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明宪宗

   公元1424年,蒙古部落阿鲁台侵扰大同、开元,明成祖亲征,不见敌而还,旧历七月,在榆木川(今内蒙多伦)病逝,享年64岁。八月,皇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年号洪熙。明仁宗即位时已46岁,次年旧历五月即病死,属有福无法享。 仁宗朝中,辅政的大臣有杨士奇、杨荣、杨溥、黄准、蹇义、金幼孜、夏原吉等人,他们采用一些较开明的政策,如减轻赋税、释放家奴。

   明仁宗死后,27岁的皇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年号宣德。

   宣宗即位,他的叔叔汉王高煦反叛。宣宗也不是个好欺负的人,他御驾亲征安乐(在今山东),俘虏高煦,将他废为庶人。高煦始终不服,4年后被杀。

   宣宗朝,杨士奇等选郎中九人为知府,况钟得首选,任苏州知府。以于谦、周忱等为侍郎,巡抚两京、山东、山西、河南、江西、浙江、湖广等处。各省专设巡抚始于此。于谦曾以御史巡按江西,雪冤狱数百件。况钟、于谦、周忱等都是明朝著名的清官。宣德在位十年, 采用休养生息德国策,国力得到恢复,国家日渐强大,航海家郑和曾七下西洋,而规模最大的第七次,就是在宣德六年至八年进行的,海船200余艘,人员近3000,远达17国。后世提到焚香的香炉,常称“宣德炉”, 可知宣德年间的铸造业陶瓷业也很发达。后世将他和父亲在位的11年称为“仁宣之治”,认为是大明王朝最好的一段时期。

   不过,明宣宗即位时,似有些不祥之兆,当年南京地震40余次;宣德元年,地震9次;二年,地震10次;四年,地震7次。称他为“地震皇帝”可能也合适。 此外,坊间也传说宣德皇帝爱玩蟋蟀,被称为“促织天子”,以致宫中玩蟋蟀作游戏,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还将这传说写进《聊斋志异之促织》篇中:“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证民间……”

   公元1435年旧历正月,37岁的明宣宗病死,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明英宗,年号正统。明英宗即位时才9岁,左右请太皇太后(仁宗张后)听政,但太皇太后不肯,政事均送内阁,由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文渊阁大学士杨荣、武英殿大学士杨溥辅政,史称“三杨”。由于得“三杨”辅政,英宗初年还算平静。

  其时,有宦官王振,任司礼监,招权纳贿,并常在英宗身边教唆,已露出奸恶本性。由于太皇太后以及“三杨”在,加上明太祖立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碑,王振时受指责,不得不收敛。1440年,杨荣死;1442年,太皇太后死;王振即毁铁碑;1443年,况钟死;1444年,杨士奇死;1446年,杨溥死。随着太皇太后及辅政大臣的死去,随着英宗的渐渐长大,宦官王振也渐渐掌握大权,于谦巡抚山西、河南十二年,还京师,因不谒见王振,被诬为“怨望”,下狱论死,旋释出,降为大理寺少卿。由于王振的弄权,导致了一场危害社稷的“土木之变”。

   元朝势力被明朝赶回北方蒙古后,仍保持一定的政权,史称北元。后北元势力尤其是也先部坐大,屡犯明朝边境。王振把持朝政,不予防范。1449年,也先侵犯大同,王振想显示“挟天子”立奇功的威风,怂恿英宗御驾亲征;23岁的英宗也想率50万大军到塞外玩玩 。于是,就由这两位不谙军事的人物,导演一场闹剧!明军逼近,也先佯退;明军进入大同,王振得知前线战事惨烈,又怂恿英宗退兵,结果部队大乱,也先趁机追击;撤退时,王振想绕道家乡蔚州显威风,走了40里,忽又担心军队会对家乡他的产业造成破坏,又命部队改道向东;到了土木堡,因他的1000多车财物未到,又强行命令部队在没有水源的土木堡驻扎,结果,几十万军队被也先围而歼灭。王振被愤怒的将军打死,而英宗,则被也先俘虏!历史上,皇帝在战场上被俘虏的事甚少,明英宗便是一个。

   也先俘虏了英宗后,挟持其到大同,大同守军闭门不开;后到宣府,宣府守军也不开;于是,也先挟英宗转而兵临北京。明朝大臣中有人主张南迁,但于谦等坚决反对,于是在皇太后支持下,立英宗2岁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立英宗21岁的弟弟成王朱祁钰为皇帝,是为明代宗,年号景泰(故代宗又称景 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另外,北京军民团结合作,抗击也先,也先无奈退兵,认为英宗已无价值,多次要明朝派大臣接回他。代宗已做了皇帝,并不希望哥哥回来;英宗表示,回来以后绝不争位,这才被接回,软禁于南宫。

   明英宗宠信王振,自己也贪玩,以国事为儿戏,导致了一幕悲剧。本来,这戏剧已完结,但偏偏,又节外生枝,使他重新当上皇帝。

   明代宗朱祁钰在位,国内似没有什么大事,但他的年号“景泰”却很出名,皆因有一种工艺品叫“景泰蓝”的,因景泰年间盛产而得名吧。代宗既当了皇帝,当然也不愿意太子是哥哥的儿子,于是,景泰三年,他就废了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独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惜太子很短命,不久即死去。到了景泰八年即1457年,代宗病危,没有儿子,谁来继位?武清侯石亨认为拥立英宗复辟可以立大功,于是,与太监曹吉祥等合作,从南宫接出英宗,坐上奉天殿,群臣也只能接受此现实。此事,史称“南宫复辟”或“夺门之变”。

   明英宗复辟后,为区别于第一次当皇帝,改年号为天顺。他将还未断气的弟弟朱祁钰迁往西山,朱祁钰几天后死去,享年29岁。接着,他将当初拥立朱祁钰的兵部尚书于谦等处死,给石亨、曹吉祥等加官进爵。由于他是靠石、曹二人才得以复辟的,所以,他当皇帝后,又宠信石、曹二人,国事渐衰。1464年,明英宗病死,结束了他既“传奇”又昏庸的一生,年仅38岁。

  1464年,明英宗病死。自太祖起,皇帝死后,都要妃嫔宫女陪葬,但英宗死后,此例免除,何故?这要由继位的宪宗谈起。英宗死后,太子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年号成化,又称成化帝。这朱见深,因父亲经历复杂,他的经历也随之复杂。他两岁时,发生“土木之变”,叔父做了皇帝,他被立为太子;父亲返国被软禁南宫,叔父要废他的太子地位,汪皇后力争,但无效,他与汪皇后一起被废去名位。之后,他在生母周贵人及汪氏的爱护下成长,到父亲“南宫复辟”时,他仅得10岁。由于叔父代宗几天后死去,英宗要让代宗的妃嫔宫女陪葬,也包括汪氏在内。朱见深即向父皇说情,使汪氏得免。到英宗死,朱见深即位,顺便也把这一规矩废除。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朱见深是个重情义的人。

   体现朱见深重情义,还不止这事。朱见深两岁立为太子时,开始服侍他的,是19岁的宫女万贞儿;他10岁再立为太子时,万贞儿已27岁;到他18岁即位时,万贞儿已35岁。他不忘万贞儿对自己的爱护和体贴,也不因她比自己年长17岁、颜色渐衰而嫌弃,册封她为贵妃。更为少有的是,明宪宗朱见深在位23年,始终如一地专宠万贵妃,1487年,58岁的万贵妃病死,宪宗很伤心,也一病不起,于同年而逝,享年仅41岁!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宪宗或许因童年的经历,产生了一种“恋母情结”,故而可以专宠万贵妃一辈子。

  不过,别以为这个万贵妃是个“好母亲”,首先,在治理国家方面,她并没有给宪宗提供多少帮助,倒是由于她的专宠,使得朝廷内外官员纷纷攀附万家,奸臣相继涌现。太监汪直得宠,被受命成立一个新的特务机构——西厂,地位又在东厂和锦衣卫之上!平庸官员万安,自认万贵妃本家侄子而得宠升迁,诱使宪宗不理朝政,把政事交太监去办,而自己,则专修万安提供的“房中术”,以及研究神仙丹药。更为可怕的,就是万贵妃的嫉妒,由嫉妒而害人!她37岁时生过一个儿子,不到一年就死去,以后再没有怀孕,于是,凡内宫的怀孕者,她都想办法使其流产或将婴儿害死!一天,宪宗偶尔到内藏观书,与管藏书的瑶族女儿纪氏发生关系,纪氏怀有身孕,万贵妃想害她流产不成;纪氏生下婴儿后不敢养,让太监张敏去淹死;张敏不忍,把婴儿藏起,多人冒死养至六岁,才敢告诉宪宗。宪宗接回胎发披地的皇子朱佑樘,立为太子,朝廷上下欢天喜地,唯独万贵妃不高兴,不久,纪妃暴死,张敏也吞金自杀。在周太后等的严密保护下,朱佑樘才得以安全长大。

   从宪宗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以一位心理不正常的人为君,国家能不危哉!万贞儿服侍宪宗一辈子,受宠一辈子,同年而逝,本可成千古佳话,怎奈她心胸狭窄,继而做出许多阴险之事,受后世唾骂,实在不该了。

             接第三节