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云平台可以大有作为

      陈贤庆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更是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珍贵的记忆。当时光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华诗词这种古老的文学形式,还能否在日新月异的高新科技的夹缝中生存,甚至还得到发展?

    也很惊叹中华诗词这朵奇葩顽强的生命力,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未能将它扼杀;“不宜在青年中提倡”的最高指示未能将它踩死;文革的风暴未能将它铲除,当春天的气息开始弥漫,它又焕发出勃勃生机。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华大地各种诗社、诗词协会、楹联学会等诗词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中华诗词的刊物亦层出不穷,一时间,诗词界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满头白发的诗人们日渐老去或离开,各地的诗词组织都遇到一个相同的尴尬问题:人员老化,后继乏人!中国诗词有它自身的格律和特点,绝非轻易学会,于是,不提倡,不普及,年轻一辈就难以掌握或不愿学习,就会后继乏人,真的有可能会在数十年后消失。某年的高考,出题者不知触动了哪根筋,居然出了一题“拟对联”,这事让我欢呼和兴奋了很久,还为此写了文章作肯定。的确,高考作为一根指挥棒,如果将“拟对联”作为固定的题型,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就必须要掌握对联的知识,学生们也必须要学会这一知识,才能拿到分数。对联会写了,能写好了,诗词也就差不多了吧!谁知,高考的组织者没有坚持这一做法,次年便不敢再尝试,白白丧失了一次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良机!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大发展的时代,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建立,改变了传播方式,也改变着世界,那么,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应运而生的诗词云网站,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挥诗词教育的积极作用?

    首先,我们看看现状。进入互联网时代,有的诗词作者,也尝试着利用这种高新科技进行写作,以及储存和传播作品。以笔者为例,笔者于1968年11月上山下乡时起,即开始写作诗词,到2000年时,已累计有1700多首。其时,我注册了一个网站,叫《聚贤茶室》,将自己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作品分类整理,放到网上,至今,已累计有3200多首。这些作品,除了与懂电脑的诗友相互交流,夜主要是孤芳自赏。当博客兴起后,我知道亦有不少诗词作者建立起自己的博客,展示和交流作品。至于不少的诗词组织,亦意识到网络传播的好处,也办起了自己的网站或博客。近年微信勃兴,这种即时联络的快捷方式,也催生了一些诗词爱好者的微信群,如我学会就有《寒江独钓》微信群等,每天每晚都评诗论词,热闹得很。

    以上的网站、博客、微信群等,因时间、精力、技术等原因,多属小规模,只能是各自为战,或者孤芳自赏。当前,有没有一个能够总揽全国诗词界、能“促进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解和实践,提升普通民众的综合素养;推进中华诗词教育科技化的普及和发展,以诗词为桥梁架起全国及世界华人诗家的情谊”,并具有权威性的诗词网站?我不是很清楚。如果没有,那么,诗词云能够勇于担当此任,就是一件大好事!更何况,诗词云还能“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挥诗词教育的积极作用”,这种意识就很超前,很合乎潮流,值得赞誉。

    诗词云要想达到上述目的和愿望,要有所作为,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联合全国诗词界各组织和个人,尤其是将各诗词楹联网站、博客等收归门下,建立一个中华诗词科技教育发展联盟。笔者所在的中山市诗词楹联学会与香港、澳门、新加坡、澳洲悉尼、美国三藩市等地的诗词组织和个人都有所交往联系,如能不仅国内而且海外的诗词家都联络上,得到诗词界大多同仁的认可、参与,诗词云平台才能做大做强,确立其权威性。

    二、而要做到上述的局面,诗词云则要能收容尽可能多的诗词家尤其是当代诗词家的作品,使诗词云成为一个诗词库尤其是当代诗词库,并具有方便的检索功能。纵观当今的诗词网站,唐诗宋词元曲等的收录也丰富,检索也容易,但近代、现代尤其是当代诗词家及其作品的收录推介就做得很不够,诗词云的重点可放在这方面。从中,可检索到各省市的诗词组织;从姓氏笔画检索到各位诗词家的个人网页;从不同的体裁检索到各人的作品;可以分门别类推介一些当代的精品。

    三、上述第二点,是一个较为浩大的工程,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去逐步完善。诗词云可以先通过“友情链接”的方式,经过审核,将一些有质量的个人网站网页作链接,这样可以省去不少工作。如笔者的网站《聚贤茶室》中,诗词类的专栏为《水沫集》,如果链接过去,就有3200多首作品。

    四、要将众多的诗词家吸引到诗词云,就要想办法增加其娱乐性和竞争性。如鼓励诗词家多出作品多出精品,通过点击、点赞结合专家评审,评选出每月度十佳诗十佳词,每年度十佳诗十佳词十佳评论文;可每周或每月出一上联,征集最佳下联;可以某一专题举办诗词大赛楹联大赛等。如果能拉到某企业赞助,以其名义举办各类竞赛,获奖者有一定的奖金,那么竞赛一定更具影响力。

    五、诗词云可积极与地方和企业挂钩,利用中华诗词这一形式为地方和企业服务。我市的诗词组织在这方面做得颇有成效,多年来,先后与各个镇区以及宣传部、文联、旅游局、水利局等部门单位合作,通过组织采风、上网了解等形式,汇集一批作品,出版诗词集,目前已出版了数十种。诗词云也可以和有关部门合作,组织诗词家推介某城市、某乡村、某景点、某古迹、某传统、某遗产、某特产、某人物、某事件等。作品收录在诗词云,并出版诗词集。这形式,既体现传统诗词为当代文化和建设服务,也可为诗词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六、如有可能,诗词云可以期刊或丛书的形式,半年或每年推出一部诗词集。作品就是半年或一年来发表在诗词云平台上的优秀作品。也可安排帮助若干位作者出版合集。如此,可以促使诗词家多出精品,也体现网络媒体与纸质媒体的和谐结合。

    七、诗词云亦应建立一个在线教育平台,聘请在这方面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导师,以在线函授的形式招收学员,传授诗词楹联知识,修改评议学员的习作。学员的优秀习作定期在平台展示。至于学员是否要收费,如何收费,则要研究探索。毕竟现今在线教育平台多是未老先衰,免费烧钱之路难以走远。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的古典诗词传承并发展,繁荣当代文化,为社会服务,提高民众的审美情操,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应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非常值得有志之士去尝试和努力。笔者认为,上述七个方面做到了,做好了,诗词云才能产生权威效应,实现良好效果。

    (2015年3月13日至16日,与高松兄代表中山市诗词楹联学会到在江苏省淮安市,参加一个由淮安市文化产业协会、淮安市诗词协会主办,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承办的有关“诗词科技”的研讨会。此文为提交的论文,也是本人在会上的“专家发言”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