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幼教”

 

      陈贤庆

 

数十年来,笔者从事教育事业,所教者都是十七八岁的高中学生。自去年退休后,受聘市老干部大学,所教者都是六七十岁的翁媪。不料,近日又接了一活儿——教导一位4岁小童。

前些天某夜,接到一位旧同事的电话,说有一位企业者,想找一位文化人,最好是退休的语文教师,教导他4岁的儿子。于是,同事便把我介绍给他。对这一项我从未做过的幼教工作,我表示犹豫。次日下午,一对中年夫妇带着他们4岁的儿子来考察我以及我的住所。世界真细小!经过一番谈话了解,原来他们还是我妻子的远房亲戚,如此,要想推却也难矣。这4岁小儿,已送幼儿园学习,而且,每周一与三下午放学后,还要参加幼儿园另设的“图画班”,那么,我所要做的是何事?原来,父母所求,并非要儿子学习什么具体的“知识”,而是要儿子从小接触些“文化人”,沾染些“文化气”,懂得些“文化事”,最终能够远离“粗”与“俗”,于是,便想到了“文化熏陶”这一重要的环节。时间呢?每周二、四、五下午放学后到晚饭前不是还有一个多小时吗?父母也不希望儿子闲着,要让他这段时间的生活也充实起来。

平心而论,我认为这愿望并非很荒唐,实在可怜了这对父母,我亦体谅他们的苦心,最终,我们达成口头协议:每周的二、四、五下午5点钟,小孩的母亲将他从幼儿园接出后,先送到我这里,让我对他再进行琴棋书画”“礼仪廉耻“君子风度”等教育和熏陶。其时,他母亲回家做饭。一小时后,他母亲再来将他接回去。如此操作,他母亲固然辛苦,但我这工作会有成效吗?我心中无底,不过,让一位“高级教师”诗人”“作家”“曲艺家”“学者去引导感染一位4岁小儿,我们姑且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希望自己的“朱颜”,能使他染上一点“赤色”吧。 

 上个周五,我与小家伙进行了一次接触。我想起孔夫子的教育内容,其实就很强调“素质”,他除了教导学生“诗书礼乐”外,还有“御”“射”等,“御”即“驾车”,“射”即“射箭”,属体育的范畴,可见,孔夫子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只却劳)全面发展的。此时,中国象棋“五羊杯”赛正在广州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想,何不先以此入手?于是,第一个教学环节,便是教他下中国象棋。教学的第一步骤是认子,小家伙很聪明,很快就将红方的子认全了。但是,到了认黑子时,他产生了思维的混乱,我也忽然憎恨起创造象棋的人,既有“帅”,何生“将”;既有“兵”,何生“卒”;既有“相”,何生“象”……弄得我亦不知如何解释了。于是,这环节打住,我拿出飞行棋来教他玩。这种棋简单些,也有乐趣,小家伙很快明白了玩法。当我让他击落我两架飞机时,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很有成功感。不过,他的眼睛又不时瞟着放在不远处的小提琴,似乎跃跃欲试。我想,那高雅的庞然大物,可不是他此刻所能触摸的,日后不妨逐步勾引起他的兴趣,再“请君入瓮”……

当今社会,一方面人才缺乏,一方面又就业困难,如何使子女赢在起跑线,早成材,早着先鞭,谋得一份好职业,成为广大父母的心病。那小家伙,得到多方呵护关怀教育培养,实在很幸福。但是,小家伙由此亦失去了自己支配的娱乐时间,时时处处受制于人,也令人欷歔。不过,象小家伙的父母,注重培养儿子的“文化气息”,“君子风度”,这倒是值得赞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