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诚实
                                 
陈贤庆
    晏殊,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7岁应神童试,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赐同进士出身。从秘书省正字官至知制诰,进礼部侍郎。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谥元献。《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著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
    本文并非评议晏殊的词作,倒是要赞叹他诚实的品格。
    上文提到,晏殊七岁时即获神童之名,后经人举荐,破格与其他进士一道参加宋真宗主持的殿试。其实,在殿试中,还发生这么一件故事。试题出来后,晏殊一看,就报告说:“这道题我十天前做过,请另拟。”这话,道出了一位可爱的孩子纯洁诚实的真面目。宋真宗见其诚实而多才,乃赐同进士出身。这事,在我们今天看来,真是“傻冒”透顶!我们今天许多青年学生也要参加各种考试,尤其是中考与高考。如果遇到考题是自己复习过或刚做过的,真是谢天谢地了。我们的老师,也要用不少精力,以不同的途径去获取中考与高考的信息,真能获得信息的,你会引以为豪,学生会赞你有能耐。然而,晏殊却不屑于这样做,对比起他的诚实与潇洒,我们不知会不会汗颜?
    不过,有人会反驳道:“小孩子总是诚实的,犯不着厚古薄今。”的确,我们现在的少年儿童,大多也是天真无邪的,诚实可爱的,但是长大了一些,却就离诚实越来越远了。那么,同样是晏殊,长大后又如何?
    某年,后宫中需请一位太子的教师,宋真宗想用晏殊,但吏部官员认为他资历浅。真宗说:“听说馆阁臣僚们游山玩水,吃喝饮宴,唯晏殊闭门读书,处事谨慎,不是很适合教育太子吗?”晏殊知道后便如实回答:“不是我不想干那些事,是没钱,有了钱我也会干的。”真宗听后,更加赏识他的诚实。
这事,在我们今天看来,更是“傻冒”透顶!那晏殊,得到宋真宗的赞叹,本应窃笑暗喜,准备走马上任。然而,他却“不打自招”,“自毁前程”,令人诧异,却又不得不拍案叫绝。想想我们自己,看看我们身边,恐怕不容易找出晏殊这样的人吧。我们往往隐瞒惟恐不及,“作秀”惟恐不尽,自己的肮脏心理,又怎会让别人知道?更何况是在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大事的时候!
    在上述两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晏殊因诚实,换来的是宋真宗的赏识和任用,这很重要!这起码说明,当时的人们知道“荣”与“耻”,当时的社会风气是以诚实为荣,是说真话得好处。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社会氛围,晏殊能否保持诚实的品格就难说了。
    今天,我们在吟诵“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等优美句子时,是否也应该学习晏殊诚实的美德?

(此文刊登广州《诗词》报06年第18期。此文稍作改动, 以“岭南才子”为笔名(因同版三篇皆我的文章),用于07年5月27日《中山日报》之“香山周刊”)
 

高考前夕说晏殊(《中山日报 》版)
                                  
岭南才子
    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又到来。高考、中考牵动着亿万人的心,此无他,这两考毕竟与考生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考试前夕,说说有关“考试”的话题,也属应节。但是,说些什么好呢?提示?鼓励?告诫?……该说的,其他考试专家都说过了,说滥了,我还是介绍一位古人参加“高考”的故事吧。
    晏殊,北宋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时即获神童之名,后经人举荐,破格与其他千余名进士一道参加宋真宗主持的殿试。在殿试中,发生这么一件故事:试题出来后,晏殊一看,就报告说:“这道题我十天前做过,请另拟。”这话,道出了一位可爱的孩子纯洁诚实的真面目。宋真宗见其诚实而多才,乃赐同进士出身。这事,在我们今天看来,真是“傻冒”透顶!我们今天许多青年学生参加考试,尤其是中考与高考,如果遇到考题是自己复习过或刚做过的,真是谢天谢地了。我们的老师,也要用不少精力,以不同的途径去获取中考与高考的信息,真能获得信息的,你会引以为豪,学生会赞你有能耐,上司会给你重赏。然而,晏殊却不屑于这样做,对比起他的诚实与潇洒,我们不知会不会汗颜?
    不过,有人会反驳道:“小孩子总是诚实的,犯不着厚古薄今。”的确,我们现在的少年儿童,大多也是天真无邪的,诚实可爱的,但是长大后,就会世故了,学精了,离诚实越来越远了。那么,同样是晏殊,长大后又如何?
    某年,后宫中需请一位太子的教师,宋真宗想用晏殊,但吏部官员认为他资历浅。真宗说:“听说馆阁臣僚们游山玩水,吃喝饮宴,唯晏殊闭门读书,处事谨慎,不是很适合教育太子吗?”晏殊知道后便如实回答:“不是我不想干那些事,是没钱,有了钱我也会干的。”真宗听后,更加赏识他的诚实。
    这事,在我们今天看来,更是“傻冒”透顶!那晏殊,得到宋真宗的赞叹,本应窃笑暗喜,准备走马上任。然而,他却“不打自招”,“自毁前程”,令人诧异,却又不得不拍案叫绝。想想我们自己,遇到此等事,隐瞒惟恐不及,“作秀”惟恐不尽,自己的肮脏心理,又怎会让别人知道?更何况是在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大事的时候!
    在上述两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晏殊因诚实,换来的是宋真宗的赏识和任用,这很重要!这起码说明,当时的人们知道“荣”与“耻”,当时的社会风气是以诚实为荣,是说真话得好处。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社会氛围,晏殊能否保持诚实的品格就难说了。
    今天,我们在吟诵“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等优美句子时,不知是否也需要学习晏殊诚实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