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钜专页

   

中日邮缘传佳话 中美民间的友谊之光
   

      

       中日邮缘传佳话

        白菊

 

        杨伯钜初识日本集邮迷

 

1980年暑假,小榄镇永宁中学教师杨伯钜到县城参加全国统编英语教材学习班。作为集邮迷,他随身带了两本邮册以便与石岐的邮友交换交流。在一起学习的纪念中学教师姜平见了,谈起有一位日本人寄了些日本邮票到她学校,要求交换中国邮票。杨大感兴趣,要了那日本人的通信资料。原来那日本人福田一郎先生并非集邮者,而是姬路市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他寄送和索要邮票是开展日中文化交流的方式之一。除邮票外,他还想得到中国的书法条幅、国画等,越多越好,并非为自己,而是分送给当地的学校,或由协会组织中国文化展览加以宣传。

杨伯钜对促进中日友好也感兴趣,不仅经常寄送中国邮票、明信片、书签、剪纸等,而且介绍李志文、钟佩娟、蔡萍娟等多名学生与福田先生或他所介绍的日本学生联系,后来又请本镇的书法名手麦炯初、布兆周、卢培谦、黄桂洪、伍权枢等写条幅寄去,都受到欢迎和致谢。

福田先生又把杨伯钜介绍给他的好友和学生涉谷吉孝、仓谷佐之等,同时把杨的名字登记在国际笔友录里。这样一来,杨伯钜的日本朋友就越来越多了。1983年元旦,中山成立了集邮协会。很快,小榄分会也成立,与日本友人的联系更多,并促成了民间交往和友好情谊。

 

        日本友人访问小榄镇

 

1987年夏天,涉谷吉孝告知杨伯钜8月下旬要与几位同事到小榄探访。有朋自远方来,杨当然深表欢迎,花了几乎整个暑假准备礼品:印有中国特色图画的挂历;请镇教办的布绍周老师写了二十多张唐诗条幅;请镇青年画会绘了十多幅国画;请欧志权先生做了十多幅绣花,所有条幅、国画、绣花上都分别写上或绣上客人的名字;另做一幅较大的,绣上“友好会见纪念”字样。又买了两盒录音带:广东音乐和歌曲联唱53首。先把53首歌曲仔细听了,再找歌书歌簿来对着录音抄成歌本。

 1987年8月27日早上,杨伯钜与黄向洲及其妻子梁淑华老师、苏锦文、关溢兴、叶伟坚、肖镇江、黄博文老师及杨的妻子儿女往珠海迎接客人。早已在菊城宾馆预订了两桌酒席。下午一点多钟到后立即入席。在大厅见到了镇府领导梁华海和高华载,就介绍他们与客人认识、交谈。

饭后,大家前往小榄中学,在图书馆二楼开PARTY,围着长台开怀畅谈。客人送礼物给主人,包括一幅木框日本画包和一些糖果等,最重要的是100多个日本首日封,刚好来得及补充杨将要展出的日本专题邮集。杨向客人介绍和赠送了礼物。随后拿出那幅带“友好会见纪念”字样的绣花和两个邮展纪念封,请在场各位在上边签名留念。涉谷吉孝先生签名之前,凝重而深情地在绣花画幅上题写:“中日友好世世代代”。之后,轮流唱了《北国之春》、《四季歌》和《歌唱永恒的友谊》等,大家都非常高兴。

快乐时光过得特别快,快五点钟了,大家依依不舍,但不得不启程到珠海了。车上,涉谷吉孝和滔滔不绝地回顾了近两千年来绝大部分时间两国人民的亲密友好的交往,一致认为是“朋友加亲戚”。到华灯初上时,双方才在海关验证柜位前挥泪告别。

    还未到兵库县家门,客人中的一位森泽忠昭先生刚在大阪走下飞机,就给杨伯钜寄了明信片,片中写道:“我从来做梦也没有想到在中国会有那么难忘的经历。我要说,中国是我们亲身体验了一段富有意义的生活的最好地方。对我来说,那里就是乐园。你的礼物象征着你热情友好的心。它一定时时唤起我对那段和平友好充满意义的时光的回忆。”

 

       守口市长喜多洋三访问小榄

 

1987年9月,杨伯钜组编了日本专题大型邮集在中山市文化宫展出,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十五周年,市集邮协会为这个邮展制作了纪念封。杨伯钜寄了一枚纪念封给与中山市结成友好城市的日本守口市政府,不久,即接到喜多洋三市长的电话:“十分高兴收到邮展纪念封。下月我到中山市访问时一定拜访你,并观看你的邮集。”

福冈市著名的世界语者、当地报纸的专栏作者森真吾先生看到纪念封后,在《西日本新闻》上发表了一篇短文,对纪念封和小榄集邮协会的这次活动作了评介。这短文感动了不少读者,他们纷纷请报社给杨寄来很多新旧邮票予以支持,生动地反映出他们促进中日友好的良好愿望,令杨十分感动。

一个月后,喜多洋三市长访问中山。中山市府外事办安排了喜多洋三市长和杨伯钜在小榄公园会见。市长先生饶有兴致地浏览了邮集并予以赞赏,双方互赠纪念品。最后,喜多洋三市长热情地拉着杨的手,合影留念。回国后,喜多洋三市长还给杨寄来信函、他的个人小照、小邮册和一些日本邮票,信中介绍了日本人组编邮集的方式并提出他的指导意见,平易近人友好恳切令人感动。

 

   中美民间的友谊之光

 

    白菊

 

   杨伯钜初识英格丽

 

19861112日,中山市集邮协会在翠亨孙中山故居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120周年专题邮展,中山市小榄镇的集邮爱好者杨伯钜负责在展馆销售邮展纪念封,专门接待外国游客,结识了来买纪念封的美国姑娘英格丽Ingrid  Albright)。一个月后,快到圣诞节和元旦了,杨给英格丽寄去了“拜年信”并附了些中国邮票和剪纸、书签等,英格丽收到后十分高兴,回赠了些邮票,就这样开始了通信联系,经常互寄文化品和相片等。在她的协助下,杨组编了几个关于美国的专题邮集,于1990年1月作为纪念中美建交11周年专题邮展展出,无意中成为我市历史上第一次个人邮展。

不久,杨告诉英格丽,小榄镇将举办大型菊展,他将制作展出花卉邮集,英格丽特意为杨购买了全套美国州花州鸟邮票首日封。杨收到后,加上其他美国花卉邮票制作成专集。1994年我市小榄镇举办的甲戌菊花会,同时举办了花卉专题邮票展览会,其中全套50枚美国州花州鸟邮票首日封专集引人注目。19964月,中山市集邮协会挑选了这个专集参加庆五一专题邮票展览,大受观众欢迎。记者李晓明以《生动翔实美的画卷》为题报道中山市邮协“五一”邮展时这样介绍这个邮集:“内容独特、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那缅因州的松球、阿拉斯加州的勿忘我、佛蒙特州的红苜蓿以及明尼苏达州的花丽枸兰等带来一股热情洋溢、浓郁芬芳的大西洋彼岸的异国情调,使人深深地感受到世界是如此之寛广,于不知不觉中大大开阔了眼界。”

                      

    英格丽见证小榄人家婚礼

 

1986年杨伯钜与美国英格丽小姐建立通信关系时,他的女儿刚读小学一年级,儿子才3岁。后来,孩子逐渐长大了,杨让儿女也给“美国姐姐”写信;随着年龄增大,姐弟俩各自独立与英格丽联系,聊得比老爸更频繁更投契:同辈人嘛。

随着时间推移,交情越来越深,年龄越来越大。不久,英格丽结婚了;2003年,杨的女儿也准备结婚了。年初,杨给英格丽发信试探:今秋能否来参加我女儿的婚礼呢?问的信心不很大,答的反应却很快:好呀,到时候我们好几个人来。

婚礼是在112日。六位客人果真于111日傍晚经中山港踏上小榄的土地了。平心而论,他们来之不易呀:当年春夏季,中国的“非典”闹得人间沸沸扬扬惶恐不安;911事件不仅令美国政府加紧了出入境管制,而且直接打击了许多美国人坐飞机的信心,有朋友就曾劝过英格丽取消行程;还有,那小榄镇是个什么样的乡镇呢?环境、饮食、交通等状况怎样呢?要知道,英格丽的丈夫换过心脏,对环境卫生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他们有顾虑,但终究来到了。在假日酒店下了车,稍后即往乐都酒家赴宴,饭后步行到杨家,对一路上环境的评论是:“好,果真比香港更干净”,——这是杨曾向他们保证的。

第二天上午客人带着重重的一箱朱古力来到杨家。杨把准备好的绣花、绘画等礼物送给客人,还郑重地把九年前以“美国的州花州鸟”邮集参展而获得的菊花会纪念牌“归还”给英格丽,令她十分欣喜。午饭后,她们全程见证了本地女孩结婚的典型仪式:新郎到女家拜宗、拜见岳父母以及与小舅子等一起举行的茶话会;伴娘和女友等送新娘到男家,以及男家里的拜宗、敬茶等,拍摄了不少相片和录像,对我市这方面的习俗有了亲历的了解,感到非常新奇和高兴。华灯亮起,男宾们回来了,一起参加了正式的婚宴,共同举杯畅饮,又见识了本地的喜酒场面。他们都认为,这样深入一个家庭亲身经历一段生活,是十分难得和有意义的;对中国的了解方面,比看很多书报更要真切和深刻。

 

    美国友人与永宁小学师生结情谊

 

2003114日下午1点多钟,永宁小学的学生正上午读课,忽然几名外国人由杨伯钜和司机辉哥带领来到学校。他们就是两天前参加杨家婚礼的六位美国客人。原来在婚礼前后,杨家亲戚中的三年级学生小胡放胆用英语跟客人交谈,后来客人又在他父母的厂里流连了半天,互相熟悉了,客人临走时买了些糖果要来探望小胡并参观学校。

永宁小学的操场相当漂亮,教室也不错,客人们啧啧称赞,尤其对板报、体育设施等感兴趣。几名刚到的和正在打扫的学生有礼貌地与客人打招呼,有的还热情地交谈,令客人更兴奋。办公室里有女老师走出来,伊玲和凯菲迎上去,走进办公室与两位英语老师交谈。一会儿,下课铃响了,学生们走出来,有的围着客人谈话。英格丽拿出糖果分发,场面更是热闹。客人们饶有兴味地参观、照相,才高兴地离开。

令杨意想不到的是,不久后,他收到凯菲的电子邮件,说请他帮忙联系永宁小学的何HOLLY老师。原来凯菲回到芝加哥后,她女儿就读的小学校请她去作了“中国之行”的介绍演讲,师生们对演讲反应十分踊跃热烈,对永宁小学部分特别感兴趣,希望与永宁小学建立友好往来关系。后来何老师与凯菲直接联系,两校师生沟通往来,到圣诞节时集体互寄贺卡和手工艺品等,成就了中美民间友谊的一段佳话。

 

    伊玲专程来小榄过生日

 

20045月,英格丽给杨伯钜及其子女发信说,母亲伊玲要再来中山,在小榄过60岁生日,全权交由杨筹办。

525日傍晚杨与妻子、女儿从广州把伊玲夫妇和他们的墨西哥朋友约翰逊夫妇接到小榄。2627号,杨和家人一边带客人游览孙中和珠海,一边筹备28号的生日 PARTY。他邀请了约60人,经考察和比较,决定选园林酒家的二楼歌舞厅。

28日傍晚,杨一家陪同外宾去到园林酒家。二楼厅里摆放六张饭桌刚好,既不显狭窄,又不觉空荡;天花板的大型彩灯加上汽球彩带等很有喜庆气氛;正面墙上的彩色板上,巨大的“寿”字在中间十分引人注目而且富有中国特色,旁边英文的 HAPPY BIRTHDAY TO ELAINE 十分鲜艳夺目。外宾十分满意。稍后,内宾逐渐到了,纷纷向伊玲道贺,有的送上礼物,有的送上 LUCKY MONEY(即红包)。

伊玲忙个不停,满面春风地迎接一拨拨的客人,接受他们的祝贺,与他们交谈、照相。客人到齐后,杨伯钜简单讲了几句开场白,由伊铃致辞。她说惊喜地感谢大家的光临祝贺,请大家尽情地玩。然后,她与杨一起确定的菜肴端上来了,人们一边吃一边欢谈,不时有人向她举杯祝贺。当只有六层但是又厚又大重达十多公斤的蛋糕搬进来时,她兴奋得叫起来,眼含泪花,走过邻桌亲吻杨的女婿:因为她被告知,那蛋糕是杨的女婿亲手做的。

“酒过三巡”,杨让服务员点着蛋糕上的小腊烛,讲了几句,请伊玲吹腊烛,请她丈夫达维亲吻她及和她一起切蛋糕,全体一起唱生日歌祝贺,气氛当然很热烈。一向不甚多说话的达维主动向杨要了话筒,不无激动地从他的女儿十八年前与杨偶遇讲起,回顾了这段中美友谊,并讲了他愉快的感受,全场报以热烈掌声。然后,由杨开始,内宾们带了礼物的逐一奉上,伊玲当场打开礼品包装,各种富有中国特色的精美工艺品令她乐得闭不上口,也赢得“临时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再后,卡拉OK开始。水果和蛋糕也陆续端上。杨事先问准伊玲,帮她点唱了SAY YOUSAY ME,杨自己并鼓励其他人也唱,又鼓励达维与伊玲合唱,一直热闹到近十二点。伊玲说,这是她有生以来最高兴最满意的生日 PARTY,终生难忘。

 

     中国孩子的洋外婆

 

2005年夏天,伊玲又一次不远万里从美国来到小榄镇。一年半之前,她参加了我市小布和小杨的婚礼,两个月前,她在美国添了个孙子,十分高兴,现在小布和小杨有了个女婴,而且快满月了,她更感觉双喜临门,于婴儿满月前一天赶到,第二天上午就兴冲冲地给婴儿准备礼物:在新市路的金饰店花了一千多元选购了精美的金脚镯。

午饭后,小杨带着婴儿回到娘家,伊玲见了,接过婴儿仔细端详,然后又轻吻,又娴熟地给她换纸尿片,接着熟练稳妥地给她喂奶粉,边喂边介绍要领:抱婴儿的姿势、角度,奶瓶的温度、倾斜度等等,喂完后又给婴儿背后抚摸,再后又叮嘱:喂完婴儿后要以适当姿势和倾角抱一段时间才让婴儿平躺呀,——全然是经验丰富的慈祥祖母一样。她为女婴取了个英文名字:KATIE(凯蒂),高兴地说:“我很幸运,在中国有这么一个漂亮的孙女。KATIE,长大要喊我GRANNY呀!”初当GRANPA(外公)的杨伯钜插不上手,只是满心喜悦地在一旁当听众和学徒,他内心也很为自己的外孙女感到高兴和幸运:出生一个月就有个美国祖母疼惜爱护了!

傍晚,伊玲随小杨和婴儿一同到了小杨的婆家,之后又一同到附近的酒楼吃满月酒,全过程与KATIE形影不离。

第三天,杨的妻子陪伊玲去下基接受了按摩。女按摩师告诉伊玲:你的盘骨有毛病。伊玲半信半疑。回国后果然越来越难以上楼梯和行走,后来盆骨和大腿动了两次手术。但她仍经常惦念KATIE,几乎每次发信都询问她的情况:会爬了吗?会走了吗?有多高了?学讲话了吧?收到KATIE的照片就十分高兴,并且总是叫大人们代她亲吻KATIE。现在KATIE两岁多了,见了伊玲的照片就会叫GRANNY。虽然她还不懂什么是友谊,但我们期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世代友好,友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