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多元化感情世界的探讨

     

                    ——电视剧《血色浪漫》研究述评

 

   

 

由都梁编剧,滕文驥执导,刘烨和孙俪主演的电視剧《血色浪漫》,是一部迄今为止較全面深入反映知青婚姻、恋爱及情感问题的文艺作品。它通过对一批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老三届/红卫兵在文化革命、上山下乡、参軍入伍、回城安置、升学就业、下海经商等历史性阶段中的不寻常岁月,展示了近四十年来一代知青群体特定的恋爱观、婚姻观。电视剧通过几对知青/老三届在恋爱、婚姻过程中的风风雨雨,以及他们经历的回城发展和改革开放大潮洗礼,一定层面上揭示了知青婚姻情感对当代社会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影响,不少问题值得人们思考,也值得深入探讨。知青群体作为与共和国同步成长的一代人,他们的思想意识无可避免地留下时代的烙印。电视剧《血色浪漫》成功地从婚姻、恋爱、情感层面切入知青的内心世界,或许只是编导的一些思维和探索,但它却触及到当前内地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中的一些深层变化,这一变化和知青群体回城前后近四十年来的时代变迁有什么内在联系,是知青问题研究领域不可忽视的问题。

 

探讨知青多元化感情世界的变化

 

《血色浪漫》是描写北京地区一批干部、知识分子子女在一九六八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期间,走过的老三届---红卫兵---陕北插队---参军升学---回城工作---下海经商过程中的一段感人故事。他们在学生时代曾是哥儿们,在陕北当知青曾共患难,在部队剿匪中曾共生死,回城后各自展示了不同的人生。这批同龄人的感情发展,尤其是恋爱婚姻观的变迁,既受大时代浪潮的冲洗,又受独特个性及家庭背景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知青群体的感情世界。他们咀贫,高傲,浪漫,自命不凡;又具义气,坚忍,勤奋和正义感。他们身上既保留着传统的婚姻文化和伦理道德,又展示出当代人追求个性解放和感情多元化的内心世界。这是国内现时一部较全面描写知青婚姻情感方面的的影视昨品。

《血色浪漫》中的主人公钟跃民、周晓白、张海洋、郑桐、袁军、罗芸、秦岭、宁伟、蒋碧云、高月等,是一群活生生的知青/老三届典型人物。他们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冲突和结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青\老三届群体在当今社会的处境,揭示了文革结束后内地加快从封闭走向开放过程中,年青一代情感世界的深刻变化。笔者观赏《血色浪漫》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编导着意通过人物对话和内心世界的描写,探讨知青婚姻情感与当代社会思潮变化的内在关系,研究当今一代中年成功人士多元化感情世界的发展,而观众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感受。这正是笔者看完《血色浪漫》后的最大收获。

《血色浪漫》全剧横跨约三十年时间,经历的各段历史性岁月极具代表性。如剧中出现的文化大革命,并不是以往电影常看到的批斗、大字报等场面,而是一群自命不凡的年轻人穿着老爸的军大衣在街头成群呼啸,分帮结派,大打出手。剧中的下乡插队,也不是以往较多见到的生产劳动场面,而是主人公到县城行乞,群斗,在黄土高坡传情,对歌等。电视剧通过展示主人公在文化革命和下乡插队期间的初恋情怀,以及回城后的商海沉浮和婚姻变化,似乎在向人们带出这样一个信息:正是在这史无前历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中,知青群体面对残酷现实被迫释放出一次又一次的情感追求,然而,也正是残酷现实使他们的情感变得那么脆弱,那么茫然,他们的青春也在茫然中被现实所扭曲。

 

钟跃民——爱情观被生活扭曲的知青形象

 

电视剧《血色浪漫》主人公钟跃民是全剧的核心人物。他出身干部家庭,文革中父亲被批斗,来到陕北农村当知青。后参军入伍,在部队提干,立功,在边境战斗中出生入死,转业回城后毅然下海经商,走过一段不寻常的知青历程。他浪漫多情,敢爱敢恨,待人真诚,勇于承担。他有理想,有追求,不管是在校,下乡,当兵,经商,都那么投入,那么执着,那么认真。在钟跃民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个知青成功人士的开放意识和时代精神,是电视剧着意塑造的正面形象。然而,钟跃民在婚姻爱情问题上却相当特别。他学生时代就特别喜欢与女生打交道,他结识周晓白才一个月就问她敢不敢接吻,周也欣然接受,这对文革红卫兵时代的学生来说,是很大胆的。当陷入情海的周晓白主动带他到家里见位居军区司令员高职的父亲时,钟跃民却显的那么直率、坦然,未能得到周父的好感。钟跃民到陕北当知青后,尽管参军当护士的周晓白对钟仍一往情深,但在地位差异和自卑感下,钟跃民无可避免地淡化了对初恋情人的爱,很快转而追求同在陕北插队的西安知青秦岭。

钟跃民和秦岭的认识及感情发展,导致钟的爱情观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电视剧着意探讨知青情感世界与当代社会思潮关系的重要环节。秦岭是一位受文艺界影响较深,又接受了陕北纯朴民风熏掏的开放型知青代表,她崇尚“过程重于结果”的爱情观,钟跃民在婚姻问题上的态度受她影响很深。钟跃民最要好的朋友张海洋这样评价钟跃民【他爱过一个又一个女人,都是真诚的,但都不能长久。爱是生活,钟跃民的爱情象他的生活一样老在变动中】。正因为如此,他挫伤并失去了周晓白对他的爱。.钟跃民后来选择高月作为情人,及与知青秦岭、秘书何媚的情欲失控,既是他回城后事业的发展结果,也是他爱情观不断开放的表现。他入伍离开陕北前夕,贸然与秦岭发生性关系,留下一段不了情,回城与秦岭重逢后迅速陷入情欲中,除了知青情结和青春期冲动外,秦岭过程重于结果爱情观对他有十分深刻的影响。显示在知青回城前后社会思潮急剧变化的过程中,钟跃民作为一个中年成功人士,其爱情观正被无情的生活现实一步步扭曲。笔者认为,这正是编导在电视剧《血色浪漫》中探讨知青婚姻情感问题的体现。

钟跃民的饰演者刘烨,是近年大陆影视界相当活跃的青年演员,擅长表演不同个性的主人公角色。刘烨在《血色浪漫》中成功塑造了钟跃民这一活生生的知青形象。其实,钟跃民在整部剧中的形象是很正面的,他非并一个花心、放荡、不负责任的人。恰恰相反,他不论在校、下乡还是参军入伍、回城经商;对朋友,对事业,都是那样真诚,那样投入。他在部队中与农村兵吴满囤结下生死之交,吴牺牲后,钟跃民处处照料他的家人;以及后来在追捕宁伟过程中的态度,都充分表现他是一个有很深情意结和正义感的人,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钟跃民在爱情问题上受过程重于结果的影响太深,形成一种游戏人生的世界观,导致他的爱情之途风雨不断,充满变数。钟跃民最后选择高月为情人,在事业、感情趋稳定后,又踏上新的征途,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寻找新的人生希望。很明显,钟跃民作为当代中年成功人士的典型代表,已完全接受了一种被扭曲的爱情观和生活观。

笔者认为,钟跃民这种被扭曲的爱情观和生活观,并不是电视剧刻意创作、塑造的,它是知青下乡回城三十多年来,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刷下,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开放意识激烈碰撞的结果。事实上,在现今内外文化加快融合的大气候下,这种碰撞是无法阻挡的,钟跃民现象在知青群体中早已形成,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今天,社会上为何第三者婚外情包二奶日趋普遍,除了官场政治、社会风气方面的影响外,一代中年成功人士的爱情观被现实扭曲,他们的事业与人性充分交融,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只是在当今的社会开放大潮下,人们对这种扭曲显得那么坦然和无奈。笔者认为,这正是当前我国社会文化领域值得研究的问题。

 

秦岭——崇尚现实主义爱情观的知青典型

 

秦岭是一位在陕北插队的知青,她在《血色浪漫》中的戏份并不重,但对全剧主题却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她崇尚并亲身实践的“过程重于结果”爱情观,是探讨、研究知青婚姻情感的重要内容。秦岭当时只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知青,为何在陕北插队期间就如此崇尚“爱情重于结果”,很耐人寻味。请欣赏秦岭、钟跃民在陕北恋爱时的一段对话:

钟跃民:秦岭,在你之前,我有个女朋友,她在部队当兵,我现在已经跟她分手了。

  岭:不要提你以前的事,我没有兴趣,因为这不关我的事。

钟跃民:你好象什么事都不关心,比如前途、命运、爱情,你到底关心什么事啊?

  岭:我妈对我说过,生活中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

钟跃民:可是,我更看重结果。

  岭:那你可能并不了解自己。也许,你是个游戏人生的人,既然玩游戏,又何必在乎结果呢?游戏的乐趣不都在于过程中吗?

钟跃民:秦岭,你怎么像个哲学家呀?女孩子别把自己搞得太深奥了,这样魅力会减退的。

  岭:(笑了笑,突然一声叹息)跃民,你是不是很寂寞?

钟跃民:(点了点头)是啊,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难道你不寂寞吗?

  岭:这就对了,正因为你寂寞,所以才喜欢我。喜欢,难道不是一种过程吗?如果你更看重结果的话,那就应该娶我,过日子,生孩子,这才是结果。这结果你觉得有意思吗?

钟跃民:我没想这么远,但是如果让我现在就娶妻生孩子,我恐怕不会觉得有意思。

  岭:(笑了笑)那么你承认过程比结果重要了。

钟跃民:(点了点头)你说得有道理。

  岭:(想了想)跃民,你听好,我愿意做你的女朋友,因为你寂寞,我也寂寞。(叹了叹气),如果将来有一天,你我的生活都发生变化,有了更精彩的内容,那么我会祝福你,然后说声再见,我希望你也能像我一样。

钟跃民:这,我很难回答啊!秦岭,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女孩子,很奇特,也很理智。但我要问你,如果若干年后你我又重逢了呢?

  岭:到那时啊,如果我身边没有更精彩的男人,那么你仍然是个合适的人选。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

钟跃民:秦岭,这场游戏一定很有意思。

  岭:这可能是个很伤感的故事呢。

钟跃民:那咱们一起往下编,好吗?

  岭:好啊。(对话及画面结束)

    笔者很难置信,四十年前远离城市的陕北农村中,一对不到二十岁的知青谈恋爱时,会有上述这么哲理性的对话,人工雕凿的痕迹实在太明显。尽管如此,笔者仍然认为,这段对话带出“过程重于结果”的现实主义爱情观,在当时的知青群体中确实带有相当的普遍性。“过程重于结果”作为秦岭崇尚的爱情观固然俘虏了钟跃民,但在她后来的人生经历中,更得到充分的实践。剧中描写她曾被陕西歌舞团招收为民歌演员,因不满团长的威逼利诱愤而辞职,在极度苦闷、彷徨、无助的情况下,她倒在一直垂涎其美貌的新加坡商人叶楚良怀里,并与他同居。尽管她知道叶楚良在国外有家室,也清楚两人在一起难以有结果,但在“爱情重于结果”的驱动下,秦岭仍然过上“傍大款”生活。为维护面子和尊严,她不想叶楚良的包养,并与叶合办一家公司,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公司盈利,以抵偿叶楚良的恩惠,最终以“合伙人”取代“情妇”的角色。但事与愿违,公司一直亏损,秦岭除了相貌和肉体外,没有任何与对方相处的本钱,最后只好当“二奶”,并随叶楚良出国,为这段“没有结果的过程”付出了感情代价。

其实,秦岭在《血色浪漫》中的形象并不负面,展现在观众眼中的秦岭,是一个淳朴、真诚、自尊、自强的女知青形象。她作为一个知青出身的歌手,在台上演唱的陕北情歌,声情并茂,极具黄土高原气息和峥荣岁月色彩,感染力很强。她与钟跃民和叶楚良尽管都是“情人”关系,但她对这两段“没有结果,只有过程”的感情,却是负责的,都倾注了内心真诚的爱。当秦岭同时身陷钟、叶两人的情欲中,一度深感困扰时,面对两个男人强烈的妒忌心和占有欲,她最后能用智慧、感情实现【平衡+交换】-----让叶楚良拿五十万救出将面临坐班房的钟跃民,而自己则远离她的“第一个男人”,并跟叶楚良远走他乡。对此,作为钟跃民初恋挚友的周晓白固然深深地感激秦岭,但却感慨秦、叶所为“都够傻的”。从中也充分显示,秦岭确实是一个感情非常多元化,但对感情的处理十分认真,十分现实,而且讲求原则的女性。

笔者认为,秦岭所为并不是个别现象,编导也未把她抬高或矮化,但却深刻揭示了知青回城前后,现实主义爱情观对一代知青尤其是女知青的影响。值得指出的是,“过程重于结果”作为一种人生观、爱情观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早已存在,并非知青独创,但它在上山下乡及回城前后的知青群体中,却相当凸显,并在近四十年来中国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化中,衍生出新的社会问题。今天,内地爱情生活中流行的“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追求曾经拥有”思潮,其本质与“过程重于结果”是一致的。令人关注的是,今天,【结果-----天长地久】与【过程-----曾经拥有】相比,其天平正向后倾斜,它不仅受到年轻一代的推崇,似乎也正为越来越多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所接受。人们常问,为何现今社会上“第三者”、“婚外情”、“包二奶”等现象日趋增多,笔者认为,除了社会开放及世风变化的客观因素外,“过程重于结果”这一现实主义爱情观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它不仅冲击了数千年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传统爱情观,更对中国的传统伦理观、道德观形成挑战。故此,笔者推断,如果“过程重于结果”今天已成为一种哲学思想的话,它应该就是在文革动荡时期发展起来的。事实上,正是文革期间下乡、下放、分配、回城、升学、就业、出国等“现实性过程”的交织,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生存环境发生急剧变化,“过程重于结果”这一现实主义爱情观无可避免地蔓延、膨胀起来,知青群体正是其中一块土壤。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于外来文化融入及人们思想不断开放,新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渐为人们所接受,更使“过程重于结果”趋人性化、哲理化和社会化。实践证明,“过程重于结果”是文革后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哲学思想,知青群体经历了近四十年来中国大陆的急剧动荡岁月,无疑是这一哲学思想的见证者和实践者。

 

          周晓白——追求传统、纯真爱情观的女性形象

 

周晓白是《血色浪漫》的第二主人公,剧中的戏份很重。她出身高干家庭,父亲是军区司令,从小养尊蓄优,优越感强,参军后即当上护士,不用下乡插队。特殊的家庭背景和环境养成了她好强、主观的性格,和喜欢独来独往,凌架于人的大小姐脾气。然而,在婚姻爱情上,周晓白传统、纯真、执着的观念却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观众在剧中不难感受到,她作为钟跃民的初恋情人,对这段感情是那样的认真、执着、投入。周晓白自爱上钟跃民后,不管钟在校、下乡、当兵、回城、就业,她都那样牵挂,那样关心,那样信任,处处流露出纯真的少女情怀。当周晓白得知钟跃民在陕北与秦岭相好,并提出与自己分手后,曾一度失去理智;当她看到这位下乡几年后对爱情变得如此随意、轻率、满脑子充满游戏人生的初恋男友,周晓白其实内心很痛苦,也很矛盾,但对昔日那段情却一直放不下来。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两人实际上已经分手,钟跃民从部队回京探亲,在与周晓白饭聚后回家的路上,周突然触景生情,竟向钟提出,趁她还没有男朋友,可否再搂抱她一次,钟迟疑了一下也欣然同意。就这样,两位身穿着军装,已经没有恋爱关系的男女军人竟当街相拥狂吻,旁若无人,从中凸显周晓白对爱是多么的深情与执着。

周晓白的饰演者孙俪,是内地影视界的后起之秀。近几年来,由她主演的《玉观音》、《一双绣花鞋》、《一米阳光》、《红粉世家》等连视剧在各地电视台陆续播出,获得相当高的收视率,是内地影视圈公认人气急升的女演员之一。孙俪外貌甜美端庄,形象清新脱俗,内地有影评把她誉为“近年最具魅力及震撼力的女演员”,“男人永远梦想的女性形象”。选择孙俪来饰演周晓白这个角色,使剧中这位漂亮且具气质的女军医形象相当动人,也使周晓白的传统、纯真爱情观较易为观众所接受,从中不难看出编导对这一爱情观的基本取向。很显然,在《血色浪漫》编导的心目中,周晓白对钟跃民的爱这样深切,对这段情如此执着,并不是要表现她的痴情,而是希望展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传统爱情观。周晓白后来与张海洋仓促结婚,在婚宴上情绪欠佳,并一气之下与张分居,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钟跃民视爱情为儿戏的刺激,也不甘心自己最终“还是被钟跃民给甩了”的结局。而观众从中也不难感受到,周晓白心底里仍未真正放下钟跃民。在严峻的生活现实下,她最后向钟跃民表白,自己准备回到张海洋身边,完全接受张海洋,和张海洋一起过正常的生活,并希望钟跃民也早日成家结婚。可见,周晓白的传统爱情观确实相当深厚,对爱是那么认真,那么执着。笔者认为,《血色浪漫》通过周晓白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显然是向观众表明,传统爱情观在当今社会家庭婚姻中仍占主流地位。事实上,在当今老三届\知青群体中,传统的婚姻爱情观念仍然是根深蒂固的。

然而,笔者也注意到,即使是周晓白这样具传统、纯真爱情观的女性,其在《血色浪漫》中的一些话也颇令人深思。如周晓白与钟跃民分手后的一次面叙中,曾这样对他说:“我会一直看着你今后的妻子是什么人,如果还不如我,就不要怪我当第三者。”此话固然只是对无法挽回感情和“被人甩了”的心灵发泄,,但却反映出她对“第三者”,“婚外情”这些与传统爱情观相违的东西已完全不忌讳。又如电视剧结尾时,周晓白对钟跃民的情人高月深有感触地说:“爱一个人,并不一定非得嫁给他,人活一辈子也并不一定得结婚,结婚嫁娶是日常生活,和爱情没有必然关系。”对高月因钟跃民的游戏人生产生感情困惑,周晓白竟这样开导她:“认命了,就把对他的感情藏在心里,再去接受另外一份感情;不认命,就拌随他的洒脱,继续你的痛苦”。笔者认为,知青\老三届群体作为近四十年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封闭走向自由、开放的见证者和实践者,其感情世界是相当多元化的,也是极其复杂的。传统道德观、价值观、爱情观与外来文化激烈碰撞,是时代变迁的结果。周晓白作为知青\老三届群体的一员,思想意识无可避免留下时代变迁的烙印。《血色浪漫》通过周晓白这一传统女性形象的塑造,与钟跃民、秦岭、张海洋、郑桐、蒋碧云、高月等人物一起,使当代知青\老三届的感情世界表现得更加生动,更加丰满,观众也因此得到更多的反思,感受更为深刻。

 

知青婚姻情感的时代特征

  

      《血色浪漫》通过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知青/老三届人物,包括:钟跃民/周晓白;钟跃民/秦岭;钟跃民/高月;张海洋/周晓白;袁军/罗芸;郑桐/蒋碧云等几对年轻人恋爱婚姻的描写,深入探索了一代知青群体婚姻情感的深层问题,对当今社会有一定启示作用。而它揭示的知青婚姻情感时代特征,对我们深入研究知青问题,研究知青婚姻情感与当代社会文化、社会伦理道德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笔者认为,当代知青群体的婚姻情感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它可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知青\老三届的婚姻爱情是深深扎根在特殊年代“农友”、“战友”的情感土壤中的。事实上,知青作为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群体,在他们之间产生的爱情,确实特别深,特别浓。对那些在“广阔天地”恋爱、结婚的知青来说,尽管他们下乡前的家庭背景不同,回城后际遇发展各异,但工作、身份、地位改变并没有成为爱情的障碍,急剧的社会变革和意识碰撞仍伴随着他们的感情发展。它清晰地表明,知青/老三届们的爱情观是具有浓厚时代色彩的,是这代人特殊年代所形成的特定价值观、人生观决定的。故此,他们的婚姻恋爱往往是多姿多彩的,情感世界往往是多元化的。而他们的爱情经历可能会轰轰烈烈,也可能备受压抑,甚至可能是离奇的,被扭曲的,以悲剧结局的。

(二)我们不难看到,尽管知青/老三届们的婚姻爱情经历受了特殊年代、特殊生活环境的洗礼,但传统的婚姻家庭观仍对知青群体影响很大,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和伦理道德始终为大部份知青所接受。近四十年来,虽然知青/老三届们不少人经历了风雨磨难,悲欢离合,但大多数知青家庭的建立仍然是美满的,也大都能为社会所接受。事实上,《血色浪漫》中象周晓白/张海洋、郑桐/蒋碧云这类传统的爱情婚姻结局,应说在知青\老三届群体中仍占主导地位。

(三)我们也不难理解,在那个特殊年代,特殊的岁月里,确实有一部份知青\老三届朋友,或是面对严峻的社会现实与生存需要;或是为了不成熟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追求;或是无法抑制自身感情和青春期冲动;曾经自觉不自觉地陷入情感的困惑和误区中,使婚姻爱情被扭曲。事实上,正是那段蹉跎岁月使他们的爱情生活蒙上阴影,少数人更为此吞下生活苦果,付出沉重代价,甚至留下终生遗憾。《血色浪漫》的主人公钟跃民、秦岭、宁伟正是其中的典型知青形象。但笔者认为,这不是他们的错,是那个被扭曲的年代,被扭曲的社会,那段被扭曲的生活,为他们带来不幸。令人欣慰的是,他们中大多数人最终仍跟上时代步伐,昂首阔步地走了过来。可见,上山下乡作为刻骨铭心的一段经历,使知青/老三届们得到人生历炼的同时,对他们婚姻爱情生活所带来的长远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也是极其深刻的。

(四)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文化革命的影响,以及近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形态的急剧变迁,部份知青/老三届们的思想意识包括婚姻爱情观在内,无可避免地发生了质的转变。事实上,正是上山下乡这一特定环境的出现;回城后工作、生活、家庭等切身利益的面对;以及改革开放大潮下外来文化的融入,使“过程重于结果”这种现实主义爱情观逐渐形成,并对知青群体以至整个社会产生着影响。事实上,这种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爱情观,已经为一些知青/老三届们所接受,也成为现今“婚外情”、“第三者”等非正常社会形态的思想基础。“过程重于结果”作为一种新哲学思想,如何评价它对我国数千年传统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冲击,很值得深入研究。

无可否认,“过程重于结果”爱情观的出现,是与当今多元化、开放性社会形态相吻合的。事实上,在一个开放、务实的社会环境里,现实主义总是挑战理想主义的。相信这正是为什么今天越来越多青年人、中年人以至老年人能接受“曾经拥有”,而不在乎“天长地久”的原故。诚然,“天长地久”未必等于永久幸福;“曾经拥有”也未必就导致“第三者”、“婚外情”,甚至家庭破裂;但人们却关注,当【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式】的浪漫、开放式“过程”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下的“结果”加快碰撞,当“过程重于结果”在当代爱情生活中渐趋哲理化、理想化时,社会和谐与家庭稳定会否为此付出代价,确实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血色浪漫》是一部反映知青婚姻情感生活的电视剧,并不是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故对知青群体的婚姻情感状况自然不具代表性。但该剧为此进行的深入探索,却对当今社会有一定的启示,也提出一些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笔者是一名知青,从一九六八年上山下乡自今的四十年间,深感知青/老三届群体的婚姻情感变化并不是一个特殊现象,它是和中国这段急剧变化的社会历程紧紧相连的。而一代知青四十年来恋爱、婚姻、家庭问题上的多元化时代色彩,是中国社会从封闭迈向开放、文明的缩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震撼性。《血色浪漫》通过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的创作,带出了这一值得关注的社会课题;而笔者在观赏中进行的思考和研究,也获得一些收益。电视剧作为社会大众广泛接受的文化资讯形式,能深入探索知青/老三届的婚姻情感问题,实在很难得,笔者期待能引起更多知青朋友和同龄人的关注,也期待影视界今后有更多的同类作品问世。    

 

                           20082  于香港)

 

(作者系海南加釵农场旅港知青,香港经贸商会总干事、香港文化传播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