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联知识入门(词与联)

         陈贤庆

笔者于2008年5月在中学退休,是年9月,受聘中山市老干部大学诗词班任教师,2011年7月离开,9月,受聘市文化馆任粤曲班教师。在老干大学诗词班教学期间,写有一批讲义,初学者或可作入门之用,今整理收入聚贤茶室网站,内中的诗词例子,没有注明作者而只注明日期的,是笔者的习作。

第十五讲   有关词的知识

 

一、什么是词

  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

  作为诗歌的一种,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

  词的形式有以下特点: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二、词的种类

    词最初称为曲词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子,曲词,乐府,乐章,琴趣,诗余,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三、关于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罢了。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明代徐师把词的形式概括为: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四、词的风格和代表人物

宋词在风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陆游,岳飞和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周邦彦,晏殊,秦观和李清照。

五、词常用的术语

  【叶】:凡词谱中注有叶字者,即与上句所押之韵,同属一部,而不变换他韵(关于是否一部,请检用词韵)。

  【韵】:凡词谱中注有韵字者,即每阕词中,起首押韵之处。

  【句】:凡词谱中注有句字者,即不押韵之句。

  【豆】:凡词谱中注有豆字者,即一个字为句的顿逗处,通常又叫一字豆。又称(仍读作)。

  【换】:凡词谱中注有换平者,必其上句皆押仄韵,至此则换平韵。或上句皆押平韵,至此另换一平韵,亦称换平。凡词谱中注有换仄者,必其上句皆押平韵,至此则换仄韵。或上句皆押平韵,至此另换一平韵,亦称换仄,既换平韵之后之后,又换仄韵。与上文之仄韵不同一部者,谓之三换仄。同属一部者,称为叶仄。既换仄韵之后之后,又换平韵者,亦同此例。

  【叠】: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

  凡词谱中注有叠字者,有四处区别:一,叠句,如如梦令,如梦如梦。二,叠字,如忆秦娥后前后第三句起三字皆叠用第二句之尾三字。三,倒叠字,如调笑令,下片起首例叠上片最末二字,且二字倒转。四,叠韵,如长相思,起二句,君泪盈,妾泪盈,二句韵同。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

  【变】: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

  【遍】: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字,或作字。词的上下可称为上下遍,或上下片,或上下段。

  【徧】:即遍。

  【片】:在南宋,遍字又省作字。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上阕叫上片,下阕叫下片。

  【偷声】:一首词的曲调虽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时,还可以对音节韵度,略有增减,减叫做偷声,与移宫转调有关。

  【减字】:即偷声。

  【添字】:一首词的曲调虽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时,还可以对音节韵度,略有增减,增叫做添字,与移宫转调有关。

  【摊破】:即添字。 

  【领字】:于词意转折处,使上下句悟结合,起过度或联系作用的字。

   

第十六讲   介绍和学习单调的词

学习填词,可先从单调起。

    《忆江南》,据传为唐人李德裕为悼念亡伎谢秋娘所作。初名《谢秋娘》,后改为《望江南》。后因白居易有“能不忆江南”句,改为《忆江南》,尚有《梦江南》《江南好》等别名。单调,五句,押三平韵,二十七字。中间七言两句,可用对仗。宋人有将单调变为双调。

忆江南·怀旧    李煜(南唐后主)
    
    
多少恨,
     ○⊙●
    
昨夜梦魂中。
     ⊙●●○△
    
还似旧时游上苑,
     ⊙●⊙○○●●
    
车如流水马如龙,(多用对仗)
     ⊙○⊙●●○△
    
花月正春风。
     ⊙●●○△

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南昌搏斗满硝烟,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唐-温庭筠)

忆江南·孙文公园:公园美,绿树荫山(低)坡。古洞石形惊怪异,孙文铜像耸巍峨,浩气贯山河。(吴文杰)

忆江南·南区好:南区好,步月望湖洲。三月(春日)荔香红故里,远洋游子买归舟,宋帝古曾留。(杨荫清)

忆江南·神湾泛舟:轻划桨,艇侧跃鱼虾。岸上牛羊闲嚼草,芦间凫鹭竞喧哗,枕水有人家。(邓仲锦)

忆江南·写作剧本《南昌起义》:心犹壮,思绪复联翩。夜半枪声连角起,南昌搏斗满硝烟,笔底创新篇。(789月)

             第十七讲   学习单调词《忆王孙》及《捣练子》

    《忆王孙》亦为单调词,据传创自宋代词人秦观,取其词中“凄凄荒草忆王孙”之句以为名。又名《忆君王》等。单调,五句,押五平韵,三十一字。 

忆王孙·春闺        秦观
    
    
萋萋芳草忆王孙,
     ⊙○⊙●●○△
    
柳外楼高空断魂。
     ⊙●○○⊙●△
    
杜宇声声不忍闻。
     ⊙●○○⊙●△
    
欲黄昏,
     ●○△
    
雨打梨花深闭门。
     ⊙●○○⊙●△

忆王孙·长兄新居远望:白云山畔上高楼,户外风光眼底收。最爱云台树影稠。解心忧,四代同堂说夏秋。(041月)

忆王孙·猛洞河漂流:流长滩险乐游人,皮艇漂行水溅身。飞瀑涛声处处闻。近黄昏,一曲高歌倍有神。(046月)

忆王孙·参加顺德中山诗词艺术沙龙:乐从别苑设沙龙,墨客诗家论古风。浅见真知集异同。兴犹浓,带醉归途暮霭中。(076月) 

    《捣练子》亦为单调词牌。

捣练子·秋闺        李煜    (南唐后主)
    
    
深院静,
     ○●●
    
小庭空,
     ●○△
    
断续寒砧断续风。
     ⊙●○○⊙●△
    
无奈夜长人不寐,
     ⊙●⊙○○●●
    
数声和月到帘栊。
     ●○⊙●●○△

捣练子·寄美洲旧同窗:收邮件,在微机,只见英文诉别离。旧日少年今健否?秋凉可伴彩云归?(035月)

捣练子·弄琴:弦琴弄,听佳音,曲曲声声寄夜云。少壮风流成旧事,痴情仍看白头人。(037月)

捣练子·与校友比赛足球:逢夏日,在球场,汗湿征衣意气扬。恰似少年犹壮健,夜凉永友醉飞觞。(076月)  

第十八讲   学习双调平韵词《浣溪沙》

浣溪沙·春残        晏殊
    
(上片三句)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
    
夕阳西下几时回?
     ⊙○⊙●●○○ 
        
     
(下片三句,首句不押韵)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多用对仗,也可不对)
      ⊙●⊙○○●●  ⊙○⊙●●○△
     小园香径独徘徊。
     ⊙○⊙●●○○        

    浣溪沙,原教坊曲名,本为舞曲。“沙”又写作“纱”。又称《小庭花》《满院春》《广寒枝》《清和风》《东风寒》《踏花天》《绵缠头》《杨柳陌》,别名甚多。双调,上片三句,押三平韵,二十一字;下片三句,押两平韵,二十一字,共四十二字。下片前两句多用对仗。

 

1

浣溪沙(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2

浣溪沙(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牙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老有所学:老干校园展艳妆,莘莘学子满华堂。退休共聚巧同窗。    松韵大堂歌曼舞,雄风楼阁赋诗章。满天霞彩映斜阳。(选自《松韵》-黄立朝)

浣溪沙·珠海农科奇观:紫白红黄翠绿园,娇花奇卉竞鲜妍。熏衣香草爱流连。    放眼曲池荷欲露,闲行秀圃果应甜。鸣蝉依旧柳稍喧。(075月)

浣溪沙·端午容桂看游龙舟:喜见初阳照绿波,树桥台阁看游河。长堤一望客人多。    骤雨忽来无走避,龙船渐去更讴歌。旗扬声震助金锣。(086月)

《浣溪沙》的变格《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秋恨     李璟 (南唐中主)
    
    
菡萏香销翠叶残,
     ⊙●○○●●△
    
西风愁起绿波间。
     ⊙○⊙●●○△
    
还与韶光共憔悴,
     ⊙●⊙○○●●
    
不堪看。
     ●○△
    
    
细雨梦回鸡塞远,
     ⊙●⊙○○●●
    
小楼吹彻玉笙寒。
     ⊙○⊙●●○△
    
多少泪珠何限恨,
     ⊙●⊙○○●●
    
倚阑干。
     ●○△

    注:“摊破”又叫“摊声”“添字”。“摊破”是作词时因乐曲节拍的变化而使字数或句数有所增加,突破原词牌的规定,使原词牌出现的一种变格。《摊破浣溪沙》就是在《浣溪沙》的基础上,将上下片第三句由“平平仄仄仄平平(如“夕阳西下几时回”“小园香径独徘徊”等)”变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仄平仄”)”,再加‘仄平平“一句结束。

    此调另一形式:将原调上下片第三句变成四字一句与五字一句,即变为“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但以第一种形式为多见。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南唐 璟)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东晋乐广,字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宋  李清照)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宋  李清照)

摊破浣溪沙·游黄圃镇三十六级古道公园:夏日寻幽到此岗,松青柏翠护牌坊。卅六阶梯留古道,享阴凉。    苏氏宗祠怀学士,宋朝坞渡叹沧桑。远望群楼连绿野,好风光!(067月)

摊破浣溪沙·猪年游香江:迎得猪年好艳阳,清风送我到香江。迪士尼中人涌动,乐悠扬。    维港烟花迷主客,紫荆雕塑忆沧桑。十载回归人快慰,享安康。(072月)

第十九讲   学习双调平韵词牌《浪淘沙》

浪淘沙·怀旧        李煜(南唐后主)
    
    
帘外雨潺潺,
     ⊙●●○△
    
春意阑珊。
     ⊙●○△
    
罗衾不耐五更寒。
     ⊙○⊙●●○△
    
梦里不知身是客,
     ⊙●⊙○○●●
    
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
     ⊙●●○△
    
无限江山。
     ⊙●○△
    
别时容易见时难。
     ⊙○⊙●●○△
    
流水落花春去也,
     ⊙●⊙○○●●
    
天上人间。
     ⊙●○△

格律:双调,上下片各五句,押四平韵,一韵到底。

浪淘沙:云气压虚阑(疏栏),青失遥山。雨丝风絮一番番。上巳(农历三月上旬巳日)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    花发已无端(无奈),何况花残。飞来蝴蝶已成团。明日朱楼人睡起,莫卷帘看。(清 蒋春霖)

浪淘沙·七夕:新月一弓弯,乌鹊桥环。云軿缥缈度银湾。天上恐无莲漏滴,忘却更残。    莫为见时难,锦泪潸潸。有人犹自独凭栏。如果一年真一度,还胜人间。(清 董元恺)

浪淘沙·七九年元旦:号角震天闻,战鼓催春。两年甘雨荡污尘。换得清明新天地,治国得人。    擎帜再行军,猛将如云。长征路上创功勋。七九年中英杰榜,应见陈君!(791月)

第二十讲   学习双调平韵词牌《鹧鸪天

鹧鸪天·别情        聂胜琼
     
     
玉惨花愁出凤城,
     ⊙●○○●●△
     
莲花楼下柳青青。
     ⊙○⊙●●○△
     
尊前一唱阳关曲,
     ⊙○⊙●○○●
     
别个人人第五程。
     ⊙●○○●●△
     
     
寻好梦,梦难成,
     ○●●  ●○△
     
有谁知我此时情。
     ⊙○⊙●●○△
     
枕前泪共阶前雨,
     ⊙○⊙●○○●
     
隔个窗儿滴到明。
     ⊙●○○●●△
  

:双调,上片四句,押三平韵;下片五句,押三平韵。上片第三、四句及下片两个三字句多用对仗。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  辛弃疾)

鹧鸪天·夜叹:飒飒金风送卉馨,秋时月色最清明。高天雁字年年过,低沼虫声夜夜鸣。    今古恨,百千声,男儿何处立功名?且将白日团泥手,巧弄丝弦慰苦情。(729月)

鹧鸪天·踢足球:草嫩芽青沐艳阳,初春三月好风光。足球场上不知倦,爱与青年斗短长。     身瘦弱,鬓斑霜,一周双赛又何妨?攻门喜见球穿网,飞奔雀跃似儿郎。(033月)

鹧鸪天·元旦上街及参观报恩禅寺:数日寒风打叶声,今朝喜见朗天晴。商场食肆人丁众,堤岸公园草树明。    行寺庙,拜神灵,香烟袅袅听高僧。新年世界祈安稳,大祸凶灾莫呈能。(051月)

鹧鸪天·春景:岁月如流去绝声,鸡年未见好心情。闲游郊野扶榆柳,仰望天空盼鹭莺。    花吐艳,草含青,远山近水看分明。鱼塘初现新荷叶,静听村翁说钓经。(053月)

鹧鸪天·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六十年前血泪仇,烽烟弥漫我神州。日军铁骑残乡土,义勇长矛刺贼头。    追往事,颂今秋,中华强盛立寰球。和平未可眠高枕,警觉东邻有逆流。(054月)

鹧鸪天·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七十年前壮志篇,穷山恶水尽烽烟。红军不惧征途远,赣鄂云川到陕甘。    驱日寇,灭蒋顽,中华大地换新天。缅怀先烈忽忧愤,国有贪官数万千。(069月)

鹧鸪天·惊闻汶川大地震:地陷山摇在汶川,房坍路断满尘烟。家园尽毁人何去?绝望悲声究可怜!   心最痛,梦仍牵。又闻总理动情篇。军民合唱援川曲,再显中华壮志坚。(085月)

第二十一讲   学习长调平韵词牌《沁园春》

沁园春·      (明高启)
     
     
木落时来,
     ⊙●○○
     
花发时归,
     ●●○○
     
年又一年。
     ⊙●⊙△
     
记南楼望信,
     ●⊙○⊙●
     
夕阳帘外,
     ⊙○⊙●
     
西窗惊梦,
     ⊙○⊙●
     
夜雨灯前。
     ⊙●○△
     
写月书斜,
     ⊙●○○
     
战霜阵整,
     ⊙○⊙●
     
横破潇湘万里天。
     ⊙●○○⊙●△
     
风吹断,
     ○○●
     
见两三低去,
     ●○○⊙●
     
似落筝弦。
     ●●○△
     
     
相呼共宿寒烟。
     ○○●●○△
     
想只在芦花浅水边。
     ●⊙●○○⊙●△
     
恨呜呜戌角,
     ●⊙○⊙●
     
忽催飞起,
     ⊙○⊙●
     
悠悠渔火,
     ⊙○⊙●
     
长照愁眠。
     ⊙●○△
     
陇塞间关,
     ⊙●○○
     
江湖冷落,
     ⊙○⊙●
     
莫恋遗粮犹在田。
     ⊙●○○⊙●△
     
须高举,
     ○○●
     
教弋人空慕,
     ●○○⊙●
     
云海茫然。
     ⊙●○△

:词牌因东汉时沁水公主园林幽美而取名。上片13句,押四平韵;下片12句,押五平韵;一韵到底。上片第45句,第67句,下片第34句,第56句,多用对仗。

沁园·梦孚若何处相逢,登宝釵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曹,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宋 刘克庄)

:方信儒,字孚若,作者亡友。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

沁园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沁园春·初到雷州:渐近初冬,此地依然,草木葱茏。看浪环半岛,红泥满目;云横诸岭,黄土弥空。蔗地菠萝,剑麻胶树,村寨依稀晚烟中。沉寂夜,听海涛声响,时隐时浓。   离家我去务农,叹珠水白云渺影踪。昔羊城风月,工余小叙;少年光景,梦里相逢。滨海南疆,高天阔地,沥血山林建业功。壮怀事,遍古今中外,处处如同。(6811月)

第二十二讲   学习仄韵词牌《卜算子》

卜算子·别意  (苏轼)
    
    
水是眼波横,
     ⊙●●○○
    
山是眉峰聚。
     ⊙●○○▲
    
欲问行人去那边,
     ⊙●○○●●○
    
眉眼盈盈处。
     ⊙●○○▲
    
    
才始送春归,
     ⊙●●○○
    
又送君归去。
     ⊙●○○▲
    
若到江南赶上春,
     ⊙●○○●●○
    
千万和春住。
     ⊙●○○▲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

卜算子: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

卜算子·咏松:峰顶耸苍松,饱历寒和暑。铁骨丹心意志坚,何惧风雷雨。    斗转更星移,万绿红黄紫。不管荣枯岁月稠,依旧轩昂伫。(吴文杰)

卜算子·咏梅:大雪压花枝,风雨施狂暴。耐得经年体骨坚,雪里芳华抱。    花艳报新春,更显春光早。万紫千红艳丽争,谁及梅花好?(张海日)

卜算子·生日:村外小桥边,雾罩斜阳树。正是黄昏忽有愁,飞鸟归巢去。    落拓一书生,不见群芳妒。异地生辰自恐惊,岁岁如虚度。(744月)

卜算子·唐家共乐园:林道听莺鸣,愈觉楼台静。共乐园中草木青,处处休闲景。    信步去何方?犹照波间影。争说名流唐绍仪,史册长光炳。(075月)

第二十三讲   学习仄韵词牌《踏莎行》

踏莎行·春暮    (北宋 寇准)
    
    
春色将阑,
     ⊙●○○
    
莺声渐老,
     ⊙○⊙▲
    
红英落尽青梅小。
     ⊙○⊙●○○▲
    
画堂人静雨蒙蒙,
     ⊙○⊙●●○○
    
屏山半掩余香袅。
     ⊙○⊙●○○▲
    
    
密约沉沉,
     ⊙●○○
    
离情杳杳,
     ⊙○●▲
    
菱花尘满慵将照。
     ⊙○⊙●○○▲
    
倚楼无语欲销魂,
     ⊙○⊙●●○○
    
长空黯淡连芳草。
     ⊙○⊙●○○▲

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徧,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廉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北宋 晏殊)

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北宋 秦观)

踏莎行·疗伤鸟步少游韵: 闲上高台,意瞻远渡,欲寻昔日沉吟处。乍惊弱鸟伏栏寒,声尖体颤悲朝暮。      细抹黄膏,轻缠白素,疗伤爱意重重数。青天丽日映青山,启笼飞送林间去。(025月)

踏沙行·加入市作家协会:笔走龙蛇,口吟风月,遥遥卅四年头数。雷州荆楚复香山,诗书伴我春秋度。    户挂宵冰,窗萦早雾,文山学海休停步。轻风此日告消息,为余吹送声名去。(033月)

踏莎行·风雨游庐山:雾锁悬岩,风吹岭树,海棠隔阻登山路。如琴湖畔不闻莺,草堂花径少人语。    鄱口无潮,龙潭带雨,仙人洞处急回步。夜游牯岭觉身寒,依然不识真颜目。(057月)

第二十四讲   学习仄韵词牌《渔家傲》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
    
衡阳雁去无留意。
     ⊙○⊙●○○▲
    
四面边声连角起,
     ⊙●⊙○○●▲
    
千障里,
     ○⊙▲
    
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
    
羌管悠悠霜满地,
     ⊙●⊙○○●▲
    
人不寐,
     ○⊙▲
    
将军白发征夫泪。
     ⊙○⊙●○○▲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宋  李清照)

渔家傲·夜游湛江海滨公园:远望渔灯何处是?商舟战舰烟波里。岸上游人含笑意,观情侣,双双对对多甜蜜。    海涛声声闻耳际,清风伴我寻旧地。此夜来游真老矣。当年事,恩恩怨怨休须记。(0310月)

渔家傲:仰望星空何处是?神州五号游天际。绕得环球圈十四,杨利伟,归来依旧英豪气!   举国欢腾歌盛事,红旗漫卷中华地。奔月嫦娥今老矣?喜无寐,泪飞顿落蟾宫裏。(0310月)

渔家傲·清远碧溪漂流:清远碧溪松柏傍,高低曲折来寻访。岩石浅滩沿岸挡。皮舟荡,时时水下掀层浪。    气定神娴敲两桨,急流送我逍遥唱。最喜惊呼人一晃,相对望,船头落到深潭上。(048月)

渔家傲·过广州旧游处:闹市昌兴一小路,我来不觉沉沉步。三十年前行乐处,人何去?沧桑世事难倾诉。    此夜相逢忆今古,当年屋内提琴举。乐韵悠悠窗外舞。楼如故,重游更觉酸甜苦。(0410月)

渔家傲·游中山市五桂山逍遥谷:六月天炎酸汗透,车行十里山清秀。溪水声闻如乐奏,欢欣走,逍遥似饮神仙酒。    曲径通幽藤挂袖,雏莺展翅鸣垂柳。岭上碧池观不够。忽回首,香花散落游人后。(057月)

第二十五讲   学习仄韵词牌《蝶恋花》

蝶恋花·春景        (宋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

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

无情恼。

格律: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下片同;仄声结尾处全为韵脚)
 

蝶恋花·春晚: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从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宋 欧阳修)

蝶恋花·游中山市泉林山庄:远隔尘嚣神目净,日暮闲云,夕照林梢影。漫步归禽歌和应,泉流曲折盘青岭。    墨客骚人杯酒罄,说地谈天,尽显真情性。戏罢清波琴笛听,夜阑更觉山中静。(058月)

蝶恋花·丙戌回乡祭祖记游:细雨轻风春草树,三十年间,未踏回乡路。绿野山头寻土墓,先人祭拜怀慈父。    寥落荒村田垄故,石板街衢,认得当年户。旧日悲欢成忆顾,紫罗远眺难移步。(064月)

蝶恋花·重返雷州农场:(111415日 ,为纪念上山下乡40周年)

四十年前来半岛,又踏雷州,满目红泥道。屋舍田园新面貌,旧时农友今稀少。    陈迹留痕常梦绕,访问寻求,故地埋荒草。离别山村随夕照,回观水库波光渺。(0811月) 

蝶恋花·游逸仙湖公园兼为歌者伴奏:园在城中多树草,水碧波平,薄雾游人绕。曲径寻声歌者笑,荷塘侧畔逢翁媪。    一把提琴休怨少,天路红旗,奏出高昂调。顿错抑扬凭技巧,曲终已觉离烦恼。(0910月)

第二十六讲   学习平仄韵互换的词牌

西江月·佳人        (北宋 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
     ⊙●⊙○⊙●
    
铅华淡淡妆成。
     ⊙○⊙●○△
    
红烟翠雾罩轻盈,
     ⊙○⊙●●○△
    
飞絮游丝无定。
     ⊙●⊙○⊙▲    
(押去声仄韵)
    
    
相见争如不见,
     ⊙●⊙○⊙●
    
有情还似无情。
     ⊙○⊙●○△   
(换平韵)
    
笙歌散后酒微醒,
     ⊙○⊙●●○△
    
深院月明人静。
     ⊙●⊙○⊙▲   
(押去声仄韵)
    

双调,上片四句,押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字换押),二十五字;下片同,共五十字。上下片开头两句多用对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宋 辛弃疾)

西江月·山丘望月:不见枝头宿鸟,唯闻叶底鸣虫。夜阑犹觉月朦胧,万虑油然涌动。    自怜才疏学浅,应知志壮心雄。遥遥高处是蟾宫,未得好风相送。(816月)

西江月·回省侨中参加校庆:丽日清风母校,红花绿树华堂。八年再至感彷徨,忽喜高楼伟壮。    有意童心逗趣,无情短鬓添霜。杯声笑语忆韶光,拳拳加餐寄望。(9310月)

   菩萨蛮,双调,上片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下片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菩萨蛮·闺情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

菩萨蛮·贺州游:桂东新市今初去,广场乐起人争舞。月是贺州明,山城不冷清。    高歌凭酒烈,累极茶园歇。拾级拜姑婆,山川美景多。(0512月)

 

第二十七讲  用典及典故的运用

 

一、           有关“用典”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

  用典之功用有四,略述于下:

    一: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即【文心雕龙】所谓援古证今也。如李商隐之【有感】诗:

  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

  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芳醪不得尝。

  其中蛇足一词,即引自【战国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李诗即以此作为引证,使为立论之根据。(以喻勿另生枝节也)

    二: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如前命意章中苏东坡之【仇池石】一诗,即借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典故,委婉表达出作者之心意,而不致令受者有太大之难堪。另如【唐诗纪事】卷十六引宁王李宪见卖饼者之妻明艳动人,而强娶为妾,且十分宠爱。翌年,宁王问犹忆饼师否?其妻颔首。宁王召饼师进府,其妻面对故夫,泪流满颊,凄婉欲绝。时有十余文士在座,意皆感动,宁王命做诗以记其事。王维诗云:

  莫以今时宠,而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借春秋息夫人之典故,以显出女人之坚贞,使宁王深受感动,而让其与故夫团聚。(按:典出【左传】,庄公十四年,楚子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三: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如:

  

【览古】 (李商隐)

  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

  空糊赬壤真何益,欲举黄旗竟未成;

  长乐瓦飞随水逝,景阳钟堕失天明;

  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

  

    诗中长乐一词乃指汉之长乐宫。【汉书】平帝纪:大风吹长安城,东门屋瓦飞旦尽景阳钟之典出自【南史】:齐武帝数游幸,载宫人于后车,宫内深隐,不闻鼓漏,置钟于景阳楼上,应五鼓及三鼓。宫人闻声早起妆饰箕山客一词乃指尧之许由也,【庄子】: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又齧缺遇许由曰:子将何之?曰:将逃尧。又史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如此利用有限之文字,即将所欲表达之意念,呈现在读者眼前,故可减少语辞之繁累。

    四: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如:

  

【潭州】 (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其中湘泪一词,乃引【述异记】里故事: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舜妃娥皇女英伤心恸哭,泪下沾竹,而竹色尽斑楚歌一词指屈原离骚九歌赋中,指斥令尹子兰之故事。陶公句,借当年陶侃之战功显赫,以暗讽当今之摒弃贤能。贾傅句,借贾谊祠中之蛛网尘封,风雨侵凌景象,而寓人才埋没之感,又切合潭州之地,典中情景,与诗人当时之情景,融成一体,益觉凝炼警策,读之令人顿生无限感慨。

  

  典故之种类有三,即明典、暗典、翻典,分述于下:

    一:明典——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如:

  气春江上别,泪血渭阳情;(杜甫:奉送二十三舅录事崔伟之摄郴州五排)

  渭阳一词出自【诗经】唐风: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之句,遂以代舅氏二字。又如:

  

【邻水延福寺早行】 (陆游)

  化蝶方酣枕,闻鸡又着鞭;

  乱山徐吐日,积水远生烟;

  淹泊真衰矣,登临独惘然;

  桃花应笑客,无酒到愁边。

  

    其中化蝶一词,典出于【庄子】之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后人遂以化蝶梦蝶,借喻为睡觉。而闻鸡一词则出自【晋书】: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剑。此处借为清晨之意。

  

    二:暗典——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如: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之四】 (元遗山)

  

    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

  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蝨空悲地上臣;

  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

  

    末句出自范宁【谷梁传序】:孔子观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叹曰: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作者以文王之任为己任,故言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暗典之使用,只师取前人典故之意,而不用其辞。即【文心雕龙】所谓虽引古事,莫取旧辞是也。

  

三:翻典——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如: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虽说贾谊,却反其意而用之。

【自做寿堂诗】(林和靖):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虽说相如,然反其意而用之也。

   【艺苑雌黄】云: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李义山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贾谊,然反其意而用之矣;林和靖诗: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虽说相如,亦反其意而用之矣。直用其事者,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李商隐):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诗中用万般无奈之口气,却羡卞和因献璞玉,而双脚被刖之事,以表明作者不甘奴颜屈膝之意,其实何尝真愿斩足,此亦属翻典之类。

 

二、     找出下列诗中用典的地方

1、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亦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毛泽东)

2、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湖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和柳亚子先生》毛泽东)

3、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答友人》毛泽东)

 

第二十八讲   对仗及对联知识

    一、对联的由来

    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

南朝《荆梦岁时记》记载,每逢岁时,人们便挂桃符来驱鬼避邪、迎喜接福。这是对联的萌芽。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茅亭客话》记载: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是我国最早的对联。宋代受诗词的影响,对联在对仗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大诗人陆游就曾为自己的书房题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话流年”。明代对联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簪去楼杂记》记载:朱元璋建都京城之后,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门第,须加春联一副”,他本人也带头写了一副对联送与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清代是对联的繁荣期,不论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艺术的成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如吴敬梓作的提示人生哲理的:“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冯玉祥将军送给理发铺的:“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对镜?国仇未报,负此头颅为人!”中国青年反对帝国主义“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刁难的“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等等,不再赘述。

    二、对联类别

(一)勉联。如: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2、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郑板桥)

3、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方志敏)

(二)挽联。如: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挽蒲松龄)

  2、著书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蔡元培挽鲁迅)

  3、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容,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陈毅挽鲁迅)

 (三)春联。如:

  绿柳舒眉欢新岁   红桃开口笑丰年

  (四)婚联。如:

  长天欢翔比翼鸟   大地喜结连理枝

  (五)赠联。如:

  人生得一知己足已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赠瞿秋白)

  (六)巧联。如:

  1、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明代才子解缙作)

  2、抓痒不着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郑板桥)

    三、正对、反对、串对

  (一)正对

  就是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例如邓石如碧山书屋的一幅对联: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二)反对

  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相互映衬,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例如,某樵夫为其岳父祝寿,请一学究代做的一副旨在把岳父称得高高、把自己说得低低的对联:

  太尊翁,尊翁在上,上至三千里凌霄,玉皇盖楼,您在楼头做寿;

  愚晚生,晚生在下,下至十八层地狱,龙王淘井,我在井底挖泥。

(三)串对

    串对又叫流水对,就是上下联所说明的问题,意思是顺承的;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表现的主题。例如章太炎讽慈喜太后七十岁生日:

    今日到北海,明日到南苑,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四无情对

  相传,“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这种对联形式,出句和对句各自成章,通过别解才能上下呼应。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之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尤其是张之洞的对句,以土语对诗句,更是不拘一格。

    五工对、宽对和邻对

严格按照词性作对的对联称为“工对”。如“天对地,雨对风,雷隐隐对雾蒙蒙”等。宽对和邻对,则是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与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相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而宽对,则可以更放宽一些,如“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三十一年”与“落花时节”在词性上不相对,但都是指的时间,所以也可以算对仗。

    六对联格

  (一)拆合格

  就是利用汉字偏旁的拆分和组合来构成对联,例如:

  1、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2、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

  (二)镶名格

  就是在对联中巧妙地镶入人名或地名或事物名,例如:

  1、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角)葛亮;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2、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3、烦暑最宜淡竹叶;伤寒尤妙小柴胡(内含中药材名)

  (三)急转格

  就是对联的上下半联中间各自的意思向反面突然转变。例如:

  1、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

  2、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非山乎

  (四)回文格

  就是对联的上下联各自倒读和顺读完全一样,例如:

  1、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厦门鼓浪屿联)

  2、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乾隆出);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纪晓岚对)

  (五)拟人格

  就是利用拟人手法构成的对联,例如:

  1、鸦叫鹊鸣,并立枝头谈风雨;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六)反诘格

  就是利用反问形成对联,例如:

  1、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罗怕和尚?金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赃官?

  (七)同音格

  就是利用字的同音形成对联,例如:

  烟飞飞,云飞飞,想入非非,皆非也;

  情悠悠,恨悠悠,凡事忧忧,是忧也。

七、     有关“合掌”

“合掌”又有称“合掌对”,是格律诗对仗的一种毛病。一首诗中,出句和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上下句意思重复,好象两手掌合在一起,故称这样的对仗为“合掌”。合掌是对仗时所应该避免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这样的对仗为“正对”,是一种拙劣的对仗。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记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一副对联,一般字都不多(长联除外)。撰写对联,应当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在数字不多的情况下,如果还意思重复,就没有多少内容了。这就是要“忌”的道理。下面一副对联就是合掌的:
  
   长空展翅,
   广宇翔云。
  
  广宇,就是长空;翔云就是展翅。下联的意思完全是重复上联的。这样,八个字中,四个字就算白用了。
  上下联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情况,相对地说要少一些,但部分词语意思相同者,则时有所见。例如:
  
   神州滋雨露,
   赤县灿春花。
  
  此联后三字,上下意思有别。但“赤县”就是“神州”的另一种说法,上下意思又雷同了。这种部分词语在意思上的雷同,也是合掌,也应当避免。但这种合掌,常常被人忽略,一些长于撰联的人,有时也在所不免,这就更应引起注意了。
   “反对”的意思一正一反,“串对”是一句话分成两半说,上下联的意思一般不会重复。“正对”则不然。“正对”要求上下联互相补充,稍不注意,语意就重复了。因此,完全可以这么说,“正对”是合掌最容易出现的场合。
   为了加强对合掌的认识,现特将《楹联报》王妄君戏拟之《合掌对两串》转录如下。这两串“合掌对”拟得很好,很有启发性:
   
   其一
   瞧对看,听对闻,上路对启程。后娘对继母,亡父对先君。醪五两,酒半斤,扫墓对上坟。乞援双瞎子,求助二盲人。岳父有因才枉驾,丈人无故不光临。十分容颜,五分造化五分打扮:两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妆成。
   
   其二
   行对走,跑对奔,早晚对晨昏。侏儒对矮子,傻子对愚人。观浪起,看波兴,闭户对关门。神州千载秀,赤县万年春。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减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