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唐顺宗和唐宪宗

 公元805年,唐德宗病死,太子李诵即位,就是唐顺宗。

 唐顺宗 患有中风病、不能说话,因此常居深宫,并以帘帷遮挡,亲信宦官李忠言和昭容牛氏侍奉身边,百官奏事,就由他俩帮助处理。唐顺宗当太子时,东宫侍读王叔文、王伾常与他议论时政,很得他的信任。他即位后,任王叔文为翰林学士,王伾为左散骑常侍及待诏。王叔文、王伾掌据朝政,替唐顺宗出主意,支持唐顺宗实行政治改革。朝臣中,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韦执谊等都参与其间。

唐顺宗即位后不久,就下令免去民间对官府的旧欠,停止地方官的进奉和盐铁使的月进钱,减低盐价,取销宫市(即皇帝的手下人对市场货物的抢掠)。又宣布贪官京兆尹李实的贪污罪,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县)长史。 王叔文还兼任度支及盐铁副使,唐顺宗和王叔文等进一步筹划夺取宦官的兵权。

唐顺宗的这些改革,自然引起了宦官和一些朝官的反对。四川节度使韦皋以唐顺宗有病为名,上表请太子李纯监国,宦官俱文珍等和反对改革的朝臣结合起来,拥立太子李纯为皇帝,唐顺宗被迫退位称太上皇。

王叔文等人当政146天,政治改革因唐顺宗退位而失败。

唐顺宗李诵在位仅8个月,次年即病死,享年45岁。

公元805年,唐顺宗退位当太上皇,太子李纯被拥立为帝,就是唐宪宗。唐宪宗即位后,立刻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次年又将他杀害。贬王伾为开州司马,王伾不久病死。柳宗元、刘禹锡等8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州司马。历史上称他们10人为“二王八司马”。唐顺宗、王叔文等人的政治改革是进步的行为。既有利于民众,又有利于朝廷。但唐顺宗是个重病之人,王叔文、王邳的声望与能力都不足,加上宦官的权力过大,这场政治改革终至失败。柳宗元、刘禹锡等对于失败是很不甘心的,刘禹锡后来有一首诗,正是借题发挥,表达出他虽被贬斥而终不屈服,蔑视权贵而抗轻禄位的品格。诗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写于公元815年)

唐宪宗有振作朝廷的意愿,多少能够听朝臣们的谏诤,也多少改革一些前朝的恶政,所用宰相如杜黄裳、李吉甫、权德舆、李、白居易、裴度等都是有才能的人物,因此,朝廷在政治上呈现出唐中期未曾有过的气象,在军事上 获得未曾有过的胜利,封建史家称他为“中兴之主”。

公元806年,刘辟乘西川节度使韦皋暴病死,自为留后。刘辟要求兼领三州,唐宪宗不许,刘辟起兵作反,围东川。杜黄裳、李吉甫策划讨伐,推荐神策军使高崇文为大将。高崇文领兵长驱入成都,擒刘辟送京师斩首,平息了叛乱。

公元807年,镇海节度使李錡是宗室子孙,占据浙西,横征暴敛。唐宪宗派淮南节度使王锷统帅各路大军前往讨伐。李錡部将张子良等擒李錡 。李錡投降,被执至京师处斩。镇海叛乱平息。

公元809年,成德节度使王士真(王武俊长子)死,其子王承宗自为留后,唐宪宗要革除藩镇世袭制,决定用兵。但他却任命宦官吐实承璀为统帅。朝臣白居易等群起反对,唐宪宗固执已见,结果,各路将领不听吐突承璀的号令,战局完全陷于被动。

公元810年,计伐王承宗的唐军20万无功而还,唐宪宗不得已任命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吐突承璀回京师后,李等力争,要求办他战败的罪,唐宪宗不得已,贬吐突承璀为军器使,不久,吐突承璀因受贿被告状,又 被贬作淮南监军。

公元811年,唐宪宗任命李为宰相,一群直臣得势,朝廷有了振作的气象,当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病死,儿子田怀谏只有11岁。李吉甫筹主张乘机用兵,李认为不必,预言魏博镇不久将会发生内讧,自然归顺朝廷。果然,次年,魏博镇内讧,将士拥立田兴为留后。田兴举魏博镇六州土地归顺朝廷,朝廷赐他名弘正。唐宪宗信任李,取得魏博镇,但不久唐宪宗又疑忌他的才智。到公元814年,唐宪宗罢他宰相职,又召回吐突承璀。一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吴少诚的义弟)死,儿子吴元济自立。唐宪宗以李光颜为节度使,严授为招抚使,率兵16道讨伐淮西,但作战一年,毫无功绩。

公元815年,唐宪宗改任宣武节度使韩弘为淮西诸军行营都统。韩弘不愿淮西镇消灭,诸军互相观望,停滞不前 。这一年,京城发生了一起特大谋杀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李正已的后代)知道朝廷中主战最力的是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于是他收买强盗,刺杀了武元衡,击伤了裴度。 此事,惹得朝野愤慨。左赞善大夫白居易更是义愤填膺,当即向唐宪宗上疏,请求急捕凶手,以肃法纪。不料,被权贵们状告“越职言事”,唐宪宗将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黯然前往江州赴任。次年,白居易在浔阳江的湓浦口送客时,遇到一位从京师嫁到江州的琵琶女,面对那位同是天涯沦落之人,白居易感怀身世,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

公元816年,唐宪宗不顾朝臣反对,又发兵6道讨伐成德镇的王承宗。结果朝廷要应付河南、河北两个战场,处于被动局面。

公元817年,唐宪宗任用裴度为宰相,到郾城(今河南郾城县)督师,实际是代韩弘作统帅。裴度才能出众,资望很高。唐、随 、邓节度使李愬(李晟之子)、河阳节度使乌重胤等都听他指挥,战局很快有了变化。

李愬作战勇猛,又会使用计谋,他每次获得投降的士兵,都亲自去问寒问暖,由此对于敌人的地形、道路、兵力等情况,了解很清楚。俘获了敌将,他更是以礼相待。丁士良、吴良琳、李佑被俘后,都愿意为他出力,李佑对李愬说,吴元济的主力都在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外围。守蔡州城的都是些老弱残兵,可乘虚夺取蔡州,俘获吴元济,李愬很赞成,公元817年冬,李愬率军乘雪夜行军130里,到达蔡州城。自从吴少诚抗拒朝廷后,官军已30多年没到 过蔡州,因此蔡州毫无防备。李愬摸进城里,一直进到吴元济的外宅。吴元济当时在睡觉,有人向他报告说官军来了,他还不相信。很快吴元济兵败投降,李愬用囚车将他送至京师斩首。李愬雪夜袭蔡州,虽是一次局部的作战行动,但对全局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淮西镇很快被消灭了。当时任行军司马的韩愈写了一篇《平淮西奉敕撰 (并序)》,记叙了这次战事。淮西镇被消灭后,其他藩镇亦都恐惧。不久,横海镇程权、幽州镇刘总、成德镇王承宗等都上表请求归顺朝廷。唐宪宗又命魏博节度使田弘正等讨伐李师道,公元819年,杀李师道,朝廷收复淄、青等12州。至此,藩镇割据势力基本上被消灭,唐朝实现了暂时的统一。

藩镇割据势力基本上被消灭以后,唐宪宗便骄侈起来,他认为该永远享受大福。于是,大兴土木、兴建宫室,疏远了直臣裴度、崔群等,而重用皇甫鎛、程异、令孤楚、李道古等阿谀陷媚之臣。宦官更被宠信,吐实承璀、梁守谦、王守澄、陈宏志等都权倾内外。

公元818年,唐宪宗为使自己长生不老,下诏书求方士。皇甫鎛、李道古荐入方士柳泌,说是能制作长生药。唐宪守封他为台州刺史,命他寻找灵草制造。不久,又听说凤翔法门寺塔留存有佛的指骨,唐宪宗即派遣僧徒去迎佛骨 ,入宫内供养三日,把这纯属虚妄的事弄得惊天动地。刑部侍郎韩愈写了《谏迎佛骨》疏上奏,极论不应该信仰佛教,列举历朝信佛的皇帝“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结果惹怒了唐宪宗,下令要杀他,还亏裴度、崔群说情,韩愈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阳县)刺史。“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韩愈在诗中表达了他的凄恻与不平。再说柳泌到台州后,驱使吏民采药,一年多无所得,他自己也恐惧,逃入山中,被浙东观察使捕获送京师,经皇甫鎛、李道古保护,他继续为唐宪宗制作长生药。

公元819年,唐宪宗服用了柳泌配制的长生药,性情变得暴躁多怒,宦官在左右,经常被斥责甚至被杀。在皇位继承上,宦官分为两派,梁守谦、王守澄等拥立太子李恒,而吐突承璀则想立澧王李恽为太子,双方展开明争暗斗。

公元820年,宦官陈弘志毒死唐宪宗,其同党隐瞒真相,只说是药发暴死。梁守谦、王守澄抢先拥立太子李恒,杀了吐突承璀和李恽。

唐宪宗在位期间,藩镇割据势力被消灭,国家实现了统一局面,应该说,他有一定的功绩。但藩镇割据势力对人民残酷虐杀,因而激起劳动人民对藩镇割据的深恶痛绝,这才是唐王期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因素。

唐宪宗李纯在位15年,享年42岁,死后葬于景陵。唐宪宗死后。唐中期也就结束。

   接下一章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