941年任第45军副军长兼125师师长。1946年任第47军副军长兼代理军长。1948年退出军界。1949年3月赴台湾。1954年7月在台北病逝。

 

桂永清(1900-1954) 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字率真,江西贵溪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参加了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7年后历任团长、旅长、复兴社干事会常务干事兼训练处处长、第78师师长等。抗战时期,任第46师师长、第27军军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干事、驻德国大使馆武官、驻英国军事代表团团长、同盟国驻德国联军管制委员会中国代表团团长等。抗战胜利后,任联合国军事参谋团会议中国代表、国民党海军司令等。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率国民党海军败退到台湾。后历任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总统府参军长、台湾国防部参谋总长等。1954年8月12日在台北病逝。

刘祖舜(1892-1954)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浙江黄岩人。保定军校及陆军大学毕业。抗战时期,历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办公厅主任、第1战区长官司令部参谋长兼第14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26集团军副总司令;1946年后,任国防部第1厅副厅长、副官学校校长等。1949年去台湾,任国防部高级参谋兼国防部军法法规修订委员会主任委员。1954年退役。8月,在台北病逝。

陈其采(1880-1954)民国政要、陆军少将。字霭士,号涵庐,浙江吴兴人,陈其美胞弟。1898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2年毕业回国。创办湖南武备学堂,出任总教习,后升任标统、新军第9镇参谋、咨府第3厅厅长。因参加反清活动被通缉,逃往广州。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参谋本部次长。袁世凯上台后,离开军界。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浙江省财政厅厅长、江苏省财政厅厅长、国民政府主计处岁计局局长、主计处主计长、中央银行常任理事等。1944年后,任国民政府委员。1946年因为签署一批物资运往解放区,被免职。1949年到台湾,受聘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54年8月在台湾逝世。

胡文虎(1882-1954) 爱国华侨,实业家、报业家、慈善家。原籍福建永安,生于缅甸仰光。早年协助父亲料理永安堂国药行业务,兼习医。1908年与其弟胡文豹继承父业,研制成万金油等“虎”标药品,风行东南亚,并远销欧美。关心社会公益事业,曾在国内外各地捐建学校、医院、孤儿院及养老院,先后在新加坡、汕头、厦门、香港等地创办《星洲日报》、《星光日报》、《星中时报》、《星岛日报》等。曾受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秋,回国到重庆出席参政会议。1948年任虎豹兄弟有限公司全权董事。1954年9月在美国檀香山病逝。

陈济棠(1890-1954) 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字伯南,广西防城人,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20年入粤军,任营长、旅长等。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1师师长。1926年任钦廉警备司令,留守广东。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广东编遣区主任、讨逆军第八路总指挥。1931年后参与反蒋活动,并与桂系联合发动两广事变 。抗战时期,任国民政府委员、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战略委员会委员、农林部部长等。抗战胜利后,任两广及台湾宣慰使、琼崖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等。1950年4月海南岛解放后逃往台湾,任总统府资政、战略顾问等。1954年11月3日在台北病逝。

冯治安(1896-1954)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河北故城人。早年入冯玉祥部,自伙夫、士兵起,历任手枪旅旅长、国民联军第4师师长、第14军军长、第37师师长、河北省政府主席。1937年七七事变时,参与指挥卢沟桥抗日。后任第19军团军团长兼第77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任第3绥靖区司令长官。1948年冬淮海战役时,部将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遂只身飞往南京领罪,被授予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的空衔。1949年4月赴台湾,任战略顾问等。1954年12月16日在台北郁郁而终。

薛敏泉(1908-1954)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号贵生,福建福州人。黄埔军校第6期及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历任第36军参谋长、第1军第78师师长。抗战胜利后,任第1战区长官司令部副参谋长、西安绥靖公署副参谋长、第76军军长等。1950年初去香港。1954年12月20日在香港病逝。

韦云淞18891954) 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原名来松,字世栋,号云淞,以号行,广西南宁人。早年投身军旅,1913年残疾讨袁运动,任广西陆军排长、连长。1920年入广西陆军讲武堂学习。后在新桂系军队中服役,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1928年后,国民革命军第45师师长、第21军团第48军军长。曾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1939年任第16集团军副司令兼第31军军长。1944年任第16集团军上将副总司令兼桂林城防司令,指挥了著名的桂林保卫战,1944年11月10日因城破被撤职查办。后退出军界,1948年出任广西禁烟督办等。1949年冬赴香港寓居。1954年冬因胃病在香港九龙医院病逝。

梁鸿楷(1887-1954) 广东国民政府授陆军上将。字景云,广东新兴人。1907年投清军。后入广东陆军小学,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历任粤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20年任粤军第1师第1旅旅长。1922年任第1师师长。1924年任粤军第1军军长,孙中山封授陆军上将衔。1925年8月,因涉嫌廖仲凯被害案而被捕。3年后无罪获释,从此解甲归田。抗战期间,拒绝出任伪职。1949年由香港转赴台湾。1954年在台湾病逝。蒋介石题字“忠谟永式”诔赐。

唐 蟒(1886-1954) 国民 革命军陆军中将。字圭良,湖南浏阳人。唐才常长子。早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8年毕业回国,任汉阳炮兵指挥官、岳州镇守使。辛亥革命后 ,任湖南都督府参谋长、湖南陆军中将参谋长、湖南陆军第1混成旅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6军参谋长。1932年后 ,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顾问。抗日战争期间,任汪伪政权 监察委员、参军长、第3集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政府逮捕, 因出任伪职期间,仍与国民党军统局保持联系,暗通情报,没有受惩治,后被保释出狱 。1949年8月,参加长沙和平起义签名。不久赴香港居住。1954年病逝。

                                  1955年

王生明(1910-1955)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湖南祁阳人。早年投身军旅。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3年在南京中央军校第10期毕业。参加抗日战争中的淞沪会战、中条山会战、朱仙镇战役等。历任国民党军连长、营长、团长。1949年赴台湾,任198师副师长,驻防台湾。为报答胡宗南知遇之恩,放弃职务,到西康军中担任第135师副师长。1950年到台湾。1954年10月任国民党一江山岛地区少将防卫司令。1955年1月18日,在人民解放军攻克一江山岛的战斗中兵败自杀。

朱霁青(1882-1955) 同盟会元老、抗日将领。原名国升,字纪卿,号再造子,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人。1901年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并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回东北,参与反清革命。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历任烟台民军都督府总参谋长、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师长等。1925年到广州。1926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关抗日,在热河成立东北抗日救国军总监部,指挥辽热抗日救国军。抗战胜利后,任国民政府东北行辕政治委员会委员。后赴绥远经营垦区。1950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1955年2月10日在台湾病逝。

曹日晖(1904-1955)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原名日章,又名善均,字耀卿,号耀三,湖南永兴人。黄埔军校第1期及陆军大学毕业。参加了北伐战争。1928年后,历任国民党军营长、团副、师政治部主任等。抗战时期,任第1师第2旅旅长、第78师副师长及师长、第90军副军长等。抗战胜利后,任西安警备司令、第18绥靖区司令官。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国防部中将参议、国民党台北市党部主任委员。1955年4月21日在台北病逝。

林 蔚(1888-1955)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字蔚文,浙江黄岩人。早年入江南陆军学堂、陆军大学学习。曾任浙江第一师参谋长。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备第一师参谋长、第七军参谋长、军委会办公厅副主任、参谋本部次长、蒋介石侍从室主任、军政部次长、国防部次长、东南长官公署副长官。抗日战争期间,以参谋团团长身份参加指挥缅甸密支那战役。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大陆解放前夕赴台湾。晚年因病退出政坛。1955年8月2日在台湾病逝。

余程万(1902-1955)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号坚白,广东台山人。黄埔军校第1期及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国民党军营长、团长等。抗战时期,任第49师副师长、第17师师长、第74军副军长。1943年,率第74第57师参加常德会战,负责保卫常德城。在易攻难守,无险可凭的情况下,以8千之师,对付装备精良的4万之寇,孤军奋战16个昼夜,最后几乎全军阵亡,仅有80余人幸存,但给日军也造成了重大伤亡,在常德城郊丢下了上千具尸体。1945年,张恨水先生据此写成长篇小说《虎贲万岁》,直接描写和歌颂常德保卫战。但战后,余程万因最终退出常德城仍受蒋介石处分,被服刑两年。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74师副师长、第26军军长 、云南绥靖主任等。1949年底,不愿参加云南起义。1950年退驻海南岛,随即被免去职务。后定居香港。1955年8月27日在香港被劫贼杀害。

蔡智堪(1888-1955) 同盟会会员,爱国侨商。原籍台湾,出身于日本侨商家庭。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以财力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28年得张学良密旨,设法弄到对中国颇有影响而又属于日本最高机密的《田中奏折》。九一八事变前夕,南京当局向全世界公布了《田中奏折》,中外为之震惊。事后蔡被日本当局逮捕,关押台湾监狱,家产被没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狱,在台湾定居。经陈立夫介绍,成为中国国民党特别党员。1955年9月29日在台湾病逝。

陈 融(1876-1955) 国民党政要、诗词家、文史学家。字协之,号庵,别署松斋等,原籍江苏,生于广东番禺,胡汉民妻兄。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后历任广东法政学校监督、警官学校校长、司法厅厅长、高等法院院长、政务厅厅长等职。1928年后,历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处长、广州国民政府秘书长、西南政务委员会秘书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49年移居澳门。1955年10月在澳门病逝。

王文彦(1902-1955)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别号人俊,贵州兴义人,何应钦妻弟。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参加了东征和北伐。历任营长、团长等军职。1928年后,历任训练总监部管理科科长、军委会南昌行营副官处处长、军政部参事。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47军第140师师长、第8补充训练处处长、第80军军长、第24集团军副总司令等。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29军副军长。1948年3月,所部在宜川被歼灭,逃回南京。1948年任首都卫戌司令部副司令官。1949年初回桂阳,任第6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官、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底去台湾,任台湾国防部中将部员等。1955年秋因脑溢血病在香港病逝。

                               1956年

王泉笙(1886-1956) 国民党高干。字逢源,号梵庵,福建惠安人。早年在福建从事反袁活动。失败后到菲律宾协助中国国民党办党务,任国民党吕宋支部及驻菲总支部执委会常委。后回国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委兼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台湾党部委员,立法院立法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赴菲律宾办教育,曾任国民党驻菲支部评议员。1956年3月26日病逝。

乔义生(1883-1956) 辛亥革命元勋、国民党政要。山西临汾人。1896年留学英国学习医学。求学期间曾参与救蒙难伦敦的孙中山。回国后任黎元洪的医官,接受孙中山领导,暗中参与反清活动。1911年回山西策动起义,后任山西都督府外交司司长等。1925年后,历任镇江关监督、厦门关监督。抗战期间赴重庆,任国民政府委员、国大代表等。1949年后到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56年4月7日在台北病逝。

何 健(1887-1956)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字芸樵,湖南醴陵人。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旋在湘军中任职。后入唐生智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参加了唐叶战争。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1师师长,后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北伐战争,率部攻克武昌,成为北伐名将。后任第35军军长。1927年5月21日,在长沙策动马日事变。后历任湖南省主席、“追剿”红军总司令。1935年后,蒋介石逼其辞去军职。1937年底,调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军委会抚恤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抗战胜利后因病辞职,长期休养。1949年到香港。1950年夏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1956年4月25日在台北病逝。

王景春(1882-1956) 民国政要。别名兆熙,河北滦县人。1904年留学美国耶鲁大学及伊斯诺斯州大学,获博士学位。1911年回国。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京奉铁路局副局长。1917年任京汉铁路局局长。1919年除夕巴黎和会任专门委员。1920年后,历任中东路技术管理局中方代表、交通部路政司司长、中东路会办、中东路理事长等。1931年任英国退回中国庚子赔款董事会委员兼总干事,用此款在美国购回大量工业、铁路及电讯材料。1949年迁居美国。1956年6月17日在美国病逝。

徐 谟(1893-1956) 国民政府外交官员、大法官。字叔谟,笔名平章,江苏吴县人。北洋大学法律系毕业。后留学美国。1922年回国后,历任南开大学、中央政治大学教授、国民政府外交部常务次长、政务次长、驻澳大利亚公使、驻土耳其大使、联合国组织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1946年当选国际法庭大法官。1948年任职3年后又连选连任。1956年任国际法学会副会长等。1956年6月28日在荷兰海牙病逝。

丁象谦(1875-1956) 国民党政要。字六皆,安徽阜阳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回国,任安徽都督府高等政治顾问。1913年任参议院议员。1917年任广州大元帅府参议。历任国民党安徽省主盟人。1928年后,任国民党安徽省党部监察委员、国民党党史资料编纂委员会纂修。1949年赴台湾。1956年7月3日病逝。

萧吉珊(1893-1956) 国民党政要。广东潮阳人。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黄埔军校创建时,任蒋介石秘书。1929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秘书长、南京特别市党部常务执行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中央海外部副部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1956年8月由泰国赴柬埔寨时,在金边遇车祸,伤重死亡。

刁世杰(1890-1956)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四川成都人。1914年11月保定军校毕业。在川军中历任连长、营长等。1926年12月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8军第2师第1团团长、第1混成旅旅长、第1旅旅长、第8旅旅长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第45军第126师副师长兼第251旅旅长、第95军副军长等。抗战胜利后,任川东师管区司令。1948年5月任陆军中将,同时退为备役。后创办实业,经营川康毛织公司,任董事长。1949年秋迁居香港。后移居美国。1956年8月在美国病逝。

甘乃光(1897-1956)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字自明,广西岑溪人。1922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1924年任黄埔军校英文秘书兼政治教官、国民党中央实业部代理部长。1926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1927年后,历任广州市代理市长、国民政府内政部政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外交部政务次长、行政院秘书长等。1948年5月出任驻澳大利亚大使。1951年5月,被免去大使职务。1956年9月27日在澳大利亚病逝。

刘镇华(1883-1956) 镇嵩军首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原名茂业,字雪亚,河南巩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后任镇嵩军协统。1918年任陕西省省长。1922年兼任陕西督军。参加了军阀混战。1927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8方面军总指挥、第11路军总指挥、豫陕晋边区绥靖督办、安徽省政府主席兼豫鄂皖边区“剿共”总司令等。1936年10月因精神失常,不久退出政界。1949年赴台湾。1956年11月18日在台北病逝。

周荫人(1885-1956) 北京政府授陆军中将、将军府荫威将军。直隶武强人。1904年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保送赴日本留学。1909年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历任云南讲武堂教官、团长、旅长等。1919年后,历任江西督军署参谋长、第12师第23旅旅长、第12师师长、闽北护军使、福建军务帮办、五省联军闽军总司令等。1927年所部溃败后去职,在天津、大连等地当寓公。1949年初赴香港居住。1956年11月3日在香港九龙寓所病逝。1957年春其家属返回内地,将其遗骨移葬北京万安公墓。

李振球(1893-1956)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旋空,广东兴宁人。1919年保定军校毕业,回粤军任职。历任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连连长、工兵营连长、第3团第1营营长、建国粤军第1师第3团营长、第31团副团长等。北伐战争开始后,留守后方,任第11师留守处处长。1927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旅长、师长、陆军第65军军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12集团军前敌总指挥等。1938年,因惠州战役被免职。回广东乐昌经营农场。1942年回家乡,继续经营农场。抗战胜利后,回广州寓居。1949年秋去香港,定居九龙荃湾木屋区。1956年12月3日在寓所病逝。

黄任寰(1888-1956)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旭南,广东梅县人。广东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早年在粤军中任职。1916年桂系入粤,率部响应,升任团长兼两阳警备司令。1920年脱离桂系,任粤军第5路第1统领、陈炯明军独立旅旅长、陈军第1军第1师师长;1925年,所部被国民革命军打败,只身逃往上海。1929年后,历任讨逆军第8路军参谋长、教导旅旅长、第1集团军独立第1师师长、第1集团军第4军军长。抗战时期,任梅蕉平埔守备区司令官等。抗战胜利后,参加民社党,并任国民政府监察委员。1949年到香港。1956年在香港病逝。

                                  1957年

李及兰(1904-1957) 国民 革命军陆军中将。子治方,广东阳山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参加了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国民党军团长、旅长、第49师师长、第55师师长、第94军军长、长江上游江防军副总司令。抗日战争期间,参加了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鄂西会战等。抗战胜利后,任淞沪警备副总司令兼吴淞要塞司令、国民政府国防部参谋次长、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广州卫戍总司令。1949年10月广州解放时逃往香港。1950年2月赴台湾。1957年3月21日在台北病逝。

汪光尧(1910-1957)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湖北蔪春人。黄埔军校第6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营长、团长、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军务处处长、郑州绥靖公署高参、第2编练司令部副参谋长、第75师师长等。1949年后赴台湾,历任台湾总统府参军、国防部厅长、金门防卫副司令。1957年4月病逝。

刘纪文(1890-1957) 国民党政要。 字兆铭,祖籍广东顺德,出生于广东东莞。1910年加入同盟会。后留学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任总务部干事。1916年,在宋子文的撮合下,与宋美龄在美国纽约订婚。1922年宋美龄被蒋介石追求到手。1917年 ,刘纪文回国,参加护法运动。历任陆军军需处处长、国民政府南京特别市市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陪都建设计划委员、特考典试委员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57年4月12日在美国病逝。

崔书琴(1906-1957) 大学教授,国民党政要。河北故城人。1927年加入国民党。193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后留学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东北外交研究委员会研究主任、中央政治学校、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1949年赴台湾,历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改造委员、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设计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等。1957年7月17日在台北病逝。

张彭春(1892-1957) 国民政府外交官员 、教育家。字仲述,天津人。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任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政府参政员、驻土耳其公使、驻智利公使。抗战胜利后,代表国民政府参加联合国活动。1952年退休。1957年7月19日在美国病逝。

毛人凤(1898-1957)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二级上将,军统局头目。字齐五,浙江江山人。1925年11月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后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1935年参加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特务处。1938年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军统)本部主任秘书。1945年后,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保密局副局长、局长。全国解放前夕,组织特务进行屠杀、破坏活动之后,随蒋介石逃往台湾,仍任保密局局长(后保密局改称情报局)。1957年10月14日在台北病逝。

丁文渊(1897-1957) 国民党官员 、教育家。字月波,江苏泰兴人,地质学家丁文江之弟。同济大学毕业,后留学瑞士、德国。回国后,历任国民政府考试院、外交部官员,驻德国大使馆参赞,同济大学校长等。1949年4月赴台湾,后赴香港,创办《前途杂志》半月刊,宣传反共思想。1957年12月29日在香港病逝。

胡毅生(1883-1957) 国民党政要。广东番禺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之役。广东光复后,任都督府军务处处长。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从事反袁及护法运动,任大元帅大本营参军等。1925年因与廖仲凯被刺案有嫌,被通缉,遂逃往香港。后曾任国民政府委员、总统府顾问。1951年由香港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1957年12月4日在台北病逝。

冯圣法(1903-1957)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浙江祝家坞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第88师第262旅少将旅长等。抗战时期,任第74军第58师师长、第86军副军长及军长、暂编第9军军长、军委会高参等。抗战胜利后,任交警第2总局局长 、第16兵团副司令官。1949年去台湾。1957年冬在台北病逝。

章 嘉(1890-1957) 护国净觉辅教大师,国民政府官员。生于青海,藏族。1899年被选送晋京,受封继为章嘉呼图克图第十九世。拥有内蒙、青海两地广大信徒。1928年国民政府另封其为净觉辅教大师。后历任蒙藏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1947年加封护国净觉辅教大师尊号。1949年赴台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57年在台湾病逝。

王若周(1888—1957)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原名昌廷,又名凤基,广东东莞人。1908年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期间加入同盟会。1911年随陈其美、蒋介石等参加辛亥上海光复之役。1913年后回广东,参加广东护国护法运动。历任粤军东路讨逆军第2路司令、援闽粤军第4支队参谋长、建国粤军第1军第1师第2旅旅长、第5军第16师副师长、第8路军独立第6师师长、第5军第16师师长等军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惠州游击指挥所中将副主任,后兼第4战区、第7战区、第9战区中将高参。抗战胜利后辞职,返回家乡寓居。曾参与创办虎门医院、虎门中学等。1948年12月移居香港。1957年逝世。

张永福(1872-1957) 同盟会会员,民国政要、汉奸。字祝华,广东饶平人。新加坡华侨。早年从事反清活动。1905年加入同盟会,被推为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副会长。建设“晚晴园”,成为海外的主要革命据点。孙中山、汪精卫等多次在此活动。1907年参与创办《中华日报》。民国成立后,任侨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32年回国,任国民政府侨委会常委、广东银行副经理、汕头市市长、中央银行汕头分行行长等。1938年12月,汪精卫投靠日本,张发电报拥护。1940年,出任汪伪政权国务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后任缅甸仰光商会会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国民政府逮捕,经居正、张继等说情,被轻判缓刑两年。1948年刑满后寓居香港,生活孤寂。1957年病逝。 

                                  1958年

施肇基(1877-1958)  清末及民国政要,外交家。字植之,浙江杭县人。早年留学美国,获哲学博士学位。清末曾任署理邮传部右参议兼京汉铁路局总办、天津海关道尹、署理吉林洋务局总办、外务部左丞等。民国成立后,历任内阁交通总长、署理财政总长、总统府礼官、驻英国公使、出席巴黎和会中国五位全权代表之一、驻美国公使、外交总长、驻英国公使、驻美国大使、国际救济会宣传主任、中国物资供应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顾问委员会委员等。1958年1月3日在美国病逝。

徐傅霖(1879-1958) 国民党、民社党政要 ,体育教育家。名半梅,字梦岩,号筑岩,广东和平人。清末贡生。京师政法大学毕业,后留学日本, 学习体育,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体操学校。1913年任国会议员。后参与反袁活动。流亡日本时,与黄兴等发起组织欧事研究会。1915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历任广东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军政府司法部部长兼大理院院长。1929年与张君劢等筹组国家社会党。抗日战争时期到新加坡宣传抗日。抗战胜利后,历任民社党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部长、宪政督导委员会副会长、总统府资政等。1949年去香港。1950年赴台湾,曾任民社党代理主席。1958年1月12日在台北病逝。

王宠惠(1881-1958) 民国政要 、外交家。字亮畴,原籍广东东莞,生于香港。189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堂法科。1901年后,先后赴日本、欧洲和美国留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历任各省代表会议副议长、南京临时政府外交总长、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大理院院长、北京政府国务总理等。1927年后,历任国民政府司法部部长、外交部部长、司法院院长等职。曾两度赴海牙任国际法庭正法官。1949年赴台湾。1958年3月15日在台北病逝。

关仁甫(1873-1958)  洪门首领、革命军将领、近代民主革命家。广东南海人。早21岁时在十万山加入洪门。1894年被推为首领。1907年加入同盟会河内分会,任革命军西路督军,参加过广西的诸次起义。辛亥革命后,组织民军响应,任广东北伐军总指挥。1915年任护国军东路总指挥兼第5军军长。1922年,任南路总指挥。1924年,任建国联军粤桂边防军第2路军司令兼广东潮汕沿海保安总队长 。1927年后,任中和堂总理、兴仁企业公司董事长、广西省参议员等。1949年赴香港。1958年3月19日在香港病逝。

冯自由(1882-1958)  同盟会及国民党元老。原名懋龙,字健华,后改名自由。原籍广东南海,生于日本横滨一个日本华侨家庭。1895年随父冯镜如等加入兴中会,为最小的会员。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在国内外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机要秘书,后任北京政府稽勋局局长、参议院议员等。1924年国民党改组时反对国共合作,被开除出党,后到上海经商。1935年后恢复党籍,历任国民政府委员、立法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36年后从事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写有一批专著。1949年逃往香港。1951年8月到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1958年5月6日在台北病逝。

钱新之(1885-1958)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银行家。名永铭,字新之。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交通银行总行协理。1927年支持蒋介石反共清党,历任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浙江省财政厅厅长、中兴煤矿总经理、中华职业教育社董事会主席、交通银行董事长、中华实业信托公司常务董事、国民政府美金公债劝募委员会主任委员、复兴航业公司董事长等。私藏枪支与杜月笙等合作,为国民党政府服务。1949年赴香港,后赴台湾。1958年6月19日在台北病逝。

欧阳驹(1896-1958)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惜白,广东香山人。1911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后入沪军任职。1919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返回广东,在护法军政府任职。1925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师副师长及师长、虎门要塞司令、潮梅警备司令、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广东警官学校校长、淞沪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等。抗战时期,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国民党驻港澳执行委员、闽粤赣边区副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抗战胜利后,任广州市市长。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58年6月19日在台北病逝。

赵家骧(1910-1958)  台湾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二级上将。字大伟,河南汲县人。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入国民党陆军大学学习。历任营长、团长、师参谋主任等。抗战时期,任第184师参谋长、第3军参谋长、第11军团参谋长、 军令部第3处处长、第5集团军参谋长等。抗战胜利后,任昆明防卫司令部参谋长、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谋长;辽沈战役战败后,任徐州“剿匪”司令部前线指挥所副主任。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陆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参谋长、金门防守司令部副司令官。1958年8月23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炮轰金门的战斗中身亡。

吉星文(1910-1958) 台湾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二级上将。字绍武,河南扶沟人。1923年随叔父吉鸿昌入伍,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37年任宋哲元部第37师109旅第219团营长,率部在卢沟桥抗击日军,晋升219团团长。全面抗战开始后,历任第37师第109旅旅长、第279师第37师师长、33军军长等。抗战胜利后,任第37军军长、第125军军长、独立第360师师长。1949年赴台湾,历任澎湖防卫部副司令官、金门防卫部副司令官。1958年8月23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的战斗中被炸伤,后死亡。

章 杰(1909-1958)  台湾国民政府追赠空军中将。字微尘,浙江临海人。黄埔军校第6期毕业。参加了北伐战争。曾入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学习。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路军参谋长、第5路军参谋长、空军第2区司令。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联勤总部中将副参谋长、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等。1958年8月23日在金门之战中 被炸身亡。

洪兰友(1900-1958) 国民党政要 、法学家。又名作梅,江苏江都人。早年入上海震旦大学法科研究院学习。后又到英国学习法学。回国后,担任法官训练所所长10年,培养了上千名司法人才。历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主任秘书、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纪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社会部政务次长、内政部部长等。1949年后赴台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国民大会秘书长等。1958年9月28日在台北病逝。

刘  骥(1894-1958)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湖北安陆人。1909年入武昌陆军第3中学。参加武昌首义。辛亥革命后,历任参谋、营长等军职。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任湖北靖国军第1军参谋长。1924年到广东追随孙中山。1926年参加北伐。1929年后,历任第5路第9军副军长、江西省第5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贵州省第5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抗战时期,任重庆行营办公厅副厅长、军委会委员长西昌行辕中将主任等。抗战胜利后,任重庆市市长兼警备司令、湖北省政府主席。1949年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政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同年到台湾。1958年10月2日在台北病逝。

张笃伦(1892-1958) 国民 革命军陆军中将。号伯常,湖北安陆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入保定军校。同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到上海、武汉参加辛亥革命。1914年赴山西陆军服役。历任团长、旅长等。1924年到广州,被聘大元帅府咨议。后入川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后,历任汉口特别市公安局局长、第五路军第九军副军长、军事参议院参议、江西第八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抗战时期,任军委会委员长重庆行营办公厅副主任、西昌行辕主任等,抗战胜利后,任重庆市市长、湖北省政府主席、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政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1949年12月去香港,后转去台湾,从此脱离军政界。1958年10月2日在台北逝世。

郑 烈(1888-1958)  同盟会元老、国民党政要。字晓生,号天啸生,福建闽侯县城门乡人。早年在南京水师学堂、长沙实业学堂学习。1905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任第十四支部支部长。1911年参加福建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任福建高等检察厅厅长、 福建政法专门学校校长、福建稽查局局长。后追随孙中山南下广州,任西南政府大理院及平政院庭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检察署检察长等。1949年赴台湾 ,专事律师工作。1958年12月8日病逝。

孙 镜(1883-1958)  同盟会及国民党元老。字铁人,湖北京山人。1906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武昌起义和二次革命 。失败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政法学校。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曾任护法军政府内政部佥事、党务副部长、国民党一大代表、国民党宣传部代理部长。1929年后在上海从事新闻工作。1936年后专任国民党党史编纂。1949年赴台湾 ,1952年后专任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编纂。1958年12月23日在台湾病逝。

李中襄(1896-1958)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 字立侯,江西南昌人,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交通部唐山大学。1931年后,历任国民党军委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党务处主任、少将秘书,江西省党部党务指导处处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副局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江西省民政厅厅长,1949年赴台湾。1952年任台湾立法院秘书长。1958年病逝。

张 炯(1879-1958) 国民党政要。湖南常德人。京师大学堂毕业后,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主持同盟会常德分会。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后,历任国民党湖南省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及组织部部长、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国民参政员、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湘西办事处主任、湖南省党部主任委员。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1958年在台北病逝。

方觉慧(1886-1958) 国民党政要。 字子樵,湖北蔪春人。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后加入中华革命党,任驻汉口特派员。1917年随孙中山赴粤,历任大本营宣传委员、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广东国民政府军委会总训练部副主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国民 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党部训练部部长、广东省党部主任委员、湖北省党部主任委员等。1949年赴台湾,1958年病逝。

覃连芳(1894-1958) 国民 革命军陆军中将。字武德,广西柳江人,壮族。保定军校毕业,留学法国。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第31军第131师师长、第84军军长。1939年,在随枣会战时,因作战不力被撤职。1941年,出任军风纪巡察团主任。后又因“滥用权力”罪被撤职,永不录用。1948年退出国民党,加入民社党,任民社党广西书记长。1949年5月到香港定居。1958年在香港病逝。

唐永良(1895- 1958)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北京大兴人。保定军校毕业。历任营长、团长等。抗战时期,任第32军第141师第3旅旅长、第32军第141师师长、第32军副军长及军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32师师长。1947年,因所部参谋长王启明率部起义,被撤职。后侨居美国。1958年在美国旧金山病逝。

李郁昆(1891-1958) 国民 革命军陆军少将。广东香山人。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堂、两广陆军中学堂、日本陆军步兵学校毕业。回国后再入保定军校,1914年毕业,入广东陆军任职。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等。1927年后,历任第4军广州留守处副主任、第8路军总指挥部独立第2旅副旅长、韶关防守司令部参谋长、广东第4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广东第1集团军第3军司令部副官长、广东省会警察局局长、广州警备司令部副司令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广东省第6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部司令、第1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部司令等。抗战胜利后,任广州绥靖公署高级参谋等。1946年退为备役。1949年后去香港寓居。1958年病逝。

杨言昌(1882-1958)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军事理论家。又名延昌,字味兰。广东香山人。1905年10月获官费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7年3月毕业回国,在北京陆军部任职。1912年任保定军校教官。后回广东军界任。1920年后,历任粤军第1军第1师参谋长。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到北京陆军部任职。1925年回广州,国民革命军第4军司令部参谋。1930年后,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军学编译处处长等,主持军事理论编译工作长达17年。1946年7月退为备役。不久返回广州寓居,后移居香港。1958年病逝 。(一说1950年在上海病逝,待考)。

杨天骥1882-1958) 民国政要、文史学家。字骥公、千里,号天马,江苏吴江人。早年参与编辑《民呼》、《民吁》、《民立》等报。民国初年曾任教育、司法、外交等部参事。1917年南下,加入中国国民党。后任王宠惠秘书、国民政府检察院委员、监察院代秘书长等。1936年脱离政界,后在香港、上海、苏州等地居住,研究书画金石。新中国成立后,定居香港,1958年病逝。

                                  1959年

杨爱源(1887-1959)  晋绥军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字星如,号革非,山西五台人。1907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1911年继入保定军校入伍生队,10月回太原参加辛亥革命太原光复之役。1912年初回校继续学习。1914年毕业,入山西陆军服役。历任山西陆军旅长、师长、军长等。1928年后,历任第3集团军第3军团总指挥、察哈尔省主席、第6军军长、第34军军长等。抗战时期,任第6集团军总司令、北路军总司令、第2战区副司令长官等。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等。1949年6月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59年1月2日在台北台湾大学附属医院病逝。

马晓军(1881-1959)  桂军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瀚东,号展鸿,广西容县人。早年留学日本。1911年回国后,任南京留守府参谋、学生军队长。1915年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在桂军任参谋、营长、团长、广西田南道警备司令、第七警备区司令 、广西护国军副司令、孙中山大本营参军。1926年后,历任北伐军总司令部高参、军委会主席团办公厅主任、军政部主任参事等。1929年4月去军职,转入政界。后曾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立法院立法委员等。1949年赴台湾。1959年2月23日 ,在访白崇禧后回家的路上被美军的军车撞成重伤去世。

梁鼎铭(1898-1959) 国民党官员,画家。 字协燊,广东顺德人,出生于江苏南京。南洋公学毕业。后入南洋测绘学校习画。1926年加入国民党,任黄埔军校《革命画报》主编。后主编《图画京报》。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艺术股股长、国民党中央军校教官、中正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等。1949年赴台湾。1959年3月1日在台 北病逝。

徐永昌(1889-1959)  晋绥军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字次宸,山西崞县人。早年入毅军。1914年考入陆军大学。后任直隶军官教导团教官、直隶保卫团参谋长、团长、国民军混成旅旅长、第5师师长兼陕西警备司令,代理第3军军长、阎锡山部第12军司令等。1927年后,历任绥远省政府主席、河北省政府主席、第33军军长、山西省政府主席等。抗战时期,任国民党军委会办公厅主任、保定行营主任、军令部部长等。1945年9月,作为中国全权代表参加盟国接受日本投降的受降仪式。后任陆军大学校长、国防部部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资政等。1959年7月13日在台北病逝。

黄建中(1889-1959) 国民党政要 、教育家。字尧卿,号离明,祖籍江西清江,出生于湖北随县。北京大学毕业。1922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及爱丁堡大学。回国后在暨南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1928年后,历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国民党中央候补监察委员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省立师范学校教授。1959年9月18日在台北病逝。

田昆山(1891-1959) 国民党 政要。名蕴玉,字昆山,以字行,甘肃泾川人。西北大学及北京中国大学毕业。1928年后,历任国民党甘肃省党务指导委员兼训练部部长、甘肃省党务整理委员兼常务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蒙藏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党务特派员、甘肃省政府委员等。后赴台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交通银行监察人。1959年11月7日在台湾病逝。

郑介民(1897-1959)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特务头目。别名庭炳、耀全、杰夫,海南文昌人。黄埔军校第2期毕业。曾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任蒋介石侍从副官,从事特务工作。1932年后,历任复兴社中央常务干事会干事、特务处副处长、参谋本部第2厅第五处处长、第3处处长,军统局主任秘书,军令部第2厅厅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军统局局长等。抗战胜利后,任国防部2厅厅长兼保密局局长,国防部次长、参谋次长兼大陆工作处处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国防部次长、国家安全局局长等。1959年12月11日在台北 家中病逝。与胞弟郑庭锋、堂弟郑庭笈合称文昌三杰。

吴忠信(1884-1959) 国民党高级军政官员。 字礼卿、守坚,号恕庵,安徽合肥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曾任粤军第2军总指挥、第7独立旅旅长、桂林卫戍司令等。1927年后,历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军委会南昌行营总参议、贵州省政府主席、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新疆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总统府秘书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央纪律委员会主任委员。1959年12月16日在台北病逝。

郑毓秀(1891-1959)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 、社会活动家、女权运动倡导者。魏道明夫人。广东宝安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4年留学法国。1919年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随员。在法期间结识魏道明,后与其结婚。1926年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1927年后,历任上海市审判厅长、上海市临时法院院长、上海政法大学校长、国民政府考察欧美各国政治专使、驻欧洲代表、立法委员、教育部次长等。1948年赴美国定居。1959年12月16日在洛杉矶病逝。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博士,第一位女性律师,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

黄昌谷(1891-1959) 国民党政要。 字贻荪,湖北蒲圻人。早年留学美国。1920年回国后,任孙中山秘书。曾任大本营宣传委员、财政委员会计司司长。参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及黄埔军校的筹建。参加北伐,1927年后,历任国民政府武昌市 市长及市政厅厅长、湖北省教育厅厅长等、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广州分校教官、中山大学教授等。1949年赴澳门。1951年赴台湾。1959年12月在台北病逝。

顾葆裕(1906-1959 )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长风,江苏松江人。黄埔军校第4期及陆军大学特别班第8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附、参谋、师参谋主任、团长、副旅长等军职。抗战时期,任第192旅旅长、第88师副师长、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学员总队总队长、教育处处长、第二军预备第二师师长。1949年,任第124军军长、第5兵团司令官。1949年秋去台湾,曾任陆军总司令部伞兵总队总队长、国防部战略计划委员会委员等。1959年逝世。

伍宪子(1881-1959)  政治活动家、中国民主社会党首领。名庄,字宪子,号梦蝶,以字行,广东顺德人。早年随康有为受业。1904年加入保皇会。后任《香港商报》《国事报》及《南洋总汇新报》主笔,与孙中山等革命派进行论战。民国成立后,历任广东、湖北内务司司长,袁世凯总统府顾问、冯国璋总统府咨议、国务院参议等。1927年后主持民主宪政党海外党务。1945年任民主宪政党主席。1946年该党改称中国民主社会党,历任党副主席、主席。1956年任香港联合书院教授。1959年在香港病逝。

                                 1960年

石志泉(1880-1960) 民国政要、法学家。 字友渔,号友儒,湖北孝感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1905年加入同盟会。民国成立后,历任北京政府大理院推事、司法部司长、司法部次长、1923年后投身教育界,任国立法政大学教务长、北平大学法学院院长。1932年任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常务次长等。1949年去台湾。1960年2月17日逝世。

邓青阳(1884-1960) 国民党要员。 原名宪甫,字秀吉,广东三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以广东省代表身份参加南京会议。后参加反袁及护法运动。1924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秘书长、国民党南京市清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党部改组委员、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立法院立法委员。解放前夕赴台湾。1960年2月29日病逝。

董英斌(1894-1960) 国民 革命军陆军中将。辽宁沈阳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历任东北陆军旅长、师长、第57军军长等。1936年参与西安事变。抗战时期,历任军委会高参、第5战区参谋长、冀察战区副总司令、第10战区长官部参谋长等。抗战胜利后,任东北行辕参谋长、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等。1949年败退台湾,后任“行政院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等。1960年5月4日在台北病逝。

阎锡山(1883-1960)  北洋政府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字百川,山西五台人。1904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回国,参加了辛亥革命,后历任山西都督、山西督军兼省长等。1927年后,历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太原政治分会主席、平津卫戍总长兼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海陆空军副总司令兼山西省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等。抗战时期,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部长等。1949年12月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1960年5月23日在台北病逝。

刘存厚(1884-1960) 北洋政府 授陆军上将、将军府崇威将军,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字积之,四川简阳人。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回国,参加了辛亥革命。后历任师长、重庆镇守使、川军第1军军长、四川督军、靖川军总司令等。1927年投靠蒋介石,历任第23军军长、四川“剿匪”军第6路军总指挥、国民政府国策顾问等。1949年赴台湾 ,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60年6月在台湾病逝。

俞鸿钧(1898-1960)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广东新会人。191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曾任英文《大陆报》记者。1927年后,历任上海市政府秘书长、国民政府财政部政务次长兼中央信托局局长、财政部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1948年将中央银行库存黄金秘密运往台湾。1949年赴台湾,历任台湾当局财政部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兼交通、农民两银行董事长,台湾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等。1960年6月1日在台湾病逝。

唐俊德(1888-1960) 国民 革命军陆军中将、诗文书法家。名生明,字俊德,湖南石门人。保定军校及陆军大学毕业。历任湘军团长、旅长等。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官教导团团长、第1军参谋长、第1军第22师副师长、第1师第3旅旅长、第95师师长等。抗战时期,任天水行营军训处处长、宝鸡警备司令、河西警备副总司令。1946年退为预备役。1947年当选为第一届国大代表。1949年去台湾。1960年10月3日逝世。 著有《焦山诗草》传世。

贾景德(1880-1960)  民国政要。山西沁水人。别名煜如,光绪进士。清末曾任知县。民国初年任山西都督府秘书监。1927年后,历任平津卫戍司令部秘书长、太原绥靖公署秘书长、第二战区司令部秘书长、行政院铨叙部部长、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副院长。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等。1960年10月20日病逝。

赵守鈺(1881-1960) 北洋政府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友琴,号式如,山西太谷人。1905年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加入同盟会。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征蒙军左翼总指挥。1923年任绥远都统署参谋长,1924年依附冯玉祥,历任旅长、师长、西安警备司令、军长等。1928年后,历任河南“剿匪”总司令、河南省政府委员兼郑州市市长、郑州警备司令、 山西宣抚使、陕西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等。抗战时期,任行政院非常时期战地服务团主任兼总干事、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1949年赴台湾。1960年10月26日在台湾病逝。

陈粹芬(1873-1960) 早期民主革命者、孙中山女伴和战友。祖籍厦门,1873年出生于香港。1892年在香港认识孙中山,结为革命伴侣和同志。后参与兴中会和同盟会的许多革命活动,尤其是孙中山在日本和南洋一带从事革命活动,陈一直追随于左右。民国成立后,主动隐居澳门。孙中山去世后,多居住在南洋及香港。1960年10月29日在香港病逝。

王鸿韶(1895-196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真吾,河北宝坻人。1916年8月保定军校毕业。先后在直隶陆军、国民联军任职连长、营长、团附等。1927年后,任桂系独立炮兵旅参谋长、第7军司令部高级参谋、1934年到1937年保送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广西全省国民军事训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省干部训练团副教育长、第5战区第11集团军第48军司令部代参谋长、第5战区司令长官部副参谋长及代参谋长、汉中行营参谋长等。抗战胜利后,任汉中行营参谋长、北平行辕参谋长。1948年1月被免职。任立法院立法委员等。1949年春赴台湾。1960年10月在台北病逝。

徐源泉(1886-1960)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别名克诚、继绩,湖北黄冈人。早年入南洋讲武学堂,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后历任旅长、师长、军长。1928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第6军团48师师长、第10军军长、川鄂湘黔边区绥靖主任等。抗战时期,任第2军团军团长、第26集团军总司令、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军事参议院参议等。曾利用补充军响之机贪污行贿,成为资本家。1946年退役。1949年武汉解放前夕去香港,后赴台湾。1960年11月11日在台北病逝。

刘仲荻(1906-196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崇逖,江西龙南人。1924年投身赣军,后到广州,参加了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连长、营长、团副、团长。1928年后赴日本、意大利学习军事。回国后在钱大钧、蒋鼎文等部任职。 抗战时期,任黄埔军校第7分校教育处长、第1分校主任。1948年任国民党粤湘赣边区“剿总”副总指挥。1949年4月任陆军第23军军长。后赴台湾,任 台南防守区中将司令官、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等。1960年12月20日在台北病逝。

王世和(1899-196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浙江奉化人。 为蒋介石母亲王彩玉的堂弟之孙。1924年春被蒋介石选中,赴广州担任广州大元帅府警卫队卫士。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历任警卫团少校营长、中校团付、上校团长。1928年起,历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总队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特务团少将团长、国民政府主席侍卫室付官长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驻苏联大使馆武官、蒋介石侍从室侍卫长、第3集团军副总司令、第76军副军长。抗战胜利后,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河西警备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国民政府参军处中将参军。1949年赴台湾 ,任陆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中将参议等。1960年病逝。

 

                  接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